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汽水

搜索文档
大窑汽水与国际私募巨头“传绯闻”,背后藏着什么生意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0:24
每经记者|王紫薇 每经编辑|马子卿 一款5块钱的大瓶汽水,能吸引国际巨头可口可乐、PE巨头KKR和资本市场接连"围观",大窑汽水凭什 么? "大窑身上有蜜雪冰城的影子。"一些行业人士并不把大窑汽水放在汽水赛道,而是与蜜雪冰城相比。大 窑与蜜雪冰城的相似性之一,在于两者都深耕低价市场,凸显极致性价比。 大窑一瓶汽水520ml,售价5至6元钱。这样的定位与10元以下价格带的蜜雪冰城异曲同工,而520ml的 大容量又让大窑与同样进入中小餐馆的可口可乐、北冰洋、冰峰等汽水区别开来。"便宜大碗",不仅是 这一代年轻人对大窑的"初印象",还深深刻在儿时喝过大窑的"70后"脑海中。 近日,有消息称国际私募巨头KKR正计划收购国产饮料品牌"大窑汽水"85%股权,有猜测认为是大窑饮 品。大窑公司方面对此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不予置评。" 大窑从2023年起就不断有被收购或将上市的消息传出。2023年10月,大窑传出将被可口可乐收购,公司 回应不予置评,之后不了了之;2024年7月,大窑再传被维维股份收购,维维股份回应该消息不实。 2025年2月,大窑被传出IPO的消息。对此有无最新进展?公司方面则向每经记者表示"无法回 ...
吴京代言的国产汽水,要卖了?
创业邦· 2025-06-26 18:04
核心观点 - 大窑饮品作为国产汽水品牌黑马,凭借餐饮渠道差异化策略实现年销超30亿元,但全国化扩张面临资金、供应链等挑战,近期传闻KKR拟收购其85%股权以加速发展 [3][4][6][7] - 公司创始人王庆东持股68.87%,若收购成行或反映其全国化战略面临资本压力 [7][8] - 餐饮渠道贡献85%销售额,通过高利润空间(进价3元/售价5-10元)和国潮营销实现北方市场突破,但南方拓展受限于工厂布局 [9][11][14][16][21] 公司发展历程 - 1990年创始人从内蒙古三轮车卖汽水起家,2006年改制为大窑食品厂(王庆东100%持股) [10] - 2014年确立全国化战略,专注餐饮渠道,2021年借国潮营销签约吴京代言,2022年销售额达32亿元(冰峰10倍/北冰洋3倍) [15][16] - 全国已建七大生产基地(含内蒙古/宁夏/陕西),2023年陕西工厂投资12.6亿元,预计年产值6亿元 [18][19] 业务模式 - 核心产品为玻璃瓶装汽水(运输半径500公里),餐饮渠道占比85%,终端毛利率达40%-133%(进价3元/售价5-10元) [14][18] - 2022年启动"全品类+全渠道"战略,新增易拉罐/PET瓶产品线,覆盖碳酸/果蔬汁/茶饮等五类,但营收仍依赖汽水单品 [20][21] - 全国经销商超1000家,终端网点百万级,但南方市场因无本地工厂致成本压力 [14][21] 行业竞争 - 避开与可口可乐/百事在商超渠道直接竞争,抓住餐饮渠道空白(占饮料销售15%份额) [11][12][20] - 区域品牌面临冰峰/北冰洋等同类困境:冰峰2021年上市失败,北冰洋借壳未果 [23] - 北方市场受本土品牌挤压(如太原太钢汽水),南方需应对物流成本上升和利润压缩 [6][21] 资本动态 - 2024年初否认赴港IPO传闻(拟募资5亿美元),近期对KKR收购85%股权传闻"不予置评" [3] - KKR若入股或提供资金/供应链支持,但当前股权结构中王庆东通过多层控股保留68.87%权益 [7]
收购?大窑,大仗,大考
虎嗅APP· 2025-06-25 23:06
核心观点 - 大窑饮品正面临从餐饮渠道向零售渠道扩张的关键转型期,同时通过扩品类策略(轻养和年轻化方向)寻求突破[1][6][7] - 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拟收购大窑85%股权,可能为公司带来资金和资源支持[1][2] - 在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计占据90%以上份额(可口可乐60.46%、百事可乐29.59%),大窑目前市场份额2.64%但增速达11.15%[2] - 大窑2023年销售额约30亿元,是陕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成为国产汽水盈利能力第一品牌[2]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碳酸饮料赛道创新空间有限,主要形式为气泡+口味调配,难以实现颠覆性创新[1] - 即饮茶已超越碳酸饮料成为市占率最高的饮品品类,无糖茶增速达行业两倍[13] - 无糖茶市场从蓝海快速转为红海,品类增速从2021年78%骤降至2024年12.5%[14] - 国产老汽水品牌普遍面临销售区域集中和主营产品单一两大挑战[11] 公司战略演变 - 2022年关键转型:与华与华合作启用吴京代言,加大央视/电梯/地铁广告投放,奠定品牌基础[8] - 2023年策略调整:推出功能性能量饮料和零糖系列,实施"配料表做减法"策略[8] - 2025年全品类转型:新增五大品类(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能量风味饮料/茶饮料),推出益生元果汁汽水等年轻化产品[6][7] - 渠道策略:先深耕餐饮渠道(贡献85%销售额),再拓展商超零售,2023年开始铺设商超渠道[8][9] 运营数据表现 - 2025年1-5月线下零售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4.35%,市场份额同比增速11.15%[2] - 消费者购买渠道分布:餐饮店78.4%、便利店55.9%、大中型超市31.2%[8] - 新品表现:益生元果汁汽水成为爆品,采用罐装形式突破传统玻璃瓶形态[6] 行业趋势与挑战 - 饮料行业创新速度成为关键竞争要素,难以依靠单一爆品长期维持优势[14] - 不同渠道运营逻辑差异显著,餐饮与零售渠道的经销商体系存在根本性区别[12] - 本土品牌全国化扩张面临复杂渠道网络和经销商人情江湖的阻碍[4] - 产品同质化严重,多个老牌汽水品牌均布局无糖饮品赛道[14]
碳酸饮料正在加速“消亡”
新浪财经· 2025-05-16 10:29
文 | 道总有理 过去一年,可口可乐在华的两大运营商中国食品与太古可口可乐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2024年上半年,太古可口可乐 (内地)上半年营收115.46亿元,同比下滑4.02%;中国食品上半年营收113.35亿元,同比下滑9%。 太古可口可乐2024年在中国内地的总销量同比下降了1%,活跃零售网点也同比下降了1%。 无独有偶,百事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显示,该季度营收达到225亿美元,仅实现0.8%的同比增长,这一数字低 于市场预期的1亿美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百事可乐的全球销量在第二季度下降了3%,这已是其连续第八个季度出现 销量下滑。 《2024中国饮料市场趋势与展望》显示,中国饮料市场整体增幅为6.2%,其中增幅超过平均线的单品类包括即饮茶、 功能饮料、果汁和即饮咖啡,碳酸饮料的风头荡然无存。 这一变化在终端市场迅速显现,回望各大商场,当年轻人捧奶茶谈笑风生,就注定了以可乐为主的碳酸饮料要踏上"消 亡"的归途。 转型"无糖"背后的虚假繁荣 当前,碳酸饮料的消费场景持续收缩。据悉,在一线城市的大部分便利店里,碳酸饮料的占比一度从高峰期的50%下降 到了25%,取而代之的是,各色茶饮、无糖饮料、 ...
智联:25%职场人每天工作超十小时;苹果、华为降价换国补;小红书上线一键翻译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1-21 21:45
小红书上线一键翻译功能。 智联招聘说 2024 年有 25.6% 的职场人每天工作超 10 小时。 智联招聘今天发布的《2024 年职场人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中说,2024 年调研范围中职场人的整 体工作满意度是 2.72,与 2023 年持平,影响满意度的主要指数中,薪酬满意度最低。报告的调研 范围内,25.6% 的职场人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蓝领" 行业、运营岗位加班多。另有 17.6% 的人 每天工作 10-12 小时。 报告还说,相对其他行业,服务业、汽车 / 生产 / 加工 / 制造、交通 / 运输 / 物流 / 仓储等 "蓝领" 行业的加班情况更严重,超过 3 成的制造业职场人每天工作 10 小时以上。 苹果、华为降价换国补。 2025 年手机国补今日起上线。在京东等电商平台,苹果、华为等多个品牌多款手机均下调价格, 如 iPhone 16 Plus 128G 版本官方价格 6999 元,调价后降至 5999 元;消费者可在此基础上使用国 补。降价后,两家品牌的主力机型 iPhone15 、iPhone 16、华为 Mate60、华为 Mate70 均在补贴范 围。 今年的国补首次将手机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