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搜索文档
协和医院成功实施“珠峰级”难度手术 20余位专家接力为上海小伙换“心肝”
长江日报· 2025-08-07 09:24
对此,夏家红和董念国组织心脏外科、肝移植中心、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反复论证。今年 1月,团队为李磊进行高难度接力移植,先耗时143分钟精细切除病变心脏并成功植入供心, 随后完成病肝切除与供肝植入,20余位专家携手,助其闯过了感染关、排斥关、呼吸关、营 养关。 截至目前,协和医院完成了3例心肝联合移植,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该院30年来已 完成心脏移植1200余例,5年生存率达89.1%。 编辑:李智恒 "心脏和肝脏相互拖累,必须同时移植。"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表 示,单进行心脏移植,不仅心肌功能恢复不佳,而且围术期可能发生肝衰竭导致前功尽弃。 董念国解释,心脏与肝脏同衰,本是绝境,两次开胸手术后再行联合移植,更是难上加 难:既要处理心脏移植后心肌恢复与肝脏功能的相互影响,更要攻克患者心包腔、胸腔、胸 骨、心脏、肺脏以及人工血管的组织的严重粘连难题。该患者还患有淤血性肝硬化肝衰竭, 伴有蛋白质严重丢失性肠病,这带来了巨大的手术风险。 心肝联合移植被称为器官移植领域的"珠穆朗玛峰"。8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宣布,该院今年1月实施的全国首例Fontan术后心肝联 ...
猪胚胎中培育的人类心脏,存活了21天
虎嗅· 2025-06-24 14:30
研究背景与目标 -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含人类细胞的心脏 胚胎存活21天且心脏开始跳动 [1] - 开发人-动物嵌合体的目标是培育可用于人体移植的人类器官 解决全球移植器官短缺问题 [2] - 猪是理想供体物种 因其器官大小和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 [2] - 团队此前已在猪胚胎中培育早期人类肾脏 胚胎存活一个月 此次尝试心脏培育 [2] 研究方法 - 对人类干细胞重编程 引入抗细胞死亡和促生长基因以增强存活能力 [3] - 敲除猪胚胎中对心脏发育关键的两个基因 在桑椹胚阶段导入人类干细胞 [3] - 胚胎植入代孕母猪体内 最长存活21天 [3][4] 研究结果 - 培育的心脏发育至人类胚胎同期大小(指尖大小)并出现心跳 [4] - 人类细胞通过荧光标记识别 但未公布心脏中人类细胞占比 [4][5] - 团队此前肾脏研究中人类细胞占比40%-60% 其余为猪细胞 [5] 学术反馈与挑战 - 需进一步验证心脏细胞的人类属性 避免细胞系污染问题 [6] - 荧光细胞集中分布 人类细胞与供体细胞融合情况尚不明确 [7] - 移植用心脏需完全由人类细胞构成 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7]
首次在猪体内培育出“人类心脏”,我国学者登上Nature头条
虎嗅· 2025-06-17 19:10
研究突破 -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报道了中国学者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小型人类心脏,该心脏能够跳动并存活了21天[1][5] -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猪胚胎中两个对心脏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在桑椹胚期(约32个细胞阶段)引入重编程的人类干细胞[6] - 培育出的心脏达到相当于人类心脏21天发育阶段的尺寸(指尖大小),并通过荧光标记确认了人类细胞的存在[7] 技术方法 - 采用嵌合体培育方法:制造缺少特定器官基因的动物胚胎,再注入人类干细胞使其形成目标器官[5] - 对人类干细胞进行重编程,引入防止细胞死亡和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以增强其在猪体内的存活能力[6] - 此前研究中,猪肾脏的人类细胞占比达到40%-60%,但本次心脏研究的具体比例尚未公布[7] 研究意义 - 为解决全球器官移植短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猪因其器官大小和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而被视为合适的供体物种[5][6] - 该团队此前已在猪胚胎中培育出早期阶段的人类肾脏(中肾),存活时间达一个月[6] - 未来需要实现器官完全由人类细胞构成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9] 研究现状 - 近年来已有基因编辑猪器官(肾脏、心脏)成功移植到人体的案例[4] - 多个研究团队已在猪胚胎中培育出人类肌肉细胞和血管细胞[5] - 该研究成果在2025年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年会(ISSCR 2025)上首次报告[5]
Nature头条:我国学者首次在猪体内培育出“人类心脏”,为器官移植开辟新思路
生物世界· 2025-06-15 11:39
核心观点 - 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含人类细胞的小型心脏,该心脏能够跳动并存活21天[1][4] - 这项研究为解决全球器官移植短缺问题提供了潜在新途径[3] 研究背景 - 科学家已成功将基因编辑的猪器官(肾脏、心脏)移植到人体[3] - 人-兽嵌合体培育旨在通过动物胚胎植入人类细胞来生产可移植器官[3] - 猪是理想供体物种,因其器官大小和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6] 技术方法 - 通过敲除猪胚胎中两个心脏发育关键基因,并在桑椹胚期(约32个细胞阶段)注入重编程人类干细胞[7] - 人类干细胞经过基因改造以增强在猪体内存活能力(引入抗细胞死亡和促生长基因)[7] - 使用荧光标记区分心脏中猪细胞与人类细胞[8] 实验结果 - 嵌合胚胎最长存活21天,心脏发育至人类胚胎21天水平(指尖大小)并出现跳动[8] - 此前猪肾脏研究中人类细胞占比达40%-60%,但本次心脏人类细胞比例未披露[8] 应用前景 - 目标培育完全由人类细胞构成的器官以避免免疫排斥[10] - 团队此前已在猪胚胎中培育出人类早期肾脏并存活1个月[6]
研判2025!中国再生医学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先进医疗技术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加速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5 09:20
行业概况 - 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组织器官的医学技术,涵盖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多领域技术 [1][2]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58.2亿美元,较2021年200.4亿美元增长78.7%,主要驱动力为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1][11] - 细胞治疗占全球收入57.7%,组织工程占28.3%,器官移植等领域仍处研发阶段 [1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干细胞采集储存、生物材料试剂(培养基/活性材料)及3D生物打印机等设备 [4] - 中游代表企业有正海生物、冠昊生物、迈普医学等研发生产商 [4] - 下游应用于医疗机构、医美及科研机构,覆盖骨关节炎修复、器官移植、抗衰老等场景 [4] 政策环境 - 美国通过《21世纪治愈法案》加速审批,2023年将干细胞列为生物制造重点项目,目标5年内提升干预效果 [6] - 欧盟通过《先进技术治疗医学产品法规》,日本2014年实施《再生医学安全法》完善监管 [6] - 中国2009年起将干细胞治疗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2023年支持北京开展干细胞国际研发合作 [7][11]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龙头强生布局CAR-T疗法,巴德专注细胞修复,盖氏主导口腔再生领域 [16][18] - 国内企业差异化布局:正海生物聚焦口腔/神经外科修复材料,冠昊生物覆盖眼科/整形等多科室 [18] - 迈普医学2024年营收2.78亿元(+20.6%),正海生物2024年营收3.63亿元(-12.2%)但2025Q1回升8.7% [18][20] 技术发展趋势 - 3D生物打印与基因编辑技术融合推动个性化器官制造,iPSCs技术突破免疫排斥难题 [22] - AI算法应用于疾病模型预测,提升治疗精准度 [22] - 干细胞治疗从罕见病向骨关节炎/帕金森等常见病扩展,部分进入III期临床 [24] 市场前景 - 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255.4亿美元 [12] - 全球约1000家企业参与研发,587项临床处于II期,97项进入III期 [12] - 医美抗衰(皮肤/毛发再生)和康复养老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24]
TransMedics(TMDX)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28 10:23
TransMedics Group, Inc. (NASDAQ:TMDX) Q4 2024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February 27, 2025 4:3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Laine Morgan - Gilmartin Group, Investor Relations Waleed Hassanein -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Gerardo Hernandez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Allen Gong - JPMorgan Josh Jennings - TD Cowen Bill Plovanic - Canaccord Suraj Kalia - Oppenheimer Chris Pasquale - Nephron Research Matthew O'Brien - Piper Sandler David Rescott - Baird Mike Matson - Needh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