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产业
搜索文档
中国联通数据要素赋能四川数字经济成果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新华社· 2025-11-19 10:52
发布会概况 - 发布会于11月18日在成都举行,作为2025天府数字经济大会的专场活动,主题为“数聚万象·向实同行” [1] - 活动吸引了省数据局、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行业精英及合作伙伴等300余人参与 [1] - 发布会聚焦于“一个揭牌、两大能力、三项成果”,系统展示四川数字经济发展新图景 [1] 战略定位与规划 - 四川省将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公司此举是践行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助力四川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3] - 公司表示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升级算力设施、开放应用场景、深化产业服务,为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3] - 为落实加大在川投入和业务布局的规划,公司在本次会议上揭牌中国联通西南数智创新中心 [3] 能力与成果展示 - 公司在文旅领域展示了文旅监测大数据能力,构建起覆盖产业宏观到微观的立体分析体系 [5] - 在信用融资领域,公司整合优质数据资源,强化征信服务支撑体系,构建覆盖多行业多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5] - 实践成果包括:与成都数据集团开展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省发改委“川经e览”APP打破数据孤岛,实时汇聚经济运行数据;省人社厅数智就业能力实现全域人口分布与就业情况实时洞察 [5] 生态合作与中心建设 - 公司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启动联合共创仪式,共建共创共享数据要素合作体系,共促数据价值释放与区域协同 [7] - 揭牌的西南数智创新中心以数据采集、算法研发、场景应用等数智能力为支撑,实施“人才入川、能力入川、资源入川”三大计划 [3] - 中心旨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数智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3]
青岛市南:浮山湾数据要素产业基地正式挂牌
搜狐财经· 2025-11-03 20:22
产业基地与联盟建设 - 浮山湾数据要素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占地面积9.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 [1] - 基地目前已集聚98家企业,从业人员约7700人,预计全年主营收入超过250亿元 [1] - 成立以浪潮数据要素为链主企业的数据要素产业联盟,旨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覆盖数据供给、技术赋能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1] 产业基础与数据资源 - 市南区将数据要素纳入主导产业体系,辖区内有数据企业772家,数据创新应用场景139个 [2] - 企业数据资源丰富:格兰德归集全球6亿+市场主体和100亿+条数据,美迪康智能系统拥有三甲医院用户超170家并汇聚指标数据超700万例,松立集团"慧停车"平台管理泊位60多万个 [2] - 辖区海洋企业汇聚125亿条海洋数据,总体量50PB以上,并建成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 [2] 数据应用场景与成效 - 公共数据应用场景多元且高效:"金湖墩墩"AI客服助理已回应居民搜索8000多次,矛盾化解成功率达98.7%;"AI+职业指导"平台出具300多份就业报告;"5G远程超声诊断分中心"使AI辅助诊断效率提高40%以上 [3] - 数字导游和中山路元宇宙历史街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上半年累计提供数据服务200余万次,赋能区域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全力争创国家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推动建设健康医疗、智慧海洋等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其中海洋可信数据空间已入选国家专项工程 [4] - 计划在航贸金领域探索打造AI数实融合增值可信空间,推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数据互通 [4] - 在健康医疗领域,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中心(北方)资源,建设"模数工坊",打造高质量数据集与AI模型 [4]
浮山湾数据要素产业基地正式挂牌 已集聚98家企业
新浪财经· 2025-11-03 11:29
产业基地与联盟成立 - 浮山湾数据要素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占地面积9.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 [1] - 基地已集聚98家企业,从业人员约7700人,预计全年主营收入超过250亿元 [1] - 成立以浪潮数据要素为链主企业的数据要素产业联盟,旨在整合数据采集、治理、应用、交易等环节,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 [1] 产业体系与数据资源 - 市南区将数据要素纳入“1+6+1”产业体系,辖区有数据企业772家,数据创新应用场景139个 [2] - 辖区企业数据资源丰富:格兰德归集全球6亿+市场主体、100亿+条数据;美迪康智能系统拥有三甲医院用户超170家,汇聚指标数据超700万例;松立集团“慧停车”平台管理泊位60多万个;海洋企业汇聚125亿条海洋数据,总体量50PB以上 [2] 数据应用场景与成效 - 公共数据应用场景多元:“金湖墩墩”AI客服助理回应居民搜索8000多次,矛盾化解成功率达98.7%;“AI+职业指导”平台出具300多份就业报告;“5G远程超声诊断分中心”AI辅助诊断效率提高40%以上 [3] - 市南区上半年累计提供数据服务200余万次,赋能区域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能力提升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全力争创国家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推动建设健康医疗、智慧海洋等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其中海洋可信数据空间已入选国家专项工程 [4] - 未来计划在航贸金领域探索打造AI数实融合增值可信空间,在健康医疗领域建设“模数工坊”,打造高质量数据集与AI模型 [4]
加速数据价值释放的“北京思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21:44
数据要素政策与规划 - 国家数据局于2023年10月成立后密集出台20余份政策文件包括"数据要素×"、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等[1] - 北京市提出"一区三中心"数据发展思路包括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数据管理中心、资源中心和流通交易中心[1] - 北京市于2024年12月获得国家数据局批复将试验区作为"一区三中心"落地的具体承载[2] 北京市数据发展实施路径 - 北京市将通过服务中央机构强化数据管理中心定位通过央地数据合作夯实数据资源中心定位通过提升北数所能级巩固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定位[2] - 试验区建设着眼于落实国家部署、提升首都发展优势、破解数据要素化难题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 - "一区三中心"已写入北京市改革实施意见成为重要改革任务[2] 数据金融产品创新 - 北京银行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联合推出"数据慧贷"产品聚焦数据企业产品开发融资需求[3] - "数据慧贷"提供专属利率优惠支持企业将数据资产在北数所上架交易并以信用为主结合多种担保方式[3] - 北京银行计划持续加大数据要素产业支持力度联合多方共建"数字生态圈"并推进数字金融产品创新[3]
我国部署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证券日报· 2025-06-07 00:47
政策支持与市场建设 - 我国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培育经营主体和繁荣数据市场 [1] - 国家数据局提出要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让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显性化",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企业用数创新 [1] - 《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2] -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2] 市场规模与产业链 -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042.9亿元 [3] - 数据要素产业链包括数据资源要素化、市场化流通与数据要素应用三大环节 [3] 上市公司布局 - 易华录已完成多个全国首台套数据资产化项目,2025年将重点推广数据要素业务标准化、产品化 [3] - 金域医学完成中国第三方医检行业首款数据产品的场内交易,探索医检数据合规流通与价值释放 [4] - 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已上线多个区域和行业专区,基本完成浙江省内全覆盖 [5] 行业专家观点 -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质量、合规、场景、资本、人才五路并进 [1] - 顶层设计的体系化、系统化将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 [2] - 未来需促进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挖掘数据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5]
海量数据处于“原矿”状态,数据价值释放如何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4-30 07:53
数据流通现状与挑战 -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流通模式正从"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变,但面临信任缺失导致的加工不足、融合困难、验证缺乏三大难题 [1] - 当前海量数据处于"原矿"状态,缺乏初级加工,"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多源数据融合难导致高价值数据产品稀缺 [1][5] - 行业普遍存在数据闲置现象,因缺乏基础信任体系,数据源方宁愿放弃潜在价值也不愿承担加工风险 [4] 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 -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的多方数据流通基础设施,通过技术信任保障数据安全,促进跨主体、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融合利用 [2][4] - 核心功能包括:允许数据源方、加工方、应用方在空间内高效挖掘验证数据价值,依托区块链、密态计算等技术实现安全流通 [2][5] - 国家规划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2025年已启动面向新材料、能源、医疗等行业的试点工作 [3][6] 农业金融领域应用案例 - 黑龙江佳木斯整合超5万条农业数据(含补贴、土地确权等),通过标准化清洗和授权运营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实现农户贷款"秒批秒贷" [2] - 该体系融合卫星遥感、政府数据及农户授权信息,运行20天即完成100多笔贷款投放,释放了沉淀的公共数据价值 [2][3] - 未来计划围绕特色产业开发更多数据产品,拓展应用场景 [3]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需攻克核心技术瓶颈,从高价值高敏感行业优先布设基础设施,同步推进数据标准与技术演进 [6] - 当前应用多为单点场景探索,需形成可复制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 [6] - 数据要素产业加速发展,驱动力来自政策完善、市场需求及新技术融合,但安全威胁仍制约AI等技术的产业应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