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搜索文档
Revvity(RVTY)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8 21:00
Revvity (RVTY) Q2 2025 Earnings Call July 28, 2025 08:00 AM ET Speaker0Hello, everybody, and welcome to the Q2 twenty twenty five Reviti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My name is Elliot, and I'll be your coordinator for today. I'd now like to hand over to Steve Willoughby,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Investor Relations.Please go ahead.Speaker1Thank you, operator. Good morning, everyone, and welcome to Revity's second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onference call. On the call with me today are Prahlad Singh, o ...
广发证券胡金泉谈科创板改革:为企业提供广阔空间,为投资者开拓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20 10:06
科创板政策改革 - 科创板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1] - 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但未盈利的科技企业,实施分层管理增强制度包容性 [1][5] - 政策明确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贴近实体经济需求 [1][3] 行业布局与项目储备 - 广发证券围绕国家战略布局AI+、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核心赛道,形成发行/申报/辅导/储备的科创板项目梯队 [2] - 在审项目包括环动科技(机器人减速器龙头)、健信超导(全球最大超导磁体供应商),辅导未盈利企业粤芯半导体、锐石创芯 [2] - 后续重点培育AI+、机器人、航空航天、化工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项目储备 [2] 战略性产业投融资机会 - 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资本逻辑转向长期技术价值评估 [2] - 三大领域投资需关注政策适配性、技术-商业平衡、产业链卡位能力 [2] -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协同催生差异化投融资机遇,推动资本与技术创新良性循环 [2] 投行业务执行策略 - 建设专业机构投资者生态圈,通过产业论坛、闭门会议等活动评估企业科创属性 [3] - 为早期科技企业提供规范培训、股权激励设计、上下游资源引荐等综合服务 [3] - 通过并购重组丰富退出路径,引导市场理性看待未盈利企业长期价值 [3] 未盈利企业上市风控 - 项目选择聚焦硬科技领域,注重行业前景分析和国家战略匹配度 [5] - 强化研发费用真实性核查,评估团队背景、专利质量及商业化落地可能性 [6] - 加强行业理解、资产定价等核心能力建设,防范"伪科技"企业风险 [6] IPO预先审阅机制 - 借鉴境外"秘密递交"制度,减少企业上市阶段信息曝光时间,保护技术安全 [7] - 正式申报时同步披露预先审阅问询回复及文件差异说明,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7] - 机制平衡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研判需求,增强科技企业IPO意愿 [7]
港股医药生物板块持续活跃 复旦张江等上涨超20%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10:36
国家药品集采动态 -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启动 55个品种纳入报量范围 采购规则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1] - 集采政策明确"非新药集采、新药不集采"原则 科学确定采购品种 [1] 港股创新药板块分析 - 交银国际指出港股创新药行情核心驱动力为价值重估 当前估值吸引力体现在:前瞻12个月市销率与历史均值持平 虽略高于美股但营收增长预期更优 [1] - 港股龙头创新药企收入达峰时市销率约3倍 低于美股平均4倍 个别公司仅2倍 [1] - 上半年内资通过港股通持续加仓创新药 外资仓位处于底部 可能偏好基本面扎实且性价比显著标的 [1] 医药生物行业趋势 - 东海证券认为国内创新药热度高涨 高额BD交易频出 研发投入增长 全球投融资回暖 带动CXO及上游生命科学行业企稳向好 [2] - 建议关注CXO、创新药、器械设备、中药、连锁药店、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2] 港股医药生物板块表现 - 7月17日港股医药生物板块走强 开拓药业、复旦张江涨超20% 乐普生物涨超11% 康方生物涨近10% 基石药业、歌礼制药、百济神州等多股涨超7% [2]
镜像世界、手机消失、人类爱上AI:“硅谷精神之父”凯文·凯利的2049预言
创业邦· 2025-07-14 17:57
核心观点 - 凯文·凯利在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描绘了25年后充满希望的未来世界,包括交通、就业、互联网、娱乐等领域的发展 [9][10] - 他强调构建情境而非预测未来,目的是帮助人们想象并主动实现理想的未来 [12][13] - 技术发展将带来教育、职业、内容创作等领域的重大变革 [16][17][24][25] AI时代的教育与职业 - 未来教育体系将发生根本性改变,AI助手将使学习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17] - 教育的核心将转向"学会学习"和"学会提问",而非特定知识的掌握 [19][20] - AI不会取代工作,而是改变工作性质,接管部分任务 [22] - 职业选择建议追随热情而非经济回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23] AI内容产业变革 - 生成式AI将颠覆内容产业,但人类记者仍将负责内容管理和质量把控 [28] - 未来内容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包括沉浸式体验新闻 [30] - 小型内容公司比大型媒体更有适应新趋势的优势 [32] - YouTube等视频平台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内容平台 [33] 镜像世界与智能眼镜 - 25年后智能手机将被智能眼镜取代,现实世界将与虚拟世界叠加 [35] - 镜像世界包含四个层次:VR体验、数字孪生、自动驾驶感知层和本地AI处理层 [37][38] - AI情感交互将成为未来25年最大的技术冲击之一 [40][41] - 智能眼镜的最终赢家可能是一家中国公司,因其硬件优势和快速迭代能力 [47][48] 五大关键技术预测 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将先在工作场景普及,家庭应用可能还需25年 [52] - 机器人性能提升缓慢,主要变化是成本降低 [54] 无人驾驶 - 25年后人类驾驶将变得稀有且难度增加 [56] - 部分城市区域可能禁止人类驾驶 [56] 太空科技 - 火星不会出现城市,最多建立科研站 [59][60] - 太空探索的经济价值主要在近地轨道活动 [60] 生命科学 - 延长健康寿命是可行目标,但延长最大寿命进展缓慢 [65] - 全球人口将在2046年开始缩减,带来社会结构挑战 [68] 脑机接口 - 25年内可能实现非侵入式脑机连接 [71] - 医疗应用前景明确,但消费级应用尚不清晰 [71] 硅谷未来 - 真正的技术颠覆仍将来自初创公司而非科技巨头 [74] - 硅谷在全球创新中的特殊地位将保持,但创新路径可能改变 [74][75]
“硅谷精神之父”的2049预言
虎嗅· 2025-07-11 17:19
新书《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核心观点 - 描绘25年后充满希望的未来世界,涵盖交通、就业、互联网、娱乐等领域,并探讨中国在全球的角色[7] - 通过构建情境而非预测的方式,反向推理最理想的未来实现路径[10][11] - 强调主动想象理想未来的重要性,认为科技发展需要明确目标导向[12][13] 教育行业变革 - AI将推动教育体系全面重构,核心能力从知识获取转向"学会学习"和提问能力[18][19] - 个性化学习成为主流,AI助手可适配不同学生节奏[16][19] - 专业选择建议追随个人热情而非经济回报,强调成为领域专家的重要性[21][22][23] 媒体与内容产业 - AI生成内容爆发但人类记者仍不可替代,需对内容质量担责[26] - 未来媒体形式包括沉浸式体验新闻(如VR/AR现场还原)和持续演进的个体创作平台[27][28] - 建议内容公司保持小规模灵活性,主动预留失败预算进行创新尝试[30][31] 智能眼镜与镜像世界 - 智能眼镜将取代手机,构建现实与虚拟叠加的"镜像世界"[32][34] - 实现需突破电池续航、视野范围等五项关键技术,预计成熟还需10-25年[43][45] - 中国公司因供应链优势和技术迭代速度更可能成为最终赢家[46][47] 五大技术领域预测 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优先应用于工作场景(仓库/餐饮),家庭普及仍需25年以上[51][52][55] 无人驾驶 - AI驾驶主导道路,人类驾照考核标准将提高,部分区域禁止人工驾驶[57][58][59] 太空科技 - 火星仅建立科研站而非城市,载人探索必要性低于AI探测[61][63][66] 生命科学 - 癌症/病毒疫苗有望突破,健康寿命延长但极限寿命增长缓慢[68][69] - 全球人口缩减趋势将引发社会结构挑战,需制度创新应对[71][72][73] 脑机接口 - 非侵入式设备25年内落地,医疗领域先行,消费级应用待验证[74][76][77] 硅谷创新生态 - 颠覆性创新仍来自初创公司而非科技巨头,风险投资模式可能被AI改变[79][80][81] - 中国珠三角制造业优势将持续,硅谷需解决房价等创业门槛问题[81]
回购,正在逼“死”一部分医疗企业
36氪· 2025-07-10 09:31
回购条款对医疗企业的影响 - 吉凯基因因无力支付2.27亿元回购债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2] - 斯微生物、世和基因、至本医疗等医疗企业均陷入回购漩涡 [2] - 约13万个项目面临退出压力,涉及1.4万家公司,其中不少为医疗企业 [2] 企业案例深度分析 - 至本医疗因股东申请财产保全导致账户冻结,资金链断裂后停工停产 [4] - 至本医疗团队从500人缩减至200人,亏损减少70%但仍无法避免倒闭 [4] - 吉凯基因2019年获得4笔融资,投资机构达20家,但因IPO失败触发回购 [5] - 吉凯基因2021年IPO被拒后研发投入占营收40%,但仍无法扭转亏损 [6] 回购条款的演变与滥用 - 硅谷私募项目中回购权使用比例仅2%,中国高达80%-90% [7] - 法院支持回购请求比例82.39%,10%创始人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8] - 国资LP出资比例达80%,其短周期特性加剧回购压力 [9] 行业影响与解决方案 - 回购案件平均执行回款率仅6%,100%回款案件仅占4.62% [10] - 建议医疗企业谨慎引入资本,签订协议时需充分评估风险 [11] - 投资机构应避免霸王条款,提供缓冲期而非逼企业绝路 [12] - 行业需拓展IPO之外的退出路径如并购、S交易等 [13] 行业反思与政策导向 - 政策提倡"耐心资本",应给予优质项目调整时间 [16] - 需区分正常市场出清与滥用回购导致的非理性淘汰 [15]
医疗与消费周报:2025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概-20250701
华福证券· 2025-07-01 17:46
报告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指数关注的 6 个子行业均获正收益表现良好,得益于政府支持、资金投入和监管改革,中国生命科学企业交易活动前景乐观,预计 2024 年后强劲增长 [2] 各目录总结 医疗新观察 - 中国生命科学企业交易活动前景乐观,企业加大技术投资、整合产品创新、提高制造能力,2019 - 2023 年大型生物制药企业收入从 0.3 万亿美元增至 0.5 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0.1% [7]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推动生命科学企业提效节本,预计 2021 - 2032 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38.4%,庞大患者群体等因素或推动市场扩张 [8] - 生命科学企业加强海外合作,监管改革使市场对创新药物兴趣激增,2024 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同比增 11.1%,2018 - 2023 年内地研发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30.5%和 23.8%,创新药市场未来有望大幅增长 [9] - 因经济放缓等因素,更多初创企业选择对外授权交易融资,2020 - 2024 年中国对外授权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 59.2%,预计 2025 年起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对外授权交易将增长,生命科学领域有望实现增长 [16] 医药板块行情回顾(6.23 - 6.27) - 申万一级行业医药生物下 6 个二级行业中,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涨跌幅排名靠前,分别为 +2.92%和 +2.10%,中药Ⅱ和化学制药排名靠后,分别为 +1.29%和 +0.71%;本周估值水平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靠前,分别为 80.49 倍和 66.16 倍,中药Ⅱ和医药商业靠后,分别为 31.57 倍和 20.50 倍 [17] - 重点关注的医药生物 iFinD 三级和申万三级相关指数中,医疗服务、医院、医疗耗材涨跌幅排名靠前,分别为 +4.19%、+3.92%、+3.36%;估值水平疫苗、其他生物制品、化学制剂排名前三,分别为 94.60 倍、90.75 倍、87.52 倍 [22] 医疗产业热点跟踪 - AI 医学影像取得突破,全球首个平扫 CT 识别早期胃癌的 AI 模型 DAMO GRAPE 公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 85.1%和 96.8%,比人类放射科医生分别提升 21.8%和 14.0%,可提前 2 - 10 个月检测出胃癌,已在多地部署并推广 [26][29] - 2025 年医保目录调整首度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标志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更重要,是商保创新药市场准入重要一步 [30] - 海南自贸港药械“零关税”政策实施后,进口货值达 1.14 亿元,累计减免税款约 1500 万元,特定医疗机构等进口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1]
能源价格高昂、全球不确定性持续,英国吸引FDI项目创十八年新低
第一财经· 2025-06-27 19:29
英国FDI下降 - 截至今年3月的财年英国FDI项目1375个同比下降12%为18年来最低水平 [1] - 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吸引最多FDI但新项目数量分别同比下降2.3%和5% [1] -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制药行业FDI新项目数量减少 [1] - 高价值战略行业FDI下降尤其令人担忧 [1] 能源成本影响 - 英国工业电价25.8便士/千瓦时比法德高50%是美加四倍 [3] - 能源密集型制造业产量自2021年初下降三分之一达1990年来最低 [3] - 制造业面临最大挑战为能源成本仅次于技能短缺 [3] - 政府计划2027年起为7000家高耗能企业降电费最高25% [3] 欧洲FDI趋势 - 2024年全球FDI名义增长4%至1.5万亿美元但实际下降11% [5] - 欧洲FDI暴跌58%创九年新低就业岗位同比下降16% [5][5] - 经济增长疲软、地缘政治动荡和能源高企为主要原因 [5]
唐劲草会长获聘出任2025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委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7 17:32
2025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评选 - 评选旨在发掘中国科创领域的标杆人物,展现卓越贡献,激励更多人才投身科创事业[1][14] - 2024年评选数据显示:"影响力"类别入选者旗下企业总市值突破10万亿元,累计专利超万项;"革新力"类别入选企业总市值达千亿级,融资规模数百亿[5] - 2024年入选企业代表横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6] 2024年入选者成就 - 华为余承东主导鸿蒙"万物智联"生态占据科技核心地位[8] - DeepSeek梁文锋在通用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8] - 小米雷军带领团队以核心技术对标全球顶级车企[8] - 宇树科技王兴兴和云深处朱秋国在机器人领域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8][9] - 游戏科学冯骥《黑神话:悟空》获全球市场认可[9] - TikTok周受资通过创新算法实现文化传播突破[9] 中国科技创新发展 - 中国研发投入从2012年1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3.34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65%[11]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居世界前列,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在国家重点项目中占比超80%[11] -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仍面临"卡脖子"挑战[12] 评选机制与生态支持 - 评审标准聚焦技术突破原创性、产业变革领导力、创新成果全球影响力[21] - 评选生态支持机构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罗克韦尔自动化、碧迪医疗等[51][53][55] - 环球科创联盟将通过生产性服务基地和大师传承计划推动商业突破[12] 评委会阵容 - 戈峻:天九企服董事长,曾任英特尔/苹果/英伟达全球副总裁[35][36] - 石安: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区总裁,推动数字化智能制造和ESG理念[37][38] - 唐劲草:水木资本董事长,全球母基金协会主席[39][40] - 周灏:量化派创始人,横跨物理与AI领域的商业精英[42][43] - 袁立:中复资本董事长,主导超300亿项目[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