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银浆
icon
搜索文档
出售资产、大股东转让股份 晶科能源能否穿越“寒冬”?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18:15
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光伏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晶科能源(688223.SH),近日连续释放出售资产、大股东转让股份等 消息。 9月9日,晶科能源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晶科")拟将所持浙江 晶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新材料")80%股权转让给帝科股份(300842.SZ),交易对价 8000万元。截至9月13日,首笔交易款1600万元已支付完成。 随后在9月12日和15日,晶科能源方面相继披露,其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一致行动人拟 转让约4亿股股份,初步定价4.90元/股。粗略估计,该交易金额将达19.61亿元。截至9月16日收盘,晶 科能源股价报5.46元/股,下跌0.73%。 这一系列资本运作背后,是光伏行业整体陷入"寒冬"的现实。即便身为行业龙头,晶科能源也难独善其 身,其在2025年上半年亏损近30亿元。 关于上述股权出售及股东转让股份事宜,《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晶科能源方面置评,截至发稿未获回 应。该公司在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争取明年早日实现盈利。" 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记者表示,光伏企业"越冬",要在技 ...
聚和材料(688503):公司收购SKE空白掩模板块,助力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
国信证券· 2025-09-10 15:36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4][23] 核心观点 - 聚和材料收购SK Enpulse空白掩模业务板块,交易金额680亿韩元(约3.5亿元人民币),公司直接或间接出资比例不低于95% [3][6] - 空白掩模是半导体光刻工艺中掩模版制造的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较低,此次收购覆盖7-130nm DUV国产空白市场,产品已通过海内外重点晶圆厂验证并实现量产 [3][6][8] - 收购响应国家"自主可控"战略,补齐国内关键材料短板,同时有望拓展半导体客户资源,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发展 [3][8] - 标的资产2024年末净资产507.97亿韩元(约2.5亿元人民币),交易定价体现战略协同价值 [8] 业务与市场分析 - 全球空白掩模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包括日本信越化学、韩国KTG、日本豪雅(HOYA)等 [8] - 国内掩模版行业第一梯队为清溢光电和路维光电,显示掩模版国内市占率合计超55%,半导体领域加速突破 [15] - 清溢光电2025年上半年营收6.22亿元(同比增长10.9%),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12.3%),半导体芯片掩模版收入占比约17% [9][11] - 路维光电2025年上半年营收5.44亿元(同比增长37.5%),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29.1%),半导体掩模版收入占比约20% [9][11] - 龙图光罩聚焦半导体掩模版(占比95%),2025年上半年营收1.16亿元(同比下滑6.4%),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滑28.9%) [9][11] - 冠石科技新切入半导体掩模版领域,2025年上半年营收6.92亿元,净利润亏损0.12亿元 [9][1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39.95亿元、153.99亿元、165.39亿元,同比增长12%、10%、7% [19][2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9亿元、5.10亿元、6.41亿元,同比增长-2.3%、24.9%、25.6% [4][2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69元、2.11元、2.65元 [2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倍、28倍、22倍 [4][23] - 光伏银浆业务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38.85亿元、152.39亿元、162.89亿元,毛利率稳定在9%-10% [18][19] - 其他业务(含新收购空白掩模业务)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10亿元、1.60亿元、2.50亿元,毛利率从22%提升至30% [19]
苏州固锝半年报:双主业深耕筑根基,现金流大幅改善
证券时报· 2025-09-10 11: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93亿元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0.21万元 同比增长310.28%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1.77亿元 同比增长146.90% [1] 半导体业务发展 - 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 形成50多个系列、7000多个品种产品矩阵 [2][3] - 技术端攻克高压平台热管理技术难题 推动车规级功率模块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量产 [3] - 市场端聚焦工业自动化与新能源领域特殊需求开发专用半导体器件 持续挖掘新增长点 [3] 新能源材料业务进展 - 构建全系列光伏银浆产品矩阵 覆盖PERC、TOPCon、HJT、BC等主流技术路线 [4] - 研发含银量仅10%的银包铜产品实现量产 预计下半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4] - 子公司苏州晶银严格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 [4] 行业环境利好 - 中央"反内卷"政策导向修复光伏市场信心 多晶硅现货价格涨幅达36.9% [5] - 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同步回升 行业盈利空间持续改善 [5] 海外战略布局 - 马来西亚新能源材料基地2024年投产即盈利 精准抓住海外光伏市场机遇 [7] - 马来西亚半导体基地通过汽车电子一线客户审核 具备国际汽车客户封测服务能力 [7] - 2025年7月拟出资1115万美元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 聚焦半导体和新材料前沿技术研究 [8] 战略定位与展望 - 将2025年定为"深耕之年" 聚焦半导体与新能源材料两大核心业务 [1] - 海外布局形成"本土化+东南亚"双循环产能体系 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 [7][9] - 车规级半导体放量、光伏银浆新品增长与海外平台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9]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大会开设网络投票提示服务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02:44
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2日14:30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 [1] - 公司委托上证信息通过智能短信等形式主动提醒股东参会投票 并向股东推送参会邀请和议案信息 [2] - 投资者可通过下载链接https://vote.sseinfo.com/i/yjt_help.pdf获取投票使用手册 或通过原有交易系统投票平台和互联网投票平台进行投票 [2] 业绩说明会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4日15:00-16:00在"价值在线"平台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4]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达武、董事会秘书蒙山、财务负责人郑丽丹、独立董事方臣雷出席说明会并与投资者沟通交流 [4]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公司实施"3+3+3+N"战略平台布局 紧扣"集团化、全球化、数智化"发展主线 着力打造"电接触+"发展战略 [5] - 公司积极拓展光伏银浆、贵金属循环利用、新能源高压连接系统等新业务 计划通过投资并购、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业务扩张 [5][6] - 公司收购光达电子不低于51%股权事项正有序推进 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已完成部分 交易方案达成初步共识 [5][6] 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 公司以上海国际营销中心为依托继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 海外销售规模稳定增长 [5] - 具体举措包括通过材料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降本 攻克国际重量级山头客户 建立欧洲海外仓缩短交货期 拓展海外团队加强营销力量 参与国际电工会议提升品牌影响力 [5] 新兴领域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心领域销售收入6870.31万元 同比增长507.26% [5] - 汽车(含新能源)领域销售收入7301.25万元 同比增长39.03% [5] - 智慧家居领域销售收入14376.80万元 同比增长50.60% [5] - 公司应用于数据中心的高分断能力一体化焊接触头组件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北美出口市场增速迅猛且产品毛利率较高 [5] 研发与创新进展 - 公司于2025年6月9日注册成立浙江福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系电接触材料行业首家研究院企业 [5] - 研究院以"探索前沿研究 突破技术瓶颈"为使命 致力于成为核心技术攻关引擎、研发人才智库、院校企资源整合中心和颠覆性创新基地 [5] 财务业绩与展望 - 公司2023年、202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31%、37.94%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33.44% [6] - 公司所处行业宏观环境及供需关系平稳健康 管理层将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6] - 若收购光达电子事项本年度内实现并表 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并增厚每股收益 [6] 长期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3+3+3+N"战略平台布局 使营业收入和市值迈上全新台阶 [6] - 具体路径包括重点突破AI数据中心等下游高景气度应用市场 通过并购重组工具发展"第二曲线" 以福达研究院为依托赋能材料领域颠覆式创新 [6]
福达合金: 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2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3+3+3+N"战略平台布局 紧扣集团化、全球化、数智化发展主线 实现从创业创新到创新创业的蜕变[1][2][3] - 着力打造"电接触+"发展战略 通过投资并购、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拓展光伏银浆、贵金属循环利用、新能源高压连接系统等新业务[1][2][3] - 计划至2030年实现战略平台布局 使营业收入和市值迈上新台阶 打造与行业地位匹配的资本市场形象[3] 业务表现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心领域销售收入6870.31万元 同比增长507.26%[2] - 汽车领域含新能源销售收入7301.25万元 同比增长39.03%[2] - 智慧家居领域销售收入14376.80万元 同比增长50.60%[2] - 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31%和37.94% 2025年上半年增长33.44%[3] 收购项目进展 - 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光达电子不低于51%股权 交易方案达成初步共识 部分条款尚在协商[2][3] - 收购完成后将形成电接触材料+光伏银浆+贵金属循环三大贵金属业务[1] - 光达电子具有突出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 可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1]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销售规模稳定增长 以上海国际营销中心为依托加大开拓力度[2] - 通过材料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降本 增加大客户份额[2] - 计划建立欧洲海外仓缩短交货期 加快拓展海外团队[2] - 参与国际电工会议并发表论文 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2] 研发创新体系 - 2025年6月注册成立浙江福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系行业首家研究院企业[2] - 研究院以探索前沿研究、突破技术瓶颈为使命 输出前沿技术赋能主营业务[2][3] - 致力于成为核心技术攻关引擎、研发人才智库和颠覆性创新基地[2][3] 新兴应用领域 - 电接触材料在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家居物联网等新场景应用加速升级[2][3] - 数据中心用高分断能力一体化焊接触头组件具有抗熔焊技术优势 抢占国际市场份额[2] - 受益于AI驱动北美数据中心投资扩张 在手订单情况良好[2]
聚和材料(688503)2025年中报点评:银浆出货保持行业领先 积极布局新产品
新浪财经· 2025-09-04 14: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4.35亿元,同比下降4.87%,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39.58% [1]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6.89%,同比下降4.01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2.81%,同比下降1.61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41亿元,同比下降9.72%,环比增长14.94%,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下降59.22%,环比增长1.51% [1]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为7.38%,同比下降5.5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5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为2.64%,同比下降3.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5个百分点 [1]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光伏银浆出货量超过930吨,其中N型银浆出货占比达96% [2] - 2025年第二季度银浆出货量接近490吨,环比增长11%,受益于下游光伏电池环节开工率提升,市场份额稳定提升 [2] - 公司产品线覆盖市场上几乎所有电池技术路线,2025年上半年BC及HJT等新型浆料单月出货量突破2吨 [2] - 铜浆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性能表现优异,产业化重点工作在于量产设备开发和终端市场教育 [2] - 公司配合开发链式烧结炉、加热平台、激光烧结三种设备工艺,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第二代铜浆产品 [2] 战略布局 - 公司积极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布局金属粉体及无机粉体产能,以保障原材料稳定供给并助力降本 [3] - 依托对光伏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度理解,公司提前布局胶黏剂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套功能性材料解决方案 [2] - 围绕浆料技术平台,公司精准切入新能源与电子行业交叉领域的功能材料市场 [2] 市场地位与前景 - 公司市占率领先,浆料龙头地位稳固,新产品有望驱动技术迭代 [4] - 考虑行业竞争因素,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亿元、5.27亿元、6.42亿元 [4] - 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3倍、26倍、21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6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65.30元 [4]
聚和材料(688503):银浆出货保持行业领先,积极布局新产品
华创证券· 2025-09-04 13:36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目标价65.30元 [2] 核心观点 - 银浆出货保持行业领先 N型银浆出货占比96% 2025年上半年光伏银浆出货超930吨 其中Q2出货接近490吨环比增长11% [8] - 积极布局新产品 BC及HJT等新型浆料单月出货量突破2吨 铜浆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 预计25Q3推出第二代铜浆产品 [8] - 向上延伸产业链布局 保障原材料稳定供给并助力降本 [8] - 公司市占率领先 浆料龙头地位稳固 新产品有望驱动技术迭代 [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64.35亿元同比-4.87% 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39.58% 毛利率6.89%同比-4.01pct 归母净利率2.81%同比-1.61pct [8] - 2025Q2营收34.41亿元同比-9.72%环比+14.94% 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59.22%环比+1.51% 毛利率7.38%同比-5.58pct环比+1.05pct [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0/5.27/6.42亿元 同比增速-1.9%/28.4%/21.9% 每股盈利1.69/2.18/2.65元 [4][8] - 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3/26/21倍 目标价基于2026年30倍PE [8] 业务进展 - 产品线覆盖所有电池技术路线 技术平台实力突出 [8] - 依托光伏技术趋势提前布局胶黏剂系列产品 提供全套功能性材料解决方案 [8] - 精准切入新能源与电子行业交叉领域的功能材料市场 [8] 市场表现 - 总市值136.02亿元 流通市值101.53亿元 每股净资产19.64元 [5] - 12个月内最高价70.95元 最低价24.44元 [5]
白银价格创近14年新高 产业链企业“体感”不一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2:50
白银价格表现 - 国际银价大幅拉升 COMEX白银价格盘中升至41.64美元/盎司 伦敦现货白银价格涨至40.754美元/盎司 创近14年来新高 [1] - 沪银主力合约价格强劲上涨 创该合约上市以来新高 [1]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全球白银实物供应近5年处于短缺状态 供需结构性紧俏加上库存偏低 使白银具备较强价格弹性 [2] - 白银呈现较强工业属性 太阳能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光伏银浆需求剧增 [2] -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金银价格上涨 [2][3] - 地缘摩擦推升市场不确定性 促使避险资金涌入贵金属市场 [3] - 白银此前表现弱于黄金 在投机情绪助推及金银比修复需求下补涨弹性显著增强 [3] 供需前景 - 世界白银协会预计2025年白银总供应量将增加2% 总需求量将减少1% 全球白银供应缺口将收窄至1.176亿盎司 [2] 产业链影响 - 中国白银产业链利润集中在上游 冶炼加工费较低 没有自给矿山的冶炼企业经营压力大 [4] - 无自有银矿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 原料价格随产品价格上涨 不能完全享受银价上涨益处 [4] - 有自有矿山企业压力较小 银精粉价格每月根据期现价格点价 金属价格上涨对公司股价有所提振 [4] - 白银生产周期较长 库存产品成本较当前价格有良好利润 银价上涨对业绩有正面影响 [4] 市场反应 - 白银高价位下盛达资源 豫光金铅等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受到提振 [1]
苏州固锝回复深交所问询:毛利率、同业竞争等问题解析
新浪财经· 2025-09-01 21:36
核心观点 - 公司针对深交所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进行回复 涵盖毛利率变动 客户供应商依赖 同业竞争等关键业务方面[1] 毛利率波动及应对策略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但综合毛利率下降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下滑 综合毛利率10.88% 同比下降1.30%[2] - 半导体业务2022-2024年受行业下行周期和市场竞争影响收入与毛利率下降 2025年1-6月因销量增加和降本增效毛利率回升至14.93%[2] - 光伏银浆业务2022-2024年收入增长但毛利率因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下降 2025年1-6月因经营策略调整收入与毛利率下降[2] - 集成电路封测产品自2023年起毛利率持续为负 主因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减少 价格承压及竞争加剧 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和制造降本策略负毛利率有所修复[2] - 公司针对半导体业务加大研发和市场推广 强化成本管控并优化投资管理 光伏银浆业务增加研发投入并布局海外市场[2]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 与太阳能电池片行业集中度相关 符合行业惯例 与主要客户合作时间长关系稳定 不存在重大依赖[3] - 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主要采购光伏银粉 符合行业特点和惯例 合作关系稳定 不存在重大依赖[3] 销售模式与经销业务 - 公司以直销模式为主 半导体业务经销毛利率高于直销 因经销海外客户占比高导致售价和毛利率较高[4] - 光伏银浆业务直销毛利率低于经销 因经销产品主要为HJT低温银浆且毛利率较高 但经销收入占比极低[4] - 主要经销商变动较小 与公司董监高无关联关系 经销业务商业实质明确 符合行业惯例 通过多种核查程序确保真实性[4]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 - 公司按单项计提坏账比例的测算依据合理 综合考虑客户经营情况和化债协议[5] - 各期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坏账计提政策和比例合理 账龄分布可比[5] 预付款项与存货情况 - 预付款项主要为预付货款 2024年末余额大幅减少 因结算方式调整和采购量减少[6] - 光伏银浆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具有合理性 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充分[6] 固定资产与期间费用 -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资产减值计提充分 符合行业惯例[7] - 研发费用因团队建设和物料投入增加而上升 财务费用2023年和2024年基本持平 受利息费用 收入和汇兑损益等因素影响[7] - 销售费用中业务推广费2024年下滑 因光伏银浆业务销售代理费减少[7] 同业竞争与财务性投资 - 公司与苏州硅能 苏州晶讯不存在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 已披露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和措施 相关承诺完整措施可行 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不会新增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8][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在财务性投资金额合计149.2596百万元 占最近一期末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比例4.88% 不属于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9]
福达合金拟并购光达电子 有望切入福达合金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10:37
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福达合金拟以现金收购光达电子不低于51%股权 进军光伏银浆行业 [1] - 交易尽职调查 审计 评估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交易方案达成初步共识 部分条款尚在协商 [1] - 收购旨在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推动传统电接触材料主业转型升级 [1] 光伏银浆行业前景 - 光伏银浆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到116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9.9% [1] - 光达电子是国内唯一具备全产业链自研自产能力的浆料厂商 实现银粉 玻璃粉 有机载体全部自主研发生产 [2] - 光达电子2023年全球背银浆料市场排名第二 正银浆料市场排名第五 [2] 光达电子技术优势 - 产品覆盖主流技术路线多款太阳能浆料型号 满足不同工艺需求 [2] - 率先突破N型TOPCon全套浆料技术 实现xBC浆料量产出货 [2] - 储备银包铜浆料及HJT低温银浆等下一代技术 适应光伏电池技术快速迭代 [2] 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光达电子与多家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2] - 收购可快速切入高增长光伏导电银浆赛道 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2] - 双方将在银粉制备工艺 少银化研发 材料降本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 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