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式

搜索文档
长盛基金投研“进化论”:发挥集体智慧,把握变革机遇
中国经济网· 2025-10-16 16:47
行业政策与趋势 - 证监会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并建立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 - 政策引导行业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1] - 行业战略部署旨在解决研究与投资脱节、投资与风控冲突问题,破解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转向系统化团队化作战 [1] 公司投研体系建设 - 长盛基金作为首批基金公司,在"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上纵深演绎,强调集体力量而非单打独斗 [1] - 公司投资决策体系实行集中决策防风险机制,通过投研人员高频讨论互动洞察市场并形成决策 [1] - 公司形成从团队到基金经理的垂直体系以及不同风格基金经理间的平行体系 [2] 具体投研机制与流程 - 权益投资方面,投资团队对每个投资标的深度报告进行充分讨论,详细论证市场风格、行业格局等并落实投资 [2] - 固收业务坚定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导向,建立完整细致体系跟踪发债企业基本面变化 [2] - 公司建立周度报告会、月度模拟组合会、季度投委会三重固定投研讨论机制,并通过每日晨会等完善研究到投资的闭环 [3]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走在"集中资源、有效转化、精品化突破"的投研体系建设道路上 [2] - 一方面建立投研一体互信讨论机制,用集体智慧决策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多层次立体化讨论框架兼顾深度与时效 [2] - 通过打造精品化产品矩阵力争突围,把握结构性机遇以提升投资者体验感和获得感 [2]
嘉实基金:“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深度锻造行业核心竞争力
新浪基金· 2025-10-14 17:29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2025年5月,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标志 着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强化核心投研能力 建设,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 投研体系建设。9月,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正 式启动了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为主题的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系列活动,持续推动行业 深耕投研体系建设,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打造投研平台化"基础设施"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资产管理规模从10年前的8万亿元跃升至如今的36万亿元,成为 资本市场重要力量。行业发展离不开时代机遇。要做到"高质量"需要深刻领会并践行落实好金融工作的 本质要求。公募基金需要从与投资者、产业和时代需求同频共振的系统性能力建设中贡献价值。 嘉实基金很早就意识到体系化投研的重要性。2009年,该公司在业内首创"全天候、多策略"投研模式, 这一模式发挥组织的力量,进行投研团队的协同作战,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一直以来,嘉实基金持续将"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 ...
银华基金:深耕长期价值创造,推进“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新浪基金· 2025-10-10 10:28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达35.08万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要管理好如此巨量的资产,打造专业分工、团队作战、科技 赋能、业绩稳定的平台式基金公司迫在眉睫。展望未来,银华基金将继续秉承"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的 价值观,专注于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客户创造高质量长期回报。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北京证监局近日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40余家公 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及评价机构,正式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今年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特别提出"引导 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 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这也就意味着,基金公司需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推 动投研由基金经理个人驱动向团队协同转型,着力提升整体投研能力与投资效率。 基金 ...
国新国证基金:积极推动“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新浪基金· 2025-09-17 16:07
行业政策背景 -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行业进入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 [1] - 政策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积极构建"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新体系 [1] 投研新体系核心特征 - "平台式"体系通过投研和科技赋能构筑统一资源枢纽,开发集成化IT系统实现对投研数据、风控指标及客户行为的全面集成与分析,核心价值在于消除信息割裂,形成跨部门资源协同网络 [2] - "一体化"体系核心在于将平台能力融入投资价值链闭环,例如研究团队识别宏观信号后,投资经理可即时获取并触发组合调整指令,风控团队同步发布风险评价观点,高效联动大幅缩短决策链条 [2] - "多策略"体系旨在让公司不再依赖单一投资风格,同时开发和运用多种投资策略,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配置组合策略工具,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捕捉机会、控制回撤 [2]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在资管行业竞争白热化、市场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传统"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1] - 随着A股市场机构化、国际化程度加深,获取Alpha难度增大,必须依靠一体化团队作战和流程化挖掘才能持续发现认知差和价值差 [1] - 过度依赖单一基金经理会导致产品业绩因状态或市场风格不适而剧烈波动,多策略和平台化可有效分散风险,保障业绩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1] 公司实践案例 - 国新国证基金在《行动方案》发布后,基于现有投研体系与团队基础,系统推进以"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为方向的投研架构重塑 [3] - 具体举措包括推行"基金经理+研究员"小组制形成协同作战单元,整合原科创小组与红利小组推动多策略融合,加大人才引进与储备力度建立与产品规模及策略扩展相匹配的专业团队 [3] - 公司致力于持续优化平台功能、强化团队协同、拓展策略能力,构建具有持续Alpha创造能力的现代化投研平台 [3]
招商基金:顶流基金经理离去,ETF布局崛起,转型升级进行时
搜狐财经· 2025-08-27 08:09
基金经理变动 - 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 由拥有超过14年投研经验的陆文凯接任 [1][4] - 翟相栋管理期间该基金规模从不足4000万元跃升至2024年末突破百亿元 离职后基金遭遇净赎回且规模回落业绩排名下滑 [1] - 陆文凯接任后表示将秉持估值和成长性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采取逆向投资策略 [4] 行业人才流动状况 - 截至2025年8月公募基金行业年内已有超过240位基金经理离任 同比增长约14% 其中包括多位市场知名绩优基金经理 [1] - 人才流动现象反映公募基金行业在人才保留、平台建设和体系化投研能力方面面临挑战 [1] 公司管理层调整 - 2025年5月招商基金总经理由徐勇变更为钟文岳 同时任命三位副总经理级高管 [4] - 管理层调整为公司带来新的气象和挑战 [4] 公司经营表现 - 近年来招商基金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下滑 管理规模承压 [4] - 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规模持续下滑拖累整体增长步伐 [4]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需要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做强投研团队并提升长效激励措施 [6] - 需继续发挥ETF领域优势抓住市场机遇 推动规模进阶和业绩回报改善 [6] - 行业转型过程中公司既充满潜力也面临考验 [6]
葛兰大幅增持300765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22:47
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新进入丽珠集团和贝达药业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数量分别为593.9万股和435.13万股 [1][3] - 该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增持新诺威1391.77万股至2018.39万股,增幅达222.11% [1][3][6] - 对信立泰增持1209.72万股至2616.3万股,增幅86%,成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3][4][6] - 对诺诚健华增持398.07万股至1304.78万股,增幅43.9% [3][4][6] - 对华东医药和百利天恒分别加仓362.01万股和25.86万股 [3][4][6] - 减持仓位包括药明康德减持7.54万股和九洲药业减持438.84万股 [6] 基金公司投研体系改革 - 中欧基金增聘赵磊与葛兰共同管理中欧医疗健康基金,近一年约30只基金实行"共管式增聘" [8] - 公司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核心理念为"中欧制造" [8][9] - 专业化通过精细化分工提升研究深度,工业化解决组织协作问题,数智化将经验固化为数据资产 [8] - 目标是从"个体"向"体系"转型,构建长期可持续产生阿尔法的组织 [9]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 ,成为资管行业主要力量
深圳商报· 2025-06-11 20:35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达33 12万亿元刷新历史新高 [1]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包括148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 - 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达12705只不含清盘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 12万亿元 [1] 公募基金类型分布 - 混合基金规模3 58万亿元股票基金4 58万亿元债券基金6 56万亿元货币基金13 99万亿元QDII基金6440 24亿元 [1] - 4月规模增长主要来自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分别环比增加6648 39亿元1401 82亿元和1120 44亿元 [1] - 货币基金增量占4月公募净值整体增长的74%是当月规模增量的绝对主力 [1] 行业扩容加速 - 2024年4月末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达30 78万亿元同年5月末突破31万亿元9月末突破32万亿元 [2] - 2024年末规模创32 83万亿元新高2025年1月略降2月重返32万亿元 [2] - 投资者数量和资金净流入持续增长表明投资者对公募基金认可度提升 [2] 公募基金行业地位 - 公募基金成为资管行业主要力量行业逐渐走向成熟 [2] - 相较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募基金核心优势在于高度专业化灵活透明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2] - 公募基金是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核心载体未来将作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要桥梁 [2] 高质量发展方向 - 公募基金应推动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 [3] - 平台化发展通过投研科技赋能构筑统一资源枢纽头部机构开发集成化IT系统实现跨部门协同 [3] - 一体化运营将平台能力融入投资价值链闭环缩短决策链条 [3] - 多策略融合构建宏观对冲量化CTA等策略工具箱通过核心+卫星模式实现动态配置 [3]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公募基金篇:“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行动方案
国信证券· 2025-06-08 16: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在大资管中具高度专业化、灵活透明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等核心优势,是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核心载体 [2] - 资本市场正反馈形成,未来公募基金将是长期资金的核心管理方 [2] - 公募基金推动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2] 各部分总结 格局篇:资管地位 - 我国居民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约68%且呈下降趋势,中高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61%并呈上升趋势,公募基金近年来增速较高,复合增速达15% [4]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是管理规模最大的资管行业之一,2016 - 2024年规模CAGR为17.1% [5] - 截至2025年5月末,资管行业规模约147.82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为31.77万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位 [11] - 近年来货币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两者规模分别为13.33万亿元及10.10万亿元,分别占总规模的42.2%及31.8%;混合型基金规模有所收缩,较2023年11月下降约15% [15] - 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人数量达163家,基金规模达32.01万亿元,对应基金数量12771只 [22] 对标篇:发展路径 - 截至2024年底,全球开放式基金总规模达73.86万亿美元,美国基金合计净资产为38.84万亿美元,中国共同基金合计净资产为3.98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1/10 [44] - 2024年,开放式基金总净资产反弹,股票型基金是资产规模占比最大的类型,占全球基金净资产总额的48.3%,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 [52] - 地区分布上,全球基金总净资产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亚太地区基金市场有持续增长潜力 [56] - 2024年,全球对公募基金的需求连续回暖,美国和亚太市场是基金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60] - 美国公募基金基本情况:注册投资公司净资产总额同比提升15.5%,共同基金占比最大,股票型基金持有近20万亿美元的净资产,占2023年年末投资公司总规模的59% [69] - 美国公募基金的三大买方为养老金、主权基金/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司 [70] - 美国公募基金发展趋势包括从单一产品走向服务集成、产品细分不断丰富、产品费率持续下降、由单一基金经理制向团队管理制的转变 [73][77][80][84] - 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日本分红公司占比高,股票类基金成为主要产品,月度分红型产品曾较成功但规模后来减少 [91] - 中国台湾ETF被视作财富存储工具,本土高股息与海外债券两类资产是重要配置方向,高股息ETF受追捧 [96] 风口篇:探路寻机 - 贝莱德是全球一流的全能型资管机构,资管规模达11.58万亿美元,衍生出以被动风格为主的产品布局体系 [99][106] - 贝莱德通过旗下iShare平台全面布局ETF市场,约占美国ETF市场份额的34% [115] - 贝莱德以阿拉丁平台为核心布局科技体系,该平台整合多种功能,能定制化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116] - PIMCO是全球精品类资管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2.03万亿美元,坚持主动管理型投资理念 [124] - PIMCO通过结合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投研框架,打造主动型投资组合,产品线以生命周期基金和全资产配置基金为主 [129][130] - 日本形成多方参与的资管体系,民众理财选择谨慎,倾向增持低风险资产,资管公司调整资产配置 [134][142] - 日本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扩表,推动资管规模扩张 [143] - 日本保险资管通过配置国内股票、国外股票和国外债券增厚投资收益,加大海外固收配置,增配境外权益类资产 [149][155][160] 突破篇:范式转变 - 我国保险资管、理财、基金均进入全球资管榜单,部分公司排名有变化 [16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