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收购
搜索文档
年销30亿的国货“卖身”美国,创始人曾说绝不卖给外资,原因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9-24 21:58
收购事件概述 - 美国私募股权集团KKR于2025年间接获得大窑85%的股权,实现控股 [4] - 此次收购与2019年公司创始人表态“绝不接受外资收购”以及2023年辟谣可口可乐收购传闻形成鲜明对比 [4] - 此次收购方KKR并非饮料行业同行,而是专注于资本运作和杠杆收购的私募股权公司 [13] 公司经营状况与挑战 - 公司产品核心包装为520毫升玻璃瓶,虽具复古情怀但导致运输成本显著高于塑料瓶,并易碎、沉重、仓储占用空间大 [8][10] - 高企的包装与物流成本将公司业务主要束缚在餐饮渠道,难以进入商超等零售渠道与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巨头竞争 [10] - 公司为推进全国化,在内蒙古、宁夏等地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生产基地,但市场表现呈现高度不均衡,北方市场占有率约45%,而南方市场占有率不足10% [12] - 快速的扩张与市场投入导致资金链紧张,市场曾有传闻公司计划赴香港IPO募资5亿美元,但官方回应为“暂未考虑” [12] 收购方背景与潜在影响 - KKR以其在投后管理中派遣专家进行供应链重组和精细化管理著称,曾入股青岛海尔并帮助其在三年内节省了16亿元人民币的采购成本 [13] - 市场预期KKR可能向大窑派驻高管,重点优化其供应链和渠道体系,以降低运营成本,并可能借助其国际网络帮助公司拓展南方市场乃至海外市场 [16] - 外资的进入可能对北冰洋、冰峰等其他区域性国货饮料品牌产生“鲇鱼效应”,促使行业从依赖情怀转向比拼综合实力 [16] 品牌与消费者认知 - 大窑品牌通过绑定几十万餐饮终端、借助国潮风潮以及聘请吴京代言,建立了强大的市场认知和“草根逆袭”的品牌形象 [2][4] - 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支持基于“说到做到”的信任,此次外资控股引发部分消费者对品牌初心和未来产品品质的担忧 [6][18] - 消费者最终关注的核心仍是产品口味与品质,若公司能保持产品“熟悉的味道”,股东变更的影响可能有限 [18] - 品牌代言人吴京的形象与公司近年的国货调性高度契合,其代言合约的延续与否可能影响部分老顾客的感受 [20]
汽水之王大窑,被美国KKR啃下85%
搜狐财经· 2025-07-24 11:05
交易动态 - 大窑饮品通过境外控股主体远景国际被KKR收购85%股权,创始人王庆东保留15%少数股权[1][8] - 交易获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无条件批准,标志大窑从拒绝外资收购到突然转向美资私募的立场转变[1][7] - KKR作为"华尔街收购王"以绝对控股入主,交易结构显示大窑估值可能低于此前传闻的100亿元[7][8] 市场地位 - 大窑以2.64%市场份额位列碳酸饮料第三,是冰峰10倍、北冰洋3倍,2023年营收突破32亿元[7] - 餐饮渠道贡献85%销售额,通过极致让利策略(终端毛利70%+)绑定大排档等场景[15] - 520毫升产品经销商进货价不足2元,终端售价5-15元,单瓶毛利超3元[15][21] 品牌策略 - 采用"大汽水喝大窑"洗脑广告+吴京代言,精准切入消费降级趋势[16] - 产品定位填补"非酒精大瓶饮料"空白,复购率声称达80%[14][15] - 2024年推出果汁气泡茶等新品试图年轻化,但市场反响平淡[17][18] 行业背景 - 碳酸饮料市场被可口可乐、百事垄断90%份额,国产品牌多因外资收购后雪藏而衰落[2][5] - 2021-2024年碳酸饮料赛道发生70余起融资,超六成资金流向国产品牌[21] - 当前消费赛道并购活跃,蜜雪冰城等饮品企业密集推进资本运作[21] 发展路径 - 创始人1983年收购八一饮料厂,通过餐饮渠道错位竞争避开商超红海[13][15] - 2014年启动全国建厂降低供应链成本,2021年营销升级加速扩张[15][16] - 面临上市估值分歧(传闻5亿美元IPO未果)后选择出售控股权[7][18][19]
“贝卢斯科尼”输给了外资
36氪· 2025-07-08 08:20
贝卢斯科尼足球产业版图终结 - 贝卢斯科尼家族已就蒙扎俱乐部出售与美资投资集团达成协议 交易估值约4500万欧元 其中股东权益部分为3000万欧元 [1][11] - 此次出售标志着贝卢斯科尼家族正式退出足球产业 其曾通过AC米兰和蒙扎两支俱乐部在意大利足坛建立巨大影响力 [1][14] AC米兰王朝的兴衰 - 1986年收购AC米兰后 贝卢斯科尼通过金元攻势将其打造为世界顶级俱乐部 31年间共夺得29座正式奖杯包括8座意甲和5座欧冠 [2] - 2008年金融危机后 费宁韦斯特集团财务压力增大 面对中东资本的竞争压力 最终在2017年将AC米兰出售给中资集团 [4] - AC米兰在贝氏治下既是体育帝国也是其政治名片 帮助其三次当选意大利总理 [4] 蒙扎俱乐部的经营轨迹 - 2018年收购意丙球队蒙扎 4年内完成三级跳升入意甲 2022-23赛季初登意甲即获第11名 [5][7] - 俱乐部经营持续亏损 2023年营收6830万欧元但支出达1.343亿欧元 亏损超6000万欧元 6年累计亏损超2.4亿欧元 [12] - 降级后估值大幅缩水 账面价值从1亿欧元减值至交易时的4500万欧元 [11][16] 费宁韦斯特集团资产重组 - 集团2024年净利润从1.01亿欧元骤降至300万欧元 主因蒙扎俱乐部资产减值 [16] - 出售蒙扎是集团剥离不良资产计划的一部分 同期还计划出售贝氏两处别墅资产 [17] - 核心业务Mediaset电视台、Mondadori出版社和Mediolanum银行仍保持良好盈利能力 [16] 意大利足坛资本格局变迁 - 上赛季意甲20队中已有12家被外资掌控 其中9家为美资 包括本次收购蒙扎的Beckett Layne Ventures基金 [18][19] - 美资基金在交易中保留加利亚尼等原管理层 采用分阶段股权交割方式(80%立即交割 剩余20%2026年前完成) [18] - 交易标志着意大利本土资本主导足球时代的终结 外资占比已达60%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