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搜索文档
银发经济规模已超10万亿元 养老服务供给有很大完善空间|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0 15:54
老龄化现状与政策框架 - "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将"发展银发经济"纳入国家战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比15.6% [1] - 老龄化呈现快速发展且不平衡特点,区域间、城乡间差距显著 [1] - 政策框架要求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 - 养老服务从单项突破转向整体体系建设,强调政策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系统化 [3][4] 银发经济规模与结构 - 当前市场规模超10万亿元,预计2035年占国民经济比重达20% [8] - 传统认知低估老年人消费潜力,需求洞察存在不足 [6] - 供给端以中小企业为主,面临金融支持不足和政策扶持欠缺问题 [7] - 消费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涵盖衣食住行、健康、文娱等领域 [8]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AI与机器人应用可缓解护理人员短缺,提升服务效率 [9] - 生命科学领域抗衰老药物研发与疗法存在重大发展空间 [13] - 老年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但配套保险制度滞后 [11] - 高等教育资源需下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老年教育融合 [12] 养老金融与保障体系 - 个人养老金账户达7000万但规模有限,多支柱体系是改革方向 [14] - 央行设立5000亿元养老再贷款工具,需解决小微企业抵押品不足问题 [17] - 养老金融需平衡资金安全性与回报要求 [17] 中国养老模式特点 - 区别于西方政府补贴或市场化模式,强调调动国有经济和社会资源 [15] - 传统家庭养老仍有发展空间,需政策支持强化家庭功能 [16] - 可探索长期照护保险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等创新方式 [16]
扩容第三支柱、激活养老储蓄潜力 ,金融工具创新成关键
第一财经· 2025-05-08 19:27
老龄化与养老金挑战 - 当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养老金制度面临可持续性 充足性 可承受性承压的局面[1] - 赡养率攀升与人口老龄化加速直接相关 需警惕"现收现付制"下的资金缺口扩大风险[2]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平均工资替换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较高费率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并可能诱发逃费行为[2] 养老金体系改革方向 - 短期内财政补贴可缓解第一支柱压力 中长期需大力发展第二 第三支柱[2] - 我国居民储蓄率高达20% 整体储蓄率达到50% 为个人养老金计划发展提供资金基础[2] - 政府有意引导财富流向养老领域 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管协调促进个人养老金计划规范发展[2] 个人养老金账户作用 - 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打通"储蓄-投资-增值"链条 引导长期资金入市[3] - 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范围逐步扩容 可缓解养老金贬值压力并优化资本市场结构[3] - 需加快完善税收优惠 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 形成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