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携号转网
icon
搜索文档
30岁是道坎?中移动芒果卡套餐限年龄惹争议
虎嗅· 2025-08-26 09:52
套餐年龄限制政策 - 中国移动在广东和江苏对动感地带芒果卡套餐设置年龄限制 广东仅限30岁及以下客户办理 江苏仅限35岁及以下客户办理 [1][2][8] - 客服证实存在年龄限制但未说明具体原因 仅表示属于业务办理规则 [2][9] - 江苏移动曾发布公告称该产品面向年轻客户设计 超龄用户已办理套餐可继续使用 [10] 用户反应与行业观点 - 用户质疑年龄限制涉嫌歧视 投诉后仍未解决套餐变更需求 [4][5] - 争议观点分为两派:一方认为应废除年龄限制 另一方认为属精细化服务但需提高规则透明度 [3][11] - 套餐包含大流量、宽带及双会员权益 性价比优势明显但办理限制引发不解 [6] 公司财务表现 - 中国移动2023年上半年营收5438亿元 同比下滑0.5% 为六年来首次半年报负增长 [12][13] - 净利润842亿元 同比增长5.0% 但增速创近五年新低 [13] - 个人市场收入2447亿元 同比下滑4.1% 是四大业务中唯一下滑板块 [15] 业务细分表现 - 语音业务收入342亿元 同比下降5.7% 短彩信业务收入161亿元 微降0.7% [15] - 无线上网业务收入1955亿元 同比下滑4.7% [15] -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亿 传统通信需求饱和 流量增长进入平稳期 [15] 行业竞争环境 - 董事长杨杰指出携号转网演变为恶性竞争手段 存在大量不合规操作 [16] - 中国移动一季度移动客户净减少94万户 被认为是携号转网主要受损方 [16] - 市场竞争加剧 大流量卡和低价卡线上销售盛行 用户受限可能转向携号转网 [15][17]
30岁是道坎? 中移动芒果卡套餐限年龄惹争议 | BUG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44
套餐年龄限制事件 - 中国移动在广东省对动感地带芒果卡套餐设置30岁及以下年龄限制 在江苏省设置35岁及以下年龄限制 [2][3][5] - 公司客服确认限制存在但未说明具体原因 用户投诉后仍未解决变更套餐诉求 [2][3][5] - 该套餐为中国移动与芒果TV联合推出 包含超大流量、高速宽带、全国语音通话及双会员权益 性价比突出 [3]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5438亿元 同比下滑0.5% 为近六年来首次半年报营收负增长 [6] - 净利润842亿元 同比增长5.0% 净利增速创近五年来新低 [6] - 个人市场收入2447亿元 同比下滑4.1% 是四大业务板块中唯一下滑领域 [8] - 语音业务收入342亿元 同比下降5.7% 短彩信业务收入161亿元 微降0.7% 无线上网业务收入1955亿元 下滑4.7% [8] 行业竞争环境 - 通信服务收入增长放缓 个人市场和ARPU值出现下降 传统通信需求饱和 人口红利消退 [10] -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亿 话音和短信业务持续负增长 流量增长进入平稳期 [10] - 新型信息服务如AI仍处于培育期 短期内难以贡献收入 [10] - 携号转网服务演变为恶性竞争手段 公司一季度移动业务客户净减少94万户 [10]
777777靓号携号转网受限,中国电信:肯定有限制,能不能行由领导批准
新浪财经· 2025-08-12 13:26
中国电信靓号携号转网政策 - 中国电信对特殊号码(如777777)携号转网实施分级审批制度,六连号需省级批准[1] - 公司明确表示靓号转网存在限制性政策,最终决定权在领导层[1] - 具体执行标准为:三连号由市级审批,六连号需提升至省区级审批[1] 用户投诉案例 - 用户18***777777在桂林办理携号转网时遭遇多重限制[1] - 该案例显示电信对高价值号码转网存在额外管控措施[1] 行业监管动态 - 事件经澎湃新闻报道后引发公众对电信行业号码管理政策的关注[1] - 运营商对特殊号码的管理权限划分形成市级-省级两级审批体系[1]
移动董事长公开批评携号转网成为恶性竞争手段!是时候取消这项考核指标了
搜狐财经· 2025-08-08 13:48
行业竞争现状 - 携号转网政策初衷为改善服务及增加客户选择权 但已演变为恶性竞争手段 [1] - 行业中存在大量不合规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如代客投诉等操作 [1] - 运营商新增客户主要来源于竞争对手客户流失 而非市场增量 [3] 市场饱和与考核机制问题 - 当前通信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 新增客户意味着其他运营商客户流失 [3] - 行业整体收入因恶性竞争出现下降趋势 [3] - 地市基层考核导向存在偏差 过度强调新增业务指标及收入增长 [3] 改革建议 - 需取消各地新增用户发展量考核及激励要求 [5] - 运营商应转向经营存量客户 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 [5]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携号转网已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
搜狐财经· 2025-08-07 20:38
行业竞争态势 - 传统通信需求趋于饱和 人口红利消退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亿户远超14亿人口基数[1] - 话音及短信业务持续负增长 流量业务进入平稳增长期[1] - 携号转网政策被异化为恶性竞争手段 出现大量不合规低价数据卡网上销售现象[1] - 携号转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张 从2021年4月2600万户增至2022年4月5700万户 实现翻倍增长[1] 业务发展现状 - 个人市场收入2447亿元 移动客户数达10.05亿户 净增56万户[2] - 5G网络客户达5.99亿户 净增4691万户 渗透率提升至59.6%[2] - 移动ARPU值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达49.5元[2] - 家庭市场收入750亿元 同比增长7.4%[2] - 家庭宽带客户2.84亿户 净增623万户 千兆宽带客户达1.09亿户 同比增长19.4%[2] - FTTR客户1840万户 同比大幅增长264%[2] - 家庭客户综合ARPU值44.4元 同比增长2.3%[2] 新兴业务布局 - 新型信息服务仍处培育发展期 AI等创新业务实现收入贡献需要时间积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