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策略
搜索文档
两周关闭37家门店,奈雪、Seesaw、天虹持续调整
36氪· 2025-09-22 20:26
行业闭店概况 - 2月上半月共记录27家餐饮门店关闭,包括13家甜品店、4家烘焙店、5家茶饮店及2家咖啡店 [3] - 超市行业有4家门店关闭,分别为三江超市、京优客超市、ole、阳光之日超市 [3] - 闭店品牌呈现两极分化,成熟品牌因租约到期等自然周期调整,新锐品牌则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4] 餐饮行业分析 - 关闭的茶饮品牌包括喜茶、奈雪的茶、CoCo都可、周四晚、茶百道,闭店原因未公布,可能为战略性点位优化与收缩 [3] - Seesaw咖啡关闭苏州环宇荟店后彻底退出苏州市场,其门店存量从2024年1月的102家减少至46家,2024年以来至少关闭90家门店 [3] - 超过三分之一的闭店品牌开业时间不足两年,例如也崎蛋糕店开业未满半年即关闭,反映新品牌商业模式不成熟及抗风险能力不足 [4] 超市行业分析 - 精品超市Ole所属的精品超市细分市场规模有限,2021年中国超市及大卖场总规模3.09万亿元,其中精品超市市场规模1294亿元,占比仅4.19% [3] - 华润万家采取多品牌策略覆盖不同客群:2004年推出高端Ole'、2009年推出中产blt、2020年推出大众中产万家CiTY,但面临资源分散和内部竞争问题 [4] - 行业普遍做法为一种业态聚焦一个品牌,如沃尔玛山姆专注会员店、高鑫零售大润发主打大卖场,更利于集中资源与建立消费者认知 [4] 闭店原因与品牌特征 - 部分成熟品牌闭店原因为租约到期,如辛香汇(经营10年)、三江超市(经营12年)、传奇影院(经营13年),属于商业地产自然周期下的主动决策 [1][4] - 新锐闭店品牌多为小众或网红品牌,如二次元领域kobuta、精品咖啡山屿咖啡,其迅速退场反映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及网红效应难以持续 [4]
传Keurig Dr Pepper(KDP.US)将达成以180亿美元收购欧洲咖啡公司JDE Peet‘s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1:41
收购交易 - Keurig Dr Pepper即将以约180亿美元收购JDE Peet's NV 交易最快可能于周一公布 [1] - 合并后公司将拆分饮料和咖啡业务 [1] - JDE Peet's NV市值约150亿美元 Keurig Dr Pepper市值近500亿美元 [1] 业务表现 - Keurig Dr Pepper第二季度美国咖啡销售基本平稳 K-Cups价格上涨被单次冲泡咖啡包和咖啡机发货量下降抵消 [1] - 公司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咖啡业务表现不佳 受通货膨胀和关税影响 [1] - JDE Peet's NV上半年有机营收超预期并上调全年业绩预期 [4] 财务影响 - Keurig Dr Pepper咖啡部门销售额和利润受提价应对高咖啡成本冲击 预计本年度剩余时间持续不利影响 [4] - JDE Peet's NV预计2026至2027年毛利润增长1%至3% 调整后EBIT实现3%至4%年增长率 [4] 战略调整 - JDE Peet's NV新任首席执行官Rafael Oliveira全面改革策略 在绿咖啡价格上涨挤压利润率背景下推动利润增长 [4] - 公司采取以品牌为核心策略 围绕Peet's和L'OR等"三大赌注"展开 [4]
余承东掐架雷军,第三方死了?
商业洞察· 2025-06-03 17:00
余承东暗讽小米汽车 - 余承东在公开场合暗讽小米汽车凭借品牌与流量成功跨界造车,认为其产品力不足但销量爆发[1][3] - 小米SU7上月交付量达2.8万辆,表现亮眼[3] - 余承东对小米的成功表现出羡慕嫉妒情绪,因华为品牌号召力更强但未能实现类似效果[4] 华为智选车业务困境 - 华为智选车面临三大困难:被传统车企轻视、品牌无法统一、不能使用华为品牌[4][5][6] - 与广汽合作取消后转投赛力斯,成功打造问界销量奇迹[4] - 被迫采用多品牌策略(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导致品牌建设成本高且消费者认知困难[5] - 华为董事会禁止智选车使用华为品牌营销,造成售前售后不一致问题[6] 小米汽车优势 - 小米采用全链条介入模式:自建工厂/供应链/品牌/渠道,资源高度集中[6] - 仅需专注单一品牌小米汽车,相比华为五个品牌更易成功[6] - 雷军回应余承东暗讽为"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6]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小米互怼实际是营销策略,最终挤压第三方品牌生存空间[6][7] - 宝马5系价格已跌至26万,预示下半年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8] - 新车型尊界S800和小米YU7即将上市,加剧市场竞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