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观察:世界遗产保护如何以“数”谋新?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0:58
中新网杭州9月4日电(林波)"数字化手段不是遗产保护的万能钥匙,却能打开一扇通向更全面、更动 态、更包容保护之路的大门。"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首席专家、复旦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接受专访时如是表示。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回溯 世界遗产数字化保护发展,其历经50余年积累,已形成记录与档案、监测与管理、展示与解说等主要技 术体系。 杜晓帆指出,尽管近年来全球遗产数字化进程加快,但多数仍停留在信息协同平台与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阶段,"即使是发达国家,在如何处理超大规模、活态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也缺乏成熟经验。" 譬如,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发布的遗产地导航平台(UNESCO Sites Navigator)反映了当前世界遗产 数字化保护的整体水平——仍以信息集成和基础服务为主要功能。 而当文化遗产要素资源相对丰富、类型更为复杂时,往往因资源属性差异大、保护标准不统一,面临更 突出的价值保护要求与更高的管理难度。 文化观察:世界遗产保护如何以"数"谋新? 以中国大运河为例,2014年6月,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 ...
大学里的“数字匠人”:为文物注入“青春代码”
中国青年报· 2025-07-25 10:24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 北京理工大学智慧遗产·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室团队由60多名成员组成,其中近一半为00后,19年来专注于用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续写生命[2][4] - 团队已为200余件文化遗产建立高精度数字模型,数据存储超过5TB,并开发了包括3D打印、手势识别交互、全景投影等多元化技术应用[2][8][9] - 技术手段从初期手绘与数码影像采集升级至三维扫描、AI辅助设计,形成影像再现、三维临摹与交互创造的数字化范式革新[8] 核心项目成果 - 北京中轴线数字化项目积累2000余幅图像资料、120余种图书资料,完成主体古建筑三维建模,并开发"i中轴线"巡展、"天坛游小程序"等文创产品[4][5] - 水陆庵项目通过3D立体模型、粒子聚合技术等呈现3700尊明代彩塑,打造"像外之境"艺术影像展,吸引大量青少年观众[7][8][9] - 卢沟桥石狮数字修复等项目突破传统影像局限,探索可复制的文化操作系统,提取纹样、色彩等元素开发系列文创[9][10] 技术与社会价值 - 数字化技术使文化遗产突破物理风化限制,形成多维度艺术体验,如观众可通过手势交互"探索"彩塑细节[8][9] - 项目增强公众文化获得感,展览覆盖从儿童到学者的广泛群体,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传播[9][10] - 团队提出"文化遗产数字美学"理念,强调文化语境与空间特质的系统性重构,为行业提供可推广范式[10][12]
中国文遗保护案例“AI智慧应县木塔”入选人工智能社会应用典型场景,亮相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
财富在线· 2025-07-08 10:51
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与中国智能社会治理 - 第二十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在挪威举行 主题为"共同构建治理" 汇聚全球170多个国家上万名代表 [1] - 清华大学发布《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的中国故事》 系统梳理中国在城市治理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沿实践 [1] - 联想集团"AI智慧应县木塔保护项目"入选中国文化遗产数智化保护代表案例 获重点推介 [1] 联想集团AI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联想与清华大学合作发起"智慧应县木塔项目" 2024年发布首款基于空间计算AIGC的文遗保护方案 [3] - 通过AI和元宇宙XR技术构建应县木塔"数字孪生体" 逐层还原木塔完整构造 实现千年古建数字永生 [3] - 2025年技术方案升级 应用自研具身智能六足机器狗执行智能扫描建模和景区安全巡逻 [3] 应县木塔项目的社会价值与技术突破 - 应县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建筑 因结构复杂和零部件庞大亟需科学保护 [2] - 项目通过模拟登塔 艺术还原 古今融合三大创新 提升游客体验并激活文化传承价值 [3] - 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参考 [3][4] 联想集团的科技发展战略 - 公司布局混合式人工智能 构建覆盖终端设备 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全栈AI能力 [2] - 秉持"人本智能"理念 以提升人类福祉为核心开发AI技术 [2] -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 绿色低碳等本土创新实践转化为可复制的全球技术解决方案 [4] 智能社会发展的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 创造人机协同 跨界融合新机遇 [2] - 行业需探索智能社会治理新模式 释放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增益效应 [2] - 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智能社会治理 探索中国方案 [4]
探元计划香港站|AI 赋能历史溯源,解码九龙寨城中华文脉基因
腾讯研究院· 2025-05-23 15:47
探元计划2024香港场景活动 - 活动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 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来自文化 技术 运营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1] - 活动包括实地调研九龙寨城公园 香港历史博物馆 现场体验大模型智能体 AI互动叙事游戏与三维虚拟空间[3] - 项目成果将在深圳文博会和香港书展展出[13] 项目背景与发起方 - 探元计划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等联合发起[3] -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与华粹星光公司合作开展"在九龙城 阅见香港"项目[3] - 项目从全国81个文化需求场景中脱颖而出 入选探元计划六大文化共创场景[4] 项目技术应用 - 开发多模态知识智能体 支持两文三语交互 助力用户了解九龙城历史并创作故事[4] - 设计AI互动叙事游戏 以寻物解谜玩法激发历史文化探索兴趣[4] - 构建九龙寨城三维虚拟空间 还原不同历史时期风貌[4] 项目意义与目标 - 通过数字科技活化出版资源 构建AI赋能的沉浸式文化场景[9] - 增进香港居民对国家身份认同 向海外展现中华文化影响力[9] - 解决历史记忆碎片化 青年认知片面化等文化传承挑战[10] 专家研讨重点 - 强调技术与文化双向赋能 借助大模型提升传播精准性[11] - 推动用户参与从单向输出向共建共享转变[11] - 聚焦教育与文旅场景 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11] 项目创新路径 - 技术应用创新:重构故事创作生产线[10] - 内容传播创新:游戏化沉浸体验激活传播场景[10] - 持续生态创新:开放知识库鼓励社会共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