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中国企业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追踪|净买入超153亿港元 扫货三大ETF加仓阿里和美团
新浪财经· 2025-08-27 18:29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成交额达1911.72亿港元 较前一日放量近430亿港元 占恒指成交总额比重为51.48% [2]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53.71亿港元 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90.05亿港元 深港股通净流入63.66亿港元 [2] - 三大ETF获资金大幅流入 盈富基金净买入55.49亿港元 恒生中国企业净买入30.43亿港元 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9.53亿港元 [2] 个股资金净买入情况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21.78亿港元 沪股通净流入11.35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入10.42亿港元 [3][6][7] - 美团-W获净买入17.82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入5.91亿港元 [3][7] - 康方生物获净买入5.74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入5.24亿港元 [3][7] 个股资金净流出情况 - 中芯国际遭净流出6.59亿港元 沪股通净流出5.86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出0.72亿港元 [3][6][7] - 小米集团-W遭净流出2.97亿港元 深股通净流出3.00亿港元 [3][7] 重点个股价格及短期资金动向 - 阿里巴巴-W股价微涨0.16% 前5日累计减持154万股 [4] - 美团-W股价下跌3.08% 前5日累计加仓2410万股 [4] - 康方生物股价下跌7.10% 前5日累计减持9万股 [4] - 中芯国际股价微涨0.09% 前5日累计加仓422万股 [4] - 小米集团-W股价下跌0.56% 前5日累计加仓2527万股 [4] 沪港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 中芯国际成交额68亿港元 净流出5.86亿港元 [6] - 腾讯控股成交额40.78亿港元 净流入0.54亿港元 [6] - 恒生中国企业ETF净流入30.43亿港元 盈富基金ETF净流入30.56亿港元 [6] 深港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 南方恒生科技ETF净流入9.54亿港元 [7] - 华虹半导体成交额10.48亿港元 净流出0.34亿港元 [7] - 商汤-W股价大涨8.90% 成交额10.12亿港元 净流出0.30亿港元 [7]
图解丨南下资金净卖出港股146.8亿港元,逆势加仓腾讯、泡泡玛特
格隆汇APP· 2025-08-20 18:27
南下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单日净卖出港股146.82亿港元 [1] - 净买入腾讯控股9.69亿港元 连续4日累计净买入37.02亿港元 [1] - 净买入泡泡玛特3.43亿港元 [1] - 净买入东方甄选3.02亿港元 [1] - 净买入小米集团-W 1.85亿港元 [1] - 净卖出盈富基金103.2亿港元 [1] - 净卖出恒生中国企业57.27亿港元 [1] - 净卖出南方恒生科技27.12亿港元 [1] - 净卖出阿里巴巴-W 5.27亿港元 [1] - 净卖出小鹏汽车-W 3.84亿港元 [1] 沪股通交易情况 - 益高基金净卖出66.81亿港元 成交额69.04亿港元 股价涨幅0.2% [3] - 东方甄选净买入3.04亿港元 成交额48.96亿港元 股价涨幅8.2% [3] - 泡泡玛特净买入6.06亿港元 成交额43.35亿港元 股价涨幅12.5% [3] - 中芯国际净卖出1.50亿港元 成交额32.13亿港元 股价涨幅3.4% [3] - 腾讯控股净买入11.88亿港元 成交额31.28亿港元 股价跌幅0.3% [3] - 小米集团-W净买入6.51亿港元 成交额31.15亿港元 股价涨幅0.3% [3] - 恒生中国企业净卖出29.12亿港元 成交额30.21亿港元 股价持平 [3] - 阿里巴巴-W净卖出1.45亿港元 成交额28.14亿港元 股价跌幅0.7% [3] - 南方恒生科技净卖出18.60亿港元 成交额20.22亿港元 股价跌幅0.1% [3] 深股通交易情况 - 盈富基金净卖出36.41亿港元 成交额36.58亿港元 股价涨幅0.2% [3] - 恒生中国企业净卖出28.15亿港元 成交额28.16亿港元 股价持平 [3] - 小米集团-W净卖出4.65亿港元 成交额26.46亿港元 股价涨幅0.3% [3] - 泡泡玛特净卖出2.63亿港元 成交额23.40亿港元 股价涨幅12.5% [3] - 南方恒生科技净卖出8.52亿港元 成交额22.18亿港元 股价跌幅0.1% [3] - 中芯国际净买入0.57亿港元 成交额19.92亿港元 股价涨幅3.4% [3] - 阿里巴巴-W净卖出3.83亿港元 成交额19.66亿港元 股价跌幅0.7% [3] - 东方甄选净卖出0.01亿港元 成交额18.69亿港元 股价涨幅8.2% [3] - 腾讯控股净卖出2.18亿港元 成交额18.11亿港元 股价跌幅0.3% [3] - 小鹏汽车-W净卖出3.85亿港元 成交额12.24亿港元 股价涨幅4.4% [3]
当前市场的三条主线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8-19 21:24
市场行情分析 - A股市场热度持续,北证和小微盘创历史新高,上涨股票占比接近60%,成交额维持在2.5万亿以上[1] - 融资盘单日净买入393亿,为年内峰值,增量杠杆资金主导市场情绪[2] - 券商板块大涨后回落,证券类ETF净买入超11亿,但短线追高风险较高[4] A股与港股差异 - A股资金涌入即上涨,多头主导;港股增量资金定价权不足,短线资金快速进出[5][6] - 南下资金净买入从360亿骤降至14亿,港股ETF资金净流出90亿[4] 当前市场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低利率环境 - 1年定存利率破1%,货基收益率力保不破1%,固收理财收益率同比下降50bps,保险预定利率普降50bps[9] - 险资二季度末投资个股金额2.87万亿,较去年底增26%,实际新增投资约15%[11] 第二条主线:外围传导与美元指数下行 - 美元指数年初以来大跌10%,非美市场同步上行[12] - 银行结售汇顺差月份对应上证走强,5月以来连续三个月顺差[14] - 境外美元存款二季度负增长900亿,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16][19] 第三条主线:资金供需不平衡 - 小微盘创新高因资金持续涌入,融资余额创新高,量化私募业绩增长[20] - 可转债供给受限,固收+资金涌入,转债等权指数上涨超20%[21] 港股动态 - 港币兑美元汇率回升至7.8,流动性回笼利好[24] - 小米二季度营业利润134亿(预期104亿),净利润119亿(预期88.8亿),大幅超预期[27] - 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从220亿增至700亿,年内增幅最大[28] 行业与公司表现 - 泡泡X特业绩超预期,小鹏汽车小幅低于预期,反映整车板块内卷压力[25] - 腾讯和小米业绩稳定高增长,互联网巨头表现强劲[28]
单日狂扫359亿港元!南向资金创纪录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5 23:37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8月1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规模超过8月前两周总和 [2][3] - 2025年累计净流入突破9389亿元,8个月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净流入交易日占比超八成 [2][3]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8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3] 资金配置策略 - 采取"哑铃型"布局:高股息金融股与科技成长、医疗板块并重 [2][3] - 8月以来金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净买入领跑,分别达482.2亿港元、317.48亿港元、238.54亿港元,可选消费板块净卖出220.05亿港元 [4][5] - 腾讯控股持仓金额最高达5564亿港元,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小米集团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5] 市场影响与个股表现 - 医药股逆势走强:银诺医药-B单日涨超200%,派格生物医药-B涨32%,基石药业-B涨24% [5] - 券商股表现突出:中国银河涨9%,中信证券涨7% [5]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从6月137.22点回落至8月122.59点,创2021年新低 [9]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包含腾讯、美团、阿里等稀缺资产吸引力 [5] - 内地"资产荒"背景下,M2达330万亿元人民币(GDP的2.4倍),资金寻求港股稳定分红或成长性资产 [6] 市场定价权分析 - 2024年南向资金交易额占港股成交34.64%,较2017-2020年10%-20%显著提升 [7]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75%降至2025年61%,但仍是主导力量 [8] - 南向资金在食品零售、电信服务领域持仓占比超50%,对小盘股和红利股定价权增强 [8][9]
单日狂扫359亿港元!南向资金创纪录
第一财经· 2025-08-15 23:19
南向资金加速涌入港股 - 8月1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超过8月前两周总和(330.55亿港元)[3][4] - 2025年累计净流入突破9389亿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8078.69亿港元),年内净流入交易日占比超八成[3][5] - 配置策略呈现"哑铃型"布局:高股息金融股与科技成长、医疗板块并重[3][5] 行业配置偏好变化 - 8月以来金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净买入领跑,金额分别为482.2亿港元、317.48亿港元、238.54亿港元[5] - 可选消费板块遭净卖出220.05亿港元,呈现"弃消费、追金融医疗"趋势[5][6] - 医药股表现强势,银诺医药-B单日涨超200%,派格生物医药-B涨32%,券商股中国银河涨9%[6] 重点持仓个股 - 腾讯控股为南向资金持仓金额最高个股,达5564亿港元[6] - 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小米集团-W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6] - 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南方恒生科技为8月15日单日净买入前三,金额分别为127.88亿、53.56亿、21.77亿港元[4][5]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稀缺资产(如腾讯、美团、阿里)吸引内地资金[7] - "资产荒"背景下,内地M2达330万亿元(GDP的2.4倍),资金寻求港股稳定分红或成长性资产[7] - AH溢价指数从6月137.22点回落至8月122.59点,创2021年新低[11] 市场定价权分析 - 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市场34.64%,较2017-2020年(10%-20%)显著提升[9] - 外资仍主导港股(持仓占比61%),但南向资金在泛消费、红利板块定价权提升(部分领域持仓超50%)[10] - 南向资金持股占比30%以上个股多为小盘股(市值<50亿港元)和高分红标的(占增持前15大个股的三分之二)[11]
单日狂扫359亿港元!创纪录的南向资金都买了啥
第一财经· 2025-08-15 22:45
南向资金加速涌入趋势 - 8月1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规模超过8月前两周总和 [2][3] - 2025年累计净流入突破9389亿元 8个月超越2024年全年总量 [2][3] - 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交易日占比超八成 [3] 配置策略与行业偏好 - 采取"哑铃型"布局 高股息金融股与科技成长/医疗板块并重 [2][3] - 8月以来金融/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净买入领跑 分别达482.2亿/317.48亿/238.54亿港元 [3][4] - 可选消费板块遭净卖出220.05亿港元 [4] - 腾讯控股持仓金额最高达5564亿港元 中国移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小米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4]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 包含腾讯/美团/阿里等稀缺资产 [5] - 内地"资产荒"推动 M2达330万亿元人民币为GDP2.4倍 优质资产供给不足 [5] 市场影响力分析 - 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达34.64% 较2017-2020年10%-20%显著提升 [6]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75%降至2025年61% 仍居主导地位 [7] - 在泛消费/红利板块定价权提升 食品零售/电信服务持仓占比超50% [7] - 南向资金持股30%以上个股集中于小盘股(市值<50亿港元)和高分红标的 [8] AH溢价变化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从6月137.22点回落至8月122.59点 创2021年新低 [8]
北水成交净买入131.26亿 北水抢筹港股ETF及科网股 买入盈富基金超24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1 03:08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7月31日北水成交净买入131.26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6.04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55.22亿港元 [2]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为盈富基金(02800)、恒生中国企业(02828)、美团-W(03690),净卖出前三为老铺黄金(06181)、石药集团(01093)、山东墨龙(00568) [2] - 港股通(沪)活跃股中,美团-W(03690)买入26.22亿港元卖出14.26亿港元,阿里巴巴-W(09988)买入22.22亿港元卖出15.68亿港元,小米集团-W(01810)买入20.31亿港元卖出16.63亿港元 [3] - 港股通(深)活跃股中,小米集团-W(01810)买入12.56亿港元卖出11.82亿港元,美团-W(03690)买入12.51亿港元卖出10.49亿港元,腾讯控股(00700)买入12.11亿港元卖出8.75亿港元 [4] ETF及科技股表现 - 盈富基金(02800)、恒生中国企业(02828)、南方恒生科技(03033)分别获净买入24.05亿、17.81亿、9.73亿港元 [5] - 美团-W(03690)、快手-W(01024)、阿里巴巴-W(09988)、腾讯(00700)分别获净买入13.98亿、13.82亿、10.43亿、4.33亿港元 [6] - 中泰国际指出港股资金流充裕,港股通持续净流入,光大证券认为港股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且估值偏低 [5] - 中信证券预计恒科2025年中报呈现"稳健为主、向上有弹性"格局,华泰证券提示关注科技重估驱动的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6] 重点公司动态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2.21亿港元,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安全问题,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芯片漏洞问题 [6] - 美图公司(01357)获净买入1530万港元,摩根士丹利上调目标价140%至14.4港元,看好其AI设计软件RoboNeo进军全球电商设计市场 [7] - 老铺黄金(06181)遭净卖出2.78亿港元,美银证券预计公司明年收入增长26%,净利润增长30%,目标价下调4%至958港元 [7]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4.41亿港元,石药集团(01093)、山东墨龙(00568)分别遭净卖出1.13亿、371万港元 [7]
南向资金7月31日净买入超131亿港元:加仓盈富基金24.05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7-31 18:10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7月31日南向资金成交总额达1704.75亿港元,净流入131.26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76.04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55.22亿港元 [1] 重点买入标的 - 盈富基金(02800.HK)获净买入24.05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1.56% [1][2]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HK)获净买入17.82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1.67% [1][2] - 美团-W(03690.HK)获净买入13.98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买入11.96亿港元,深港股通买入2.02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4.55% [1][2] - 快手-W(01024.HK)获净买入13.83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买入3.51亿港元,深港股通买入10.32亿港元,当日股价上涨6.35% [1][3] - 阿里巴巴-W(09988.HK)获净买入10.43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买入6.54亿港元,深港股通买入3.90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1.20% [1][4] - 南方恒生科技(03033.HK)获净买入9.73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0.74% [1][5] 重点卖出标的 - 老铺黄金(06181.HK)遭净卖出2.79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8.40% [1][6] - 石药集团(01093.HK)遭净卖出1.13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卖出0.28亿港元,深港股通卖出0.85亿港元,当日股价下跌1.78% [1][6] - 山东墨龙(00568.HK)遭净卖出371.84万港元,当日股价下跌6.57% [1][6]
南向资金今日大幅净买入131.26亿元。港股通(沪)方面,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分别获净买入24.05亿港元、17.82亿港元;中芯国际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01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快手-W、南方恒生科技分别获净买入10.32亿港元、9.73亿港元;老铺黄金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2.79亿港元。
快讯· 2025-07-31 17:34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31.26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净买入盈富基金24.05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净买入恒生中国企业17.82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快手-W 10.32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南方恒生科技9.73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变动 - 港股通(沪)净卖出中芯国际1.01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卖出老铺黄金2.79亿港元 [1]
国证国际港股晨报-20250728
国证国际· 2025-07-28 13:14
核心观点 随着关税阴霾逐步消散,以及美联储最终会展开降息行动,资金会继续追捧低估的港股,尤其是北水,恒指有力再战高位;看好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发展加速,这将推动销量与业绩成长 [3][6] 国证视点 - 周五港股回软,从周四逾3年高位回落,恒指低开135点报25531点,收报25388点,跌278点或1.1%,主板成交2818亿港元,较上周四少4.4% [2] - 港股通买卖盘成交为1486亿港元,较上日少4.1%,占大市买卖盘成交26.4%,略高于上日;北水全日净流入近202亿港元,较上日增加442.8% [2]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依次是盈富基金、恒生中国企业、国寿;净卖出最多的依次是快手、药明生物、国泰君安国际 [2] - 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2个上扬10个下跌,上涨板块为综合企业级工业,涨幅分别为0.89%及0.50%;领跌板块包括可选消费、金融及材料,跌幅分别为1.87%、1.09%及1.09%,资讯科技则跌0.72% [3] - 美股持续造好,道指、标指及纳指收市分别升0.47%、0.40%及0.24%,标指及纳指再创新高 [3] - 周末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框架,欧盟多数货品进美国关税为15%,低于特朗普声称的30%,高于欧盟希望的10%;欧盟同意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还将购买数千亿美元军事装备 [3] - 今周市场焦点在中美贸易谈判和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 [3] 公司点评(长城汽车) - 2025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降10.2%;二季度营业收入523.5亿元,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30.8%,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19.1%,环比增长161.9% [5] - 二季度销量31.3万辆,同比增长10.1%,环比增长21.9%;分品牌看,哈弗/魏牌/坦克/欧拉/皮卡销量分别为17.7/2.1/4.6/0.7/6.2万辆,分别同比+24.7%/+106.4%/-4.5%/-57.9%/-7.6%,新能源销量9.8万辆,同比增长33.7%,环比增长56.4%,渗透率达31.3% [5] - 二季度二代枭龙Max及猛龙燃油版、高山等新车上市,拉动哈弗、魏牌销量提升,300Hi4 - T上市后全系连续两月销量破万,支撑坦克品牌销量企稳 [5] - 25年公司坚定深化新能源转型,下半年哈弗新款大狗、猛龙、魏牌高山7、坦克500Hi4 - Z智驾版、欧拉A0级轿车和A级纯电SUV等多款新车将发布,有望拉动销量提升 [6] - 维持目标价18.0港元,对应25年的10.3倍预测市盈率,买入评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