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健康生态圈
icon
搜索文档
千万级以上大项目加快落地,大虹桥打造企业出海新模式
第一财经· 2025-10-22 21:54
宏观经济表现 - 上海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5% [1]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9月社消零售额470.1亿元,同比增长18.1% [1]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9月外贸进出口额736.3亿元,同比增长15.6% [1]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516.5亿元,同比增长19% [1]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1-8月实到外商投资额高位增长71.9% [1]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新增常住人口超7.4万 [1] 投资与项目引进 - 商务区1-9月引进千万级以上重点项目616个,投资总额达346亿元 [2] - 商务区1-9月新增法人企业数7137家,同比增长18.4% [2] - 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政府与一批重点企业代表集中签约,项目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产业发展与集聚 - 商务区围绕“四高五新”产业定位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4] - 商务区已集聚专精特新企业超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 [4] - 光伏储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呈现集群式、全链条发展态势 [4] - 今年以来保时捷、阿维塔等10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已在商务区新设研发中心 [5] - 8个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启动建设,覆盖大健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科技服务业、时尚设计等新兴赛道 [3] 总部经济发展 - 最近一年商务区累计引进培育市级认定总部企业56家,年度营收规模超2800亿元 [6] - 市级总部企业中包括超千亿级企业1家、超百亿级企业7家 [6] - 此次扩容后虹桥的市级总部企业增至283家,较2020年增加210家 [6] - 总部企业涵盖光伏储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 [6] 交通与基础设施 - 随着多条线路建成,虹桥与浦东两大机场通勤时间从1.5小时以上缩短至40分钟 [2] - 至2028年商务区内将新增7个轨道交通站点,远期站点600米覆盖率将提升至35% [2] 企业出海与国际合作 - 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出海活动139场,服务企业超4200家 [7] - 服务企业中1/3以上来自上海以外的长三角地区,形成“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的出海新模式 [7] - 虹桥已与毕马威、威科等专业服务机构合作,集聚48家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链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7] - 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构成全方位国际化服务生态系统 [7]
健康险内部结构生变 健康管理赛道悄然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6:29
行业核心趋势 - 保险行业进一步加大对健康险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力度,中高端医疗险成为竞争格外激烈的领域 [1] - 健康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医疗险增长显著且占比提升较快,发展势头明显好于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新的支柱 [1] - 与医疗险相伴的健康管理服务变得更加丰富,成为险企押注的重要赛道,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望进一步深度融合 [1] 医疗险发展动态 - DRG与DIP医保改革将构建基础医保托底、商保分层供给的立体化健康保障新格局,为商业健康险带来产品创新机遇 [2] - 商业健康险创新药品目录的制定为医疗险发展增添了动能 [2] - 险企全面推进健康险布局,将资源向健康类业务倾斜,大幅提升健康保障型业务年化新保费占比,重点关注一年期健康险和健康服务,其中一年期健康险主要发力方向是中高端医疗险 [2] - 医疗险和重疾险占据健康险市场绝大部分份额,护理险和失能险占比仍然较小 [2] 健康管理服务整合 - 险企尝试把健康管理服务嵌入健康险,推动客户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鼓励定期体检以降低疾病风险 [3] - 健康险产品正走出传统纯保险保障模式,一张保单通常涵盖专属保障、医疗服务、特色权益等多个方面,发挥健康管理、支付创新、生态整合等作用 [3] - 政策鼓励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2024年发布的新"国十条"提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 [3] - 健康险与健康管理具有天然契合度,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可通过预防和控制疾病来降低高额赔付概率,实现从"事后理赔"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的风险减量管理 [3] 大健康生态圈构建 - 多家头部险企纷纷设立专业健康管理公司,通过自建大健康生态圈赋能主业发展 [4] - 中国人保集团旗下人保健康获批运用2亿元自有资金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 [4] - 公司着力构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风险减量手段,坚持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双轮驱动 [4] - 未来将以专业健康管理公司为抓手,推动健康险商业模式由'传统费用报销型'向'管理式医疗'转型,实现产、寿、健和投资等板块的业务与服务深度融合 [4][5] - 大健康生态圈完善将重塑险企发展健康险的模式,进一步增强健康险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5]
健康管理赛道悄然升温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4:16
行业趋势 - 健康险行业加大对中高端医疗险投入 竞争格外激烈 [1] - 医疗险增长显著 占比提升较快 发展势头明显好于重疾险 成为健康险市场新支柱 [1] - DRG与DIP医保改革构建基础医保托底、商保分层供给的立体化健康保障新格局 [1] - 商业健康险创新药品目录制定为医疗险发展增添动能 [1] 产品结构变化 - 医疗险取代重疾险成为健康险市场主导地位 [2] - 健康险主要由重疾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险构成 医疗险和重疾险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2] - 护理险和失能险占比仍然较小 [2] 服务模式创新 - 健康管理服务嵌入健康险 推动客户自我健康管理 鼓励定期体检 [2] - 健康险产品涵盖专属保障、医疗服务、特色权益等多方面 发挥健康管理、支付创新、生态整合作用 [2] - 政策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202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 [2] 商业模式转型 - 保险公司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实现风险减量 从"事后理赔"转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 [3] - 头部险企设立专业健康管理公司 自建大健康生态圈赋能主业发展 [3] - 中国人保集团旗下人保健康运用2亿元自有资金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100% [3] 战略发展方向 - 构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 坚持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双轮驱动 [3] - 推动健康险商业模式由传统费用报销型向管理式医疗转型 [4] - 通过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实现产、寿、健和投资等板块的业务与服务深度融合 [4] - 大健康生态圈完善将增强健康险产品价值和竞争力 重塑行业发展模式 [4]
新公司获批!险企发力这一赛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17:32
公司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人保健康投资2亿元自有资金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100% [2] - 人保健康着力构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 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实现风险减量 [2] - 2025年上半年健康管理业务实现服务收入1.59亿元 为480多万人次提供服务 同比增长超20% [2] 行业趋势 -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保险、阳光保险及招商信诺人寿等大型险企均已设立健康管理公司 [3] - 健康险产品正从纯保险保障模式向涵盖专属保障、医疗服务、特色权益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4] - 202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 [4] 战略意义 - 健康管理服务可降低客户疾病和失能风险发生率 实现从"事后理赔"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转变 [2][4] - "保险+健康管理"模式能优化产品结构 促进差异化发展 提高健康险发展质量 [5][6] - 通过动态健康数据辅助精准定价 增加客户互动提升黏性 重塑健康险发展模式 [6] 技术应用 - 险企积极借助移动互联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效率 [5] - 基于运动场景或慢病管理场景建立行为模型 设计对应健康险产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