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增强型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宽基类指增产品规模持续上升,中证2000相关指增产品超额表现较强
长江证券· 2025-08-11 22:3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多因子策略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结合基本面选股、量化模型、打新、衍生工具等多种增强手段,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获取超额收益[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大部分资产配置于标的指数成分股,确保基础收益与市场同步 2. 剩余部分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组合: - 基本面选股:基于财务指标、估值等基本面数据筛选优质股票 - 量化模型:采用多因子模型,综合考量价值、成长、动量等因子 - 打新:参与新股申购获取收益 - 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等用于对冲或增强收益 - 模型评价:该模型风险收益特征介于被动指数基金与主动权益基金之间,适合追求市场平均收益基础上寻求增强的长期投资者[1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明确提及具体因子构建细节,故跳过该部分)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11.94%[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72%[31] 2. **国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8.23%[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30%[31] 3. **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6.62%[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04%[31] 4. **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3.85%[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95%[31] 5.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2.79%[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3.30%[31] 其他宽基指数增强基金表现 1. **创业板指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4.63%[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97%[31] 2. **科创50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1.96%[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29%[31] (注:报告中未提供多因子策略模型的具体回测指标,故未列出其IR等数据)
科创六周年启新程,华夏上证科创板综指增强领航硬核资产布局
证券之星· 2025-07-28 13:30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扩容至589家累计募资超1.1万亿元总市值突破7万亿元 [1] - 政策端推出"1+6"深化改革方案设立科创成长层放宽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扩大战略新兴产业覆盖范围 [1] -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4.76%显著跑赢A股其他主流宽基指数 [1] 科创综指特征 - 科创综指样本数量达569只市值覆盖率97%前十大权重股占比21.53%实现大中小盘股均衡配置 [1] - 指数覆盖16个申万一级行业前三大行业为电子(42.3%)医药生物(17.1%)计算机(9.2%) [1] - 成分股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42%高于科创50(36%)和科创100(34%) [2] 研发与估值 - 科创板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重达11.9%领先创业板(5.1%)和主板(2.6%)研发人员占比30.8% [2] - 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累计涨幅21.84%跑赢科创50(-1.69%)和科创100(6.26%) [2] - 当前市销率5.64倍市净率4.08倍处于基日以来41%分位点 [2] 华夏基金产品 - 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采用80%以上仓位跟踪指数保留20%主动管理空间 [3] - 拟任基金经理孙然晔管理的华夏国证2000指数增强A近一年回报率42.99%超额收益7.95个百分点 [3] - 华夏量化团队管理17只主动量化产品规模201亿元全市场排名第二 [3]
西藏东财中证食品饮料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9 09:18
基金产品概况 - 基金简称为东财食品饮料指数增强,主代码为012340,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合同生效日为2021年11月02日 [2] - 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76,102,528.41份,分为A、C、E三类份额,分别占比32,050,255.61份、39,551,300.81份和4,500,972.99份 [2] - 投资目标为在对中证食品饮料指数进行有效跟踪的基础上,通过增强型主动投资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2] - 投资策略采用指数化投资方法,结合多因子选股、事件驱动和风险优化等量化策略控制跟踪误差 [2]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食品饮料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二季度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20%,跑赢基准1.41个百分点;C类为-3.25%,跑赢1.36个百分点;E类为-3.26%,跑赢1.35个百分点 [4][5] - 过去一年A/C/E类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29%/-1.58%/-1.58%,均跑输基准约3.5-3.8个百分点 [4][5] - 自成立以来A/C/E类累计净值增长率为-39.57%/-40.22%/-7.25%,分别跑输基准2.22/2.87/6.78个百分点 [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A/C/E类份额净值分别为0.6043元、0.5978元和0.5970元 [8] 投资组合 - 股票仓位达93.74%,总市值43,104,672.76元,占基金总资产比例91.68% [11] - 行业配置高度集中于制造业(占比91.68%),其次为批发零售业(0.38%)和综合类(0.58%) [11] - 前十大重仓股未披露具体名单,但显示指数投资部分不存在流通受限情况 [12] - 未持有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股指期货等衍生品 [12] 基金管理 - 基金经理杨路炜具有9年从业经验,北京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曾任兴业经济研究分析师 [6] - 基金管理人西藏东财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持有15,702,672.47份,占总份额20.63% [14] - 发起式基金初始认购份额10,003,000.30份,承诺持有期限3年 [14] - 报告期内严格执行公平交易制度,未发现异常交易行为 [7][8]
永赢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发起A,永赢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发起C: 永赢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7 11:15
基金产品概况 - 基金全称为永赢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永赢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发起,主代码021278 [1] - 基金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合同生效日为2024年5月28日,报告期末总份额为25,789,800.27份,其中A类份额13,195,174.81份,C类份额12,594,625.46份 [1] - 投资目标为在控制跟踪误差基础上追求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回报,采用指数增强策略,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不超过0.5%,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8%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 [1] 财务表现 - 2025年Q2期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12%,低于基准2.53%;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02%,同样低于基准 [4][5] - 过去六个月A类累计收益13.66%,超越基准0.69个百分点;C类累计收益13.44%,超越基准0.47个百分点 [1][2] - 截至报告期末,A类份额净值为1.2672元,C类份额净值为1.2617元 [4][5] 投资组合 - 股票仓位占比90.93%,总市值30,670,925.18元,其中制造业占比80.06%,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3.51% [5] - 债券持仓占比2.70%,金额911,435.18元,未持有港股、资产支持证券及衍生品 [5] - 前十大重仓股未披露具体明细,但说明不存在流通受限情况 [5] 基金经理与运作 - 由张璐和钱厚翔共同管理,两人均具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分别于2024年5月和6月开始任职 [4] - 二季度策略侧重基本面选股,选择科创100指数中成长性较好的公司,4月受地缘政治影响出现回撤,后期随市场回暖表现趋稳 [4] - 基金管理人通过量化模型和严格的风控流程执行投资,报告期内未发现异常交易行为 [3] 份额变动 - Q2期间A类份额净申购792,475.01份,总份额增长6.39%;C类份额净申购3,856,086.36份,总份额增长44.13% [6] - 基金管理人固有资金持有A类份额10,000,450.05份,占总份额38.78%,承诺持有期不少于3年 [6]
中证1000指增:为何它是目前指增产品中的优选? | 资产配置启示录
私募排排网· 2025-06-07 18:04
指数增强型基金概述 - 指数增强型基金结合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基金特点,收益由指数基础收益β和超额收益α构成[2] - 中证1000指增产品是当前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下文从多个维度分析其优势[2] 中证1000指数优势分析 行业与成长性 - 中证1000指数由A股中剔除沪深300和中证500后的1000只中小市值股票组成,具有更高业绩和估值弹性[4] - 行业分布分散,覆盖31个申万一级行业,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仅3.75%,最大行业电子占比不超过15%,有效分散单一行业风险[4] - 成分股多为中小型科技企业,1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14.7%,高于沪深300(2.67%)和中证500(6.6%)[5][6] - 前五大行业为电子(14.67%)、医药生物(10.61%)、计算机(8.14%)、电力设备(8.03%)、机械设备(6.34%),合计48%,多为"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5] 历史表现与估值 - 自2004年基日以来年化涨幅9.57%,区间最大涨幅2143%,显著高于沪深300(156%)和中证500(259%)[7][8] - 成分股市值中位数109.60亿元,平均市值121.69亿元,历史年化波动率30.32%,高于沪深300(25.36%)和中证500(28.98%)[7] - 当前市盈率(TTM)26.16倍,处于历史45%分位,估值水平具有较高性价比[8] 超额收益机会 - 成分股数量多且机构覆盖度低,市场定价效率较低,存在更多定价偏差和投资机会[7] - 中小市值公司在产业升级中更具弹性,如2013-2015年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产业爆发期间涨幅达342%[7] 私募中证1000指增产品表现 - 2025年1-5月平均收益11.53%,近一年33.85%,近五年115.16%,大幅跑赢中证1000指数同期表现(1.16%/12.54%/3.61%)[11][12] - 近三年超额收益20强上榜门槛接近***%,百亿私募产品占12只,明汯投资、九坤投资等机构产品表现突出[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