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

搜索文档
这可能是全网最全的年中盘点
36氪· 2025-07-16 12:08
中国车市2025年上半年表现 - 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64% [1] - 比亚迪以214.6万辆销量稳居榜首 吉利同比增速47% 年销目标上调至300万辆 [1] - 新势力阵营格局变化 零跑月销近5万辆领跑 小鹏上半年销量达去年全年水平 [1] - 合资品牌部分回暖 一汽丰田同比增16% 一汽-大众 上汽大众实现正增长 [1] 央国企车企销量表现 - 上汽 一汽 长安年销目标完成率约45% 东风 北汽 广汽完成率低于40% [4] - 上汽累计交付205.3万辆 广汽75.5万辆同比下滑12.5% 唯一负增长传统车企 [4] - 自主品牌占比提升 长安达84.9% 上汽63.5% 东风60% 北汽57% [5][6][7] - 合资品牌分化 一汽丰田增16% 广汽本田下滑25.6% 东风本田下滑37.4% [9] 自主品牌四强竞争格局 - 比亚迪214.6万辆同比增33% 新能源占比100% 海外销量47万辆同比增132% [12][13] - 吉利140.9万辆同比增47.4% 新能源占比51% 银河品牌贡献54.8万辆 [15] - 奇瑞126万辆同比增14.4% 燃油车占比71% 出口55万辆连续22年第一 [12][17][18] - 长城57万辆同比增1.8% 魏牌增75.4% 欧拉下滑52.4% [12][18] 新势力车企动态 - 零跑22.2万辆同比增155.2% 小鹏19.7万辆同比增278.8% [20] - 鸿蒙智行目标100万辆 上半年完成20.4% 问界占销量八成 智界环比跌50.8% [21][23] - 理想20.4万辆同比增7.9% 蔚来11.4万辆同比增31% [20] 海外市场拓展 - 上汽海外销量49.4万辆占比25% MG欧洲交付超15万辆 [10] - 长安海外销量30万辆同比增45% 广汽海外9.9万辆同比增45.6% [10] - 奇瑞出口55万辆 比亚迪海外布局四大工厂 自建滚装船队 [13][18]
尹同跃“脱口秀”背后:默许奇瑞干了哪些坏事? | 次世代车研所
新浪科技· 2025-07-15 09:25
公司战略与言行矛盾 - 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公开演讲中自曝"胆子比较小,总是跟着别人干好事,也是跟着别人干坏事",但实际行为与表态存在明显矛盾 [2] - 在工信部管控智驾宣传期间,公司仍高调宣称"智界就是智驾第一",违反行业规范 [4] - 公司高管一边表态反对"内卷"和价格战,一边参与价格战,旗下四大品牌30余款车型最高降价5.5万元 [5][6] 市场竞争行为 - 公司营销高管公开诋毁竞品吉利银河星耀8为"烂车",违反公司内部禁止拉踩的规定,最终涉事高管被停职 [8][9] - 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学用曾肯定价格战价值,称其为"市场经济行为"并有助于中国品牌崛起 [6][8] 智能化发展 - 公司提出智能化要"进入行业头部"的目标,但实际进展不及预期,导致需整合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等子公司成立统一智能化中心 [4] - 智能化业务因团队分散面临挑战,重组后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以提升协同效率 [4] 政策合规与补贴 - 公司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被核减超1.4亿元,主要因销售终端凭证缺失,但强调符合当时政策且无违规行为 [9][10] - 公司声明称补贴核减属于正常申报流程,因历史销售数据追溯困难导致,不存在欺瞒行为 [10]
鸿蒙智行,价格暗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4 09:14
小米YU7上市引发的行业震动 - 小米YU7上市后订单量激增,对行业造成冲击,直接导致竞争对手鸿蒙智行旗下智界品牌迅速宣布全系车型2万元现金补贴,但促销信息很快被撤下 [1] - 该事件反映出鸿蒙智行定价策略的微妙立场,未来旗下品牌自主调价可能成为常态,随着销售渠道建立和车型增加,价格竞争将从幕后走向台前 [1] 鸿蒙智行价格体系面临挑战 - 鸿蒙智行旗下多个品牌存在隐秘促销活动,如通过"朋友购车"可享超1万元优惠,经销商通过二级网络销售缓解库存压力 [3] - 行业专家指出价格稳定取决于供求关系,若市场供过于求则降价不可避免,产能过剩产品需通过价格调整促进销售 [3] - 分网经营模式下,鸿蒙智行不同品牌的市场表现将相互影响价格策略,例如问界热销会加大智界、尊界等品牌的竞争压力 [3] 内部竞争与品牌差异化困境 - 华为终端零售控盘及各品牌部门间存在考核压力,北汽、上汽、奇瑞等车企内部也存在品牌资源竞争,销售不佳的品牌被迫寻求变革 [4] - 品牌定位差异导致调价方式不同:智界等亲民品牌可能大幅降价,尊界、享界等高端品牌则倾向通过新车型或改款调整价格 [4] - 鸿蒙智行产品重叠问题显现,SUV生产限制解禁后将加剧M8、M9等同级别车型的内部竞争 [5][6] 同质化竞争与市场应对策略 - 行业智能化技术趋同导致差异化主要依赖外观内饰设计,但全行业采用类似逻辑使同质化难以避免,与外部竞品的差异也在缩小 [6] - 2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需明显产品力或价格优势吸引客户,部分品牌尝试价格下探,如尊界可能推出30-40万元车型,问界曾通过内部渠道下探至20万元 [6] - 智界等后续品牌因价格策略与竞品竞争问题销量难以突破,即便价格下探至20万元出头仍需直面特斯拉Model 3/Y、蔚来ET5等车型竞争 [7] 小米订单虹吸效应与行业应对 - 小米YU7订单虹吸短期内耗尽20-30万元价格区间潜在客户群,导致鸿蒙智行、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该区间车型关注量、试驾率、订单量锐减 [8] - 竞争品牌采取"软硬结合"降价策略:理想L6将3年免息延长至5年,蔚来、智己为小米订单用户补贴5000元定金损失以刺激消费 [9] - 专家建议鸿蒙智行通过"技术分层+价格错位"破局,如问界专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享界主打20-30万元区间,以价值竞争替代价格竞争 [9]
汽车行业周报:行业反内卷持续,领先车企表现亮眼-20250713
国元证券· 2025-07-13 20: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批发快于零售,乘用车稳定快速增长,行业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赛力斯业绩大涨、零跑汽车销量上行,领先车企竞争力持续,建议关注领先车企竞争力提升及反内卷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2025.07.05 - 07.11) - 本周汽车板块下跌 -0.41%,沪深 300 指数全周上涨 0.81%,汽车行业指数较沪深 300 指数超跌 1.22pcts,在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 29 位 [12] - 汽车相关子板块大部分下跌小部分上涨,汽车服务板块涨幅最大为 3.52%,乘用车板块跌幅最大为 -1.49% [12] - 个股方面,乘用车板块长安汽车、广汽集团涨幅靠前,赛力斯、比亚迪等跌幅靠前;商用车板块中通客车、金龙汽车等涨幅靠前,宇通客车、江淮汽车等跌幅靠前;汽车零部件板块长春一东、福赛科技等涨幅靠前,秦安股份、ST 云动等跌幅靠前 [12] 本周数据跟踪(2025.07.05 - 07.11) 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及批发销量跟踪 - 7 月 1 - 6 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 23.8 万辆,同比增长 1%,较上月同期下降 6%,今年累计零售 1114 万辆,同比增长 11%;厂商批发 23.3 万辆,同比增长 39%,较上月同期增长 0%,今年累计批发 1351.2 万辆,同比增长 13% [1][20] - 7 月 1 - 6 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 13.5 万辆,同比增长 21%,较上月同期下降 11%,零售渗透率 56.7%,今年累计零售 560.4 万辆,同比增长 33%;厂商新能源批发 12.5 万辆,同比增长 31%,较上月同期增长 0%,批发渗透率 53.6%,今年累计批发 657.2 万辆,同比增长 37% [1][20] 中国乘用车市场品牌周销量榜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品牌近三周销量 Top10 中,比亚迪在 25 - 27 周销量分别为 8.34 万、7.83 万、5.60 万辆等 [26] - 中国新势力乘用车市场品牌近三周销量 Top10 中,问界在 25 - 27 周销量分别为 1.09 万、1.17 万、0.94 万辆等 [27] 重要月度数据跟踪 - 国内主要品牌 6 月销量及同环比情况,如比亚迪 6 月销量 382585 辆,同比 12%,环比 0%;吉利新能源 6 月销量 122367 辆,同比 86%,环比 -11%等 [28] 本周行业要闻(2025.07.05 - 07.11) 国内车市重点新闻 - 7 月 6 日,鸿蒙智行官方宣布智界全系 OTA 升级,新增 10 项功能 [29] - 7 月 7 日,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 ISO 标准正式发布 [30] - 7 月 7 日,工信部发布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乘用车制动新国标解读,新增强制安装 ABS 等要求 [32] - 7 月 7 日,蔚来江淮合资公司决议解散,代工合作模式成历史 [33] - 7 月 8 日,中汽中心、清华、华为联合发布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35] - 7 月 7 日,奇瑞汽车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由李学用统管 [36] - 7 月 9 日,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 L4 级智能泊车,承诺兜底损失,天神之眼 B 和 C 即将 OTA [37] - 7 月 9 日,理想汽车首款纯电 SUVi8 将于 7 月 29 日发布 [38] - 7 月 9 日,工信部开通车企账期问题反映窗口,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 [40] - 7 月 7 日,东风汽车公布下半年销量目标挑战 188 万辆 [41] - 7 月 10 日,小鹏 AI 天玑系统 7 月 OTA 已开启全量推送,带来多项新功能 [42] - 7 月 10 日,乐道 L90 预售价发布,27.99 万元起,7 月底上市 8 月 1 日交付 [44] 国外车市重点新闻 - 7 月 5 日,本田停止开发电动 SUV,减少电动汽车投资,转向混合动力汽车;特斯拉或推出“平价版”ModelY [45] - 7 月 6 日,特斯拉 FSD 欧洲测试范围扩至西班牙,审批成挑战 [47] - 7 月 7 日,梅赛德斯 - 奔驰二季度销量同比降 9%,中国市场销量暴跌 19% [49] - 7 月 8 日,吉利星愿已在巴西开启测试,将与比亚迪海豚展开竞争 [50] - 7 月 9 日,大众汽车 2025 上半年全球交付 441 万辆,电动车销量激增 47% [51] - 7 月 10 日,马斯克称特斯拉 Robotaxi 服务将在 1 - 2 个月内扩展到旧金山湾区,Grok4AI 模型最晚下周登陆特斯拉 [52] 国元汽车主要关注标的公告(2025.07.05 - 07.11) - 7 月 5 日,爱柯迪发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公告,已回购 479000 股,占总股本 0.05% [52] - 7 月 5 日,伯特利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果公告,可转债发行规模 280200 万元 [53] - 7 月 10 日,卡倍亿关于回购公司股份实施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已完成回购 5099944 股,占总股本 2.71% [54] - 7 月 10 日,双环传动 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显示,参加对象不超 358 人,股票来源为回购股份,占总股本 1.23% [55] - 7 月 10 日,继峰股份披露控股子公司格拉默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情况,预计净利润 1560 万欧元,继峰股份将扭亏为盈 [56]
奇瑞「骚操作」惹众怒!智界月销量创新低,车主扬言「换标」鸿蒙
新浪科技· 2025-07-11 08:13
智界品牌与奇瑞合作争议 - 智界车主对奇瑞使用智界官方账号宣传奇瑞风云A9L新车表示强烈不满,认为此举模糊品牌界限[1][3] - 鸿蒙智行智界系列产品总监海蓝天连续发布三条道歉动态,承诺后续严格管理,但未能平息车主怒火[2][4] - 车主提出"扣掉奇瑞汽车尾标换上鸿蒙智行"的口号,强调购买智界是冲着华为技术而非奇瑞品牌[1][4][6] 合作矛盾与战略摇摆 -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公开表示"有分歧听华为的",但实际执行中未体现一致性,被指心口不一[1][6] - 业内传言奇瑞工厂产能侧重星途星纪元,导致智界S7交付延迟,2023年11月上市后长期销量低迷[4][9] - 奇瑞销量战报将智界排在末位,与北汽等华为合作车企形成反差,被解读为内部资源分配不均[1][8] 产品争议与销量下滑 - 2024年6月智界销量跌至2459辆,创多月新低,较2023年12月峰值17736辆下滑86%[1][11] - 5月爆发"蓝牙钥匙双标"风波:智界需单独购买钥匙,而同平台星纪元ET却标配,后改为免费赠送[7] - 6月智界全系车型突然降价2万元并推出6万元权益,引发老车主补偿诉求,官方未回应[7] 组织架构调整与品牌独立性 - 奇瑞近期架构大调整成立四大事业部,星途品牌被纳入国内业务事业群,但未明确提及智界[9][11] - 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2024年初成立,由奇瑞全资控股,或预示品牌独立运营[13] - 鸿蒙智行高管称"本周事件具转折意义",暗示内部矛盾缓解,智界将进入新发展阶段[13]
三轮车名字碰瓷问界、智界!“重庆摩托车大王”旗下公司紧急道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8:37
公司动态 - 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在7月8日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两款新型电动三轮车,分别命名为"智界S300"和"问界Q1p"[1] - 公司于7月10日通过"宗申智慧出行"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发布和直播内容不当,已立即整改相关产品命名并下架争议内容[6] -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业致力于新能源车辆、三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等多元化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10] - 公司电动三轮车产品原有命名包括霹雳、悍擎、途威等,三轮摩托车产品以鸿运当头、金运来、火云龙等命名[11] 股权结构 - 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现由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袁理、袁德山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1%、34.3%、14.7%[12] - 股权穿透后"重庆摩托车大王"左宗申为实际控制人[12] - 江苏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12] 品牌争议 - 智界和问界均为鸿蒙智行旗下热门汽车品牌,其中智界商标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问界相关商标由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持有[2] - 宗申发布的两款电动三轮车命名引发网友质疑,认为有"碰瓷"鸿蒙智行旗下汽车品牌之嫌[4] - 淮海控股集团公众号发布的发布会报道中未提及"智界S300"与"问界Q1p"产品,而是着重介绍其他四款新品[12]
铺路港股IPO,奇瑞进行品牌与智能化双轨整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7:43
品牌整合与架构优化 - 公司宣布进行品牌整合,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iCAR、智界和捷途保持独立运营,目的是实现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品牌向上 [1] - 整合以技术路径与市场定位为轴重新划分:星途、风云、艾虎三大事业部涵盖"纯电+混动+燃油"全技术路径,QQ事业部专攻A0/A00级下沉市场,独立运营的捷途、iCAR、智界定位清晰 [3] - 整合后星纪元归于星途事业部,智界独立运营,解决产能问题,星纪元与智界间不存在产能倾斜问题 [3] 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 - 艾虎事业部整合艾瑞泽、瑞虎和探索系列,锚定10万~15万元的燃油车与混动市场,瑞虎8和艾瑞泽8过去一年销量分别达20.21万辆、14.58万辆 [4] - 风云事业部专攻主流混动市场,在售车型年销合计近10万辆,QQ事业部瞄准A0/A00级纯电市场,剑指比亚迪海鸥和海豚(1~5月销售30万辆)、吉利星愿(1~5月销售16.45万辆) [4] - 星途事业部主攻20万~50万元中高端市场,以智能化和高性能为差异化竞争力,肩负提升品牌溢价的使命 [4] 新能源与智能化战略 - 公司战略主线为"稳住燃油基本盘,再以新能源破局",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不到60万辆,居行业第四 [5][6] - 成立营销服务中心协调资源,配合各品牌合作联动,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为刘赫宁,向李学用和王琅双线汇报 [7] - 智能化中心整合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下设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数字架构等模块,聚焦产品落地,优先保障量产交付 [8][9] 港股IPO与组织调整 - 品牌整合与智能化整合直指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的组织架构优化,或为冲刺港股IPO扫清障碍 [2] - 事业部整合及智能化整合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港股IPO的成败,公司正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竞速赛中抢占先机 [9]
碰瓷问界、智界!“重庆摩托车大王”旗下公司发致歉声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16:44
新品发布事件 - 重庆宗申在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两款新型电动三轮车,分别命名为"智界S300"和"问界Q1p" [1] - 智界和问界均为鸿蒙智行旗下热门汽车品牌,商标分别由奇瑞汽车和赛力斯汽车持有 [2] - 宗申作为非汽车企业使用汽车品牌名称引发网友质疑和"碰瓷"争议 [3][4] 公司回应与整改 - 宗申智慧出行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承认涉嫌侵犯商标权 [5] - 公司已立即整改产品命名,下架争议内容并加强内部审核机制 [5] - 江苏宗申电动车有限公司由宗申产业集团和淮海控股集团共同持股 [9] 公司背景与产品线 - 重庆宗申车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新能源车辆、三轮摩托车等产品研发制造 [7] - 公司电动三轮车产品原有命名包括霹雳、悍擎、途威等,三轮摩托车产品以鸿运当头等命名 [7] - 公司股权结构显示宗申产业集团持股51%,"重庆摩托车大王"左宗申为实际控制人 [9] 发布会内容差异 - 淮海控股集团公众号报道的发布会内容未提及争议产品,而是聚焦其他四款新品 [9] - 报道的新品包括摩三新品CJ8威龙、电三新品劲霸180、极客系列熊猫P和休三新品宗申智客S1 [9]
华为汽车业务销售策略转向 鸿蒙智行旗下多品牌拟自建渠道
财经网· 2025-07-10 16:11
华为汽车业务调整 - 华为正在调整鸿蒙智行旗下智界、享界和尚界的销售模式,由统一销售转为合作车企筹备建设品牌专属销售网络,但华为仍主导销售、营销和服务 [1] - 鸿蒙智行旗下共有"五界"品牌,分别为问界(赛力斯)、智界(奇瑞)、享界(北汽)、尊界(江淮)、尚界(上汽),问界此前已建立专网渠道 [2] 销售渠道拓展 - 调整旨在拓展销售渠道满足差异化需求,智界和尚界将建设独立门店类似问界用户中心 [3] - 北汽集团6月召开享界专网招募大会,吸引126家经销商覆盖66个城市,一二三线城市占比超90%,计划年底前建成数十家享界专网用户中心 [4] - 华为在鸿蒙智行管理上由强势主导转为适度放权,分网可缓解统一门店展示空间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6] 渠道分网优势 - 分网有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车型展示,通过独立展厅强化品牌形象 [6] - 经销商分析认为分网有助于销量增长,各品牌可依据产品属性制定差异化建店标准,降低三四线城市的高成本压力 [6]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渠道广度与深度成为关键胜负手 [7] 渠道结构细节 - 鸿蒙智行销售网点分为体验中心(商超店,展示2-3台车)和用户中心(类似4S店),随着车型增多商超店展示资源紧张 [8] - 专家指出分网改革是为适应市场,解决产品同质化、价格带重叠等问题 [8] - 智界和尚界专网招募以三四线城市为主,一二线非重点,招商工作或已进入尾声 [10] 潜在挑战 - 分网后需保障"五界"用户体验一致性及渠道间协同,当前模式仍由鸿蒙智行主导但未来可能变化 [10]
鸿蒙智行“第三标”落地“五界”协同发力加速覆盖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00
鸿蒙智行生态扩张 - 华为正式发布享界全新车标 鸿蒙智行"五界"中已有问界、尊界、享界三界发布车标 [1] - 北汽蓝谷加码55亿元投入享界车型开发 华为与北汽合作进一步深化 [1][2] - 鸿蒙智行生态联盟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旗下"五界"协同发力覆盖多元化市场 [1] 享界品牌定位与进展 - 享界由华为与北汽蓝谷联合打造 定位30万元以上行政轿车市场 [2] - 北汽蓝谷2023年募投项目调整 享界车型开发总投资55.32亿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7亿元 [2] - 享界S9在2025年6月交付4154辆 居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销量首位 [3] 鸿蒙智行品牌矩阵布局 - 鸿蒙智行采用"智选车"模式 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与智能化技术 [3] - "五界"品牌分工明确:问界(SUV)、智界(中端)、享界(行政轿车)、尊界(豪华)、尚界(入门级) [3][4] - 尚界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秋季上市 主打大众消费市场 补齐十万元级市场空白 [3] 市场覆盖与战略协同 - "五界"覆盖十万元至百万元市场 形成高端立标杆、中端走量、大众扩基盘的闭环 [4] - 当前鸿蒙智行销量70%依赖问界 智界/享界需突破产能瓶颈 尚界表现待观察 [4] - 华为汽车业务未来大概率不再新增合作车企 现有五界格局已成型 [4] 行业竞争影响 - 鸿蒙智行多品牌战略加速智能出行生态渗透 倒逼技术落后车企加大智联投入 [4] - "五界"协同效率成为下一阶段竞争关键 推动"人-车-家"全场景生态闭环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