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标转让
icon
搜索文档
宗馥莉已回归娃哈哈
搜狐财经· 2025-10-25 16:06
围绕娃哈哈的一系列变动,近日再度迎来关键性转折。据封面新闻报道,10月23日,一位娃哈哈集团内 部人士透露,宗馥莉目前已回归工作。由于此前已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她此次是以宏 胜饮料集团总裁的身份参与相关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宗馥莉所控制的宏胜系发布内部通知,明确表示在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 哈哈"品牌。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已有山东娃哈哈经销商证实了该通知,表示已接到宏胜系业务员的通知,据此要求 经销商打款缴纳保证金,以确保明年能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 也就是说,宗馥莉已回归履职,而"娃哈哈"品牌也将得以保留。至于她在9月辞职后推出的"娃小宗"品 牌,则暂时"退场"。 宗馥莉(资料图)宏胜集团网站 据多家媒体此前报道,2024年7月24日,宗馥莉曾向董事会提交辞呈。当时她解释称,杭州市上城区人 民政府及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就其自宗庆后董事长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疑问,致 使其无法继续履行管理职责。 仅一周后,7月31日,哇哈哈公司对外发布声明称,为确保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各股东友好协商, 宗馥莉决定继续履行娃哈哈集团的相关管理职责。 但一年多后的2025年10月 ...
宗馥莉辞职后,浙江娃哈哈重获桶装水销售权
证券时报· 2025-10-14 23:20
浙江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和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的控股公司均是浙江娃哈哈实 业股份有限公司,桶装水业务也是其主要的业绩来源。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 月,现在的法定代表人是宗馥莉,此前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 在浙江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桶装水业务发生变动的同时,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亦有较大变化。 今年9月,娃哈哈上海工厂(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推出"沪小娃"品牌桶装水,产品与此前生产 的娃哈哈桶装水一样,宣传海报上写着"至真至纯、同宗同源"。 宗馥莉被曝辞职消息传出的4日后,浙江娃哈哈公司重新获得桶装水销售权。 10月14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浙江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已重新拿回桶装水销售权。此前,娃哈哈桶装 水销售权被宗馥莉转移到杭州迅尔城通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宏胜系"公司。 据了解,娃哈哈集团桶装水业务主要由两个法人单位承接,分别是浙江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和上海娃 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 在2024年底,时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宗馥莉要求将浙江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桶装水销售业务,转 移到杭州迅尔城通商贸有限公司,方案于2025年3月25日正式落地实施。 根据媒体报道 ...
娃哈哈一宗落,两娃生?
商业洞察· 2025-10-13 17:23
人事变动与公司治理 - 宗馥莉于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所有职务 [4] - 娃哈哈集团任命原法务部长许思敏为总经理,董事长职务空缺,但该人事安排未获公司官方确认 [4] - 有内部员工分析认为许思敏是宗馥莉的“傀儡”,其上位意味着实际控制权仍在宗馥莉手中 [4] - 宗馥莉辞职后,其持股比例仍为29.4%,是公司第二大股东 [10] 品牌与商标争议 - 宗馥莉辞职原因之一被指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其决定经营宏胜集团申请注册的新品牌“娃小宗” [7] - “娃小宗”官方微博认证主体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截至10月11日粉丝数已超7000 [8] - 宏胜系企业计划自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原因为“娃哈哈”商标使用存在法律风险,须获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16] - “娃哈哈”品牌价值高达911.87亿元,但系列商标转让至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娃哈哈食品公司(其合计持股62.47%)的努力未能成功 [21][22] - “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归属娃哈哈集团,宏胜系与之无直接股权关联,无权单独使用该商标 [19][20] 市场竞争与新品牌动态 -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创立品牌“娃小智”,产品配方与娃哈哈相同但价格更低,已签约153家客户 [25][26] - 宗庆后堂弟宗伟旗下的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因商标授权到期,无奈创立新品牌“沪小宗” [26][27] - 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宗馥莉对于娃哈哈并非不可替代 [25]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在当前中国饮料市场内卷的背景下,“娃小宗”新品牌成功的几率不大 [24] 公司历史与内部冲突 - 公司混乱局面始于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宗馥莉于2024年8月正式接班,但2025年7月其同父异母的弟妹提起诉讼,追讨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约150亿元人民币)信托权益,引发豪门遗产争夺战 [29][30] - 宗馥莉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关停工厂,侵害了部分老员工权利,并殃及宗家亲眷利益 [31] - 宗泽后评论宗馥莉,指出其接班策略存在问题,并强调娃哈哈国家是大股东(持股46%),本质上是国有企业 [31]
宗馥莉辞职,一段潜伏近30年的矛盾浮出水面
新浪财经· 2025-10-11 12:54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于2025年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并已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程序[1][15] - 娃哈哈集团总经理职务由许思敏接棒,许思敏此前为宏胜集团法务部部长[1] - 宗馥莉目前仍为娃哈哈集团第二大股东,持股29.4%[2][12] 商标权归属与转让争议 - 宗馥莉辞职导火线为娃哈哈商标使用权问题,集团希望完成商标转让登记备案[3][5] - 2025年2月,娃哈哈声明称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正申请由集团公司转让至食品公司,食品公司成立时集团以商标出资获得其39%股权[7] - 商标转让受阻因历史纠纷未完成登记备案,现行架构下商标使用须获全体股东一致同意[7][8] - 集团大股东上城文旅曾提出让娃哈哈出资购买其46%股份及商标,但金额未谈拢[8] 股权结构与股东纠纷 - 娃哈哈集团当前股东为上城文旅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2][12] - 职工持股会股权案直接关系宗馥莉能否成为最大股东,案件涉及2018年员工股权回购协议纠纷[11][13] - 2025年8月,宗馥莉及法务部门向最高人民法院等投诉杭州上城区法院审理进度缓慢[11] 新品牌战略调整 - 因商标使用合规问题,公司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16] - "娃小宗"商标归宏胜集团所有,申请日期为2025年5月[16] - 宏辉食品内部文件显示新品牌切换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合规性[16] 内部治理与高管动态 - 娃哈哈集团核心成员严学峰于2025年10月2日因涉嫌违纪被立案审查,10月5日结束审查[9] - 2025年10月11日,宏胜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祝丽丹被带走调查,其在娃哈哈系统内167家公司任职[9]
卖了20多年娃哈哈,突然改卖“沪小娃”,娃哈哈上海公司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8:43
娃哈哈品牌授权争议与业务调整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因品牌授权到期而推出新品牌"沪小娃"桶装水,产品宣传为"至真至纯、同宗同源"[1] - 公司表示推出新品牌是"为了活下去的无奈之举",并承认做新品牌需要时间且难度较大[1] - 娃哈哈集团于2025年7月要求上海公司停止使用"娃哈哈"品牌生产桶装水,随后向监管部门举报商标侵权[7]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多年来从未亏损,营收逐年攀升,去年在上海桶装水市场排名前三,营收超1.2亿元[7] - 桶装水业务是公司主要业绩来源,去年营收上亿元[3] - 公司是"娃哈哈"桶装水在上海地区的独家经营实体,全面负责生产、销售和委托加工[4] 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关系 - 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70%[4] - 娃哈哈集团持有娃哈哈实业43%股份,内部员工持股约31.5%,社会资本持股约25.5%[3]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伟持股30%,并担任法定代表人[4] 品牌授权争议细节 - 上海公司被授权的两个"娃哈哈"商标分别于2021年与2023年到期[7] - 娃哈哈集团曾在商标到期后为上海公司开具分公司证明让其继续生产,但未签订新的授权合同[7] - 宗伟表示在接到集团函件后立即回函要求沟通,但始终联系不上宗馥莉本人[5] 娃哈哈商标权历史遗留问题 - "娃哈哈"系列商标共计387件正在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8] - 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12] - 因历史遗留问题,宗馥莉也可能面临无法继续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境遇[12] 新品牌筹备与市场反应 - 宏胜系公司准备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商标归宏胜集团所有,申请日期为2025年5月[12] - 有经销商表示今年娃哈哈销量是去年同期的80%,出现下滑趋势[13] - 上海公司新产品包括4款常规桶装水和两款一次性桶装水产品[7]
娃哈哈突然改卖“沪小娃” 娃哈哈上海公司回应!董事长宗伟:联系不上宗馥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8:32
品牌授权争议与业务调整 - 娃哈哈上海工厂因品牌授权争议推出新品牌“沪小娃”桶装水,产品宣传“至真至纯、同宗同源”[1]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表示推出新品牌是“为了活下去的无奈之举”[2] - 该公司是“娃哈哈”桶装水在上海地区的独家经营实体,但被授权的两个“娃哈哈”商标已分别在2021年与2023年到期[7] - 2025年7月,娃哈哈集团发函要求上海公司停止使用“娃哈哈”相关商标,并随后举报其商标侵权[7] 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由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宗伟持股30%并担任董事长[4][5] - 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宗馥莉,娃哈哈集团持有其43%股份,内部员工持股约31.5%,社会资本持股约25.5%[3] - 娃哈哈集团股东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方曾派调查组前往上海公司调查,并表示不认可相关事宜[6] 商标权历史遗留问题 - “娃哈哈”系列商标共计387件正在申请由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8][9] - 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宗馥莉也可能面临无法使用该商标的境遇[12] - 因历史遗留问题,宏胜集团旗下公司准备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13][14] - “娃小宗”商标归宏胜集团所有,申请日期为2025年5月[16] 相关公司经营业绩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20多年来从未亏损,去年营收超1.2亿元,在上海桶装水市场排名前三[7] - 有经销商透露,今年娃哈哈销量相比去年业绩高峰时有所下滑,今年销量是去年同期的80%[16]
娃哈哈上海工厂:卖了20多年娃哈哈,突然改卖“沪小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07:33
品牌授权与运营调整 - 娃哈哈上海工厂(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因品牌授权争议推出新品牌“沪小娃”桶装水,产品宣传为“至真至纯、同宗同源” [1]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推出新品牌是工厂停工后的“无奈之举”,旨在维持运营 [1]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是“娃哈哈”桶装水在上海地区的独家经营实体,全面负责生产、销售 [5] - 娃哈哈集团于2025年7月要求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停止使用“娃哈哈”品牌授权生产桶装水,随后举报其商标侵权 [6][8]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被授权的两个“娃哈哈”商标已分别在2021年与2023年到期,未能获得新的授权合同 [8] 公司股权与治理结构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是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法定代表人现为宗馥莉 [4] - 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娃哈哈集团持股43%,内部员工持股约31.5%,社会资本持股约25.5% [4]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由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宗伟持股30% [5] - “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任何一方均无权单独使用 [12] 财务与市场表现 -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20多年来从未亏损,营收逐年攀升,去年在上海桶装水市场排名前三,营收超1.2亿元 [3][7] - 有经销商透露,今年娃哈哈销量相比去年业绩高峰时期有所下滑,今年销量是去年同期的80% [14] 品牌战略演变 - 因商标权历史遗留问题,宗馥莉和宏胜集团也在筹备更换新品牌“娃小宗” [9][12] - 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宏辉食品内部文件显示,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14] - “娃小宗”商标目前归宏胜集团所有,商标申请日期为2025年5月 [14]
宗馥莉要做新品牌?股权纠纷未了局,娃哈哈商标归属再掀争议
凤凰网财经· 2025-05-15 22:21
娃哈哈商标转让与品牌转型 - 娃哈哈近期因产品代工、商标转让和股东纠纷引发争议 公司回应称商标转让尚处于登记备案过程中 具有不确定性 并透露可能推出全新自有品牌 已做好转型准备 [2] - 商标转让涉及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上城区文商旅集团为最大股东)转移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宗馥莉控股最多) 但转让未顺利完成 [2][4] 商标争夺战进展 - 上城区文商旅集团与宗馥莉就46%股权转让持续谈判 价格未达成一致 文商旅集团拟通过招拍挂流程处置股权 可能引入第三方买家 [3][4] - 此前《商标转让协议》被杭州仲裁委员会裁定终止 法院驳回相关诉讼 商标归属国有控股的娃哈哈集团 但娃哈哈方近期表态或推出新品牌应对僵局 [4][7] 宗馥莉的新品牌布局 - 宏胜饮料集团(宗馥莉掌舵)申请"宗小哈"、"娃小宗"等新商标 其中"娃小宗"已进入初审公告阶段 并在娃哈哈官方公众号展示相关商品包装 [5] 商标纠纷历史背景 - 娃哈哈集团前身为国有控股企业 1999年改制后股权结构为上城区文商旅集团46%、宗庆后29 4%、职工24 6% 但商标权归属问题未彻底解决 [6] - 1996年与达能合资时签订《商标转让协议》未获批准 2006年爆发"达娃之争" 2007年仲裁裁定商标归娃哈哈集团 2009年达能退出合资公司 [6][7] 当前挑战与遗留问题 - 新品牌面临培育成本高、消费者认知迁移风险及经销商体系震荡等挑战 员工指出46%股权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包括商标利润分配不均及多方未授权使用等问题 [8] - 公司股权结构复杂 第三方接手需耗费大量心力理清关系 商标争端或长期持续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