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建设
搜索文档
三线交会!苹果园交通枢纽力争年底完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0 17:10
项目概况与定位 - 项目为京西首个站城融合综合交通枢纽 定位为交通核与城市核双核驱动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 其中枢纽区域9.4万平方米 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 [5] - 项目以站城融合理念开发 旨在重构京西城市空间 功能集交通换乘 商业服务 产业协于一体 [1] 交通功能与设计 - 枢纽集成地铁1号线 6号线 S1线三条轨道交通 并实现与快速公交 常规公交 出租车 P+R停车及慢行系统无缝换乘 [5][8] - 换乘大厅设计简洁 公交上客站台与下客站台分开 方便搭乘地铁乘客向上步入大厅换乘公交 [3] - 通过天桥和地下通道连接枢纽南北区及周边商业 公园 打造到站即消费 换乘即办公的集约场景 [7][8] 开发理念与空间利用 - 项目创新实践站城融合 功能聚合 资源整合 高度复合开发理念 突破传统交通枢纽单一功能局限 [8] - 采用垂直立体开发模式 高效整合多种交通方式 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8] - 枢纽配套建设周边5条道路 形成多位一体综合交通网络 [5] 项目进展与影响 - 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 机电安装等收尾阶段 现场500人全力施工 力争2025年年底完工 [1][11] - 枢纽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苹果园周边公共交通效率 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9] - 项目将推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 促进商圈内交通 物流 商业 餐饮等行业协同发展 联动区域核心节点构建京西魅力大廊道 [9]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年底亮相
北京晚报· 2025-10-30 15:01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本报记者 程功 摄 本报讯(记者李博)京西苹果园,一座"交通核"与"城市核"双核驱动的综合交通枢纽即将揭开面纱。作 为北京市重点工程与京西首个站城融合项目,由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承建的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目前 已进入收尾阶段,正全力攻坚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外幕墙等关键工序,力争今年年底完工。枢纽建成 后,将以"站城融合"理念重构京西城市空间,成为集交通换乘、商业服务、产业协同于一体的超大型城 市综合体。 今天上午,记者在苹果园交通枢纽看到,整个换乘大厅采用白色装饰,显得格外简洁明了。一楼换乘大 厅两侧是公交站台,上客站台和下客站台分开设计,未来搭乘地铁1号线和6号线的乘客,向上步入换乘 大厅,就可以搭乘公交前往目的地。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南邻阜石路、北靠苹果园路,西邻中铁创业大厦与前海人寿大厦,东邻苹果汇及大 悦城,地铁1号线、6号线、S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交会。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其中枢纽区域 9.4万平方米,聚焦交通换乘核心功能;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承载商业、办公等服务业态,同时枢纽 配套建设周边5条道路,形成多位一体综合交通网络。 苹果园交通枢纽分 ...
苹果园枢纽力争年底完工,三线交会成为京西首个站城融合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0 11:17
项目概况与建设进展 - 项目为京西首个站城融合综合交通枢纽 由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承建 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正全力攻坚装饰装修等关键工序 力争2025年年底完工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 其中枢纽区域9.4万平方米 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 并配套建设周边5条道路 [5] - 项目当前处于四季度收官冲刺关键阶段 现场500人全力保障施工 室内装修等核心工序正同步推进 [11] 交通功能与设计理念 - 枢纽集成地铁1号线 6号线 S1线三条轨道交通 并通过垂直立体开发整合快速公交 常规公交 出租车 P+R停车及慢行系统 [8] - 换乘大厅设计简洁 一楼两侧为公交站台 上客与下客站台分开设计 方便搭乘地铁1号线和6号线的乘客向上步入大厅换乘公交 [3] - 枢纽分为南区和北区 市民可通过天桥和地下通道跨越苹果园南路往来两部分 [7] - 项目以"便捷换乘"为核心 实践"站城融合 功能聚合 资源整合 高度复合"开发理念 突破传统交通枢纽单一功能局限 [8] 商业开发与城市融合 - 枢纽通过天桥 中庭 地下通道连接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区域 打造"到站即消费 换乘即办公"的集约场景 [7][8] - 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承载商业 办公等服务业态 [5] - 建有两套直通周边商业和公园的空中 地下交通体系 可直达京西大悦城 苹果汇 中铁创业大厦和金顶山公园 [7] 区域经济影响 - 枢纽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苹果园周边公共交通效率 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9] - 枢纽效应将推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 促进商圈内交通 物流 商业 餐饮等行业协同发展 [9] - 项目将联动首钢园 模式口等区域核心节点 构建"京西魅力大廊道" 为石景山区乃至京西区域注入发展活力 [9]
北京抢抓项目建设 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
北京晚报· 2025-10-02 15:21
北京区域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 - 门头沟区从传统采煤业转型为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建成北京规模最大的600P国产自主算力集群,被称为"智谷"[1] - "潭柘智空"大模型在门头沟京西智谷亮相,具备千亿参数和时代语料,可在1分钟内根据简要需求生成4K/60帧超高清视频[1] - 京西智谷已累计链接8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首期17万平方米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即将开园,预计未来将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1] 城市更新与空间功能重塑 - 首都功能核心区在"十四五"期间深化从"资源聚集求增长"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推动老园区通过"腾笼换鸟"实现重生[1] - 首开首院文化金融产业园由北大老校舍改造而成,保留老建筑文脉和骨架,融入新业态和功能,吸引大量人流[2] - 园区内包含中国美术馆文创空间和首开书院·景山书社等,作为"北京城市更新周"打卡站,成功吸引"城市探索"爱好者[2]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冲刺2024年底建成投用,其标志性的7片主帆与3片辅帆已全面建成[3] - 枢纽地下约40米深,车站装修接近尾声,地下一层规划为城市功能层发展商业,地下二层为站厅层满足八成乘客换乘需求[3] - 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检测列车从燕郊站至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仅需约15分钟[3]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3] - "十五五"期间北京将继续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3]
滨州|发挥高铁交通枢纽及客流、物流、信息流优势 滨州高铁片区打造产城融合增长极
大众日报· 2025-07-11 09:11
高铁片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 - 项目总投资4亿余元 占地约110亩 整合高铁 城市公共交通及公路客运功能 兼具办公和商务功能 预计年底完工 [1] - 建成后将成为大客流集散换乘点 提升城市交通便利性和综合服务能力 [1] - 同步建设黄河十九路快速路 长3千米 双向六车道 含综合管廊 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 [1] 片区规划与产业布局 - 规划面积8 11平方公里 采用站城一体 产城融合模式 补强城市短板 强化韧性 惠及民生 [1][2] -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 聚焦商贸物流 智能设计 科教培训 城市服务四大功能 布局"1+4+N"产业体系 [2] - 通过16个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同步推进 打造宜居 韧性 智慧片区 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2] 城市设计与空间结构 - 以中央轴线为骨架 布局高端商务酒店 特色商业街区 文化中心等设施 满足商旅需求 [3] - 形成"一带统领 绿脉交织 多中心发展"格局 结合水系与绿地构建城市生态脉络 [3] - 融入滨州特色文化 采用绿色低碳理念 打造城市发展新门户 [3] 分期建设策略 - 近期重点建设站前核心区 物流产业园区 依托现有道路和高铁站推进招商 [4] - 中期完善生活 文化教育组团 补足服务短板 建设中轴空间和产业物流功能 [4] - 远期动态调整功能 补充文化 教育 医疗等资源 随招商进度启动建设 [4]
预计年底基本建成,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即将亮相(新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28
项目规模与设计 - 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超过7个北京南站 [1] - 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地铁、1条市郊铁路、15条公交线,预留1座码头 [1] - 主体结构全部深埋地下,地面仅露出10片"京帆",采用"盖挖逆作"施工工法 [1] - 土方开挖量约1400万立方米 [1] 施工技术与创新 - 采用"盖挖逆作"工法,先架起1.2万吨钢梁完成顶板,再向下逐层开挖 [1] - 使用BIM测量放样机器人,一人一机一天可完成300个放样点,效率达传统工法的6至7倍 [2] - 西侧钢结构用量达3.5万吨,焊接机器人可适应多角度焊接,确保焊接质量"零缺陷" [2] - "京帆"屋盖采用ETFE膜,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具备透光性同时避免阳光直晒 [2] 节能与环保设计 - "京帆"屋盖内置穿孔遮阳板,可平衡冷热负荷,精确控制透光率和热传导 [3] - 阳光可直接照射至地下3层,每年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夏季制冷量 [3] - 每年减少照明用电约48.6万千瓦时 [3] 功能与便利性 - 拥有150多个出入口,其中60个与地面楼宇直接连通 [3] - 市民和乘客可从家门口乘电梯直达枢纽站厅层 [3]
陈之常专题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5-15 09:45
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建设 - 南京北站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建设规模大且社会关注度高 [1] - 相关板块、部门和单位需加强统筹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加快破解难点问题 [1] - 项目需精心组织实施,严控工程质量,打造安全工程、精品工程 [1] - 坚持区域联动、站城融合,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枢纽功能和辐射能级 [1] 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项目 - 实地察看项目建设进度,要求深化沟通对接,围绕既定目标,紧盯关键环节 [1] - 着力协调解决规划报批、控详调整、土地收储等问题,打通难点堵点卡点,保障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1] - 加快推动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了解企业发展、项目推进情况,希望企业紧盯市场需求,深耕专业领域 [1] -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1] 重大项目推进策略 - 重大项目是稳增长、促发展的"压舱石",需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项目建设 [2] - 紧扣开工率、投资率等关键指标,加强项目滚动梳理和跟踪督办,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快建设、早达效 [2] - 精准高效做好服务,聚焦项目实际需求,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主动为企排忧解难 [2]
京西地区今年建设95个重大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9 05:38
京西地区转型发展 - 京西地区从传统钢铁产业转型为科技、体育、文化、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新兴产业集聚区,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1] - 2024年京西地区将实施95个重大项目,包括续建56个和计划新开工39个,涵盖首钢滑雪大跳台及周边区域整体提升、首钢园服贸会5.0场馆改造提升等项目 [1] - 一季度石景山区GDP同比增长9%,门头沟区GDP同比增长5.8%,显示产业转型提速 [4] 基础设施建设 -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基本完工,将实现1号线、6号线、S1线与快速公交的无缝衔接,规划有6条常规公交线、4条快速公交线,590个小汽车停车位、6个出租车到发车位、1200个自行车停车位 [2] - 本市将持续提升区域交通路网通达水平,加快地铁1号线支线项目建设,完善首钢园公共接驳条件和园区交通微循环 [2] - 将加快推进衙门口配套中学、阜外医院西山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适老化改造样板间 [3] 产业升级 - 中关村石景山园成功打造科幻产业集聚区,汇聚科幻企业和机构突破200家 [4] - 石景山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一期开园,入驻率达90% [4] - 门头沟信息软件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良好增长,"京西智谷"创新融合基地加快建设 [4] - 将开展"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培育建设,加速推动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创新发展和央视"5G+8K"超高清示范园开工建设 [4] 核心引擎打造 - 聚焦"两园一河"(园博园、首钢园和永定河)打造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 [4] - 将围绕两园联通等重要节点性工程建设,打造水滩岸城融合的滨水活力岸线,与服贸会联动形成样板和示范 [4] - 首钢园将加快首钢怡和合作项目、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一批优质企业落地 [4] 文化活动与旅游 - 2024年全年吸引客流超1300万人次,季度月度的重大活动覆盖率达到75% [5] - 2024年将举办50个重大活动,包括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第四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等,首钢园将举办11个 [6] - 将打造精品旅游路线,谋划京西艺术中心建设,推动宛平城馆、桥、城、园、岛一体化运营,彰显卢沟桥文化IP [6] - 高标准开展首钢园服贸会场馆改造提升工程,打造"会展小镇",展示宣传京西转型新形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