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自主培养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需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1] -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 高校作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要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1] 高校人才培养 -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 - 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抓手,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实践,锤炼学生使命担当 [2] - 加大高等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供给和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构建全学段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2] - 强化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的赋能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2] - 深化开放协同机制,推动师生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前沿合作,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 [2] 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发展 - 推动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协同突破,培养复合型人才并解决国家、社会发展课题 [3] - 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实施长周期、稳定的支持策略,建设高水平基础学科平台 [3] - 以"人工智能+""数字+""绿色+"等交叉领域为突破口,推动学科深度融通,构建跨学科攻关联合体 [3] - 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 [3] 产学研深度融合 -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也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 [4] - 高校需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4] - 建立学科—产业双向赋能机制,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龙头企业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 [4] - 完善"中心+节点"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定向孵化 [4] - 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升级精准对接 [4]
格力市场总监朱磊:过去说董明珠走过的路寸草不生,但如今她领导的行业枝繁叶茂
凤凰网财经· 2025-07-03 20:32
论坛概述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 旨在为中国企业搭建资源对接和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格力市场表现 - 格力空调被调研为全世界最好的空调品牌 [1] - 董明珠健康家推出三个月以来 冰洗业务提升24% 净水系列提升超过40% [1] - 五一黄金周期间 江西上饶三个店销售额达500万 其中10%来自非空调品类 [1] - 6月份董明珠参加三场线下旗舰店开业 客流量大至晚上10点才歇业 [1] 格力钛电池技术 - 格力车采用自主研发的格力钛电池 电机、电容、电控、电池、指控系统均为自研 号称"绝对不起火、不爆炸" 是中国唯一一款 [1] 行业竞争格局 - 空调行业存在价格战现象 但格力30多年未参与价格战 坚持技术升级 带动行业发展 [1] - 格力在海外市场实现超过13%的净利润 带动其他空调企业净利润接近10% [3] 格力人才策略 - 公司价值观强调忠诚友善、勤奋进取 高端技术人才坚持自主培养路线 [1] - 不区分海归派或名校派 只认可苦干派、实干派 要求员工忠于国家和社会 [2] 制造业发展观点 - 批评部分企业盲目追求规模导致利润脆弱 低端产业链无法提升消费层次 [2] - 强调制造业需要先行者为行业创造发展空间 格力在国内外市场均起到支撑作用 [3]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贺信精神 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防汛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6-05 10:10
教育科研与高校发展 - 推动市属高校落实"双一流196"工程和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各项任务 [2] - 深化教育科研改革,打造优势学科,深化与在杭高校合作 [2] -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 [2] 党的作风建设 - 一体推进"学、查、改、促",强化理论武装,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3] - 持续抓好问题查摆、集中整治、督导指导,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3] - 坚决纠治违规吃喝歪风,从严落实整治举措,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3] 防汛救灾工作 - 坚持"一个目标、四个宁可",压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防汛防台各项举措 [4] - 强化预报预警和响应,加强风险排查管控,完善应急预案 [4] - 坚决守牢"三条底线",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树立报国之志 锐意创新进取——习近平总书记致复旦大学的贺信激发挺膺担当的奋进力量
新华网· 2025-05-26 23:23
教育行业 -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强调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 - 复旦大学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12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将坚持教育报国、自强兴邦的担当,争创世界一流 [1] -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表示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思政课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激情澎湃 [2] 科技创新 - 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本科生参与学校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项重点研发课题项目,未来将积极响应国家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要求 [2] - 复旦大学校友、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表示将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应用,将先进技术应用到未来农业等领域 [3]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将围绕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以数智技术赋能人文学科,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3] 人才培养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表示将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参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以高素质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3] -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表示将实施更加精准、更大力度的高等教育改革,引导高等教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研究生表示将提高学习能力、科研水平,练就过硬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 [4] 文化传承 -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表示将立足复旦中文学科传统,讲好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8
行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等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对人才能力要求显著提升 [1] -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达1900万人,传统产业人才过剩率超35%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黑灯工厂"模式加速替代低技能岗位,数据科学家等新型岗位需求激增 [1] 国际竞争与人才流动 - 发达国家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限制敏感学科领域对华交流 [2] -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马太效应",顶尖人才向创新生态完善区域集聚度提升27% [2] - 汽车制造行业反映高校教学内容滞后,部分装备知识已淘汰10年 [2]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 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和交叉学科中心 [3] - 深化工科硕博培养改革,推进"天才少年"书院制试点和"大师带徒"定制培养机制 [3] - 推广清华"姚班"模式,建立青年人才与国家重大项目结合开发体系 [3] 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 搭建政府-企业-院校协作平台,实现培养方案、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深度整合 [4] - 建立校企"旋转门"机制,吸引产业人才任教,改革科研院所人事制度 [4] - 构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资历框架,发挥头部企业和创投机构作用 [4] 政策协同与资源配置 -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对接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5] - 推动教育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整体协同,形成精准政策体系 [5] - 统筹战略规划,实现资源通盘部署和一体化配置 [5]
北大官宣:扩招!
券商中国· 2025-03-08 12:13
北京大学8日发布消息,2025年,该校将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加大国家急需人才培养力度。 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新增招生计划将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紧密结合学校规划 发展方向,突出北大优势和北大特色,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进行 培养。 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总结元培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又 调整组建了信息科学技术和工学两个本科生院,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基础与深化交叉并 举,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取得积极成效。 据介绍,下一步,北大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同时,还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 体系,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责编: 刘珺宇 校对:王朝全 百万用户都在看 刚刚,吴清发声! 突然,暴跌71.9%! 吴清首谈DeepSeek! 赚翻了!大涨超40%,市值破千亿! 午后,突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