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
搜索文档
资金动向 | 北水连续4日扫货小米,抛售中芯国际13.81亿港元
格隆汇· 2025-11-03 18:10
南下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净买入小米集团-W 10.29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9.93亿港元、中国移动4.61亿港元、康方生物3.72亿港元、三生制药3.25亿港元、信达生物2.96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净卖出中芯国际13.81亿港元、阿里巴巴-W 9.55亿港元、华虹半导体6.28亿港元、腾讯控股1.51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4日净买入小米集团-W共计19.1269亿港元,连续3日净买入中国海洋石油共计16.0304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4日净卖出腾讯控股共计19.9056亿港元 [1] 小米集团-W - 小米汽车2025年10月交付量持续超过40000台 [3] - 小米汽车交付周期大幅缩短,YU7、YU7 Pro、YU7 Max锁单后预计周期分别缩短10周、8周和4周,主要原因为产能提升 [3] 中国海洋石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48.95亿元,同比增长5.7% [3]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4.38亿元,同比下降12.2% [3]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125.03亿元,同比下降4.1% [3]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9.71亿元,同比下降12.6% [3] 中国移动及相关行业 -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 [3] - eSIM卡技术优势包括免插卡激活和全球无缝漫游,将满足用户多样化通信需求并为国产软件和系统带来机遇 [3] - eSIM手机已在物联网领域应用,未来将扩展至更多设备,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创新发展空间 [3][4]
申万宏源证券晨会报告-20251029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9 13:10
市场指数与行业表现 - 上证指数报3988点,单日下跌0.22%,近1个月下跌1.84%,近5日下跌4.18% [1] - 深证综指报2517点,单日下跌0.23%,近1个月上涨2.19%,近5日上涨1.87% [1] - 大盘指数近1个月上涨24.6%,中盘指数上涨32.87%,小盘指数上涨27.35% [1] - 涨幅居前行业包括地面兵装II(单日涨4.85%,近6个月涨61.97%)、家电零部件(单日涨4.08%,近6个月涨68.15%)、非金属材料(单日涨3.08%,近6个月涨33.48%) [1] - 跌幅居前行业包括工业母机(单日跌3.3%,近6个月涨61.01%)、贵金属(单日跌3.11%,近6个月涨24.57%)、能源金属(单日跌2.99%,近6个月涨76.46%) [1] "十五五"规划核心信号 - 规划突出经济总量、结构优化与安全底线目标,强调科技现代化需"采取超常规措施"抢占制高点 [3][11] - 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置于现代化产业体系首位,明确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量子科技等六大未来产业 [11] - 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财税金融改革被视为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 [11] - 规划强调通过提高公共服务支出、落实带薪休假等措施激发消费潜力,并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激发投资活力 [11] 紫光国微(002049.SZ)业绩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9.04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25.0% [3][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8.57亿元,同比增长33.6%,归母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109.6% [12] - 第三季度毛利率58.32%,同比提升3.86个百分点,净利率30.71%,同比提升11.11个百分点 [14] - 存货19.16亿元,应付账款11.16亿元,均维持高位,反映下游需求饱满 [14] 洛阳钼业(603993)业绩与扩张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454.9亿元,同比下滑6.0%,归母净利润142.8亿元,同比增长72.6% [4][1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507.1亿元,环比增长4.0%,归母净利润56.1亿元,环比增长18.7% [14] - 前三季度铜产量54.3万吨,同比增长14%,钴产量8.8万吨,同比增长4% [14] - 拟投资10.84亿美元建设KFM二期项目,预计2027年投产,新增年产铜金属10万吨 [4][17] 其他重点公司业绩亮点 - 罗莱生活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0%,毛利率47.9%,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17] - 新澳股份受益于澳毛价格同比上涨22.9%,期末库存20.6亿元,合同负债同比增长42% [19] - 南京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8%,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8.5%,不良率降至0.83% [18][20] - 中煤能源2025年第三季度自产煤毛利率48.8%,吨毛利236元,环比增长22.2% [22] 行业与产品动态 - 新和成维生素业务以量补价,蛋氨酸均价22.3元/公斤,液体蛋氨酸项目试生产 [32] -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收入8.7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38% [25] - 臻镭科技前三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增长65.8%,净利率提升25.46个百分点至33.39% [29][30] - 国恩股份加速推进PEEK全产业链布局,AI+机器人业务成为新成长动力 [38]
eSIM商用试验启动 带动国产软件与系统发展
新浪财经· 2025-10-29 07:39
政策与市场准入 -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 [1] 技术优势与用户价值 - eSIM卡技术优势包括免插卡激活和全球无缝漫游 [1] - 技术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通信需求 [1] - eSIM卡集成于手机芯片中,无需实体SIM卡,提升了设备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1] 产业链与设备发展 - eSIM技术推动终端设备向轻薄化发展 [1] - 技术提升了产业链的合作机会 [1] - eSIM手机已在物联网领域应用,未来将扩展至更多设备 [1] 行业机遇 - eSIM技术的发展为国产软件和系统带来机遇 [1] - 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提供了创新发展空间 [1]
eSIM卡商用能带来啥
经济日报· 2025-10-29 06:00
行业政策与市场准入 - 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正式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 [1] - eSIM手机业务从物联网、智能穿戴等领域应用正式迈入手机端商用新阶段 [3] 技术优势与用户体验 - eSIM卡具有免插卡激活、跨设备无缝协同、全球无缝漫游等技术优势 [1] - 用户购买eSIM手机后无需插入实体SIM卡可通过空中下载方式写入号码业务功能与实体SIM卡一致 [1] - eSIM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的便捷性与灵活性用户可在线激活并直接切换网络通信服务商而无需去营业厅 [1] - eSIM手机业务免功能费支持办理的套餐、资费、付费方式与现行移动电话业务保持一致预付费与后付费号码均可办理 [2] - 用户出国漫游体验与实体卡基本一致可开通国际漫游或下载当地运营商服务 [2] 硬件设计与终端发展 - eSIM技术可缩小SIM卡槽占用空间使终端更轻薄为电池、摄像头等部件腾出更多空间并提升防水性能 [2] - 苹果iPhone Air已支持eSIM功能更多机型将在近期陆续上市 [2] - 未来在安卓和鸿蒙操作系统下都有相应的eSIM手机支持 [2] 产品生态与商业机会 - 中国移动提供全体系eSIM产品支持涵盖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多种形态实现跨终端、跨场景无缝连接与协同 [3] - eSIM业务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可能在物联网领域如智能网联车 [3] - eSIM技术将给国产软件、国产系统带来更多机遇运营商将加大eSIM芯片等产品的国产化创新研究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及国密算法 [3] - 中国移动将协同产业合作伙伴推出既支持传统物理SIM卡又支持eSIM的手机产品 [4] - 中国移动将开展eSIM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技术开发生态体系 [4] 市场进展与用户反馈 - 目前已有超17万用户预约eSIM服务 [2] - eSIM卡可能最早应用在运营商合约手机上用户对eSIM卡的使用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3]
告别“插卡时代”,eSIM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新华网· 2025-10-28 08:06
行业监管与市场进展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在全国上线eSIM手机办理业务 [1] - 国内首款eSIM手机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标志着eSIM商用范围从物联网、智能穿戴等领域扩大至手机终端 [1] - eSIM技术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实现远程激活,其技术原型在2010年已出现,目前全球已有数百家运营商支持手机eSIM服务 [1] 对用户的价值与体验 - eSIM技术使用户无需担心SIM卡丢失或损坏,换手机时也无需反复拔插卡槽,办理时带身份证和支持eSIM的手机即可激活,不收取任何卡费、手续费 [2] - eSIM手机支持开通国内和海外运营商服务,方便用户在国际漫游或海外开通当地eSIM卡,省去购买和更换实体卡的麻烦 [2] - 运营商提供eSIM一号双终端和eSIM独立号码两种业务类型,可支持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13个品牌的80多款eSIM设备 [3] 对产业链的影响与机遇 - eSIM技术有助于运营商实现设备和用户卡数据的远程数字化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4] - 手机厂商可摆脱卡槽设计限制,腾出更多机身空间,为产品实现更轻薄机身、更高防水等级等创新设计提供可能 [4] - 在工业领域,耐高温、抗震动的eSIM技术能让物联网终端在更恶劣的环境工作,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4]
超过60岁不能办eSIM卡?中国电信:10月24日起恢复办理
贝壳财经· 2025-10-23 20:07
公司业务动态 - 中国电信回应eSIM卡办理年龄限制问题,称该业务仍处于试运营阶段 [1] - 公司宣布自10月24日起将恢复为60岁以上老人办理eSIM业务 [1] - 此前有用户因年龄超过60岁在营业厅办理eSIM业务时遭到拒绝,系统无法录入信息 [1] 行业运营情况 - 杭州一家中国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称于10月22日接到通知,eSIM卡办理用户的年龄需在18岁至60岁之间 [1] - eSIM业务在电信行业仍处于试运营阶段,政策存在调整可能 [1]
史上最薄iPhone发售遇冷,eSIM手机不香吗
齐鲁晚报网· 2025-10-23 12:26
iPhone Air市场表现 - iPhone Air于10月22日正式开售,比iPhone17系列其他机型晚上市一个月,但销售遇冷,线下门店有大量现货,渠道价甚至低于官网价,出现破发情况[1] - 发售首日市场反应冷淡,手机卖场店主表示机型"无人问津",黄牛加价仅一两百元即可当日拿到现货,与1个月前发布时的话题热度形成强烈反差[1][2] - 苹果线下专营店工作人员透露,除256G白色款缺货外其他版本均有现货,开售至今销售三十多台[2] eSIM技术应用与用户顾虑 - iPhone Air是国内首款无实体卡的eSIM手机,eSIM业务需线下办理,三大运营商已开启预约通道,用户需携身份证至营业厅激活,套餐资费与现行标准一致[4] - 用户主要担忧eSIM卡在设备间切换不便,如换回非eSIM手机需至营业厅将号码转回实体卡,运营商提供保留实体卡选项但每月需多付10元资费[3] - 安全性方面,运营商采用强制实名认证、签署入网协议、终端绑卡及开户次数限制等措施防范风险,eSIM技术可降低手机丢失后号码盗用风险[7]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eSIM技术在全球应用已进入规模化阶段,GSMA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达10亿,2030年将增长至69亿,占比76%[8] - 国产品牌快速跟进eSIM布局,OPPO Find X9系列将于11月推出支持eSIM版本,华为、vivo、荣耀等均有相关规划,小米eSIM功能目前仅面向海外机型[9] - 芯片商紫光国微表示其eSIM卡芯片可兼容全球400多家运营商,已量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截至10月20日eSIM概念股年内平均上涨近43%[9] 产品特性与市场影响 - iPhone Air采用超薄设计,eSIM技术为电池、摄像头等部件腾出空间,提升机身轻薄度与防水性能,支持双卡双待功能[4][5] - 市场对机身超薄带来的续航问题存在顾虑,加之消费者对eSIM认知不足,且发售时间错过双十一节点,导致需求疲软[2] - iPhone17系列整体表现平平,未能提振苹果在中国市场声量,苹果股价在发售次日下跌1.64%至258.45美元,回调前一日3.94%的涨幅[8]
唠“科”话|告别“插卡时代”,eSIM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新华社· 2025-10-22 21:10
行业政策与市场准入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在全国上线eSIM手机办理业务 [1] - 国内首款eSIM手机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标志着eSIM商用范围从物联网、智能穿戴等领域扩大至手机终端 [1] - eSIM技术并非新技术,其技术原型于2010年出现,目前全球已有数百家运营商支持手机eSIM服务 [1] 技术定义与优势 - eSIM卡是将传统实体SIM卡的芯片直接嵌入终端设备主板,无需插卡,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从运营商获取数据并激活即可使用通信服务 [1] - 对用户而言,eSIM省去了插卡拔卡的麻烦,无需担心SIM卡丢失或损坏,激活过程不收取任何卡费、手续费 [2] - eSIM技术为手机厂商摆脱卡槽设计限制,腾出更多机身空间,为更轻薄机身、更高防水等级等创新设计提供可能 [2] 应用场景与业务模式 - eSIM为跨国出行提供便利,支持开通国内运营商和海外运营商服务,用户可通过国际漫游业务或海外开通当地eSIM卡便捷实现海外网络服务 [2] - 运营商提供eSIM一号双终端和eSIM独立号码两种类型电信业务,可支持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13个品牌的80多款eSIM设备 [2] - 在工业领域,耐高温、抗震动的eSIM技术能让物联网终端产品在更恶劣环境工作,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 [3] 运营效率与成本 - 通过eSIM技术,运营商可实现设备和用户卡数据的远程数字化管理,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2] - eSIM手机目前处于商用试验阶段,仅支持线下办理,服务场景正在逐步完善 [3]
告别“插卡时代” eSIM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新华网· 2025-10-22 21:04
行业政策与市场准入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工信部eSIM手机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在全国上线eSIM手机办理业务 [1] - 国内首款eSIM手机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标志着eSIM商用范围从物联网、智能穿戴等产品扩大至手机终端 [1] - eSIM技术并非新技术,其技术原型于2010年出现,目前全球已有数百家运营商支持手机eSIM服务 [1] 技术定义与用户价值 - eSIM卡是将传统实体SIM卡的芯片直接嵌入到终端设备主板上,通过"空中下载技术"(OTA)从运营商获取数据并激活 [1] - 对用户而言,eSIM技术使设备使用更省心,无需担心SIM卡丢失或损坏,换手机时也无需反复拔插卡槽,办理过程不收取任何卡费、手续费 [2] - eSIM技术为跨国出行提供便利,支持在"国行"eSIM手机上开通国内及海外运营商服务,便捷实现海外网络,省去换卡麻烦 [2] 产品形态与生态系统 - 运营商提供eSIM一号双终端和eSIM独立号码两种类型电信业务 [2] - eSIM技术可支持智能手表、平板电脑、智能眼镜等13个品牌的80多款eSIM设备,提升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2] - 对手机厂商而言,eSIM技术有助于摆脱卡槽设计限制,为更轻薄机身、更高防水等级等产品创新设计腾出空间 [3] 行业影响与运营效率 - eSIM技术使运营商能够实现设备和用户卡数据的远程数字化管理,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3] - 在工业领域,eSIM技术因其耐高温、抗震动特性,能让物联网终端在更恶劣环境中工作,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 [3] - 当前eSIM手机业务处于商用试验阶段,办理方式限于线下,服务场景正在逐步完善 [3]
国内首款eSIM手机即将发售!多家公司早有布局相关业务
证券时报· 2025-10-21 08:48
行业政策与市场启动 - 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于10月13日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 并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开通业务[1] - eSIM技术正式从物联网 智能穿戴领域延伸至手机端 国内手机迈入无卡时代[1] - 苹果公司国行iPhone Air作为国内首款eSIM智能手机 将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1] 产品发布与厂商动态 - 苹果iPhone Air是一款完全取消实体SIM卡槽的手机 因等待eSIM商用许可而未能于9月全球发布时同步在中国发售[1] - OPPO宣布其Find X9系列将推出支持eSIM的版本 计划于今年11月开售[1] - vivo 荣耀 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均有eSIM手机的相关规划[1] 技术优势与市场反响 - eSIM技术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 有助于节省手机内部空间 使机身设计更轻薄 并提升防水防尘性能[2] - eSIM技术在套餐切换或号码更换时更为方便[2] - eSIM手机受到消费者追捧 中国移动在eSIM预约通道上线4小时内排队人数突破15万 中国联通截至10月13日晚的预约量接近7万[2] 全球应用与市场预测 - 全球范围内eSIM应用已进入规模化阶段 美国依托苹果生态推动智能手机eSIM渗透率提升 欧洲以车联网为核心场景 日韩将eSIM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2] - 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 到2025年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到10亿[2] - 到2030年 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大幅增长至69亿 占据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2] 产业链与公司布局 - eSIM产业链涉及芯片设计制造 平台管理 运营商服务 设备集成和最终应用 中金公司看好产业链协同发展[3] - 紫光国微是国内首家实现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 已量产多款eSIM产品 并完成AI+5G+eSIM融合应用的技术布局[4] - 东信和平自主研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和eSIM物联网管理平台系列产品成功获得GSMA安全认证[4] - 美格智能拥有成熟的eSIM解决方案 并在4G/5G芯片平台上实现大规模量产[5] - 楚天龙的eSIM相关产品与服务已通过中国联通产品备案[5] - 万马科技是首个同时提供支持全系标准eSIM方案的提供商 业务已应用在车联网领域[5] 二级市场表现 - 截至10月20日收盘 今年以来eSIM概念股平均上涨42.42% 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7] - 有6只概念股累计涨幅超50% 包括恒宝股份 东信和平 澄天伟业 新恒汇 楚天龙 美格智能[7] - 部分概念股自年内高点回撤显著 宜通世纪 美格智能 广和通 移为通信 恒宝股份 楚天龙 福日电子等回撤幅度均超30%[7] - 合计有14只eSIM概念股获得券商机构积极型评级 其中8股获得10家以上机构评级 包括中兴通讯 广和通 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 美格智能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