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聚焦短板弱项 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政策推进 - 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聚焦县乡短板 加快县乡村商业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优化农村商品服务供给 增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 [1] - 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需加强组织协调 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确保工作实效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1] - 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支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县域常住人口约7.4亿人 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全国38% [1] 县域商业设施建设进展 - 上半年全国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9个 村级便民商店6.5万个 [2] - 江苏省改造79个乡镇农贸市场 增设餐饮休闲区提升消费体验 [2] - 重庆市通过邮快合作、交快合作模式整合物流资源 建设智能分拨仓降低人工成本约40% [2] 后续工作方向 - 商务部将联合相关部门以渠道下沉为主线 以县乡为重点 运用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手段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2] - 继续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 提升县域商业发展活力和承载力 [1][2]
扩需促消稳大盘 创新赋能提质效——市中区2025年上半年消费促进工作成果显著
搜狐财经· 2025-08-09 09:27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市中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同比增长6.7%,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复苏态势[3] - 通过《市中区提振消费实施方案》联动多领域策划主题活动,强化家电、数码、汽车等以旧换新监管,规范企业行为[4] - 上半年举办6场大型促消费活动,包括汽车嘉年华、消费季等,拉动3C数码销售1.6亿元(补贴2087万元)、家电1.35亿元(补贴2950万元)、汽车报废更新1.22亿元[10] 线上消费与电商发展 - 上半年网络零售额12.6亿元(+6.5%),其中实物网零额10亿元(+4.3%),农产品网零额2.6亿元(+1.6%)[7] - 建成3家省级直播电商基地和1处辣子鸡直播产业带,开展头部主播引流活动(单场观看300万+)及5场辣子鸡直播带货[7][8] - 打造前良村网红小院提供电商实训,组织鲁南产业园参与辣子鸡展会,累计培育8838家网店和1088家电商企业[7] 特色产业与品牌建设 - 投资2300万元改造辣子鸡美食文化城(占地2.6万㎡),试运营博物馆接待5000余人次,云厨工厂研发3系列产品并上线抖音/淘宝[8] - 举办辣子鸡狂欢季等活动5场吸引2万客流,通过美食产业协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8] - 闲置品循环产业园引入85家企业,突破二手奢侈品"预确权"难题,助力枣庄成为全国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9] 县域商业与便民服务 - 县域商业体系覆盖100%乡镇商贸中心,升级改造9个项目(含6个乡镇商贸中心),带动社会投资500万元[11][12] - 文化路街道投入500万元改造吉品商圈,举办30余场特色活动吸引6000人次,创新"星空夜市招聘会"模式[13] - 设立商圈政务示范点提供43项帮办服务,通过"城管+物业"机制维护消费环境秩序[14]
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6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现状 - 县域消费市场占比稳步提升,2024年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2] - 连锁品牌加速下沉县域市场,蜜雪冰城约50%门店布局县乡,美宜佳2023年新增4000多家县域门店,星巴克已覆盖全国1/3县城 [12] -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县域餐饮消费订单量占比达35%,生活服务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42%,线上活跃商户数量同比增长49% [12] 县域商业发展成效 - 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农产品销售开辟新渠道 [3] - 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解决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3] - 浙江松阳县创新"客货邮融合"模式,农村物流配送时效缩短至1-2天,效率提高50%,成本降低60%以上 [8] 县域商业面临挑战 - 农村快递网点平均日处理量仅为城市网点的1/5,近60%农村快递网点处于亏损状态 [13] - 县域冷链设施不足,我国人均冷库量仅为日本的41%和美国的27%,乡镇覆盖率偏低 [14] - 偏远地区单件派送成本约为城市的3倍,冷链企业"进村"积极性不高 [13][14] 县域商业创新案例 - 四川西昌市推动商圈数字化改造,2024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同比+40%),旅游收入21.35亿元(同比+53%) [9] - 山东曹县打造"e裳小镇"产业园区,形成完整汉服产业链,通过直播电商促进新中式服饰消费 [10] - 连锁品牌加速下沉,肯德基已覆盖全国2200个城镇 [12] 县域商业发展建议 - 完善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增加自动售卖机、智能配送设备、冷库等设施 [5] -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推广"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模式 [6] -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技能 [6] - 探索快递、电商、邮政等多方合作模式,推动共仓共配降低运营成本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