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搜索文档
五年织就1.85万公里交通网,武汉迈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08:01
交通基础设施成就 - 今年十一长假武汉高速闸口通行车辆达995.81万台次,创历史新高[1] - 过去五年武汉综合立体交通网里程达1.85万公里[1] - 武汉市高速公路网密度达11.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4位[1] - 长江航道武汉段完工,万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达[1] - 汉江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1] - 武汉天河、花湖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格局加快形成[1] - 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获批[1] 国际运输网络发展 - 国际运输通道达120余条,支撑外贸增长[2] - 天河、花湖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65条[2] - 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为2020年的5.4倍和6.3倍[2] - 中欧班列国际线路58条,连续两年开行千列以上,是2020年的2倍[2] - 近洋直航航线5条,运输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货物[2] - 新能源车、光伏、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亚[2] 城市物流与交通经济表现 - 过去一年日均城市客运量700万人次,日均货运量超210万吨,日均揽收快递730万件[2] - 2024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占比率为12.2%,较"十三五"末降低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2] - 202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1154.7亿元,社会物流总额达5.1万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56.9%和39.1%[2] - "十四五"期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40%以上[2] - 新增A级物流企业285家,总量达457家,位居全国第一[2]
深圳机场(000089):25H1归母净利3.1亿元,同比+79%,产能有望持续释放,物流业务表现亮眼
华创证券· 2025-08-18 18:4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深圳机场"推荐"评级,目标价8.72元,较当前价7.20元有21%上行空间 [2][6] - 基于26年预期利润7.8亿元给予23倍PE估值,对应目标市值179亿元 [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H1业绩**:营收25.28亿元(同比+12.3%),归母净利3.12亿元(同比+79%);Q2营收12.73亿元(同比+13.4%),归母净利1.49亿元(同比+87%)[6] - **盈利预测调整**:下调25年归母净利至6.3亿元(原6.6亿元),上调26年预测至7.8亿元(原7.7亿元),新增27年预测9.2亿元 [6] - **未来三年展望**:25-27年营收预计51.87/54.71/57.74亿元,同比增速9.4%/5.5%/5.5%;归母净利6.32/7.78/9.22亿元,对应PE 23/19/16倍 [2][6] - **毛利率提升**:25H1毛利率24.2%(同比+3.3pts),25-27年预测毛利率23.7%/26.2%/28.7% [6][8] 经营数据与业务结构 - **航空主业**:25H1起降架次22.1万架次(同比+7.2%),旅客吞吐量3257万人次(同比+10.9%),其中国内旅客2952万人次(同比+9.2%,前十大机场中增速第一)[6] - **国际航线恢复**:国际+地区旅客305万人次(同比+30.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3% [6][7] - **分业务表现**:物流业务营收2.73亿元(同比+57%增速最快),航空主业11.06亿元(+10.3%),广告业务2.05亿元(+9.2%)[6] 基建与区域协同 - **深中通道效应**:通车后中山至深圳机场缩短至半小时,江门至1小时,带动中山/江门航空港旅客量大幅增长 [6] - **三跑道进展**: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预计年内投运,未来将形成"三条跑道+三个航站区"格局,提升大湾区枢纽地位 [6] 成本与效率优化 - **费用控制**:25H1三费率9.4%(同比-2.2pts),Q2进一步降至9.2%(同比-2.8pts)[6] - **资本结构**:25H1资产负债率52.66%,预计25-27年逐年下降至49.9% [3][8] 市场表现 - 近12个月股价涨幅27%,跑赢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15%)[5] - 当前总市值147.66亿元,对应25年PB 1.3倍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