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
搜索文档
有十几万存款就很了不起么?银行人:存款十几万,确实很了不起
搜狐财经· 2025-11-16 17:05
居民储蓄意愿与行为反差 - 中国居民储蓄意愿持续走高,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比例高达58% [1][3] - 居民消费意愿与投资意愿相对较低,倾向于“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的居民比例分别为23.2%和18.8% [3] - 尽管整体存款额增长,但现实是高达5.6亿人口在银行账户中没有存款,另有数亿人身负债务 [5] 居民实际储蓄水平 - 大多数有存款的家庭,其存款金额也往往低于10万元人民币 [5] - 在国内,一个家庭如果能够拥有十几万元的存款,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5] -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存款达到50万元以上目标更为困难 [8] 低收入与高生活成本压力 - 大多数人的月收入徘徊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而物价持续上涨 [5] - 工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生活成本的上涨速度,许多家庭仅能维持日常开支平衡 [5] - 一个家庭每月节省1000元,需长达八九年的时间才能达到10万元存款目标,且需保证工作稳定 [5] 高房价与房贷压力 - 高房价使得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选择贷款购房,倾尽积蓄支付首付 [6] - 购房者每月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偿还高额房贷,剩余可支配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开销 [6] - 对于贷款买房家庭,能够拥有几万元存款已相当不错,达到10万元以上目标难上加难 [6] 年轻群体消费习惯与负债 - 许多年轻人追求高品质生活但收入相对较低,选择借贷消费 [8] - 近九成的90后年轻人平均负债12.7万元,需要花费18个月的工资才能还清 [8] - 这部分年轻人能够还清债务已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在银行有存款 [8]
个人存款到达这个数,就超过98%的家庭了,你是否做到了?
搜狐财经· 2025-11-06 14:12
居民储蓄现象 -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新增存款总额达9.9万亿元,平均每月超3.3万亿元资金流入银行 [1] 储蓄热情高涨原因 - 投资渠道吸引力下降,股市波动、楼市降温、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佳,促使资金流向银行存款 [3] -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居民为应对失业、疾病等风险而增加储蓄,呈现“未雨绸缪”心态 [4] 存款分布差异 - 中国居民人均存款约8万元,三口之家平均存款24万元,但60-70%的家庭存款低于平均水平 [5] - 存款超过50万元的人口占比仅为0.37%,约518万人,意味着99.63%的人存款低于50万元 [5] - 个人存款达到40万元即可超过全国98%的家庭 [5] 高存款占比低的原因 - 多数居民月收入集中在3000元至6000元,仅约3.07%的人月收入超过7000元,同时生活成本持续上涨,子女教育、人情往来等开支使普通家庭难以积累可观存款 [8] - 近90%的90后背负债务,人均债务达12.7万元,年轻群体储蓄意识相对薄弱 [8] - 高房价使家庭需倾尽积蓄支付首付并背负长期房贷,月收入大部分用于还贷,可支配收入难以支撑存款积累 [8] 存款与资产属性 - 个人存款具有高流动性,而房产市值变现能力弱,且购房贷款未还清前房产处于抵押状态,不完全属于个人资产 [7]
宏观经济的真正解药:消费和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9-11 17:29
文章核心观点 - 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支出超过收入,借贷是推动增长的关键部分 [1] - 消费和投资是当前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抓手,两者互为因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4][14] - 通过刺激消费和发展服务业,可以实现技术溢价的扩散,缩小收入差距,最终达成像德国人一样消费、像美国人一样投资的目标 [9][10][14] 消费现状与国际比较 - 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为39.9%,远低于美国的67.9% [5] - 新冠病毒前的2018至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不到40%,而美国为67.5%,欧盟和日本均为53% [5] - 同期中国居民储蓄占GDP比重超过20%,美国为10%,日本和欧盟仅为7%左右 [5]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为26%,而美国为55% [8] 消费对经济的作用 - 消费是个人偏好的有效选择,是市场经济引领投资和生产的基石 [1][8] - 消费增加有助于高科技行业的高溢价通过产业链扩散,让社会各阶层分享经济增长好处,缩小收入差距 [9] - 消费起来后,企业会看到变化并通过借贷或直接投资实现规模化效应 [13] 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 服务业发展取决于依赖市场规则和有效保护劳动者权益,需要将高强度工作时间降回八小时工作制 [9] - 宏观经济实现内循环再平衡的必要办法是大力发展服务业 [8] 生产端成就与挑战 - 中国已构建完整汽车生产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超过欧美 [4] - 全球家电著名品牌已多为中国生产,原索尼、东芝等品牌几乎消失 [4] - 过去经济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低消费高储蓄完成工业化,但工业化积累到一定阶段后边际效益递减 [5][6] 国际经验借鉴 - 德国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提高劳动者最低收入,通过发达服务业让普通劳动者分享德系车技术溢价好处 [10] - 美国近二十年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高科技都是科技投资的结果 [13]
央行最新问卷调查结果出炉 释放积极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7-31 11:55
宏观经济热度与预期 - 第二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2% 较上季度下滑 其中61.9%银行家认为宏观经济正常 35.8%认为偏冷 [3] - 银行家对第三季度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跃升至37.3% 高于二季度4.1个百分点 [3] - 第二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26% 其中50.8%认为宏观经济正常 48.6%认为偏冷 [3] 企业经营状况 - 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49.3% 盈利指数为53.2% 均较上季度上升 [3] - 32.5%企业家认为比上季度增盈或减亏 较上季度26%的调查结果提升6.5个百分点 [3] 货币政策感受 - 第二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74.6% 比上季度上升6.6个百分点 其中50%认为货币政策宽松 49.3%认为适度 [4] - 对下季度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75.9% 高于本季度1.3个百分点 [4] 居民收入与就业 - 居民第二季度收入感受指数为45% 比上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 其中10.2%认为收入增加 69.7%认为基本不变 [5] - 就业感受指数为28.5% 比上季度下降1.8个百分点 其中6.4%认为就业容易 39.9%认为一般 [5] - 就业预期指数为41.7% 比上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 [5] 居民消费与储蓄倾向 -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3% 比上季度低0.5个百分点 [6] - 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3.8% 比上季度高1.5个百分点 [6] - 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2.9% 比上季度低1.1个百分点 [6] 居民投资偏好 - 前五种投资方式偏好分别为银行非保本理财(34.8%) 基金信托产品(24.7%) 股票(16.3%) 债券(15.3%) 非消费型保险(9.8%) [6] 居民支出计划 - 未来三个月增加支出项目前五位为旅游(32.1%) 教育(31.9%) 医疗保健(29.3%) 社交文化和娱乐(24%) 大额商品(21.1%) [7] - 旅游超过教育成为居民首选支出项目 [3][7] 物价与房价预期 - 居民物价预期指数为56.4% 比上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 其中60.1%预期物价基本不变 [5] - 56.8%居民预期房价基本不变 [5]
银行经理坦言:个人存款超过50万,就已超越了全国98%的家庭!
搜狐财经· 2025-07-08 15:59
居民储蓄现状分析 - 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家庭不足全国2%,超过98%的家庭 [3] - 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的人群仅占10% [3] -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2%的家庭掌握80%存款,98%家庭仅拥有20%存款 [3] 财富分配不均原因 - 贫富差距导致巨额存款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3] - 月收入3000-6000元区间普遍,双职工家庭月收入多在万元上下 [6] - 普通家庭每月储蓄3000元需13年才能积累50万元 [6] 投资与储蓄关系 - 高收益理财产品爆雷事件(如P2P崩盘)吞噬大量居民储蓄 [4] - 银行存款利率低迷迫使资金转向股市基金等高风险投资 [4] - 大城市中产阶级在投资博弈中损失惨重 [4] 房价对储蓄影响 - 居民房贷规模达39万亿元,超2亿家庭正在偿还房贷 [7] - 高房价掏空家庭积蓄并造成沉重月供压力 [7] - 房价因素使储蓄成为奢侈行为 [7]
若个人存款高出“这个数”,恭喜!你已经超过了我国大多数家庭
搜狐财经· 2025-07-04 14:12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 - 1至7月新增住户存款达11.09万亿元 叠加去年年末120万亿元余额 截至7月末全国住户存款余额突破131.09万亿元 人均存款达9.28万元 [1] - 超过50万元存款的家庭仅占0.37% 约518万人 显示财富分配极不均衡 [3] 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 - 高额房产贷款:居民房贷规模接近39万亿元 超4亿人参与偿还 月收入被房贷大量吞噬 [5] - 通胀与投资分流:银行存款利率走低 资金转向股市、基金、理财产品及债券等投资领域 [5] - 收入与储蓄难度:多数职工月收入3000-6000元 双职工家庭月存5000元需8年以上积累50万元 [6] - 年轻一代负债消费:近90%的90后背债 人均负债12.7万元 偿债优先抑制储蓄能力 [8] 财富衡量局限性 - 银行存款余额无法全面反映家庭财富 因高房价、投资多元化及消费负债模式等因素共同作用 [8]
储蓄存款增加,真实原因不是老百姓不敢消费,而是另有玄机
搜狐财经· 2025-06-30 10:57
居民储蓄存款激增现象 - 2022年9月住户部门存款总规模达115.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2022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同比多增4.72万亿元(2021年同期增长8.49万亿元) [1] - 存款增速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断崖式下跌形成鲜明对比 [1] 储蓄激增的驱动因素 - 疫情反复及封控措施直接限制线下消费,居民转向网购满足基本需求 [5] - 疫情不确定性增强居民风险意识,储蓄被用作应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救命钱" [5] - 房地产市场降温导致购房计划推迟,首付款转为银行存款 [5] - 投资渠道匮乏:股市呈现"七亏二平一盈"现象,公募基金亏损幅度达20%,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且风险自担 [6] 政策应对效果 - 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低于3%,但存款规模仍持续攀升 [3] - 专家建议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以刺激消费,但实际效果有限 [3][8] 深层原因分析 - 储蓄激增是疫情冲击、经济下行、房地产调整及投资渠道匮乏共同作用的结果 [8] - 单一利率政策难以有效刺激消费,需综合政策措施增强居民信心 [8]
有十几万存款就很了不起吗?银行人:存款十几万,确实很了不起
搜狐财经· 2025-06-26 14:17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分析 核心观点 - 中国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但实际存款状况不佳 超过5.6亿人银行账户余额为零 另有数亿人负债 存款多低于10万元 [1] - 央行一季度问卷调查显示 倾向"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58% "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分别仅占23.2%和18.8% [1] - 储蓄总量增长但个体存款额度普遍偏低 十几万存款已属可观 百万存款凤毛麟角 [5] 储蓄意愿与现实的矛盾成因 年轻一代负债问题 - 近90%的90后人均负债12.7万元 需18个月工资偿还 月光族和负债族成为常态 [1] - 年轻人收入与支出严重不匹配 摆脱债务负担已属艰巨 更难以积累存款 [1] 房地产压力 - 95%以上家庭需贷款买房 首付耗尽积蓄 长期房贷吞噬大部分收入 [1] - 高房价导致家庭每月仅能维持基本生活 拥有几万元存款已属不易 [1] 收入与物价失衡 - 多数居民月收入3000-6000元 物价持续上涨但工资增幅有限 实际收入水平停滞甚至下降 [4] - 每月省1000元需8-9年才能存够10万元 且需保持工作稳定无意外风险 [4] 经济结构性挑战 - 低收入 高物价 高房价和年轻群体负债共同构成存款增长的多重壁垒 [5] - 现象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的脆弱性及普遍经济压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