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这些热门餐饮品牌,竟然是“假的”?
36氪· 2025-07-30 10:45
餐饮业态"山寨"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餐饮行业出现规模化、系统化的品牌模仿现象,"山寨"品牌在门店数量、扩张速度上超越原创品牌 [1][2] - "山寨"品牌通过快速复制视觉元素、采用轻资产加盟模式抢占市场,但缺乏产品核心创新能力 [16][18] - 原创品牌面临维权成本高、认定侵权难度大的困境,需加强品牌保护机制与消费者教育 [18][19] 典型案例 - **Anaago安纳果 vs Ameigo梅果**:后者通过品牌更名直接模仿前者logo与概念,2024年3月更名后快速扩张 [5][6] - **三出山 vs 山慢慢**:原创品牌三出山2021年成立,而模仿品牌山慢慢2024年才开业,但采用相似名称与风格 [7] - **野云雀 vs 云梢雀**:原创品牌野云雀2022年成立,模仿品牌云梢雀2023年12月出现,门店设计高度相似 [7] 商业模式对比 - **扩张模式**:原创品牌多采用直营,强调品质;"山寨"品牌依赖加盟,定位中低端价格带 [7] - **门店数量**:"山寨"品牌普遍多于原创品牌,如鹿角巷山寨店达7000家,远超其114家直营店 [19] - **选址策略**:原创品牌注重调性选址,"山寨"品牌倾向次级位置或新兴商圈,追求快速铺店 [9][16] 市场影响与趋势 - **消费者认知**:下沉市场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更易选择"山寨"品牌,看重价格实惠与外观相似性 [16] - **行业竞争**:模仿行为短期内可能共同做大细分品类,但长期损害原创品牌创新动力 [18] - **法律环境**:维权成本高昂(如鹿角巷投入1亿元打假),但法律认定侵权难度大,原创品牌处于劣势 [19] 行业建议 - **原创品牌**:需强化产品内核,优化渠道策略,同时建立高效维权机制 [18][21] - **商场方**:招商环节应加强知识产权审核,维护商业生态健康 [21]
为打击盗版,泡泡玛特抢注“LAFUFU”商标|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9 11:20
泡泡玛特商标注册 - 泡泡玛特于6月11日申请注册"LAFUFU"商标,国际分类为健身器材,当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1] - 该商标属于主动防御性注册,目的是打击侵权行为 [1] - 公司品牌保护意识较强 [2] 宾利市场秩序维护 - 部分机构或个人假冒"宾利总部"名义发布低价销售方案,未向总部报备 [3] - 此类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品牌声誉,侵害消费者及授权方权益 [3] TikTok收购传闻 - 字节跳动否认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甲骨文牵头的财团并保留少数股权的传闻 [4] - 公司表示4月份已有类似传言并发布过否认声明 [4] - TikTok在中美角力中持续博弈 [5] CoreWeave收购Core Scientific - CoreWeave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CoreScientific,交易价值近90亿美元 [5] - 收购将帮助CoreWeave垂直化其数据中心布局 [5] - Core Scientific将成为主要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供应商之一 [5] 比亚迪"深圳号"首航 - "深圳号"滚装船总长219.9米,可装载9200辆汽车 [6] - 该船于4月27日首次启航,搭载7000多辆新能源汽车前往巴西 [6][7] - 完成航程后回国,即将再次起航远赴欧洲 [7] OpenAI争议 - 马斯克批评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背弃初心 [8] - 指出OpenAI从非营利开源公司转变为闭源追求利润的公司 [8] - 马斯克认为强迫AI撒谎会导致其做出疯狂行为 [8] 海康威视加拿大业务 - 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向加检方申请审查政府停止其业务的决定 [10] - 在与总检察长达成协议后已恢复运营 [10] - 公司表示一直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产品不危及国家安全 [10] 五粮液与西门子合作 - 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调研西门子总部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 - 双方将在数字化、低碳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 [11] - 合作内容包括数字规划咨询、电气化、自动化等 [11] 德国AI培训现状 - 德国仅20%员工接受过AI使用培训 [12] - 70%员工尚未接受相关培训 [12] - 欧盟规定使用AI的企业必须确保员工具备相应能力 [12] 罗马仕召回事件 - 罗马仕因电芯原材料缺陷召回49.17万台充电宝 [14] - 召回规模在国内充电宝行业罕见 [14] - 公司每月损失或达2亿元 [13] 西门子收购完成 - 西门子完成对ebm-papst工业驱动技术业务的收购 [15] - 该业务将以"机电一体化系统"名称进行市场推广 [15] - 产品包括超低压智能集成机电一体化系统 [15] MicroStrategy比特币持仓 - 公司第二季度比特币未实现账面收益约140.5亿美元 [16] - 确认约40.4亿美元递延税费 [16] - 比特币持仓总数597,325枚,账面价值643.6亿美元 [16]
“无印良品”山寨店泛滥,商誉攀附为何愈演愈烈?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07:10
商标纠纷背景 - MUJI无印良品与北京棉田的商标权纠纷已持续近20年,源自2000年前后中国商标审查宽松时期,北京棉田通过转让获得"无印良品"24类商标(布料床单) [5][13] - 北京棉田自2000-2024年累计申请165个与"无印良品"相关商标,包括无印工坊NATURAL MILL等,目前13个"无印良品"商标为有效状态 [11] - 类似案例包括"迈克尔·乔丹"与"乔丹体育"、"New Balance"与"纽巴伦"的诉讼纠纷 [6][18] 市场混淆现状 - 线上存在"无印良品家纺旗舰店"等非MUJI官方店铺,客服声称获"无印良品(中国)官方授权",实际为北京棉田关联企业运营 [7][8] - 线下出现"无印工坊Natural Mill"等门店,采用红底白字招牌与MUJI高度相似,商品涵盖家纺/服饰/日用品等,部分商品标注"低至3折" [10][12] - MUJI客服部门2023年6月收到近50起关于棉田产品的投诉,消费者因KOL引流至棉田本地生活号产生混淆 [9] 法律诉讼进展 - 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认定北京棉田批量注册行为构成"以欺骗手段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相关商标被宣告无效 [14] - 北京棉田在24类商标范围外拓展25类服装/21类餐厨等品类,涉嫌违反《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 [15][18] - 双方过去十年诉讼案件近百起,MUJI母公司株式会社良品计画拥有3/4/8/21/25类全品类商标 [13][15] 商业扩张动态 - 北京棉田通过子公司无印良品(杭州)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招商,计划2026年实现5000家门店、100亿终端销售额 [16][17] - 其"千城万店"战略覆盖家纺/家居/服饰等上千SKU,招商素材中门店设计与MUJI高度相似 [16][17] - 小程序"无印良品NaturalMill"销售超出24类范围的商品,运营主体为棉田授权企业 [12][15] 行业环境变化 - 2001年加入WTO后国内商标抢注现象频发,当前法律已加强对恶意注册的治理 [19] -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推动品牌建设,消费者对山寨品牌容忍度降低 [20] -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等国产原创品牌崛起,显示市场更认可自主创新而非模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