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连接组
icon
搜索文档
面对罗永浩,回应就输,西贝应该怎么办?
虎嗅· 2025-09-13 08:50
公关危机应对策略 - 面对负面指责时,品牌选择正面回应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回应行为本身会放大负面信息的传播,从而强化负面联想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1][25][28] - 负面信息的传播不依赖于逻辑真实性,而是依靠其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煽动力,例如麦当劳被指控在生产中添加“粉色不明物质”或“肯德基的鸡有6条腿”这类谣言,即使内容荒谬,也能迅速引发公众的恐惧和不信任 [11][12][14][15] - 品牌应对危机的关键在于避免陷入与指责方的公开争论,不应反复辩驳具体指控(如“不是预制菜”),因为这反而会加深负面标签与品牌的关联 [36][37][38] 品牌形象重塑方法 - 有效的策略不是“擦除脏水”,而是“注入清水”,即通过大规模传播正面、健康、阳光的品牌内容来覆盖负面联想,例如麦当劳通过展示其农场、散养鸡和天然工艺来重建“健康”形象 [32][33][34] - 品牌应主动构建“品牌连接组”,即通过重复呈现与目标用户积极情绪相关的符号(如特定人物、故事、自然元素),使产品与正面情感建立牢固联系 [50][52][53][77][78] - 具体案例包括西贝早年成功运用“张爷爷”形象(来自《舌尖上的中国》)建立手工制作、健康美味的正面联想,以及新消费品牌山下有松通过选用自然风代言人、暖色调画面和自然元素(土壤、岩石、树木)来传递松弛、接纳的情绪价值 [43][44][71][72][73][74] 消费者决策心理基础 - 消费者购买决策并非完全理性,品牌需同时与用户的理性和感性层面对话,理性层面可通过讲述工艺、功能来实现,而感性层面则需通过情绪价值的植入来影响 [47][48][49] - 情绪价值的载体可以是具有情感共鸣的符号(如一句电影咒语、一个故事场景),这些符号能唤起用户已有的积极记忆和情感,从而提升产品的情感吸引力 [61][62][63][64][67] - 建立正面情绪联想的最终效果是冲淡负面印象,甚至在无危机时也能增强用户对产品情绪价值的感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75][76][79][80][81]
从“偶然购买”到“习惯性选择”:揭秘品牌忠诚的神经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8-10 04:49
消费决策机制 - 高达95%的消费决策由潜意识驱动 表现为"认知自动驾驶"模式[2] - 品牌忠诚度体现为大脑决策区活跃度降低的"不假思索选择"[2] - 消费者对熟悉品牌的重复选择形成神经习惯 类似走路无需思考迈脚[2] 营销理论突破 - 传统营销漏斗理论存在缺陷 品牌连接组可绕过多阶段决策直接建立[13] - 直觉性品牌偏好通过神经网络自然生长实现 无需依赖促销刺激[13][17] - 品牌显著性需与消费者生活有意义的事物建立多重联系[14] 比喻营销策略 - 比喻利用熟悉概念降低大脑认知负荷 如迈克尔·乔丹扣篮类比[6][8] - 有效比喻需采用行业通用符号 避免冷门参照物[8] - 比喻能触发多感官联想 如花朵图案象征成长 帆船声音代表自由[9] 幽默营销应用 - 有效幽默需与品牌价值或竞品对比相关 避免无关滑稽[10] - 贬低竞品是幽默经典手法 如一美元剃须俱乐部案例[10] - 幽默创造群体归属感 比单纯数据更易形成记忆黏性[12] 神经可塑性应用 - 成年人海马体神经发生证明消费习惯可被重塑[19] - 伦敦出租车司机案例显示专业知识会改变大脑物理结构[20] - 品牌互动实质是神经网络重组 竞争发生在消费者记忆层面[22] 增长核心逻辑 - 品牌生态系统需触及生活各方面才能持续增长[17] - 外部环境不影响增长可能性 神经可塑性提供理论基础[23] - 直觉偏好形成后消费者会进入"梦游式购物"状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