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敦煌资源库

搜索文档
2025北京文化论坛圆满落幕,用中国经验回答时代之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19:52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办 吸引近800名中外嘉宾 设置6大平行论坛及20余场专业沙龙 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年度主题 [1] 文化科技融合机遇 - 人工智能被视为全球文化领域深刻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法国前总理指出AI将重塑文化创新与增长模式 [3] - 数字技术推动文明存续与跨国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肯定中国在数字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 包括三维数字扫描和5G网络应用 [5]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为智能时代提供和合共生范式 北京大学学者认为古老文明为AI时代贡献中国智慧 [5] 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 - 故宫博物院采用AI知识图谱技术 使"故宫名画记"扫描精度达10亿至60亿像素 超越实物观看体验 [6] - 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30个洞窟高清图像全球共享 覆盖78个国家 访问量超2000万次 [6] - 国家图书馆建成中华古籍智慧化平台 已发布1.2万余种12万余册数字化古籍 [6] - 北京中轴线"云上中轴"项目吸引109万名公众参与数字化保护 [6] 文化产业化表现 - 文创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 国博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破百万件 古建博物馆藻井冰箱贴带动文创销售3500万元 [8] - 《黑神话:悟空》游戏总销售额破百亿元 直接拉动山西文物景点2024年国庆接待188.54万人次游客 [8] - 《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票房榜首 周边销售额超3亿元 淘宝平台200万人下单购买相关产品 [8] 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AI技术显著提升影视制作效率 中影研究院案例显示原需一周的镜头制作现仅需单人半天完成 [10] - 导演群体认为AI技术降低创作成本50%以上 提供前所未有的艺术创作自由度 [10] - 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发布多项科技成果与产业合作项目 推动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10] 版权治理与创新生态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指出AI生成内容版权治理需关注四大方向:训练数据规范、创作追溯、平台责任及跨境规则协调 [12] - 北京正在构建科技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质生产力走廊——世界第四大"全球创新圈" 形成人工智能文化新高地 [12] - 学者提出人类与机器正在共同重构文化叙事体系 AI并非艺术终结者而是新美学语言创造者 [12]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 专家这样热议文化中的含“科”量
新华网· 2025-09-25 04:03
文化数字化应用案例 - 全景故宫平台实现四季流转漫游红墙黄瓦的沉浸式体验[1] - 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提供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目录和珍贵图像的跨时空对话功能[1]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破译古文密码并架设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1] 敦煌研究院数字化成果 - 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2] - 全球78个国家访问资源库且访问量超过2000万次[2] - 数字藏经洞云游戏通过场景再现展示藏经洞从发现到流失的全过程[2] 文物保护技术应用 - 博物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AI预测模型实现文物风险预警和自适应调控的预防性保护[2] - AI技术改变观众角色从信息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接收者[2] - 虚拟与现实融合技术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连接和互动体验[2] 人工智能与艺术融合 -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深度融合重塑艺术领域边界并呈现技术突破与伦理挑战并行的复杂图景[4] - 人工智能打开平行宇宙般的创作维度并推动人类与机器共同编织新的美学语言[4] - 人工智能重构艺术叙事新体系而非充当艺术的终结者[4] 数字化文化传播变革 - 数字化推动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走向互动共生模式[4] - 技术突破使文化传播从地域局限走向全球共享格局[4] - 数字文化发展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并以价值理性驾驭工具理性[4]
搭建文明之桥 2025北京文化论坛促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9:52
行业活动与规模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 吸引58个国家和地区800多位嘉宾出席 [1] - 论坛开展6场平行论坛及20余场专业沙龙 首次创新举行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 [3] - 北京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收入12429.5亿元 同比增长13.2% [6] 数字化与文化保护 - 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30个洞窟高清壁画图像全球共享 在国内外举办50余场数字敦煌展 [3] -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强调数字化和国际合作是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论坛文创展示区通过复刻凸版印刷机、AI虚拟人导览等互动装置展现"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趋势 [6] 国际交流与合作 -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指出中法两国文化历史悠久 法国期待看到中国电影并热衷与年轻导演合作制片 [4] - 《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指出2024年是中外文化交流高质量发展之年 [3] - 泡泡玛特国际集团表示IP是核心驱动力 将继续深耕全球艺术资源连接全球消费者 [6] 文化新业态表现 - 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同比增长15.9% [6] - 文创展示区展出600余件精品 通过设计激活北京中轴线、天宫藻井等文化主题 [6]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
新京报· 2025-09-23 17:50
为了实现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复原,敦煌研究院先后上线了"数字藏经洞"云游戏和"数字藏经洞"数据 库平台,以游戏的场景再现了藏经洞从发现到流失的过程,同时,让数字复原的藏经洞文物数据实现了 科学管理和开放共享。 敦煌研究院还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经过转化设计,以动静结合、虚实相间的形式,让敦煌艺术走出莫高 窟,在国内外举办了50余场次的数字敦煌展,推动了敦煌文化的传播。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 张建林)9月2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 文化(000802)论坛在京开幕。在当日下午的"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上,敦煌研究 院副院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介绍,敦煌研究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探索数字化保护, 以期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300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200个洞窟的数据处理,212个洞窟空间结 构、45身彩塑、16大遗址三维重建,50000余张历史档案底片数字化,总数据量达到了500tb。 "未来,敦煌研究院还将继续深度挖掘海量数字资源,借助高科技展示手段和共享平台,让敦煌石窟数 字资源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开放共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