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

搜索文档
仙侠哑火,农村剧掀桌:2025暑期档剧集营销观察
36氪· 2025-08-27 21:44
2025年暑期档剧集市场表现 - 四大平台暑期档在播剧均超过10部 但云合市占率峰值破20%以上的剧集累计仅8部 部分剧集市占率不足2% [1] - 农村题材《生万物》以46.1%市占率位居榜首 古装权谋剧《藏海传》以40.1%位列第二 刑侦剧《以法之名》和古装探案《朝雪录》分别以34.1%和32.4%位列第三第四 [1] - 暑期档呈现"百花齐放"和"冰火两重天"两大特征 头部剧集热度集中 中腰部剧集表现平淡 [1] 平台内容策略与题材分布 - 爱奇艺重古装和仙侠 8月上线现实主义题材《生万物》创多项纪录 [2] - 优酷和腾讯视频题材均衡 古装、仙侠、现实主义均有覆盖 优酷《以法之名》和腾讯《扫毒风暴》《利剑·玫瑰》三部现实主义题材获较高关注 [2] - 芒果TV主推古装剧 但与腾讯拼播年代剧《潜渊》 [2] - 古装剧扎堆上线但表现分化 现实主义题材大热 [2] 头部剧集具体数据表现 - 《藏海传》成为2025年首部云合市占率破40%作品 豆瓣评分7.1分 [3] - 《以法之名》全网正片播放量突破15.14亿 位列2025犯罪剧播放量TOP1 [5] - 《生万物》收官次日云合市占率仍超40% 创年度市占率最高峰值 [5] - 《凡人修仙传》云合市占率18.3% 豆瓣评分7.5分 [10] - 《书卷一梦》市占率20.9% 豆瓣评分7.1分 [10] - 《临江仙》市占率24.0% 但豆瓣评分仅6分 [10] 商业化表现与品牌投放 - 品牌合作数TOP4依次为《藏海传》48家《锦绣芳华》41家《生万物》36家《长安的荔枝》35家 [9] - 平台商业化表现:爱奇艺吸引超150个合作 优酷超130个合作 腾讯视频超110个合作 芒果TV超60个合作 [9] - 中腰部剧集品牌合作不足10个 《护宝寻综》《我在顶峰等你》等剧全程无广告 [10] - 《生万物》播出后迎来品牌追投 第21集后新增自然堂、雅诗兰黛等美妆品牌 [11] - 雅诗兰黛投放《生万物》主要因人群画像破圈 女性用户占比72% 20-39岁为核心观众群 [13] 内容创作趋势与用户偏好 - 用户对内容要求提高 "大IP+大流量"公式失效 故事内核成为制胜关键 [8][16] - 仙侠剧遭遇滑铁卢 《临江仙》《凡人修仙传》《献鱼》均因剧情问题表现不佳 [7] - 暑期档缺乏高口碑作品 即便头部剧集《藏海传》《生万物》豆瓣评分也仅7分多 [7] - 现实主义题材打破古装、仙侠两家独大局面 杨幂、迪丽热巴等流量明星转向此类题材 [5] 营销策略创新 - 优酷为《藏海传》推出近10种创新广告形式 [15] - 品牌投放策略转变 从播前"押爆款"转向播中"追热剧" [11][16] - 大剧营销玩法多元化 加速头部剧集吸金效应 [15]
总台暑期档电视剧类型丰富 现实题材创作结硕果
央视新闻· 2025-07-10 14: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暑期档剧目 - 暑期档推出丰富剧目类型包括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如《淬火年代》《以法之名》《四喜》《高兴》《生万物》《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等 [1][2] - 《淬火年代》通过民营机械厂转型故事展现中国制造发展历程 [2] - 《以法之名》以检察侦查视角突破传统涉案剧框架,揭示司法系统内部机制 [2] 现实题材剧集创作趋势 - 现实题材占据创作中心地位,多部作品在白玉兰奖获奖并在总台播出后引发关注 [4] - 《城中之城》全景式描写职场人生,《我是刑警》以纪实风格呈现刑警办案,《我的阿勒泰》以散文化手法拓展创作新样态 [7] - 现实题材在数量、质量、收视率方面领先,反映时代生活变化并注入社会思考 [9] 电视剧国际传播与出海表现 - 中国电视剧出口额占视听节目出口总额70%以上,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 - 《我的阿勒泰》入围法国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繁花》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内容大奖,《玫瑰的故事》快速发行至国际市场 [11] - 古装剧如《庆余年2》《长相思2》《琅琊榜》持续热播海外,科幻剧《三体》国内外反响热烈 [13][15][17] - 现实题材与古装剧结合展现立体中国形象,科幻剧因国际化属性易引发海外共鸣 [15][17]
都在吹《藏海传》?斗胆说句真话
虎嗅· 2025-05-26 14:38
行业分析 - 古装剧市场迎来郑晓龙导演十年后新作《藏海传》,集合顶流明星与热门IP《盗墓笔记》改编,开播即获收视率破2%、平台热度破万的流量表现[1][2][3] - 当前长剧受政策限制(限集令)及微短剧冲击,需调整叙事节奏以适应市场,《藏海传》通过首集高效铺陈主线(复仇)与副线(神秘绿石),平衡强情节需求与传统起承转合结构[6][7][8][12][13] - 行业面临创作挑战:权谋剧需缜密铺垫与细节呼应(如《甄嬛传》伏笔跨20集),但《藏海传》权谋设计流于表面,依赖巧合推动情节,削弱剧本深度[31][32][33][41][46] 公司制作与内容策略 - 采用S+级制作标准,集结十数位老戏骨与豪华阵容,但角色塑造与原IP偏差较大(如汪藏海从谋略大师变为愣头青),可能为适配流量明星受众而妥协[4][49][52][54][61] - 剧本创新尝试:通过首集儿童戏码铺垫主角团性格与关系(如香暗荼刁蛮与庄之行纨绔),成年后行为逻辑与儿时呼应,强化人物驱动叙事的结构[19][20][21][22] - 内容短板暴露:权谋反派(如杨真)缺乏深度,迅速下线;硬设定漏洞(如主角闯入军队未受阻)削弱剧情合理性,导致权谋外壳下内核偏向爽剧模式[34][36][44][46] 市场与演员表现 - 顶流明星效应显著:肖战主演吸引粉丝群体,但演技局限(情绪表达单一)影响复杂角色呈现,制作方可能为其调整角色设定(加入偶像剧感情线)[55][58][59][60] - 对比同类经典:28岁孙俪成功演绎甄嬛跨年龄段成长,33岁胡歌驾驭梅长苏复仇线,而34岁肖战在权谋层次表现不足,反映演员与角色匹配度问题[56][57] - 市场趋势警示:微短剧以高强度冲突抢占用户时长,长剧若持续依赖“流量+IP”模式而忽视内容打磨,恐难维持长期竞争力[62][6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