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饮料

搜索文档
东吴证券:软饮料业百亿大单品迭出 健康化、功能化成发展共识
智通财经· 2025-08-22 09:48
行业发展阶段 - 中国软饮料行业经历了碳酸饮料主导(90年代中期前)、多元化增长(1995-2014年)、结构性增长(2015年至今)三大阶段 [1] - 碳酸饮料阶段外资品牌主导 90年代中期碳酸饮料占比超50% [1] - 多元化阶段本土企业崛起 果汁、茶饮料、瓶装水、植物蛋白饮品等多品类发展 [1] - 结构性增长阶段消费需求差异化 包装水及功能饮料保持高增长 茶饮料呈现健康化与无糖化趋势 [1] 当前竞争格局 - 传统赛道龙头先发优势明显 新兴成长赛道也能实现格局突围 [2] - 龙头企业通过"大单品迭代+细分场景渗透"构建护城河 [2] - 百亿大单品是细分赛道引领者的重要门槛 [2] - 瓶装水赛道农夫山泉160亿元、怡宝121亿元 [2] - 茶饮料赛道康师傅冰红茶、王老吉百亿规模 无糖茶东方树叶突破100亿元 [2] - 能量饮料赛道华彬红牛200亿元、东鹏特饮133亿元 [2] - 电解质水、椰子水、气泡水等新兴赛道具备大单品潜质 [2] 未来发展趋势 - 健康化、功能化是产业发展共识 [3] - 瓶装水包装化率将从2023年14.4%提升至2028年18.9% [3] - 无糖茶东方树叶通过长期培育将小众需求变为主流品类 [3] - 能量饮料东鹏特饮规划东南亚出海 重视当地传统渠道 [3] - 电解质水外资集中一二线 本土企业可布局低线市场 [3] - 椰子水、气泡水等天然健康品类兴起 [3] 重点公司 - 东鹏饮料补水啦势能强劲 平台化战略强化 [4] - 农夫山泉瓶装水重拾份额 无糖茶引领成长 [4] - 华润饮料、IFBH值得关注 [4]
啤酒行业框架报告:高端化笃行不怠,中长期韧性演进
2025-08-18 23:10
行业概述 - 啤酒行业是成熟的快消品,工业化程度高,具有季节性特征,二三季度销量占全年六成[1] - 成本结构:上游包装材料占比45%-50%,酿酒原材料占比约20%(以进口大麦为主,进口依存度90%)[1][4] - 毛利率约40%,净利率10%以上,低于白酒等其他酒类[1][5] - 规模效应和高端化是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但高端化需持续投入品牌培育费用,盈利能力在10%-15%之间[1][5] 发展历程 - 1979-1995年:快速发展期,1988年有800多家啤厂,1995年产量达1,500多万吨[6][7] - 1996-2013年:两轮并购整合潮,资本驱动格局重构,行业集中度提升[7] - 2013-2017年:跑马圈地和产业调整,CR5销量市占率超70%,形成区域割据局面[9] - 2018年至今:结构升级阶段,总产量稳定在3,500~3,700万吨,头部酒企转向利润导向,高端化趋势明显[10] 竞争格局 - 华润啤酒布局全国,在辽宁、四川、安徽、贵州等省份占据强势地位[9] - 青岛啤酒集中于山东、陕西、河北等沿黄河区域[9] - 重庆啤酒扎根西部地区,燕京在华北及广西有较高市占率[9]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规模经济,初期拖累盈利,后期逐步提升[8] 高端化趋势 - 中国啤酒零售均价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高档啤酒销量占比低于发达国家(中国低端产品占比60%,发达国家中高档占比70%以上)[3][12] - 8-10元次高端价格带引领结构升级,10-12元价格带需品牌力和渠道力支持,12元以上超高端品牌仍需时间培育[16] - 参考日本和美国经验,啤酒结构升级是长周期过程,包括产品提价和多元化产品发展[3][13] - 2018-2023年头部酒企吨价复合增速约为3%到5%[11] 多元化发展 - 华润收购白酒业务,推行"啤白双赋能"战略[14] - 青岛啤酒试水威士忌生产基地并收购即墨黄酒[14] - 重庆啤酒布局非啤业务,推出汽水和能量饮料[14] - 燕京推出贝斯特汽水和健康食品(如纳豆业务)[14][15] 未来展望 - 销量稳定性强,高端化持续推进,新品类(精酿、低醇及无醇产品)和即时零售渠道推动需求增长[11] - 现饮渠道加价率高,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低,有利于厂商引导提价[3][13] - 龙头厂商利用市占率、品牌认知度及渠道掌控力,在优势市场进行结构升级并向外辐射扩展[17][18]
东鹏饮料(605499):能量饮料保持高增,产品结构多元化
中原证券· 2025-08-18 21:31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8.20元、10.03元、12.85元,对应市盈率34.63倍、28.32倍、22.11倍 [9][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36.37%),归母扣非净利润22.7亿元(+33.02%)[6] - 分季度看:2025Q1营收48.48亿元(+39.23%),Q2营收58.89亿元(+34.1%)[8] - 毛利率提升至45.15%(+0.55pct),其中能量饮料毛利率达50.61%(+3.21pct)[8] - 销售净利率22.12%(+0.14pct),但销售费率升至15.66%(+0.1pct)[8] 产品结构分析 - 能量饮料收入83.61亿元(+21.92%),占比降至77.91%[8] - 电解质水收入14.93亿元(+213.66%),占比升至13.91%,销量增长227.31%显著高于收入增速[8] - 其他饮料收入8.77亿元(+66.1%),占比8.18%[8] 未来业绩预测 - 2025E营收204.32亿元(+29%),2027E营收309.10亿元(CAGR 22%)[10] - 2025E净利润42.67亿元(+28.25%),2027E净利润66.82亿元(CAGR 28.08%)[10] - 2025E毛利率44.88%,净利率20.88%,ROE达46.58%[10]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284.16元,市净率16.92倍,流通市值1477.67亿元[1] - 相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显著,2025年累计涨幅达34%[4]
啤酒现饮渠道上半年销售承压,厂商火拼非现饮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17 14:37
行业趋势 - 啤酒行业现饮渠道(餐饮、夜场)消费疲软,非现饮市场(超市、便利店、电商、即时零售)成为厂商加码重点[1][2][5] - 行业高端化进程持续,8元以上高档啤酒产品保持增长[3] - 新玩家(如五粮液、好想你)跨界进入精酿啤酒市场,行业竞争加剧[6] 重庆啤酒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营收88.39亿元(同比-0.24%),净利润8.65亿元(同比-4.03%)[2] - 啤酒销量180万千升(同比+0.95%),但每百升啤酒营收491元(同比-1.2%)[3] - 分区域看:西北区营收25.96亿元(同比+1.75%),中区35.32亿元(同比-0.7%),南区24.79亿元(同比-1.47%)[3] - 高档啤酒(8元以上)营收52.65亿元(同比+0.04%),占比最高[3] 重庆啤酒战略举措 - 推出近30款新品及数十个新包装,覆盖精酿、茶啤、1L装等啤酒品类及果味汽水等非啤酒品类[5] - 非现饮渠道罐化率提升29%,乌苏、1664、嘉士伯等产品罐化率保持双位数增长[6] - 成立即时零售团队进行渠道价格管理,提供差异化产品避免价格战[6] 百威亚太业绩表现 -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区销量-7.4%,收入-6.4%[2] - 2023年上半年整体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5.6%)[2] - 非即饮渠道高端及超高端产品销量/收入占比已超过中餐厅渠道[6] 行业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0.3%)[3]
东鹏饮料(605499):业绩增长势头强劲,平台化建设可期
浙商证券· 2025-08-15 21:0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7]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长期成长性被持续看好,平台型公司逻辑愈发清晰,运营和管理质地优秀 [2] - 能量饮料行业仍处于景气度上行阶段,补水啦和果之茶产品接力后续高增长 [2] - 渠道网点持续搭建和单点产出提升将驱动未来业绩增长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0948亿元、26103亿元、31763亿元,同比增长3226%、2461%、2168%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09亿元、5729亿元、7115亿元,同比增长3554%、2706%、2419% [2]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867元、1102元、1368元,对应PE分别为33/26/21倍 [2] 财务表现 2025H1业绩 - 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3637%) [7] - 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3722%) [7] - 扣非归母净利润2270亿元(同比+3302%) [7] - 2025Q2营业收入5889亿元(同比+3410%),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3075%) [7] 分产品表现 - 能量饮料收入8361亿元(同比+219%) [7] - 补水啦电解质饮料收入1493亿元(同比+2137%),占比提升至1391%(同比+786pct) [7] - 其他饮料收入877亿元(同比+662%) [7] 分区域表现 - 广东区域收入2546亿元(同比+2061%),占比下降至2372% [7] - 华东/华中/广西/西南/华北区域收入分别增长3262%/2891%/3156%/3976%/7303% [7] 盈利能力 - 2025H1毛利率4515%(+055pct),25Q2毛利率4570%(-035pct) [7] - 2025H1净利率2212%(+014pct),25Q2净利率2368%(-061pct) [7] - 25Q2销售费用率1482%(+050pct) [7] 分红情况 - 2025年半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25元(含税),合计派发13亿元,分红率5474% [7] 财务预测 资产负债表 - 预计2025-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15226亿元、21687亿元、29687亿元 [8] - 预计2025-2027年现金分别为9622亿元、15756亿元、22572亿元 [8] 利润表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成本分别为11376亿元、14063亿元、16994亿元 [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5470亿元、7024亿元、8714亿元 [8] 现金流量表 - 预计2025-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5566亿元、6501亿元、7582亿元 [8] 财务比率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4534%、3803%、3311% [8] - 预计2025-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52%、4250%、3756% [8]
当代人手中的"甜蜜陷阱":研究揭示含糖饮料与340万慢性病例的致命关联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3 18:02
含糖饮料与慢性疾病关联 - 全球2020年因含糖饮料导致新增220万例2型糖尿病(占全球新发病例9 8%)和120万例心血管疾病(占3 1%)[8] - 含糖饮料与约34万例死亡相关,其中糖尿病相关死亡80,278例,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257,962例[8] - 含糖饮料定义为每240毫升含至少50千卡添加糖的饮品,包括软饮料、能量饮料等,不含纯果汁或零卡饮料[9] 中国含糖饮料健康危机 - 1990至2019年中国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激增95%,达46,633例,占总死亡比例从0 34%升至0 46%[11] - 男性死亡人数26,826例(较1990年翻倍),女性19,807例(增幅87%),女性死亡占比增速更快(39% vs 男性35%)[11] - 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是主要死因,2019年分别导致42,098例和4,534例死亡(均较30年前增长95%)[12] - 山东、河南、河北死亡人数最高(山东年死亡4,337例),重庆、青海、甘肃死亡率增长最快(241%、160%、156%)[12] 含糖饮料与呼吸系统疾病 - 每日饮用超500ml含糖饮料使哮喘风险增加19%,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增加53%[13] - 人工甜味饮料危害更大,每日两杯使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升34%,哮喘风险增10%,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风险涨45%[13] - 适量饮用特定果汁(如橙汁)可降低11%慢性阻塞性肺病风险,但过量仍有害[14] - 饮料对呼吸系统危害排序:人工甜味饮料>含糖饮料>天然果汁,每多喝一杯整体呼吸疾病风险增15-16%[14]
食品饮料行业2025Q2基金持仓分析:白酒重仓比例持续回落,大众品除休闲食品外均有下降
万联证券· 2025-08-08 18:16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当前评级为"强于大市",预计未来6个月行业指数相对大盘涨幅10%以上 [4][39] 核心观点 整体持仓情况 - 2025Q2食品饮料行业重仓基金3146家,环比减少611家,重仓持股总市值2437.16亿元,环比下降494.83亿元 [1][11] - 重仓比例3.38%,环比下降0.85pcts,低于5年均值7.04%,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三 [1][11][12] - 行业超配比例4.02%,环比下降1.36pcts,重仓持股市值占比9.39%,环比下降1.96pcts [1][13] 板块分化 - 白酒板块重仓比例2.90%,环比下降0.81pcts,超配比例4.42%,环比下降1.29pcts [2][14][20] - 大众品板块中休闲食品重仓比例0.08%,环比上升0.02pcts,其余子板块均下降:饮料乳品(0.21%,-0.04pcts)、食品加工(0.05%,-0.01pcts)、调味发酵品(0.04%,-0.01pcts)、非白酒(0.11%,-0.01pcts) [2][14][17] 个股表现 - 食品饮料重仓TOP10中白酒占7席,贵州茅台(1.74%)、五粮液(0.38%)、山西汾酒(0.29%)居前三 [3][29][30] - 重仓比例上升TOP5均为非白酒个股:东鹏饮料(+0.027pcts)、盐津铺子(+0.014pcts)、燕京啤酒(+0.013pcts) [3][32] - 重仓比例下降TOP5中4只为白酒:贵州茅台(-0.306pcts)、山西汾酒(-0.114pcts)、洋河股份(-0.042pcts)、今世缘(-0.038pcts) [3][32] 投资建议 成长赛道 - 饮料行业关注能量饮料龙头东鹏饮料 [4][32] - 零食行业关注渠道和品类创新龙头盐津铺子、万辰集团 [4][32] - 保健品行业关注年轻消费和高增长功效赛道布局 [4] 边际改善赛道 - 啤酒行业关注产品结构偏低的龙头燕京啤酒 [4][32] - 调味品行业关注复合调味品和健康调味品龙头 [4] - 乳制品关注业绩表现较优的伊利股份 [4][30] 筑底赛道 - 白酒行业处于筑底阶段,低估值+高分红提供支撑,关注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龙头 [4][36]
太古股份公司A: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8.15亿港元,饮料部门收益215.15亿港元
财经网· 2025-08-08 09:09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益457.74亿港元,同比增长16% [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8.15亿港元,同比下降79% [1] 饮料部门表现 - 饮料部门收益215.15亿港元,上年同期为171.39亿港元 [1] - 中国内地收益130.31亿港元,应占溢利5.88亿港元,同比增加8% [1] - 总销量上升1% [1] 产品类别表现 - 汽水类饮料收益增加4% [1] - 果汁类饮料收益增加2% [1] - 能量饮料收益增加51% [1] - 茶饮料收益下跌24% [1] - 饮用水收益下跌5% [1]
中泰证券:能量饮料行业未来五年高景气 消费人群持续扩容
智通财经· 2025-08-06 12:15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高增长的持续性 - 未来5年国内能量饮料需求将保持高景气 行业规模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1] - 能量饮料销售额增长降速受均价下降影响 主要因东鹏凭借性价比优势快速提升市占率 [1] - 2020-2024年行业销量CAGR达10.9% 2024年销量近40亿升 [1] - 2024年人均饮用量2.8升/年 显著低于美国(11.2升)、日本(4.1升)、泰国(4.5升) [1] 宏观角度的量增来源 - 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持续超50% 2020-2024年CAGR达6.8% 高于其他收入类型 [1] - 政策强调促进工资收入合理增长 实施就业支持计划 [1] 微观角度的量增来源 - 龙头企业通过品牌营销拓展消费场景 [2] - 消费群体从传统蓝领扩展到信息技术、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人群 [2] - 东鹏扫码数据显示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白领化趋势 [2] - 韩国市场显示高工时背景下本土品牌市占率快速提升至首位 [2] 国外发展路径启示 - 行业成熟后往往出现低糖化、口味和效用细分的新机遇 [1][2]
东鹏饮料(605499):国产功能饮料龙头持续进化,迈向平台化发展
华源证券· 2025-08-01 14:04
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5] 核心观点 - 国产功能饮料龙头持续进化,迈向平台化发展[5] - 公司基本面快速增长,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加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6] - 25年Q2单季度实现营收58.89亿元,同比增长34.10%,归母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30.75%[6] 产品结构 - 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其他饮料25H1分别实现收入83.61/14.93/8.77亿元,同比增速21.91%/213.71%/66.24%[6] - 能量饮料25Q2单季度营收44.6亿元,同比增长18.77%[6] - 电解质饮料25Q2单季度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速190.05%,营收占比提升8.42 pct至15.68%[6] - 其他饮料25Q2单季度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61.78%[6] 市场潜力 - 2024年我国能量饮料人均饮用量仅2.8升,对比美国(11.3升)和日本(4.1升)市场仍具较大发展潜力[6] 数字化与渠道 - 公司拥有经销商3200余家,有效网点覆盖超420万家[6] - 成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动态追踪,覆盖供应链、生产基地、渠道伙伴及终端消费者[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4/56.5/70.24亿元,同比增速30.46%/30.19%/24.32%[6]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26/21倍[6] - 可比公司25年平均PE值35倍[6] 财务数据 - 25年7月31日收盘价281.30元,总市值146,279.66百万元,总股本520.01百万股[3] - 资产负债率61.86%,每股净资产16.80元/股[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20,886/25,939/31,067百万元,同比增长31.86%/24.20%/19.77%[7]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48.08%/53.87%/5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