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务拓展(BD)
icon
搜索文档
信达生物达成总金额超百亿美元的重磅BD,股价却高开低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00:28
合作概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肿瘤免疫与抗体偶联药物疗法,涉及三款在研药物:后期疗法IBI363和IBI343,以及早期项目IBI3001的选择权 [2] - 武田制药将支付12亿美元首付款,其中包含1亿美元战略股权投资,信达生物还有权获得最高约102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交易总额最高可达114亿美元,刷新国内医药行业商务拓展交易纪录 [2] - 尽管有利好消息,信达生物股价在10月22日高开低走,收盘报85.2港元/股,下跌1.96% [2] 合作模式与战略意义 - 合作采用“Co-Co”模式,即全球共同开发并在美国共同商业化,而非简单的海外权益授权,体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3][4] - 具体而言,双方将按40/60比例分担IBI363的全球开发成本,并按同样比例分配美国市场利润或损失,武田制药将主导相关工作 [4] - 此次合作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借助合作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具备全球开发、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力的生物制药企业 [4][5] - 公司已在美国建立超百人团队,未来将继续扩大队伍并考虑建设海外商业化能力 [4] 合作药物详情 - IBI363是新一代肿瘤免疫基石疗法,已积累超过1200例患者临床数据,双方将率先推进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与结直肠癌的全球开发,并拓展一线适应症 [5] - IBI343的全球独家权益授予武田,其开发将围绕胃癌和胰腺癌两大高发实体瘤展开,武田在亚洲市场的经验将助力其临床开发和市场潜力 [5] - IBI3001是全球首创靶向B7-H3与EGFR的双抗ADC,临床前模型显示其具备高安全治疗窗口,可覆盖多种肿瘤类型,武田拥有其大中华区以外权益的选择权 [6] 合作伙伴选择原因 - 选择武田制药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经验深厚,对发展趋势理解深刻,且研发与商业化投入决心与公司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5] - 武田在日本市场的深耕经验,特别是对胃癌的研发与临床积累,将有助于IBI343在该领域奠定坚实的临床基础和市场潜力 [5]
迈威生物(688062):创新品种快速推进 BD业务获实质性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9-04 08:3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01亿元 净利润亏损5.51亿元 研发投入3.92亿元 [1] 核心管线临床进展 - Nectin-4 ADC(9MW2821)针对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个适应症开展多项临床研究 包括单药及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尿路上皮癌的III期临床试验 单药治疗宫颈癌的III期临床试验 单药或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 以及针对接受过ADC治疗的TNBC患者的美国I期临床试验 [2] - B7H3 ADC(7MW3711)于2023年7月获NMPA批准开展晚期恶性实体瘤临床试验 2024年2月获FDA许可 2024年7月获FDA授予小细胞肺癌孤儿药资格认定 [2] - CDH17 ADC(7MW4911)于2025年8月获FDA许可开展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及其他胃肠道肿瘤的I/II期研究 [2] 创新品种研发进度 - 靶向IL-11单抗9MW3811全球进度处于第一梯队 已完成中澳I期临床 显示良好安全性及30天半衰期 已递交病理性瘢痕临床试验申请 计划2025年底启动II期临床试验 [3] - 靶向ST2单抗9MW1911全球进度第二 国内首家进入临床 正在推进COPD适应症II期研究 预计2026年底启动III期临床 [3] 业务拓展突破 - 2025年6月与CALICO公司就IL-11靶向治疗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授权大中华区以外区域开发与商业化 合同包括25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5.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另加阶梯式特许权使用费 [4] - 潜力管线包括Nectin-4 ADC、B7-H3 ADC、CDH17 ADC和ST2单抗等 已进入商务拓展黄金时期 [4]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13亿元/10.30亿元/17.95亿元 [4] - 已有三个产品上市 完成研产销一体化布局 核心ADC管线进入注册临床阶段 多个管线具备出海潜质 [4]
翰森创新药收入占比超八成 中国头部药企加速全球化创新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4.3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3% [2] - 溢利31.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0% [2] - 每股基本盈利0.53元 同比增长14.8% [2] 创新药业务表现 - 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1% [2] - 创新药收入占比达82.7% 显著高于行业50%-70%的平均水平 [2][3] - 创新药成为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 [2][6] 业务领域构成 - 抗肿瘤领域收入45.31亿元 占比60.9% [6] - 代谢及其他疾病领域收入14.00亿元 占比18.8% [6] - 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收入7.68亿元 占比10.4% [6] - 抗感染领域收入7.35亿元 占比9.9% [6] 研发投入 - 研发开支14.41亿元 同比增长20.4% [6] - 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19.4% [6] 对外合作与授权 - 从默沙东收取BD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 [2] - 授予再生元HS-20094海外独占许可 获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2] - 与GSK就HS-20089达成协议 获85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多14.8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8] - 与GSK就HS-20093达成协议 获1.8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多15.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8] - 与麓鹏制药合作引进LP-168 交易总额不超过7.29亿元人民币 [6] - 与普米斯合作开发HS-20117/PM1080 潜在付款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超50起 总金额484.48亿美元 [9] - 合作模式从单一交易向生态共建深化 [10] - 从财务投资向战略绑定转变 形成利益共同体 [10] - 头部药企通过全球权益License-out和中美双报参与国际竞争 [9] 产品研发进展 - HS-20093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三个适应证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 [8] - HS-20093小细胞肺癌适应证进入三期临床 [8] - LP-168在中国开展肿瘤2期关键注册临床研究 [7] - HS-20117开展多项Ib期和I期临床研究 [7]
翰森创新药收入占比超八成,中国头部药企加速全球化创新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2:4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4.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 [1] - 溢利3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 [1] - 每股基本盈利0.53元,同比增长14.8% [1] 创新药业务表现 - 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总收入82.7% [1][2] - 创新药收入占比显著高于行业50%-70%的平均水平 [2] - 抗肿瘤领域收入45.31亿元(占比60.9%),为核心收入来源 [2] - 核心品种阿美乐、豪森昕福推动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 [2] 研发投入与对外合作 - 研发开支14.41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收入比例19.4% [3] - 从默沙东收取BD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 [1] - 授予再生元HS-20094海外许可,获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9.3亿美元里程碑款 [1] - 与GSK就两款ADC新药达成协议,分别获得8500万美元和1.8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4.85亿/15.25亿美元里程碑款 [4][5] 产品管线进展 - HS-20093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国内三个适应证纳入突破性治疗 [5] - 小细胞肺癌适应证进入三期临床,多项实体瘤PoC研究进行中 [5] - 与麓鹏制药合作引进BTK抑制剂LP-168,交易总额不超过7.29亿元 [3] - 与普米斯合作开发ADC药物HS-20117,潜在付款不超过50亿元 [3]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交易超50起,总金额484.48亿美元 [6] - 头部药企通过"全球权益License-out"、"中美双报"等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6] - 合作模式向早期研发共投、临床资源共用、商业化能力互补的全链条协同延伸 [7] - 从财务投资转向战略绑定,通过股权合作、管线共研降低风险并提升研发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