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类应用
搜索文档
通用模型“吞噬”垂类应用?美图管理层回应
犀牛财经· 2025-10-21 10:22
行业讨论:通用模型与垂类应用的关系 - Nano Banana的爆火引发关于通用模型是否会“吞噬”垂类应用的广泛讨论 [2] - Nano Banana开放预览后迅速走红,在Gemini AI中被用于创作超过50亿件作品 [2] - 在某些垂直场景中,通用模型难以满足端到端的需求,这为垂类应用提供了机会 [2] - 效率是关键因素,通用模型产品在某些场景中的完成效率低于垂类应用 [2] - 设计领域在Photoshop之外依然诞生了Canva、Figma等优秀产品,证明垂类应用存在空间 [2]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美图产品会随着大模型发展不断迭代,在电商设计等垂直场景深耕全链路的整合 [2] - 公司通过美图设计室等产品,致力于满足通用模型难以覆盖的端到端垂直需求 [2] 公司财务与运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12.3%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30.8%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球月活跃用户达到2.8亿,同比增长8.5% [2] - 公司月活跃用户中近1亿来自海外,海外用户增速超过15% [2] 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 - AI应用进入爆发期,Adobe、Canva等国际巨头持续挤压垂类应用的市场空间 [3] - 国内大厂依托流量与技术优势,在设计工具等领域快速布局 [3] - 公司需在技术壁垒与场景深化上持续突破方能走远 [3]
通用模型“吞噬”垂类应用?美图公司管理层回应
证券时报· 2025-10-15 01:29
行业竞争格局 - Nano Banana开放预览后迅速走红,在Gemini AI中被用于创作超过50亿件作品,引发关于通用模型"吞噬"垂类应用的讨论 [2] - 公司认为相较于通用模型公司,其在挖掘垂直场景、满足用户体验和效率等方面具备足够优势 [2] - 设计领域在Photoshop广泛使用的前提下,依然诞生了Canva、Figma等优秀产品,表明垂类应用存在市场机会 [3]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公司产品会随着大模型发展不断迭代,在电商设计等垂直场景中,通用模型难以满足端到端的需求 [2] - 公司产品如美图设计室致力于深耕全链路的整合,提供一整套从头到尾的解决方案 [2] - 用户订阅产品的原因在于其提供了更多用户需要及潜在需要的功能,而非仅仅因为某些特定功能 [2] 运营与财务表现 - 即便通用模型推出同类型功能,公司产品的月活跃用户和付费订阅用户仍能保持增长 [2] - 效率是用户选择的关键原因,在某些场景中,通用模型产品的完成效率低于垂类应用 [3]
通用模型“吞噬”垂类应用?美图管理层回应AI影像竞争
新浪科技· 2025-10-13 16:20
公司对通用模型竞争的看法 - 相较于通用模型公司,公司在挖掘垂直场景、满足用户体验和效率等方面具备足够优势,面对竞争保持积极态度 [1] - 在诸如电商设计等垂直场景中,通用模型难以满足端到端的需求,而公司的产品可以深耕全链路的能力整合 [1] - 即便通用模型推出同类型功能,公司产品的MAU和付费订阅用户仍能保持增长,用户订阅是因为提供了一整套从头到尾的解决方案 [1] 公司产品与技术应用 - 公司产品会随着大模型发展不断迭代,美图秀秀凭借AI合照功能荣获欧洲14个国家App Store总榜第一 [1] - 公司能够使技术为应用服务并变现 [1] - 在某些场景中,通用模型产品的完成效率低于垂类应用,这给了后者更多机会,正如设计领域在Photoshop之外诞生了Canva、Figma等产品 [2] 投资机构观点 -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瑞银、杰富瑞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增长潜力保持信心,并重申"买入"评级 [2]
美图管理层谈AI影像竞争:产品具有多重优势,MAU及订阅用户保持增长
格隆汇· 2025-10-13 16:02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认为相较于通用模型公司,其在挖掘垂直场景、满足用户体验和效率等方面具备足够优势 [1] - 公司产品会随着大模型发展不断迭代,例如美图秀秀凭借AI合照功能荣获欧洲14个国家App Store总榜第一 [1] - 在电商设计等垂直场景中,通用模型难以满足端到端的需求,而公司产品可以深耕全链路的能力整合 [1] - 公司提供一整套从头到尾的解决方案,包含更多用户需要及潜在需要的功能,这是用户付费订阅的关键原因 [1] - 在某些场景中,通用模型产品的完成效率低于垂类应用,这为后者提供了市场机会 [1] 市场表现与行业观点 - 即便通用模型推出同类型功能,公司产品的MAU和付费订阅用户仍能保持增长 [1] -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瑞银、杰富瑞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增长潜力保持信心,并重申"买入"评级 [2] - 行业现象如Photoshop被广泛使用下依然诞生Canva、Figma等优秀产品,证明垂类应用存在市场空间 [1]
红杉种子投资的新公司,要做AI版LinkedIn
36氪· 2025-09-23 22:40
公司概况与融资信息 - AI初创公司指数引力于年初完成pre-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阿尔法公社联合领投[6] - 创始人于北川是抖音早期核心成员,负责抖音早期社交关系构建,历经抖音从几千万用户到6亿日活的全过程[7] - 公司目前单月收入约几十万美金,与多家AI初创公司达成合作[7] 业务模式与战略演进 - 公司当前业务是围绕全球短视频达人营销赛道,为国内外卖家群体提供营销数字化平台[7] - 公司战略目标是从AI营销平台演进为"AI版LinkedIn",致力于将AI从"单机模式"的工具升级为连接人与人的智能系统[8] - 公司认为AI的下一个阶段是与互联网演进类似,一定会把人和人连接起来[8] 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 - "AI版LinkedIn"的核心定位不是更好用的通讯录,而是将"关系网络"变成一个实时运转的智能系统,区别于传统LinkedIn的静态档案模式[10] - 目标用户群体是每天都需要"找人"的专业人士,包括营销经理、创业者、BD人员、研究员和招聘方等[11] - 这些用户共同点是每天花大量时间在LinkedIn、数据库和社交媒体中进行搜索、筛选和建表工作[12] 技术理念与竞争优势 - 公司押注的核心是大模型与垂类应用的边界在于不可被大模型内化的能力,特别是专业行业里的私有数据和用户反馈闭环[15] - Agent产品的核心优势是让所有用户都成为模型标注员,通过快速反馈和学习实现数据闭环[15] - 长期愿景是实现"双边agent"效应,当双方都有Agent时,沟通成本将大幅降低,形成类似互联网的双边网络效应[17][18] 发展路径与市场策略 - 公司发展路径分为三步:先打磨单边用户体验,再沉淀找人和链接数据提升匹配精准度,最后实现双方Agent的智能协同[19] - 公司认为护城河不是一次性构建的,而是随着用户、数据和网络效应逐步积累形成的马拉松式过程[20] - 产品发布策略是优先保证头部场景达到80分水平,通过上线获得用户反馈后再迭代完善长尾需求[25][26][27]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于北川在抖音工作四年,曾负责第一届央视春晚红包项目,发放12亿红包,管理60人团队[29] - 创业经历从2022年海外电商开始,经历TikTok店铺关闭导致资金链断裂,2024年转向创立AI营销公司[7] - 创业过程是认识自我的过程,从依靠BD资源转向专注产品技术主导的发展路径[31]
浙商证券:AI产业浪潮下港股互联网成长逻辑重塑 关注大模型以及垂类线索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6:45
核心观点 - 港股互联网板块在美联储降息落地、传统业务触底及AI业务快速发展三重因素共振下迎来战略配置机会 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对AI进展较快的互联网龙头需基于AI投资时代的成长逻辑重塑估值空间 [1] 流动性驱动因素 -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对恒生科技走势构成边际利好 [2] - 国际中介机构持有恒生科技数量自4月以来快速提升 [2] - 港股通对恒生科技的持股数量从6月开始明显回升 [2] 传统业务驱动因素 - 互联网平台传统业务呈现触底改善迹象 外卖大战出现边际缓和 [3] - 板块具备顺周期属性 8月PMI数据显示底部迹象 [3] AI业务驱动因素 - 港股互联网公司分为两类: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专注通用大模型和云计算 美图、快手等专注垂类应用 [4] - 自2023年全球AI产业浪潮以来 两类公司AI业务均迎来快速发展期 [4] - AI快速进展将重塑公司成长逻辑并打开成长空间 [4] 估值状况与投资建议 - 截至9月16日恒生科技PE-TTM约23倍 处于2020年7月以来32%分位数 [5] - 建议关注大模型线索代表公司:阿里巴巴-W(09988)、百度集团-SW(09888)、腾讯控股(00700) [5] - 建议关注垂类应用线索代表公司:快手-W(01024)、美图公司(01357)、金蝶国际(0026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