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银化
icon
搜索文档
并购股权到手就质押贷款,这家“光伏银浆龙头”资金压力不一般地大
36氪· 2025-09-16 10:50
公司近期资本运作 - 公司以6.96亿元收购浙江索特60%股权 并以8000万元拟收购晶科新材料80%股权[2] - 收购完成后立即将浙江索特60%股权质押给银团 申请不超过4亿元贷款用于支付并购价款[1] - 对浙江索特估值11.6亿元 较净资产6.67亿元溢价74% 对晶科新材料估值1亿元 较净资产2505.77万元溢价299.08%[2] 标的公司经营状况 - 浙江索特常年亏损 2024年才实现扭亏 晶科新材料2024年亏损737.74万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134.67万元[2] - 浙江索特掌握Solamet®光伏银浆业务 在TOPCon、BC电池、HJT电池等技术领域具有领先性 2024年位列正面银浆企业第四[5] - 晶科新材料为晶科能源孙公司 收购可能强化与组件巨头的合作关系[5] 公司行业地位与经营表现 - 2024年以26.9%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光伏银浆市占率第一企业 客户包括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头部厂商[1][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6亿元 同比下降6.66%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981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70.03%[7]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达54.63亿元 占总资产59% 2024年计提坏账准备金1.28亿元[11] 行业竞争与外部压力 - 正面银浆2024年全球产量4434吨 超出需求581吨 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状态[8] - 银价从2022年9月4200元/千克涨至2025年9月9630元/千克 涨幅超一倍 但银浆价格从14元/克回落至11.5元/克[9] - TOPCon电池银浆耗量2023年降5.2% 2024年降21.1% 去银化技术持续挤压行业需求[9] 财务风险与债务状况 - 负债总额从2020年7.84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74.38亿元 5年增长6.8倍 负债率达80.42%[12] - 短期借款规模持续超2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较年初增加5.61亿元至25.85亿元[15] - 近12个月累计诉讼涉案金额2.14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12.76%[15] 公司战略应对措施 - 推进TOPCon、HJT、钙钛矿等高效电池技术迭代 已实现TOPCon高铜浆料量产 银耗降低超50%[10][11] - 切入半导体封装浆料、存储芯片领域 寻求新盈利增长点[11] -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通过供应链公司调整账期结构[13]
“铜”猬甲披挂上阵,爱旭ABC组件太能打了
搜狐财经· 2025-07-14 20: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7亿至-2.8亿元,但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0.2-1.3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1] - 公司是光伏晶硅主链企业中首家实现单季度盈利的企业 [1] - 业绩反弹主要得益于高效、可靠、美观的产品差异化战略和铜互联等核心技术突破 [1] 行业白银依赖困境 - 全球95%以上的光伏组件生产依赖白银作为电极核心材料 [2] - 单GW光伏电池银耗量已从早期高点降至约10吨,但随装机量爆发式增长,白银需求缺口急剧扩大 [2] - 2020年全球光伏银浆需求量为2990吨,中国占比82.5%;2024年全球需求飙升至7724吨,中国需求达7137吨,占比激增至92.4% [3] - 全球白银储量仅64万吨,年产量约2.5万吨;光伏用银占比从2015年10%飙升至2023年25%,增速恐致无银可用 [5] - 中国银粉进口依赖度高,2021年进口3240.37吨,2023年降至2726.01吨(占国内供应19%),2024年前10个月达2501.5吨 [5] - 银粉主要进口来源为日本、美国、韩国,地缘风险可能引发供应链危机 [5] 技术突破与去银化进程 - 公司于2021年11月在佛山投产350MW无银化ABC电池及组件中试线,成为行业内首家将无银金属化技术应用于BC电池量产的企业 [7] - 2022年在珠海基地成功实现无银化ABC电池组件量产 [7] - 2023年ABC组件获Intersolar AWARD创新大奖,评审专家高度评价其无银化技术 [7] - 公司明确"BC技术必须与无银方案深度绑定",认为无银化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8][9] - 公司是全球唯一可量产供应"抗隐裂、高拉力铜互联双玻组件"的企业 [10] 铜互联技术壁垒 - 光伏组件需在极端环境(-40℃至85℃温差、34米/秒强风、25毫米冰雹撞击)下运行25年以上,铜替代银面临材料特性与工艺实现的天然矛盾 [12] - 攻克高电流下铜原子"电迁移"难题,可能通过控制铜结晶形态减少晶界数量,提高致密度阻挡原子迁移 [13] - 解决铜易氧化问题,采用阻氧保护膜技术将铜栅线与空气完全隔绝,保证25年运行周期中的抗氧化性 [15] - 铜互联技术电阻率仅1.7μΩ·cm,远低于银浆栅线的5μΩ·cm,相同场景下发电收益更优 [15] - 开发高精度图形化技术(掩膜制备→接触开口→电镀铜沉积→电极成型),避免短路和界面结合力下降 [15] - 技术突破涉及全流程系统化解决方案,非单点突破可达成 [16] 产品性能优势 - 铜栅线韧性优于添加玻璃粉的银栅线,即便发生隐裂仍能最大程度保证发电效率 [18] - 国家质检中心实证测试显示,ABC铜栅线组件单瓦发电量比TOPCon银栅线组件高4.96% [18] - 铜互联技术无需高温烧结,保持硅片晶格完整性,从根源降低隐裂风险 [20] - 冲击测试中,BC(铜栅线)电池片仅留撞击痕迹,电流损失18.02%;BC(银栅线)多处裂痕,电流损失29.73%;TOPCon明显破碎,电流损失42.05% [21][22] - 水面光伏环境中,铜互联组件抗隐裂能力突出,可减少8%~15%的发电量损失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