Workflow
南向资金定价权
icon
搜索文档
单日狂扫359亿港元!南向资金创纪录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5 23:37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8月1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规模超过8月前两周总和 [2][3] - 2025年累计净流入突破9389亿元,8个月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净流入交易日占比超八成 [2][3]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8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3] 资金配置策略 - 采取"哑铃型"布局:高股息金融股与科技成长、医疗板块并重 [2][3] - 8月以来金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净买入领跑,分别达482.2亿港元、317.48亿港元、238.54亿港元,可选消费板块净卖出220.05亿港元 [4][5] - 腾讯控股持仓金额最高达5564亿港元,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小米集团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5] 市场影响与个股表现 - 医药股逆势走强:银诺医药-B单日涨超200%,派格生物医药-B涨32%,基石药业-B涨24% [5] - 券商股表现突出:中国银河涨9%,中信证券涨7% [5]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从6月137.22点回落至8月122.59点,创2021年新低 [9]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包含腾讯、美团、阿里等稀缺资产吸引力 [5] - 内地"资产荒"背景下,M2达330万亿元人民币(GDP的2.4倍),资金寻求港股稳定分红或成长性资产 [6] 市场定价权分析 - 2024年南向资金交易额占港股成交34.64%,较2017-2020年10%-20%显著提升 [7]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75%降至2025年61%,但仍是主导力量 [8] - 南向资金在食品零售、电信服务领域持仓占比超50%,对小盘股和红利股定价权增强 [8][9]
红利港股ETF(159331)收红,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或支撑基本面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5:47
香港市场定位与政策支持 - 香港市场承担企业出海、资金回流和人民币国际化三大职责 政策支持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 南向资金与定价权 - 港股通高股息板块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达40% 中资定价权显著提升 [1] AH溢价趋势 - AH溢价长期中枢低于25% 美元走弱驱动溢价周期性收敛 年内有望降至26%或更低 [1] 企业盈利表现 - MSCI中国指数EPS连续三年上升 为港股表现提供基本面支撑 [1] 行业景气度分析 - 煤炭、水泥等周期品景气度因"反内卷"提速加速筑底 [1] - 社会服务、纺织服装、航空机场等板块估值不高且处于高景气阶段 [1] 科技板块估值 - 港股科技板块作为内外资共识核心资产 具备超越周期增长性 当前估值处于低位且修复空间较大 [1] 高股息指数特征 -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筛选港股通渠道中高股息率股票 重点关注稳定分红且股息回报率突出的上市公司 [1] - 指数成分股涵盖金融、地产等传统经济领域 具备稳定现金流能力支持持续分红 整体风格偏向价值型投资 [1] 基金产品信息 - 红利港股ETF(159331)跟踪港股通高股息指数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发起联接A(022274)及C类份额(022275) [2]
港股资金跟踪新范式1:资金从何而起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18 16:08
报告核心观点 - 基于属地来源和历史交易行为的“两步法”核心框架拆分港股资金面 ,外资虽占比下滑但仍主导 ,南向定价权边际提升 ,长短线外资交易有差异 ,近期外资流出而南向流入格局延续 [1] 基于历史交易行为辨别外资属性的核心框架 - 港股市场主要构成是“机构 + 外资” ,近年来呈现内外资明显背离特征 ,系统性拆分并跟踪资金面动向有重要现实意义 [3][8] - 港股托管资金属性和托管经纪商存在对应关系 ,同一托管商背后资金属性和特点相似 ,可基于托管机构历史资金流数据拆分资金面 [3][9] - 采用“两步法”框架拆分港股资金面 ,第一步按托管商地区来源和类型分类 ,第二步用“交易频繁度”指标区分外资托管资金 [11] - 因港股与 A 股交易制度差异 ,需对资金面拆分框架优化 ,包括交收制度和再融资制度方面 [15] 港股存量资金仍是外资主导、南下定价权边际提升 - 外资方面 ,港股中外资占比虽边际下降但仍占主导 ,截至 2025/5/13 ,长线稳定型外资持股市值约 11.6 万亿港元 ,占比 43% ,短线灵活型外资持股市值约 5.2 万亿港元 ,占比 19% ,外资整体比重超 60% ,行业上在科技互联网和大金融板块占主导 [19][20] - 内资方面 ,南向资金占比提升明显 ,或取得港股市场边际定价权 ,截至 2025/5/13 ,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从 2020 年 9 月的 8% 提升 12 个百分点至 20% ,成交规模占比超 20% ,行业上内资/港资占优领域较分散 [24][25] 拆分后港股各资金交易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化 - 稳定型外资偏长线持有 ,灵活型外资偏灵活投机 ,南向资金换手率更低且具备逆势操作特征 ,2020 年以来稳定型外资、灵活型外资交易频繁度中枢值分别为 1.1%、3.8% ,南向资金交易频繁度中枢值仅为 0.6% ,且存在“越跌越买”情况 [30][31] - 3 月以来外资流出而南向资金流入格局未变 ,截至 2025/5/13 ,南向累计流入约 3400 亿港元 ,长线稳定型外资、短线灵活型外资分别累计流出约 1600 亿港元、600 亿港元 [37] - 行业层面 ,近期南向资金、长线外资与短线外资流入港股方向性略有差异 ,长线稳定型外资偏好底层硬件端 ,短线灵活型外资偏好上层应用端 ,南向资金流入科技板块及泛消费、红利行业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