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子AI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AI的创业逻辑变了
36氪· 2025-10-11 16:36
上个月,MIT NANDA项目发布了一份《2025年商业AI现状报告》。这份报告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甚至一度导致AI概念股集体下跌。 报告揭示的现实令人惊讶,尽管企业在生成式AI上的投资已高达400亿美元,但其中95%的组织获得的实际回报几乎为0。 数字背后则是一个日渐鲜明的悖论,一方面,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模型能力日新月异;另一方面,企业花重金采购的AI工具却被员工悄悄 弃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影子AI经济"——超过90%的员工宁愿使用个人版的ChatGPT等工具来完成工作。 这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正在发生的转变,AI创业的底层逻辑,在2025年这个节点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成功的关键不再仅仅是拥有更强大的模 型,而是能否让AI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持续学习与进化。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做永远比想更难。 旧逻辑的崩塌 如果说面向AI的95%的投资未能产生回报,那我们有必要回头看看,过去的路径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许多企业习惯于将软件视为即插即用的工具,他们以同样的逻辑对待AI:一次部署,永久生效。 但事实上,AI的本质相比一套标准化软件,更接近于一位专家。专家需要不断学习、 ...
近五分之一Z世代“非常担心”AI会抢走饭碗
财富FORTUNE· 2025-10-09 21:05
人工智能对职场影响的代际差异 - 近五分之一(18%)的Z世代职场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两年内取代其工作[2] - 18至34岁年轻群体中有24%对失业风险给出8分及以上(0-10分制)的高忧虑评分,而55岁以上群体该比例仅为10%[2] - 将时间线延长至五年后,全体受访者中对因AI失业表示"非常担心"的比例从18%升至22%[2] 人工智能对职场影响的地域差异 - 美国职场AI使用率达56%,高于欧洲主要经济体平均52%的水平[5] - 美国受访者对AI取代工作的忧虑程度在每个统计时段均高于欧洲同龄人,且随时间推移差距持续扩大[2] - 西班牙家庭AI使用率居首但职场应用率较低,德国和英国个人AI使用率相当但德国职场应用明显滞后[5] 人工智能对年轻就业者的冲击 - 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达4.8%,高于全美全年龄段劳动者4%的平均水平[3] - 在软件工程、客服等应用AI的领域,初级岗位招聘量骤减而高级职位需求保持稳定或增长[3] - 低人事变更率导致年轻失业者找工作时间从2019年的平均10周延长至如今的12周[5] 人工智能培训与技能缺口现状 - 欧洲仅四分之一受访者接受过AI相关培训,美国该比例为近三分之一[6] - 部分员工通过自学模式努力弥补AI技能缺口,形成"影子AI经济"现象[6] - 即便频繁使用AI者,也有约三分之一对AI生成信息在医疗健康、个人财务等敏感领域的信任度偏低[7]
红杉最新分享:95%公司AI白花钱,冲击最惨的是毕业生
36氪· 2025-09-30 07:39
AI对企业生产力的影响 - 企业AI投入中95%未能产生实际价值,真正实现生产力提升的案例极少[3][5] - 超过80%的公司试用过ChatGPT、Copilot等工具,其中40%声称已部署,但效果仅限于个人效率提升(如写邮件、改方案),未能推动企业转型[6] - 员工自发使用AI工具形成"影子AI经济",超过90%的员工使用个人ChatGPT或Claude账号完成工作任务[3][8] AI对行业的结构性影响 - 根据AI市场颠覆指数评估,9个重要经济行业中仅科技和媒体出现明显结构性变化,其余七大行业(专业服务、医疗保健与制药、消费品与零售、金融服务、先进产业、能源、材料)几乎无变化[6] - 科技行业市场格局快速演变,AI原生IDE如Cursor、Zed在两年内崛起,挑战微软Copilot的统治地位[6] - 媒体行业受冲击显著,AI降低内容生产门槛,实现广告、短视频、新闻编辑批量生成,广告预算向智能投放平台转移[7] 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 AI对美国就业市场产生实质性冲击,受冲击最大的是初级岗位,2022年中以来初级岗位就业曲线与高级岗位出现剪刀差[17] - 采用AI的公司初级岗位招聘数量明显下滑,六个季度后与未采用AI公司差距达7.7%,平均每季度少招3.7个新人[21] - 批发零售业受冲击最严重,拥抱AI的零售公司比不用AI的同行每季度少招40%的新人[23] AI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影响 - 初级岗位受冲击最严重,因为AI擅长复制书本里的"显性知识",而这正是初级岗位的核心技能[25] - 中间档次学校毕业生(Tier 2和Tier 3)受打击最狠,形成U型曲线,顶尖名校生和最普通学校毕业生受影响相对较小[23][25] - AI替代呈现"温水煮青蛙"模式,主要通过停止招聘新人而非直接裁员实现,初级岗位规模缩减达22%[21]
喝点VC|红杉最新研究:AI的生产力悖论,5%的公司正从AI中获得显著价值,而95%却没有
Z Potentials· 2025-09-26 10:44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成式AI的普及未立即带来生产率提升 重现生产力悖论现象 仅5%的公司从AI中获得显著价值 而95%的公司未能实现可衡量的损益影响[2][3][4] - AI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首轮冲击 22-25岁初级岗位就业显著下降 AI擅长替代基于书本知识的任务 但资深员工的隐性经验型知识更具韧性[7] - AI创业者需构建能学习、适应流程的代理系统 深度整合后台工作流 以业务流程外包模式而非传统软件模式为客户创造可衡量的业务结果[8][9][10] GenAI鸿沟研究 - MIT报告揭示5%的公司从AI中获得显著价值 95%的公司困于静态工具与流程脱节 形成明显的GenAI鸿沟[3][5] - 鸿沟根源包括学习缺口(企业AI工具无法从反馈中学习)、试点到量产鸿沟(仅5%定制工具投产)、影子AI经济(员工自费购买个人AI服务)[3][4] - 此现象呼应1993年生产力悖论和Brynjolfsson的J曲线理论 表明需要新的工作方式而不仅是新工具[4] AI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 Brynjolfsson研究显示自生成式AI普及以来 AI高暴露职业(软件开发 客户服务)中22-25岁早期职业者就业率显著下降[7] - AI优先替代依赖编码知识和书本知识的初级岗位 而资深员工的隐性经验型知识目前更具抗替代性[7] - AI转型是任务再分配的复杂过程 AI既替代任务也创造新任务 人类技能价值向隐性专长转移[7] 对AI创业者的启示 - 需构建能从用户反馈学习 适应新场景 持续改进的真正代理系统 而非仅生成文本的工具[8] - 产品必须深度融入客户实际工作流程 专注后台部门(财务 采购 运营)这些流程化数据密集领域可获得最高ROI[8][10] - 应借鉴业务流程外包(BPO)模式 深度定制 关注业务结果 像合作伙伴而非软件供应商般运作[10] - 影子AI经济揭示真实需求 员工自费购买行为为产品开发提供实时市场洞察[9]
麻省理工学院:《生成式AI鸿沟:2025年商业人工智能现状报告》
生成式AI投资回报现状 - 企业过去一年投入400亿美元但95%组织未能获得可衡量投资回报 [2] - 仅5%企业通过集成化AI试点项目创造数百万美元价值 [2] - 研究基于300项公开AI计划评估 52个组织结构化访谈及153位高级领导者调查数据 [2] 行业影响差异 - 仅科技和媒体行业出现明显结构性变化迹象 [3] - 金融服务 医疗保健 零售和制造业等七个行业未出现颠覆性商业模式或市场领导者更替 [3] - 40%组织已部署ChatGPT等通用工具但主要提升个人生产力而非企业级财务表现 [3] 技术部署挑战 - 专业级AI系统遭遇"悄然拒绝":60%组织评估过但仅20%进入试点阶段 最终仅5%成功部署 [3] - 企业级AI系统存在"学习差距" 因无法从用户反馈学习 不能适应工作流程而失败 [4] - 影子AI经济蓬勃发展:90%受访公司的员工使用个人AI账户处理任务且IT部门不知情 [4] 资源分配与ROI焦点 - 企业70%AI预算流向销售和市场营销等前台部门 [5] - 投资回报率最高应用场景实际存在于财务 采购 法务等后台职能部门 [5] - 后台自动化可实现每年减少数百万美元业务流程外包费用及30%外部创意内容支出 [5] 成功企业特征 - 成功企业将AI采购视为选择业务服务提供商 要求深度定制化服务并以业务成果衡量价值 [5] - 通过战略合作部署AI的成功率达66% 是完全内部开发成功率(33%)的两倍 [6] - 权力下放至业务一线 由部门经理主导用例发现而非依赖集权式AI卓越中心 [6] 市场竞争窗口 - 未来18个月是企业锁定核心AI供应商的关键时期 [6] - 转换成本将随企业投入时间训练理解独特工作流程的系统而变得极其高昂 [6] - 市场对具备持久记忆和反馈学习功能的"智能体系统"期望成为新行业标准 [6]
企业级AI冰火两重天?报告:重视“影子AI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8-28 19:40
AI投资回报现状 - 95%受访企业在生成式AI投资中未获得实际回报 仅5%获得转型回报 [2] - 企业半数以上AI预算用于销售和营销工具 进入生产部署阶段的生成式AI工具占比仅5% [3] - 内部AI自建项目失败率是外部采购解决方案的两倍 [11] 企业级与消费级AI应用差异 - 40%公司通过官方渠道订阅大语言模型服务 但90%员工选择ChatGPT等个人工具处理日常工作 [3] - 企业级工具缺乏学习能力 无法保留反馈或适应语境 消费级工具因响应灵活更受员工青睐 [8] - 70%员工偏好AI处理电子邮件等快速任务 但90%员工在复杂高风险工作中仍信任人类同事 [8] 行业影响与应用差异 - 媒体与通信行业在AI影响评分(0-5分)中获较高分 消费零售/金融/医疗/工业等七大行业应用进度缓慢 [11] - AI未导致大规模岗位替代 也未改变商业模式 工具缺乏适应能力是最大障碍而非监管或性能问题 [11] 潜在经济价值预测 - AI可能为标普500公司年省9200亿美元成本 相当于总薪酬41%或2026年税前利润28% [3] - 生成式AI到2040年有望每年为全球经济增加4.4万亿美元收入 [8] - 2028年生成式AI市场规模预计达2842亿美元 占AI总投资的35% 五年复合增长率63.8% [12] 技术普及与投资趋势 - 员工自发使用个人AI工具形成"影子AI经济" 证明个人能跨越企业级应用鸿沟 [9] - 2025年将成为生成式AI投资回报率由负转正分水岭 2028年有望产生超1万亿美元收入 [12] - 广泛使用后十年内 AI每年可提高全球劳动生产率超1个百分点 但需大量前期投资 [12]
全球95%企业AI试点项目惨败?
虎嗅· 2025-08-27 18:10
企业AI应用现状 - 90%员工频繁使用个人AI工具如ChatGPT和Claude进行日常工作 尽管40%公司已订阅官方大模型服务 [6][9] - 员工使用AI频率是企业官方采纳率的2倍以上 形成"影子AI经济"现象 [10] - 员工每周工作中每天多次使用AI工具 并非浅尝辄止 [11] 企业级AI与消费级AI工具对比 - 企业级AI工具失败率达95% 主要针对昂贵定制化系统 [12][24] - 消费级AI工具如ChatGPT投入生产成功率达40% 远高于企业级工具的5% [12][30] - 企业级AI缺乏学习能力 无法保存反馈和适应上下文 而ChatGPT凭借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胜出 [25][26][31] 行业应用差异 - 仅科技和媒体行业因AI发生颠覆性结构变革 80%高管预计24个月内缩减招聘规模 [45][53] - 医疗 金融 制造等七大主要行业AI应用进展缓慢 内部结构性变化微乎其微 [46][47] - 医疗和能源领域高管表示未来5年无裁员计划 对AI实施持审慎态度 [50][52] 生产力提升与成本节约 - 后台自动化项目每年可节省200万至1000万美元客服和文档处理成本 [56] - 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但未改变团队结构和预算 收益并非通过裁员实现 [57] - 标普500公司每年可通过AI节省9200亿美元成本 相当于总薪酬的41%或2026年税前利润的28% [69] 企业AI实施策略 - 与AI供应商合作的项目成功率达67% 而内部自建项目成功率仅33% [43] - 成功企业将AI初创公司视为业务伙伴 注重实际业务成果和持续改进 [44] - 企业应停止自建AI 转向购买并与供应商深度合作 向已掌握使用方法的员工学习 [12][42][63] AI对工作岗位的影响 - 90%工作岗位将受AI自动化或功能增强影响 [75] - AI智能体重塑工作任务 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和零售领域直接替代人工 [75][79] - 新职位类别如首席AI官和AI治理专家将应运而生 [80] 技术普及速度 - AI普及速度超过电子邮件 智能手机和云计算的采用频率 [14] - 企业史上最快最成功的技术应用普及正在发生 [4] - AI革命由员工推动 成功路径是"从员工到企业"而非"从企业到员工" [12][58]
90%打工人「自费买AI上班」,开启To P革命,每月花20刀效率翻倍
36氪· 2025-08-26 10:20
职场AI工具自费使用现象 - 大量职场人出于生存焦虑主动自费购买AI工具 开启"自我拯救"运动 形成"自费上班"现象 [1] - 90%公司员工频繁使用个人AI工具 但仅40%公司提供统一订阅服务 [4] - 员工使用AI频率是企业采纳率的2倍多 MIT将这种现象称为"影子AI经济" [5] To P赛道定义与特征 - 当前AI创业热点集中在To P(To Professional)赛道 即面向专业人士的商业模式 [7] - To P区别于传统To B和To C 用户为提升工作效率个人决策购买 但用于商业目的 [12] - To P赛道特点为用户可明确计算投入产出 例如程序员月付20美元可使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投入产出比达500倍 [15] To P赛道代表企业表现 - Cursor在2024年创造1亿美元收入 较2023年100万美元增长显著 [12] - 至2025年6月 Cursor的ARR已超过5亿美元 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公司 [12][15] - Cursor估值达99亿美元 即将进入百亿俱乐部 [13] To B和To C赛道发展现状 - To B发展缓慢因企业决策流程复杂 需要自上而下审批 周期长达年单位 [16] - To C发展受限因token成本高企 用户付费意愿低 且免费模式难以覆盖成本 [18][21] - ChatGPT全球每周活跃用户达7亿 但付费主要来自To P需求(如工作报告、调研)而非To C需求 [24] 成本下降与技术演进 - 每token成本在过去两年降低几百倍 [29] - OpenAI预计AI成本每年将下降10倍 [31] - 成本下降驱动因素包括:GPU性能提升(摩尔定律)、模型量化(4位推理提升4倍性能)、软件优化、更小模型(10亿参数模型性能超三年前1750亿参数模型)、开源竞争 [36] 行业应用案例 - Meta广告业务展示To B成功案例:2023年广告收入13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2024年增长至1606.3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7] - Meta的AI工具使合格销售线索成本降低10% Instagram广告转化率提升5% 使用AI工具广告商ROAS提高22% [27]
全球95%企业AI惨败?MIT报告引硅谷恐慌,90%员工偷用ChatGPT续命
36氪· 2025-08-22 18:11
企业AI应用现状 - 95%企业AI试点项目失败 特指昂贵定制化企业级解决方案[1][13] - 90%员工频繁使用个人AI工具如ChatGPT和Claude办公 形成"影子AI经济"[7][9] - 40%公司订阅大模型服务 但员工使用AI频率是企业采纳率的2倍多[7][9] 消费级与企业级工具对比 - 企业级AI工具因死板 无法学习 脱离实际工作流被员工抛弃[7][12] - 消费级AI工具凭借灵活性 适应性和即时性获得成功[7][16] - 通用AI工具如ChatGPT投入生产成功率达40% 企业级工具仅5%[16] 行业应用差异 - 仅科技和媒体行业因AI发生颠覆性结构变革[23][25] - 医疗 金融 制造等七大主要行业AI应用进展缓慢[23][25] - 能源材料行业接近零采纳 医疗能源领域高管未来5年无裁员计划[25][26] 生产力提升表现 - 后台自动化项目每年可节省200万-1000万美元客服和文档处理成本[28] - AI替代30%外包创意费用 效率提升未改变团队结构和预算[28] - 最高回报来自无人关注的后台自动化而非营销应用[7][27] 企业实施策略建议 - 与供应商合作项目67%成功部署 内部自建仅33%成功[22] - 企业应停止自建AI 转向购买并与供应商深度合作[7][22] - 需向90%已掌握AI使用方法的员工学习[7][32] 宏观经济影响 - AI可为标普500公司年省9200亿美元成本 相当于总薪酬41%[34] - 潜在市值增长13-16万亿美元 相当于当前总市值近1/4[35] - 日常消费品分销与零售业受冲击最大 生产力提升超2026年预测收益100%[37] 技术实施特点 - 企业级AI缺乏学习能力 无法保存反馈和适应上下文[13][16] - 70%员工在处理快速任务时选择AI 90%员工对高风险工作更信任人类[18] - AI智能体倾向于重新分配任务 人形机器人构成直接替代风险[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