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连接组

搜索文档
面对罗永浩,回应就输,西贝应该怎么办?
虎嗅· 2025-09-13 08:50
平常我不太爱跟热点,不过,西贝回应罗永浩这件事,正好命中了我最近在思考的课题,就聊聊这个热 点: 其实面对罗永浩关于"预制菜"的指责,西贝从决定回应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了。 说实话,如果把时间倒回半年前,以我对公关的理解,自己大概率也会做出和西贝一样的回应。 有人说你是预制菜,或者说你的食品不安全,怎么办? 有人指责你,如果不回应,不就等于认了吗? 这是常规思路,我以前也这么想。 但在两个月前,我读了一本书,叫《顾客为什么买了又买》。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这类公关事件的看 法。 一、为什么说,西贝一回应,就输了? 这本书里分享了麦当劳面临与西贝类似指责的案例,而且麦当劳遇到的指责,远比西贝面对的指责 更"黑",也更严重,直接指向了食品安全。 当时,美国社交媒体上有一组关于麦当劳的视频,引发了病毒式传播。 视频里说,麦当劳的工厂会在制作炸鸡的生产线里添加一种"粉色的不明物质"。 你一看那个颜色,就知道那个粉色的东西是非天然的工业制品,居然还被加到了麦当劳的食品里。 这内容肯定是无稽之谈,正常的食品企业没有必要添加这种东西。 但是架不住它"黑"得很有效,也"黑"得很有画面感。 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就像我们曾经听过的 ...
从“偶然购买”到“习惯性选择”:揭秘品牌忠诚的神经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10 04:49
消费决策机制 - 高达95%的消费决策由潜意识驱动 表现为"认知自动驾驶"模式[2] - 品牌忠诚度体现为大脑决策区活跃度降低的"不假思索选择"[2] - 消费者对熟悉品牌的重复选择形成神经习惯 类似走路无需思考迈脚[2] 营销理论突破 - 传统营销漏斗理论存在缺陷 品牌连接组可绕过多阶段决策直接建立[13] - 直觉性品牌偏好通过神经网络自然生长实现 无需依赖促销刺激[13][17] - 品牌显著性需与消费者生活有意义的事物建立多重联系[14] 比喻营销策略 - 比喻利用熟悉概念降低大脑认知负荷 如迈克尔·乔丹扣篮类比[6][8] - 有效比喻需采用行业通用符号 避免冷门参照物[8] - 比喻能触发多感官联想 如花朵图案象征成长 帆船声音代表自由[9] 幽默营销应用 - 有效幽默需与品牌价值或竞品对比相关 避免无关滑稽[10] - 贬低竞品是幽默经典手法 如一美元剃须俱乐部案例[10] - 幽默创造群体归属感 比单纯数据更易形成记忆黏性[12] 神经可塑性应用 - 成年人海马体神经发生证明消费习惯可被重塑[19] - 伦敦出租车司机案例显示专业知识会改变大脑物理结构[20] - 品牌互动实质是神经网络重组 竞争发生在消费者记忆层面[22] 增长核心逻辑 - 品牌生态系统需触及生活各方面才能持续增长[17] - 外部环境不影响增长可能性 神经可塑性提供理论基础[23] - 直觉偏好形成后消费者会进入"梦游式购物"状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