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复苏
搜索文档
Brookfield Corporation(BN)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13 23: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实现分配前收益13亿美元,每股056美元,过去12个月分配前收益54亿美元,每股227美元,同比增长18% [4][13] - 包含变现收益在内的总分配收益为季度15亿美元(每股063美元),过去12个月60亿美元(每股254美元),同期净收入17亿美元 [13] - 公司维持保守的资产负债表和高流动性,季度末可配置资本达创纪录的1780亿美元 [23] - 本季度通过常规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1.8亿美元,今年迄今已在公开市场回购超过9.5亿美元股票,回购价格约为内在价值的50%折扣 [22] - 董事会宣布季度股息为每股006美元,按拆股后基准计算与上季度持平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管理业务季度产生分配收益6.87亿美元(每股029美元),过去12个月27亿美元(每股114美元)[13] - 费用相关收益增长17%至创纪录的7.54亿美元,收费资本增长至5810亿美元 [14] - 财富解决方案业务季度分配收益4.2亿美元(每股018美元),过去12个月17亿美元(每股070美元),有机增长超过15% [15] - 保险资产总额达1390亿美元,投资组合平均收益率为57%,利差收益高于平均资金成本17个百分点 [15] - 本季度向布鲁克菲尔德管理策略部署40亿美元,平均净收益率为9%,支持15%的股本回报率 [16] - 运营业务季度产生分配收益3.36亿美元(每股015美元),过去12个月17亿美元(每股072美元)[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房地产超级核心投资组合季度末入住率达96%,核心增强型投资组合入住率达95% [19] - 本季度签署300万平方英尺办公租赁合同,新签租约租金比到期租约平均高出15% [20] - 金丝雀码头租赁活动强劲,年初至今租赁面积超过45万平方英尺,2025年有望成为过去十年中租赁表现最佳的一年 [20] - 基础设施业务完成Rockpoint Gas Storage的IPO,融资81亿加元,为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自2022年5月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21] - 房地产业务推进美国制造住房组合剩余资产出售,交易金额25亿美元,实现25%的投资内部收益率和35倍的投资资本倍数 [2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聚焦于定义全球经济增长新篇章的三大长期趋势:AI创新推动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需求、人口老龄化驱动的财富和退休产品需求、以及正在复苏的房地产市场 [8] - 通过Westinghouse与美国政府合作交付800亿美元的新核电站项目,相当于8座大型核电站的规模 [10] - 与Bloom Energy合作开发1吉瓦的燃料电池发电项目,以满足AI数据中心和其他高能耗应用的需求 [11] - 与Figure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人形机器人技术提供现实环境进行开发、训练和部署 [11] - 完成对Oaktree剩余26%股权的收购协议,将使公司对Oaktree的所有权达到100% [9] - 计划简化上市私募股权业务结构,形成单一上市实体,以扩大投资者基础并改善交易流动性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经济活动和公司盈利保持健康,资本市场开放,大多数资产类别的交易活动正在增加 [4] - 货币政策方向正在转变,美联储开始实施政策宽松以支持增长和维护经济平衡 [6] - 结构性力量可能引导政策走向,包括通过AI和创新推动更快的经济增长、财政紧缩或通过将利率管理在通胀以下来缓解债务负担 [6][7] - 如果政策走向压低实际收益率和名义利率的环境,将为实物资产投资提供最优条件 [7] - 公司投资组合围绕通胀挂钩的持久现金流构建,由保护实际回报的硬资产支持 [7] - 尽管公司已具规模,但增长潜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投资纪律、运营专业知识和获取大规模资本的能力将为股东带来强劲增长阶段 [1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完成三比二的股票分割,所有每股金额均按拆股后基准计算 [2] - 本季度财富解决方案业务产生50亿美元的零售和机构年金,其中约80%的新零售年金期限为五年或以上 [16] - 在英国收购Just Group的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完成后保险资产预计将增加约400亿至1800亿美元 [17] - 在日本与领先保险公司签署了首份再保险协议,以流动基础对年金保单进行再保险 [16] - 本季度通过资产变现将1.54亿美元的业绩报酬计入收入 [22] - 今年迄今已完成750亿美元的资产变现,包括220亿美元房地产资产、140亿美元基础设施资产、近11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资产、70亿美元私募股权资产以及210亿美元信贷和其他多元化资产 [2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AI和人形机器人如何为布鲁克菲尔德创造新的增长支柱 [26][27] - AI基础设施构建是当前资本配置的重点,包括计算能力需求和电力供应,公司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领域的能力和全球影响力使其具备独特优势 [28] - 与Figure的交易是前瞻性投资,旨在学习并处于技术前沿,为整个组织带来益处,这被视为驱动广泛增长的趋势而非独立的新业务支柱 [29][30] 问题: 日本再保险协议的贡献和全球扩张野心 [31][32] - 英国Just Group交易预计明年初完成,将显著扩展养老金风险转移业务规模并提供长期低风险负债 [32] - 日本再保险协议是流动型交易,有潜力随时间推移而扩大规模,并可能与其他当地参与者合作,亚洲和日本是北美以外的重点市场 [32][33] 问题: 财富解决方案业务达到200个基点目标利差的时间框架以及净保险流量的演变 [36][37] - 200个基点的利差目标是中长期目标,需要时间逐步实现,公司采取杠铃式配置策略,平衡短期流动性和实物资产投资 [38] - 业务更关注股本回报率而非单一利差,当前15%以上的ROE符合长期目标 [38] - 净流出与总流入的比例预计将稳定在约三分之一左右 [39] 问题: Oaktree收购交易的构成及其对股票回购的影响 [40] - 交易对价已最终确定,约2.5亿美元为BN股票,其余为现金,BAM对价几乎全部为现金,这将不会影响公司更广泛的回购策略 [40] 问题: 保险业务利差的近期动态轨迹 [43] - 当前年金业务利差为165个基点,因公司坚持长期纪律性配置,随着将资金投入更具吸引力的实物资产机会,预计利差将逐步扩大 [44] - 业务以ROE为导向,对当前表现满意 [45] 问题: Just收购交易的进展及其财务和战略影响 [47] - 由于处于监管审批过程,无法讨论具体预估财务数据,交易正在推进中,Just在英国拥有良好的PRT发行记录,期望利用公司资本扩大规模 [48] 问题: 美国新核能投资的下行保护及投资策略 [52] - 800亿美元核电站项目通过Westinghouse进行,公司角色是提供设施交付、燃料和服务,类似于现有业务模式,投资将通过BGTF One进行 [52] - 在任何涉及资本投入的新项目中都将构建结构以提供强有力的下行保护 [54] 问题: 2026年及以后业绩报酬生成前景以及资产负债表与基金变现展望 [58] - 业绩报酬前景未变,2025年为过渡年,随着变现管道推进,预计2026年将出现阶梯式增长,随后2027年继续增长,2028年表现强劲 [59] - 基金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变现独立进行,基金组合全球化多元化,资产负债表主要涉及美国办公和零售资产,资本市场活动正在回暖 [60][61] 问题: 房地产LP业务NOI显著增长的原因 [65][66] - LP投资组合业绩的增长主要由本季度的资产处置收益驱动 [66] 问题: 收购Oaktree后目标业绩报酬框架是否会提升 [67] - 收购Oaktree后将拥有更多业绩报酬合格资本,目标业绩报酬会增加,但调整幅度不会很大 [67] 问题: 不同经济环境对募资前景的影响 [71] - 在过去五年的不同市场环境下,对实物资产等另类投资的需求始终保持强劲,无论最终处于何种政策环境,对实物资产的需求预计将保持强劲 [71] - 在低名义收益率环境下,实物资产可能变得更具吸引力,存在上行潜力,但公司目前未因此改变既定计划 [73] 问题: 公司规模扩大后是否面临增长放缓的担忧 [77] - 当前AI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机会规模巨大且质量优异,短期内未见部署机会短缺,中长期亦持乐观态度 [78] 问题: 财富解决方案业务年金收益和投资收益率略有下降的原因 [82][83] - 收益季度间小幅波动无显著异常,投资收益率下降主要因新流入资金暂时以现金形式持有,等待合适的实物资产投资机会,随着资金投入,利差将回升 [83][84]
汇丰前海证券CEO陆天先生主持汇丰中国研讨会圆桌讨论
南方都市报· 2025-09-26 22:20
活动概况 - 汇丰第十二届中国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聚集全球商界领袖 企业高管及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1] - 活动首日举行以"投资者观点交流——中西对谈"为主题的圆桌讨论 由汇丰前海证券首席执行官陆天主持 [1] 市场环境与投资新局势 - 全球市场波动扩大 美国关税及货币政策不确定 中国股市投资面临新局势 [1] - 市场主题复杂 通缩下的"内卷"冲击市场盈利 政策应对与行业整合效果有待观察 [1] - "沪港通"南向资金流动带来内地投资者资产配置 市场动态及资金回流等新问题 [1] 行业热点与投资主题 - 科技行业因"DeepSeek 时刻"受关注 AI投资热度高 [1] - 房地产复苏前景 消费趋势变化 传统行业板块估值与结构性改革情况值得探讨 [1]
高盛预言:2027年房价再跌10%?今明年买房,首付要打水漂了?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32
高盛与汇丰研究报告核心观点 - 高盛报告基于全球历史案例评估,预测中国房价自2021年第四季度峰值已下跌20%,未来可能还将下跌10%,预计到2027年才能真正触底 [5][6] - 高盛报告指出中国政策反应相对温和,未来可能需要更多宽松政策,且财政政策将承担更多稳定经济的责任 [6] - 汇丰银行报告指出房地产行业正经历债务重组和市场信心恢复,预计将在2026年迎来复苏 [6] 房地产市场现状与数据 - 2025年1-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销售额55015亿元,下降7.3% [11] - 2025年8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2070.4亿元,同比降低17.6%,1-8月累计销售操盘金额20708.8亿元,同比降低13.1% [11] - 截至2025年6月已有37家上市房企债务违约,涉及金额超2.7万亿元 [12] 房价下跌驱动因素 -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5亿平方米,供过于求导致价格难以上涨 [6] - 城镇化率接近65%进入天花板状态,到2027年25-39岁主力购房人群将减少4200万,相当于该年龄段总人口的15% [7] - 居民负债率占GDP比重高达63.5%,北京上海房价收入比在12倍以上,远超国际警戒线 [7] 不同城市市场分化 - 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预计累计跌幅最高20%,因产业经济强、人口持续流入,可能2025年底率先企稳 [14] - 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预计累计跌幅最高25%,企稳时间预计在2026-2027年,其中南京、武汉去化周期可能超过18个月,合肥、成都核心区去化周期在6-10个月 [14] - 产业空心化、人口外流的三四线城市预计跌幅达40%或更高,房价回到2021年高峰可能性极低 [14] 政策效果与行业转型 - 尽管出台降低首付、降利率、放开限购等数百项利好政策,百城二手房价仍出现持续30多个月下跌 [9] - 政策核心矛盾未解决,目标从“托住市场”降级为“稳住别崩得太快”,只能减缓下跌速度 [9] - 困境开发商将逐步转向轻资产项目管理模式,行业平均毛利率2024年为12.1%,较2023年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国企平均毛利率15.9%,民企仅为6.0% [6] 行业未来展望 - 房价下跌被描述为历史性转折点,房屋金融属性褪去,逐步回归居住本质 [18] - 若预测准确,房价在2027年前可能再跌10%,2027年触底,为自住需求者提供近十年来最实在的价格 [18]
星火燎原,走向复苏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04 16:14
行业基本面 - 25年1 - 4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积同比下滑3%,统计局全国数据为 - 2.8%,926新政后累计降幅收窄[13] - 1 - 4M市场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土地购置建面,去库存背景下新开工总量低于销售总量[16] - 25年3月行业资金保有度转正,此前经历12个月保有度减弱[17] 库存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35城月度可售面积为3.12亿平,较2022年1月高点减少0.55亿平,库存出清周期为20.33月,较2024年9月高点缩短3.39个月[27] - 一线城市后续供货不足,年末销售翘尾势头强,销售库存压力下降,2H2025前后有带动市场复苏能力,对一线房价乐观、中性、悲观预测增速分别为5%、3%、0%[32] 政策环境 - 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同步,25年地产政策明确,收储工作进入实质期[38][41][51] - 居民购房综合资金成本约2.6% - 2.8%,部分城市公积金贷款利率降至2.6%左右,对刚需购房有支撑[44] 海外经验 - 海外地产修复周期均值为9年,下跌周期均值为6年,修复后房价匀速反弹,年均复合增速4.27%[58] - 销售较价格更早触底反弹,价格与销售修复时间无特定关联,低能级城市组修复周期长于下跌周期,高低能级城市组相反[59][73] - 城镇化率、M2、人口、GDP等因素影响修复周期长短,我国城镇化率、M2增速、实际GDP增速利好地产修复[67][72][74]
房地产行业点评报告:销售面积降幅持续收窄,国内贷款增速转正
开源证券· 2025-05-19 16: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以来核心城市销售止跌回稳,5月前三周一线城市成交增长,二三四线城市成交同比下降,销售市场区域分化持续,预计二季度新房市场延续弱复苏态势 [8][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四月销售面积降幅持续收窄,高能级城市成交热度更高 - 2025年1 - 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83亿平,同比 - 2.8%(1 - 3月 - 3.0%),销售额2.70万亿元,同比 - 3.2%(1 - 3月 - 2.1%) [5][14] - 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同比 - 2.1%和 - 6.7%,单月销售均价同比 - 4.7%,环比 + 3.0%,市场成交呈现以价换量趋势 [5][14] - 1 - 4月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区域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 - 4.4%、 + 0.2%、 - 2.8%、 - 2.6%,中部区域市场表现较好 [5][14] - 2025年前20周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增速分别为 + 15.5%、 + 2.7%、 - 0.8%,高能级城市成交热度更高 [5][14] 宅地成交面积拖累开工数据,竣工面积同比仍下降 - 2025年1 - 4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78亿平,同比 - 23.8%(1 - 3月 - 24.4%),住宅新开工同比 - 22.3% [6][19] - Wind 322城2024年宅地成交面积同比 - 13%,2025年1 - 4月同比 - 4%,新增项目减少或持续影响上半年新开工数据 [6][19] - 1 - 4月房屋竣工面积1.56亿平,同比 - 16.9%(1 - 3月 - 14.3%),住宅竣工面积同比 - 16.8%,降幅扩大,预计2025年竣工面积依旧承压下降 [6][19] 房企开发投资额降幅扩大,新开工意愿较弱 - 2025年1 - 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77万亿元,同比 - 10.3%(1 - 3月 - 9.9%),住宅开发投资额同比 - 9.6%,因新开工面积下降和销售回款不足影响开工意愿 [7][20] 国内贷款增速转正,销售回款压力仍较大 - 2025年1 - 4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26万亿元,同比 - 4.1%(1 - 3月 - 3.7%) [7][24] - 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分别 + 0.8%、 - 6.8%、 - 3.0%、 - 8.5%(1 - 3月 - 2.3%、 - 5.8%、 - 1.1%、 - 7.0%),国内贷款增速自2021年5月以来首次转正,房企融资环境改善;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降幅扩大,销售回款压力仍大 [7][24] 投资建议 - 推荐布局城市基本面好、把握改善型客户需求的强信用房企:绿城中国、招商蛇口、中国海外发展、建发股份、滨江集团、建发国际集团 [8][30] - 推荐住宅与商业地产双轮驱动,受益于地产复苏和消费促进政策的企业:华润置地、新城控股、龙湖集团 [8][30] - 推荐二手房交易规模和渗透率提升,房地产后服务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贝壳 - W、我爱我家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