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装剧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档过半,剧集市场还在等待爆款
36氪· 2025-07-15 07:32
2025年暑期档剧集市场表现 - 暑期档过半,电影市场总票房刚过30亿,剧集市场云合有效播放单日估值在2亿左右徘徊,低于去年同期的2.5亿以上 [1] - 今年暑期档缺乏头部大剧引领,但呈现多元竞放格局,行业从古偶扎堆转向现实主义题材 [1] - 刑侦政法题材成为热点,《以法之名》《正当防卫》《扫毒风暴》《利剑·玫瑰》等剧集接连上线,实现司法系统全景式解剖 [1][3] 刑侦政法题材剧集特点 - 四部刑侦政法大剧以职业化聚焦替代传统泛化叙事,平台在细分赛道上深耕 [3] - 创作团队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和专业咨询,如《以法之名》走访四省检察院,《扫毒风暴》以真实冰毒案为原型 [5] - 剧集将司法案件转化为社会矛盾棱镜,引发观众对司法公正、法律伦理等议题的思考 [7][9] 古装剧创新趋势 - 古装剧市场降温,2024年云合热播期集均播放量超2000万的作品从23部降至15部 [11] - 《书卷一梦》打破传统古偶套路,融合穿越、无限流和"纸片人觉醒"设定,解构叙事 [11][13] - 《朝雪录》融合宋代法医技法与东方志怪元素,形成"硬核法医+中式恐怖"风格 [13][15] - 《锦绣芳华》虽收视不如前作,但集均10.5广告刷新招商纪录,拓宽商业场景 [15] 平台内容策略与排播 - 长视频平台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共荣,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分别以《以法之名》《正当防卫》《扫毒风暴》强化剧场品牌 [5] - 《利剑·玫瑰》尝试央视+视频平台联播,开创主旋律剧全域覆盖模式 [5] - 暑期档下半场优酷押注男频IP《凡人修仙传》,站内预约量突破200万 [16][18] - 爱奇艺《定风波》有望以暗黑美学和团队探案模式成为黑马 [21] - 腾讯视频《枭起青壤》融合都市悬疑与《山海经》神话,期待值较高 [23]
总台暑期档电视剧类型丰富 现实题材创作结硕果
央视新闻· 2025-07-10 14: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暑期档剧目 - 暑期档推出丰富剧目类型包括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如《淬火年代》《以法之名》《四喜》《高兴》《生万物》《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等 [1][2] - 《淬火年代》通过民营机械厂转型故事展现中国制造发展历程 [2] - 《以法之名》以检察侦查视角突破传统涉案剧框架,揭示司法系统内部机制 [2] 现实题材剧集创作趋势 - 现实题材占据创作中心地位,多部作品在白玉兰奖获奖并在总台播出后引发关注 [4] - 《城中之城》全景式描写职场人生,《我是刑警》以纪实风格呈现刑警办案,《我的阿勒泰》以散文化手法拓展创作新样态 [7] - 现实题材在数量、质量、收视率方面领先,反映时代生活变化并注入社会思考 [9] 电视剧国际传播与出海表现 - 中国电视剧出口额占视听节目出口总额70%以上,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我的阿勒泰》入围法国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繁花》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玫瑰的故事》快速发行至国际市场 [11] - 古装剧如《庆余年2》《长相思2》《琅琊榜》持续热播海外,科幻剧《三体》国内外反响热烈 [13][15][17] - 现实题材与古装剧结合展现立体中国形象,科幻剧因国际化属性易引发海外共鸣 [15][17]
发片单、拼奖项,新丽、柠萌、歆光等影视公司怒刷“存在感”
36氪· 2025-07-01 10:51
影视行业奖项与片单趋势 - 第30届白玉兰奖呈现百花齐放格局,儒意影业斩获最佳电视剧等三项大奖,华策影视稳定发挥获三项奖,新锐公司歆光影业凭借《山花烂漫时》获最佳导演和女主角 [1] - 影视公司片单成为行业未来风向标,古装剧占比显著提升且多定位头部项目,其中"落地古偶"成为多家公司共同押注方向,采用"具体时期架空+朝代细节还原"创作手法增强文化内涵 [2][5] - 老牌公司差异化布局:华策聚焦家国叙事如历史正剧《太平年》,耀客深耕权谋爱情题材如《百花杀》《华山论剑》,并与爆款IP《九重紫》作者深度合作 [5] 头部公司重点项目与市场表现 - 新丽传媒未单独发布片单但腾讯视频曝光的两部古装剧引发高热关注:《庆余年3》未播先火,《尚公主》官宣即创2.2亿微博话题阅读量 [8] - 柠萌影视延续爆款路径:《一念江南》延续《一念关山》系列IP,《恰逢雨连天》由李木戈执导,热播剧《书卷一梦》验证其古装制作能力 [8] - 歆光影业绑定顶级创作资源:《江湖夜雨十年灯》由《星汉灿烂》原著作者关心则乱改编,《什锦》集结爆款导演费振翔,导演阵容复用《墨雨云间》核心班底 [10] 题材创新与赛道拓展 - 奇幻冒险题材成新突破口:嘉行传媒开发豆瓣9.0分女频赛博小说《穿进赛博游戏》,柠萌影视改编无限流IP《十日终焉》并由许宏宇执导(前作《异人之下》豆瓣8.2分) [14][17] - 现实题材突破:歆光影业首试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燕食记》,以饮食文化透视大湾区百年变迁;西嘻影业延续年代剧优势开发"小《繁花》"《沪上烟火》 [18][24] - 新丽传媒强化优势赛道:谍战剧《千里江山图》由《悬崖》班底打造,医疗剧《问心2》延续前作8.5分口碑,当代谍战《交锋》集结王小枪、王凯等爆款主创 [19][21] 行业竞争策略与内容升级 - 公司采取"优势赛道+新赛道"双线策略:华策、耀客坚守古装基本盘同时,歆光影业开拓现实题材,柠萌平衡医疗剧与奇幻冒险类型 [13][22] - 创作理念升级:从单一题材转向多元创新,《我的阿勒泰》获白玉兰最佳电视剧验证精品短剧价值,行业共识转向"尊重观众审美需求"与"保持长剧深刻表达" [13][24] - IP开发深度绑定爆款要素:儒意影业、歆光影业等公司形成"名IP+名导演+爆款CP"组合拳模式,如《江湖夜雨十年灯》复用《星汉灿烂》核心创作资源 [10][19]
2025古装剧“渡劫”,暑期档《书卷》《桃花》谁是首个飞升者?
36氪· 2025-06-26 08:29
古装剧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各平台共上线23部古装剧,涵盖仙侠、权谋、商战、喜剧等多类型题材,暑期档待播古装剧还有16部[1] - 头部古装剧市场热度和口碑出现下滑,爆款指标"下调",云合集均最高仅4000万,相比前三年6000万+的头部剧明显下降[4][7] - 上半年23部古装剧中豆瓣评分7分以下达15部,其中7部不及格,高分段选手缺失,仅《鹊刀门传奇2》评分超8分[5][4] - 仙侠剧表现疲软,上半年9部仙侠剧无一突破3000万云合集均,而前三年头部仙侠如《苍兰诀》等均超6000万[6] - "落地古偶"如《藏海传》《国色芳华》表现相对较好,云合集均4000万,但相比去年《庆余年2》1.1亿仍有差距[7] 暑期档竞争格局 - 暑期档古装剧题材多元,包含古偶、探案悬疑、商战等方向,爆款种子选手包括爆剧二代、头部IP改编剧等[9] - 《桃花映江山》《书卷一梦》成为新一轮头部选手,前者主打双强CP,后者融合权谋、悬疑、喜剧等多重元素[9][10] - 《锦绣芳华》由杨紫、李现主演,前作市场认可度高,但续作面临口碑热度下滑风险[11] - 古装悬疑探案剧迎来小爆发,《御赐小仵作2》《朝雪录》《定风波》等蓄势待发[13] - 仙侠剧《凡人修仙传》《献鱼》能否扭转上半年低迷态势值得关注[13] 行业发展趋势 - 古装剧面临同质化和套路化困境,观众厌倦三生三世换乘虐恋,创新作品如《无忧渡》《临江仙》通过差异化实现小爆[6][9] - "家国叙事"成为落地古偶新关键词,《山河枕》《一笑随歌》等将其列为核心看点[13] - IP改编出现新思路,《藏海传》通过填充支线人物故事获得成功,为疲态显露的IP改编剧提供参考[15] - 行业需要更客观审视自省,创新和用心讲故事的作品更易获得观众认可[3][13][15]
打假国产古装戏
虎嗅· 2025-06-22 13:39
古装剧仪态的重要性 - 仪态是古装剧的基础 直接影响观众对角色和故事的信任度 只有"像"古人才能让观众"信"并深入剧情[11][12] - 古代礼仪行为逻辑明确 身份越高对仪态要求越严格 如贵族需保持身体端正 手臂摆动幅度小 双肩平稳[14][15][18] - 通过步摇、佩玉等道具限制角色动作幅度 符合身份特征 如步摇需不疾不徐才能保持优雅姿态[29][30][34] 优秀古装剧的仪态表现手法 - 利用道具强化角色气质 如扇子展现风流倜傥 转扇动作体现少年意气或潇洒身手[45][46][47] - 手部细节传递情感与城府 如熹妃挠头显示轻蔑 胤禛摩挲扳指暗示思虑缜密[51][52] - 眼神运用塑造人物状态 如八王爷佯装不看实则锁定目标 遇到意中人时眼神躲闪体现羞涩[70][71][81][82][84] 当前古装剧仪态问题 - 现代肢体语言泛滥 如走路左摇右摆 蹦跳表现活泼 导致古人形象失真[35][36][38] - 忽略身份差异 如贾母捧碗急食不符合贵族教养 失去"贵人"应有的仪态规范[59][60][62] - 缺乏系统性训练 演员未掌握古典身段与眼神定点技巧 难以呈现古人韵味[78][86][87] 行业制作态度对比 - 经典剧集注重细节打磨 如《红楼梦》演员特训2年学习琴棋书画 《甄嬛传》妃嫔下跪时保持挺直身姿[92][94] - 当代制作过度依赖流量与特效 忽视仪态等基本功 翻拍作品难复刻精髓[97][98][99] - 精品意识缺失 快销模式导致服化道与表演质感塑料化 观众需"矮子里拔将军"[90][102]
都在吹《藏海传》?斗胆说句真话
虎嗅· 2025-05-26 14:38
行业分析 - 古装剧市场迎来郑晓龙导演十年后新作《藏海传》,集合顶流明星与热门IP《盗墓笔记》改编,开播即获收视率破2%、平台热度破万的流量表现[1][2][3] - 当前长剧受政策限制(限集令)及微短剧冲击,需调整叙事节奏以适应市场,《藏海传》通过首集高效铺陈主线(复仇)与副线(神秘绿石),平衡强情节需求与传统起承转合结构[6][7][8][12][13] - 行业面临创作挑战:权谋剧需缜密铺垫与细节呼应(如《甄嬛传》伏笔跨20集),但《藏海传》权谋设计流于表面,依赖巧合推动情节,削弱剧本深度[31][32][33][41][46] 公司制作与内容策略 - 采用S+级制作标准,集结十数位老戏骨与豪华阵容,但角色塑造与原IP偏差较大(如汪藏海从谋略大师变为愣头青),可能为适配流量明星受众而妥协[4][49][52][54][61] - 剧本创新尝试:通过首集儿童戏码铺垫主角团性格与关系(如香暗荼刁蛮与庄之行纨绔),成年后行为逻辑与儿时呼应,强化人物驱动叙事的结构[19][20][21][22] - 内容短板暴露:权谋反派(如杨真)缺乏深度,迅速下线;硬设定漏洞(如主角闯入军队未受阻)削弱剧情合理性,导致权谋外壳下内核偏向爽剧模式[34][36][44][46] 市场与演员表现 - 顶流明星效应显著:肖战主演吸引粉丝群体,但演技局限(情绪表达单一)影响复杂角色呈现,制作方可能为其调整角色设定(加入偶像剧感情线)[55][58][59][60] - 对比同类经典:28岁孙俪成功演绎甄嬛跨年龄段成长,33岁胡歌驾驭梅长苏复仇线,而34岁肖战在权谋层次表现不足,反映演员与角色匹配度问题[56][57] - 市场趋势警示:微短剧以高强度冲突抢占用户时长,长剧若持续依赖“流量+IP”模式而忽视内容打磨,恐难维持长期竞争力[62][6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