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存款
icon
搜索文档
夫妻2人在同一银行各存50万,假如银行倒闭了,能拿到多少赔偿?
搜狐财经· 2025-11-04 20:29
近些年,国内中小银行破产倒闭的情况时有发生。从2020年至今,已经有包商银行、辽阳农商行、太子 河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倒闭。而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储户存款+利息只要在50万以 内,就可以获得全额赔偿。而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为储户提供一道重要的安全保障。根据央行数据披露, 全国存款超50万的账户仅占0.37%。 最近,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夫妻二人在同一银行各存50万,银行倒闭后能拿回多少钱呢?根据我国 《存款保险条例》规定,每位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的存款+利息,最高赔付限额为50万。需要注意的 是,这里的"存款人"是指独立的自然人和法人。事实上,夫妻双方在法律上是被视为两个独立的存款 人。这就意味着,如果夫妻两人在同一家银行各存50万,那银行在破产倒闭时,两人可以分别获得最高 50万的全额赔付,合计100万元。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说明:第一,存款保险赔付的对象是包括存款+利息的总和。举个例 子,如果一个人在银行存了50万,而产生的利息收入有3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银行倒闭的情 况,该储户能够获得的赔付金额为50万元(也就是本金这部分)。剩余的这3万元(利息这部分),则 要等到接管金融机构对 ...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货币基金收益率全面“破1”或愈发临近
新浪基金· 2025-11-03 16:31
区域性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 - 10月以来已有10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不同期限产品利率下调幅度在15到40个基点不等,个别银行长期限存款产品利率最大下调幅度达80个基点 [1] - 本轮利率调整以定期存款为主 [1] -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将波及各类金融产品收益,货币基金所投资的协议存款、同业存单等资产收益率也会随之降低 [1] 货币基金收益率走势 - 截至10月16日,已有80余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 [1] - 在利率下行大背景下,货币基金收益率水平可能进一步降低,规模性"破1%"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1] - 广谱利率大概率继续下行,原因包括呵护基本面、配合财政、化解银行风险等 [1] 货币基金规模逆势增长 - 截至今年8月底,货币基金总规模约为14.8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的13.61万亿元增长1.2万亿元 [2] - 从今年5月开始,货币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4万亿元关口,并连续4个月维持在14万亿元之上 [2] - 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主要源于其在风险收益与流动性管理方面相较银行存款仍有相对优势 [2] 货币基金与银行存款收益对比 - 六大行1年期、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分别降至0.95%、1.25%、1.3%,活期存款利率低至0.05% [2] - 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总体高于活期存款,与1年期定存基本持平甚至略高 [2] 货币基金的投资便捷性优势 - 货币基金具有1元起投、通常支持T+0或T+1快速赎回的特点,能较好满足投资者对资金使用即时性的要求 [3] - 部分货币基金深度嵌入消费支付场景,可直接用于线上支付,通过生活场景融合培育了庞大用户基础 [3] 货币基金的市场定位与前景 - 货币基金实现了风险收益与便捷性的较好平衡,对于短期有资金使用需求的投资者是较好的闲钱理财工具 [4] - 在低利率可能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投资者应适当降低对闲钱理财的收益预期 [4] - 尽管收益率持续走低,但货币基金在相对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价值暂时仍是其他产品难以完全替代的 [4]
夫妻2人在同一银行各存50万,假如银行倒闭了,大概能拿到多少赔偿?
搜狐财经· 2025-11-02 03:06
2015年5月,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这一制度为储户提供了一道重要的安全保障,但很多人对其具体细节并不了解。那 么,如果夫妻二人在同一银行各存50万,银行倒闭后能拿回多少钱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每位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的存款本金和利息,最高赔付限额为50万元人民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存 款人"是指独立的自然人或法人,夫妻双方在法律上被视为两个独立的存款人。 去年和妻子讨论理财问题时,她提出一个让我思考的问题:"我们两人在同一家银行各存了50万,如果这家银行倒闭了,我们能拿回多少钱?"当时我只是笼 统地回答说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具体细节却说不清楚。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最近我专门查阅了相关资料,咨询了银行从业者朋友,终于理清了这 个问题的答案。 银行倒闭虽然听起来有些遥远,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公开数据,我国已经有过包商银行、尚村农信社、汕头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 等金融机构破产的案例。面对这种小概率但影响重大的风险,作为普通储户,了解存款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意味着,如果夫妻两人在同一家银行各存50万元,那么在银行发生风险被接 ...
DeepSeek分析:未来5年,钱放黄金、存银行、买房哪个更划算?
搜狐财经· 2025-10-29 13:37
房地产市场 - 当前楼市经历深刻变革 平均房价相较于2021年高点已回落约30% [3] - 为激活市场 各地政府取消限购 银行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 税务部门出台契税及增值税减免等优惠政策 [3] - 部分一线城市如上海和深圳房价收入比高达40倍 居民购买力不足 叠加疫情后收入普遍受影响 难以支撑高房价 [5] - 楼市赚钱效应消失 投资性购房需求大幅萎缩 盲目入市面临房价持续下跌风险 [5] 黄金市场 - 国际金价波动剧烈 主要受美元指数和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影响 例如2024年俄乌冲突升级曾导致金价在两周内暴涨12% [8] - 中东局势缓和后 金价迅速回调5% 剧烈波动对普通投资者构成高风险 高位被套后可能需等待多年才能解套 [8] - 实物黄金变现能力差 银行通常难以回收 金店回收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值 例如价值150万元金条回收价可能仅为90万元 [7] 银行存款 - 自2024年以来 各大国有银行持续下调存款利率 储户存款收益不断减少 [7] - 物价上涨削弱了存款本金的购买力 资产面临缓慢贬值风险 [7] - 与投资黄金和房产相比 银行存款可避免财富大幅缩水 [7] 资产配置策略 - 多元化资产配置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关键 应将资金平均分配到无风险、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投资品中以分散风险 [7]
未来两年,应该买房还是存钱?5年后就一目了然
搜狐财经· 2025-10-28 14:03
时光荏苒,步入2024年,国内金融市场呈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救市政策频频出台,利好消息接踵而至。银行纷纷下调房贷利率,最低甚至触 及3.6%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旨在降低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助力更多人实现安家置业的梦想。 二十余年光阴荏苒,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拉开序幕,至2021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房价扶摇直上,犹如脱缰野马。彼时,寻常百 姓家尚可凭借多年积蓄购入一套两室一厅,安居乐业。然而,房价如火箭般蹿升,好景不长,当初的存款便只够购置一间局促的一室一厅。再往后,房价更 是水涨船高,令人望而却步,微薄的积蓄仅够支付首付,购房梦变得遥不可及。不少人因此忧心忡忡,唯恐今日不买,明日更难企及。 首先,国内房价仍然存在泡沫。经历了过去二十余年的持续上涨,我国各地房价都积累了不同程度的泡沫。通常而言,二三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高达25,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25年才能买上一套房。而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更是超过40,普通家庭需要不吃不喝40年以上才能实现购房梦想。显而易 见,过高的房价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 ...
大佬预言成真?2025年,手握存款的人或面临三大挑战
搜狐财经· 2025-10-27 06:53
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存款人2025年或迎三大挑战 伴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跌,储户的存款收益自然是越来越少。不少人开始思考,若2025年存款利率继续下行,是否可以将资金转向其他领域以寻求更高的 投资回报。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普通储户往往缺乏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也鲜有实践经验,贸然将存款投入高风险的投资领域,亏损的可能性极大。 挑战二:高收益投资风险与日俱增 面对日益缩水的银行存款利息,许多储户将目光投向了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高收益投资领域。然而,当前的宏观投资环境并不乐观,高收益投资品 的风险正显著上升。以股市为例,数据显示,2024年A股市场总市值蒸发了约26.94万亿元,平均每位投资者损失约14万元,绝大多数股民都处于亏损状态, 未能从中获得可观收益。 事实上,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与马云在2017年提出的"房价如葱"的预测不谋而合。回首过去,许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去泡沫 化"过程,房价正逐渐回归其作为居住属性的本质。而部分中小城市的房价,更是低至几万元便可购得一套住房,印证了"葱价"的说法。 正当房地产市场步入长期调整通道之际,中国储蓄率也迎来了下行周期。以某家国有银行为例 ...
房产百万,存款百万,十年后谁更胜?
搜狐财经· 2025-10-18 14:52
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 -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下半年起进入下行通道,调整范围从三四线城市逐步扩展至二线城市如郑州、石家庄、天津、武汉,并于2023年波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1] - 以上海为例,内环附近房价从每平方米十万余元人民币回落至七万余元人民币,出现显著调整 [1] - 三四线城市因经济结构单一且人口流出大于流入,预计未来十年房屋将面临严重过剩和价值缩水 [9] 银行存款利率变化 - 银行存款利率自2021年起持续下调,三年期存款利率从超过4%降至2023年的3%以下,已跌至历史低位 [3] 房产与存款价值比较 - 当前中国房价普遍处于历史高位,存在泡沫,用百万元购置房产在十年后可能面临市值大幅缩水的风险 [11] - 持有百万元存款虽受通货膨胀影响,但本金与利息安全有保障,其价值十年后可能超越房产 [11] - 在一二线城市,百万元仅能支付首付并需背负数十年银行贷款,同时面临房价泡沫被挤破的风险 [8] 资产流动性分析 - 自2023年三四月起全国二手房挂牌量爆发式增长,重点城市突破十万套,一线城市在“认房不认贷”政策后挂牌量飙升至十五万套以上 [11] - 二手房市场状况表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持谨慎态度,房产变现面临巨大挑战,需大幅降价,流动性远不及存款 [11] - 百万元存款的流动性远超百万元房产,变现能力更强 [11]
从2026年起,个人存款超过100万的家庭,将要面临这四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10-18 02:48
投资环境挑战 - 股市波动剧烈,普通投资者易被套牢,例如有案例显示80多万本金亏损40万[6] - 基金净值下跌幅度超过股票,通过基金获利的难度增加[6] -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9%,创24个月新低,楼市存在“买了就跌”的风险[6] - A股公司创值能力较2023年下降近40个基点,显示企业盈利难度加大[6] 利率与通胀压力 - 新发放房贷利率降至3.1%,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约为0.95%[6] - 100万元存款年利息约为9500元,月息不足800元,在一线城市覆盖基础开支困难[6] - 专家预期利率将持续低位徘徊,利息收入可能进一步减少[6] - 中长期通胀压力存在,CRB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面临贬值风险,当前100万元三年后价值可能仅相当于80万元[6] 生活成本与购买力 - 日常消费开支显著上升,例如超市购物200元快速消耗,外出就餐费用高昂[7][8] - 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9] - 存在结构性通胀现象,尽管房价下跌,但日常开支上涨对家庭财务构成压力[10] - 案例显示退休人员面临物业费、暖气费上涨10%,医药费支出同比增加2000多元的负担[12][13] 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采取分散投资策略,避免追逐过高收益[18] - 配置黄金等保值资产以对冲通胀风险[19] - 资产可划分为三部分:银行存款保本、黄金投资、稳健理财产品[21]
手里有100万闲钱,是买房还是存银行,曹德旺给出了答案
搜狐财经· 2025-10-16 04:52
资产配置决策背景 - 个人面临100万闲置资金在购房与银行存款之间的选择困境,反映出普遍存在的资产配置难题 [1] -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指出资产配置需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具体情况和未来规划,没有标准答案 [1][11] 银行存款选项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新增5.3万亿元,同比增长9.2%,显示资金向银行体系聚集的趋势 [3] - 主要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2.6%-3.1%之间,五年期在2.8%-3.3%之间,100万元投资三年后本息约108-109.5万元,五年后约115-117.7万元 [3] - 银行存款优势为安全系数高、流动性好,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或短期有资金需求者 [3] - 银行存款劣势为收益率较低,考虑2024年CPI约2.3%后实际收益率不高,长期可能导致购买力下降 [3] 房产投资选项分析 - 2025年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中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5个持平,10个下跌,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4] - 二线城市100万左右小户型住宅年租金收益率约2%-3%,扣除成本后实际年化收益率约1.5%-2.5%,略低于银行存款 [4] - 房产投资优势包括抗通胀能力、资产增值潜力和租金收入,案例显示郑州95万房产年化收益率约3.8% [4] - 房产投资劣势包括流动性差、管理成本高、区域选择风险大和单一资产风险集中 [4] 多元化配置策略 - 中国投资者教育基金会2025年调查报告显示居民资产配置日趋多元化,基金、股票、保险等金融产品成为新选择 [6] - 多元化配置案例:120万资金中30万银行定期、50万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20万国债、20万紧急备用金,平衡安全与收益 [6] - 中国金融学会2025年报告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60%-80%资金配置低风险资产,20%-40%投入较高风险资产 [10] 资产表现比较 - 2025年上半年传统银行存款年化收益2.6%-3.3%,优质平衡型基金年化收益6%-8%,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明显 [11] - 曹德旺建议年轻人除金融投资外应投资自身职业技能提升,案例显示3万元培训投入带来年薪增加2万元 [11] 配置建议框架 - 评估个人情况和目标,不同人生阶段和财务目标决定不同资产配置策略 [7] - 考虑时间周期,短期资金以安全为主,中期配置中等风险产品,长期选择增值潜力更大资产 [7] - 分析地区房地产市场,了解目标区域发展前景、人口流动趋势和政策环境 [7] - 注重分散投资,避免全部资金投入单一资产,提高投资组合稳定性 [8] - 预留3-6个月生活费作为应急资金应对突发情况 [10]
房产理财不香了?赚钱逻辑已改写,新投资环境靠新方法
搜狐财经· 2025-10-11 19:49
房地产行业结构性变化 - 房地产行业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深度调整,已持续四年多,不再是普涨市场[6] - 市场呈现显著分化,上海核心区老旧房产在两周内成交,而三线城市公寓挂牌近一年无人问津[5] - 年轻人口增速放缓导致需求集中于有产业支撑和人口流入的城市,三四线非核心地段房产面临价格下跌和流动性枯竭[8] 理财产品收益率变化及原因 - 理财产品收益率从过去常见的8%大幅下降至目前的2%左右[10] - 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底层资产(如房地产和地方城投项目)流动性紧张[10] - 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需关注合同底层资产类别(债券、股票或非标资产)而非仅看收益率[12] - 银行存款利率为1.5%,若按3%的通胀率计算,10万元存款一年实际购买力缩水1500元[12] 全球货币政策趋势 - 2024年以来美联储累计降息100个基点,利率从5.25%-5.5%的高位降至4%左右,近期又小幅降息0.25个百分点[14] - 未来两三年美联储可能继续降息,利率甚至可能降至3%以下,原因包括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和未来主席可能更偏向政绩[16] -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促使国际资金流向有潜力的市场,中国资本市场是其中之一[16]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及影响 - 2024年中国实施降准降息,并将货币政策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此为近14年来首次[17] - 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5%左右,未来预计在此区间波动,需要宽松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17] - 低利率环境降低房贷和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企业盈利改善和资金流入权益市场,为股市长期上涨奠定基础[19] - 当前宽松政策为精准滴灌,资金被引导至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领域,避免推高民生领域物价[19] 个人资产配置建议 - 许多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过高,超过60%甚至80%,存在风险[21] - 建议将资产分为三类:应急钱(3-6个月生活费,高流动性)、稳健钱(占比40%-50%,配置于短债基金、低波动理财)、增值钱(占比20%-30%,配置于指数基金、蓝筹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