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

搜索文档
负债和资产中的经营线索-2025年保险行业中报综述
2025-09-09 22:5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保险行业 包括寿险和财产险 [1][2][25] * 公司包括人保集团 国寿 平安 太保 新华保险 太平 阳光 中国财险等上市中资保险公司 [1][2][3][10][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盈利能力与分化** * 2025年上半年中资保险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4% 二季度盈利表现优于一季度 主要得益于股市表现较好 [3] * 盈利能力出现分化 人保集团和国寿二季度净利润增速回落 国寿二季度净利润增速为负30多 平安和太保跌幅收窄或扭亏为盈 [1][3] * ROE整体同比回升但存在分化 建议更多关注净资产增速 例如中国财险上半年较年初净资产增速为正8% 而新华保险为负13.3% [7] **新会计准则影响** * 新会计准则要求资产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 利率波动对损益表影响显著 特别是分红险和万能险 利率接近盈亏平衡点时易引发净利润波动 [1][4] * 导致利润增长但净资产不增长的情况 主要由于其他综合收益OCI亏损超过净利润 市场利率下降时负债变大的金额大多放进OCI 而资产变大的金额没有完全放入OCI [1][5][6] * 对于采用变额费法VFA计量的保险合同 利率变化会直接计入合同服务边际CSM 长期来看新业务持续增长且利率下降结束后 CSM余额有望恢复增长 [2][19] * 各公司选择不同基础曲线对财务报表有实质性影响 国寿 太平和人保使用机器利率无滞后效应 新华采用6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导致盈利波动更显著 太保和阳光采用60天移动平均和即期曲线加权方式 反应利率下行时有滞后 [1][9][10] **分红政策** * 2025年中期分红政策基本延续 多数上市中资保险公司进行了中期分红 中国寿险公司中期分红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净利润同比增速 [2][11] * 平安和太保采用营运利润分红 稳定股东回报 但投资人对营运利润计量的投资假设仍有质疑 目前假设水平已降至约4% [2][13] * 国寿有空间在中期分红上实现同比增速高于净利润同比增速 中国财险和新华出于审慎考虑中期分红低于净利润增速 [12] **负债端与新业务价值NBV** * 2025年上半年各家寿险公司整体NBV增速表现不错 有些公司在包含假设调整影响后NBV仍然增长 [2][14] * 分红险对行业有积极影响 与投保人共担投资风险 但可能导致NBV承压 部分公司如平安通过调整折现率改善 [2][15][16] * NBV增长需结合分红转型情况看 例如太平整体业务约90%来自分红险 NBV受到较大影响但销售情况良好 [17] * 新业务价值敏感性整体大幅改善 由于定价利率下调 例如太保NBV对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贴现率每年下降10%的敏感性相比2024年底改善了25个百分点 达到-5.5 [23] * 上半年寿险行业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平均增长4.1% 主要来自新保单CSM贡献 品质指标持续改善 [18] * 国寿亏损合同同比增长21.7% 可能源自银保渠道卖趸交产品 [20] **渠道与代理人** * 银保渠道表现亮眼 实行报行合一后大型公司盈利性显著改善 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 上半年上市公司银保首年保费同比增长20% 首年化首年保费同比增长19% [20] * 个别代理人收入明显下降 例如平安上半年代理人收入下降17.3% 寿险收入下降20.7% 源自新单压力 人力流失及去年基数较高 [21] * 代理人规模无法恢复增长会导致增长承压 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开始重新增员 希望下半年人力改善 [22] **资产配置与投资收益** * 2025年上半年保险整体权益资产占比提升 固收占比下降但规模仍在增长 股票和基金占比平均提升1.4个百分点 非存款固收平均下降1.1个百分点 [2][26] * 保险公司在股票配置方面主要关注高股息股票 OCI账户基本上都是高股息股票 上半年OCI整体增长7.3个百分点 占比达41.2% 其中国寿和平安增长显著 [28] * 净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且水平分化明显 上半年净投资收益率下降0.2至0.3个百分点 总投资收益率仅上升0.2至0.3个百分点 交易性收益贡献较大 [29][30] * 太平固收资产增配较多 投资表现相较同业略逊色 新华股票占比不变但基金占比小幅下降 [26][27] **财产险行业** * 上半年财产险保费增速保持在低个位数 符合预期 上市财产险公司整体综合成本率COR为96.1 同比改善1.3个百分点 老三家平均COR为95.4 人保财降至不到95 [25] * 亮点是新能源车险走向盈利区间以及头部公司以新能源车险为抓手出海趋势 [25] **行业趋势与展望** * 产品多元化发展反映负债端能力 应从传统和分红向健康险 年金等方向发展 [24] * 上半年保险行业扩表速度很快 是行业成长性回归的重要标志 有助于未来发行更多低成本保单 [31] * 资产负债联动方式不同 优质公司以低成本发出保单 资产曲线随利率下行缓慢下降 高负债成本公司为获取高短期利润会激进配置资产 [32] * 近期保险板块走势弱势 因盈利弹性随基数走高减弱 净投资收益率下行影响预期 但长期基本面改善趋势如负债端成本改善 规模趋势转好已开始显现 [33][34] 其他重要内容 * 采用机器利率的公司无滞后效应 采用移动平均曲线的公司有滞后效应 [1][9] * 中国财险由于负债久期短 资产久期长 在利率下行时净资产会变大 但属于账面上的变大 [10] * 去年由于盈利掺杂较高股票收益及新旧准则并行 很多公司降低了派息率 [12] * 外资公司反馈招募情况好转 因券商等行业收入变化 但高素质人员对平台和职业环境要求较高 [22] * FOIC反映公司风险偏好 割舍短期高收益以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29]
上半年狂买 险资重仓板块曝光
经济观察报· 2025-09-06 17:07
保险资金A股投资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保险资金现身近800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1][2] - 第二季度险资增持超过280只股票并新建仓超过300只股票[1][2] - 保险资金投向股票的资金余额达3.07万亿元较2024年四季度的2.43万亿元净增加约6400亿元[4] 上市险企投资规模 - 七家A+H股上市险企保险资金投资总规模合计21.85万亿元占行业总量60.30%[4] - 七家公司股票投资规模达2.05万亿元较年初净增加4313亿元占行业净增加规模67.39%[4] - 阳光保险股票投资余额837.17亿元较年初增加23.90%占比14.10%为上市险企最高[5] 重点公司配置变化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余额净增加2119.15亿元占比较年初上升2.9个百分点[5] - 中国人寿股票投资余额净增加1190.54亿元占比较年初上升1.1个百分点[5] - 中国太保债券投资余额净增加1838.69亿元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为上市险企最大增幅[5] 资产配置结构特征 - 保险资金计入OCI的股票规模合计7861亿元较年初净增2847亿元占股票投资总规模39.80%[8] - 保险资金持仓前五行业为银行、交通运输、通信、房地产、电力及公用事业[8] - 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平均股息率2.30%持股市值前十个股平均股息率3.80%[8] 行业配置偏好变化 - 单季度持仓占比提升幅度前三板块为传媒、通信、电力及公用事业[8] - 保险资金举牌达30次涉及20余家上市公司其中银行板块出现12次[10] - 保险资金在证券投资基金配置余额1.66万亿元净减少200亿元占比下降至4.8%[9] 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市场[12] - 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50%[12] -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导致保险资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4][11]
双重逻辑驱动 险企加速充实OCI账户底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6:33
核心观点 - 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和会计准则变革背景下 加速从固收票息收益转向权益股息收益 通过增加OCI账户高股息股票配置来稳定现金流并平滑利润波动 [1][2][5] 新会计准则实施进展 - 上市险企2023年已开始切换新会计准则 行业最迟于2026年全面实施 非上市险企切换进度不一 [3][4] - 新金融工具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AC、FVOCI和FVTPL三类 险企拥有OCI指定权可将部分股票划入该账户 [4] - OCI账户股票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不影响净利润 仅影响净资产指标 [1][3] 险企OCI配置动态 - 中国人保集团OCI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60.7% 投资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红利指数7.8个百分点 [3] - 中国人寿OCI股票规模达1402.6亿元 在股票总规模中占比升至22.6% [3] - 新华保险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增加68.26亿元 从306.40亿元增至374.66亿元 [3] - 中国平安67%持股归入OCI账户 约600亿元浮盈未体现在利润表中 [3] 配置逻辑与资产选择 - OCI账户重点配置高股息、低波动、基本面稳健的权益资产 具有类债券属性 [6][8] - 构建优质高股息股票资产池可替代传统固收收益缺口 年股息率稳定的股票适合OCI分类 [8][9] - 长期战略性持有资产适合归入OCI科目 交易性资产则归类至TPL科目 [6] 利率环境与收益结构转变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下探 存量高收益非标资产集中到期 新增优质非标供给稀缺 [8] - 净投资收益率出现下滑 高股息股票有助于增厚股息贡献 稳定投资收益中枢 [9] - 通过锁定高股息资产长期分红现金流 可精准匹配负债端刚性成本并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9] 政策协同效应 - 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导向 与OCI账户配置逻辑形成政策协同 [9] - 增持符合分红指引标的既符合耐心资本倡导 又能获取制度红利 [9]
内银股集体走高 上半年银行业绩明显回暖 资产荒下板块有望持续吸引险资流入
智通财经· 2025-09-02 11:35
银行股市场表现 -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价上涨4.15%至6.03港元 [1] - 农业银行H股股价上涨3.27%至5.37港元 [1] - 邮储银行H股股价上涨2.86%至5.75港元 [1] - 建设银行H股股价上涨2.25%至7.72港元 [1] 银行业绩表现 - 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从一季度-1.7%提升至上半年1.0% [1] - 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从一季度-1.2%提升至上半年0.8% [1] - 多家银行管理层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讨论净息差问题 [1] 行业趋势展望 - 净息差预计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但下滑幅度将逐渐收窄 [1] - 银行业反内卷举措有助于缓解资产收益下行压力 [1] - 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现象预计延续 [1] 投资吸引力分析 - 银行板块股息率约4%处于行业前列 [1] - H股银行股息率表现更加显著 [1] - 银行分红稳定、估值较低、业绩波动较小 [1] - 险企对稳健高收益资产具有长期配置需求 [1] - 中小险企自2026年1月起实施新会计准则 [1] - 银行板块增量资金有望进一步扩容 [1]
中国太平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7.64亿港元
金融时报· 2025-09-01 09: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1] - 总资产达1.87万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8.1% [2] - 总权益达1364.34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1.5% [2] 寿险业务 - 太平人寿保险服务收入27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 [1] - 新业务价值61.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2.8% [1] - 原保费收入115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 [1] 财产险业务 - 产险原保费收入2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 [1] - 综合成本率94.4%,同比优化1.1个百分点 [1] - 非车险保费服务收入6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 [1] 再保险与综合指标 - 再保险业务净利润8.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77.4% [1] - 合同服务边际达2131.86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2.6% [2] - 财险保险服务收入1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 [1]
Strategy 的投资者已于周四撤回对该公司的集体诉讼
新浪财经· 2025-08-30 01:54
公司法律诉讼 - 针对Strategy公司的集体诉讼已被投资者于周四撤回 [1] - 诉讼指控公司在比特币投资策略上发布虚假和误导性陈述 [1] - 诉讼指控公司未充分披露采用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 - 诉讼指控公司淡化比特币波动性风险 [1] - 被列为被告的包括联合创始人Michael Saylor、CEO Phong Le及CFO Andrew Kang [1] 公司财务披露 - 诉讼涉及加密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新会计准则影响 [1] - 诉讼指控公司未充分披露该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
险资持续扫货银行股
证券时报· 2025-08-29 12:36
险资增持银行股趋势 - 2025年以来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 热情不减 尤其关注港股市场和区域银行[1] - 弘康人寿新进成为苏农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数量超1亿股 持股比例达4.95% 接近举牌线[1][2] - 险资对银行股增持和举牌主要集中在港股市场 区域银行开始频获关注[1] 苏农银行案例 - 弘康人寿上半年增持苏农银行1亿余股 持股比例4.95% 仅次于亨通集团6.81%和江苏新恒通6.73%[2][3] - 苏农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22.80亿元 同比增长0.21% 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 同比增长5.23%[8] - 截至6月末总资产2232.49亿元 较年初增长4.33% 不良贷款率0.90%与年初持平 民营企业贷款占公司类贷款超九成 制造业贷款余额386.39亿元占比近三成[8] - 中期分红每股0.09元 合计派现1.82亿元 占半年度净利润比例15.42%[8] - 年内股价涨幅14.32%[4] 无锡银行案例 - 长城人寿2022年12月至2023年底多次增持无锡银行 2023年底持股比例达4.95%[6] - 2024年一季度经监管核准后举牌 持股比例达5%以上 成为2015年以来第二家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险资[7] - 2025年一季度继续增持430万股 持股比例由2024年底6.97%升至7.17%[8] 郑州银行案例 - 弘康人寿在港股市场连续增持郑州银行H股 持股比例超20%[9] - 8月15日以每股1.43港元增持650万股 持股比例达20.10%触发举牌线[9] - 6月27日、7月25日、8月8日连续举牌 持股比例分别突破5%、10%、15%[11] - 郑州银行H股2025年涨幅35.54%[12] 其他区域银行案例 - 杭州银行2025年1月获新华人寿举牌 综合持股比例突破5%[13] - 新华人寿受让澳洲联邦银行股份并叠加自身持股及可转债后达成举牌[13] 险资配置银行股动因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高股息、类固收优势凸显 板块股息率3.69%[15] - 银行板块估值偏低 相比煤炭、石油石化等高股息板块更具优势[15] -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险资买入价格低于净资产的银行股可按权益法核算 差价部分计入当年利润[16] - 2023-2024年银行股价格普遍低于净资产 部分不足一半 买入可获100%账面盈利[16] 险资举牌规模 - 2025年以来7家上市银行被险资举牌 主要集中于港股大行和头部股份行[9] - 平安人寿今年12次增持招商银行H股(持股16.10%)、10次增持农业银行H股(持股14.08%)、11次增持邮储银行H股(持股15.05%)、两次增持工商银行H股(持股17.11%)[15] - 形成自2015年、2020年后的第三次举牌潮[15]
险资持续扫货银行股
证券时报· 2025-08-29 12:34
险资增持银行股趋势 - 2025年以来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 热情不减 主要增持对象为港股市场的大行和头部股份行 但上市区域银行也开始频获险资关注[1] - 弘康人寿新进成为苏农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数量超1亿股 持股比例达4.95% 接近举牌线[1][3] - 长城人寿多次增持无锡银行 持股比例在2023年底达4.95% 2024年一季度成功举牌 持股比例达6.97% 2025年一季度继续增持430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7.17%[6][7] 险资增持区域银行案例 - 苏农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22.80亿元 同比增长0.21% 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 同比增长5.23% 资产总额2232.49亿元 较年初增长4.33% 不良贷款率0.90% 中期拟每股派现0.09元 派现总额1.82亿元 占净利润比例15.42%[8] - 弘康人寿在港股市场连续增持郑州银行H股 8月15日以每股1.43港元增持650万股 持股比例达20.10% 触发举牌线 这是两个月内第四次举牌 此前持股比例分别突破5%、10%、15%[10][11][12][13] - 新华人寿2025年1月因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杭州银行股份 叠加自身持股 综合持股比例突破5% 举牌杭州银行[15] 险资增持银行股动因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 银行高股息和类固收优势凸显 截至2025年8月26日 板块股息率3.69% 估值偏低 投资吸引力强[17] -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险资买入银行股达到一定比例可按权益法核算 若买入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 差价部分可计入当年利润 2023年至2024年银行股价格普遍低于净资产 有些不足一半 意味险资可获100%账面盈利[18] - 平安人寿2025年已12次增持招商银行H股、10次增持农业银行H股、11次增持邮储银行H股、两次增持工商银行H股 持股比例分别达16.10%、14.08%、15.05%、17.11%[17] 银行股市场表现 - 苏农银行年内涨幅14.32%[5] - 郑州银行H股2025年涨幅35.54%[14] - 险资举牌潮为2015年、2020年后的第三次举牌潮[17]
险资持续扫货银行股!又一家上市农商行获增持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8:27
险资增持银行股趋势 - 2025年以来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且热情不减 主要集中在港股市场[1] - 上市区域银行开始频获险资关注 案例包括苏农银行 无锡银行 郑州银行和杭州银行[1][4][7][8] - 险资对银行股配置需求大增 银行股成为资本市场吸金热门板块[9] 弘康人寿增持案例 - 弘康人寿新进成为苏农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数量超1亿股 持股比例达4.95%接近举牌线[1][2] - 弘康人寿在港股市场连续四次举牌郑州银行H股 持股比例超20%[7] - 8月15日以每股1.43港元增持郑州银行H股650万股 增持后持股比例达20.10%[7] 苏农银行具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2.80亿元同比增长0.21% 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长5.23%[4] - 资产总额2232.49亿元较年初增长4.33% 不良贷款率保持0.90%[5] - 民营企业贷款占公司类贷款比例超九成 制造业贷款余额386.39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近三成[5] - 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每股派现0.09元 合计派现约1.82亿元占净利润比例15.42%[6] - 年内股价涨幅达14.32%[4] 其他险资增持案例 - 长城人寿2023年底持股无锡银行达4.95% 2024年一季度增持后成功举牌持股比例达6.97%[4] - 2025年一季度长城人寿继续增持无锡银行430万股 持股比例上升至7.17%[4] - 新华人寿2025年1月因受让股份及持有可转债综合持股比例突破5% 举牌杭州银行[8] 险资增持背景与动因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高股息(股息率3.69%) 类固收优势凸显[9] - 银行板块估值偏低 投资吸引力较强[9] -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保险资金买入银行股若价格低于净资产 差价部分可计入当年利润[10] - 2023年至2024年银行股价格普遍低于净资产 有些不足净资产一半 险资买入可获得100%账面盈利[10] 平安系险资操作 - 平安人寿2025年已12次增持招商银行H股 10次增持农业银行H股 11次增持邮储银行H股 两次增持工商银行H股[9] - 当前持股比例分别为招商银行16.10% 农业银行14.08% 邮储银行15.05% 工商银行17.11%[9]
险资,持续扫货银行股!
券商中国· 2025-08-29 07:34
险资增持银行股趋势 - 2025年以来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 热情不减 主要增持对象包括A股上市农商行和港股银行[1][2] - 弘康人寿新进成为苏农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数量超1亿股 持股比例达4.95% 接近举牌线[1][3] - 险资增持集中在港股市场 区域银行开始获得关注 弘康人寿在港股频繁增持郑州银行H股[2][9] 苏农银行案例 - 弘康人寿上半年增持苏农银行1亿余股 持股比例4.95% 仅次于亨通集团(6.81%)和江苏新恒通(6.73%)[3][4] - 苏农银行上半年营收22.80亿元 同比增长0.21% 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 同比增长5.23%[8] - 资产总额2232.49亿元 较年初增长4.33% 不良贷款率0.90% 与年初持平 中期每股派现0.09元 分红比例15.42%[8] 无锡银行案例 - 长城人寿2023年底持股无锡银行达4.95% 2024年一季度增持后举牌 成为2015年来第二家举牌A股上市银行的险资[5] - 2025年一季度继续增持430万股 持股比例由6.97%升至7.17%[6] 郑州银行案例 - 弘康人寿连续四次举牌郑州银行H股 8月15日以每股1.43港元增持650万股 H股持股比例达20.10%[10][11] - 6月27日 7月25日 8月8日分别突破5% 10% 15%举牌线 郑州银行H股2025年涨幅35.54%[11] 其他区域银行案例 - 新华人寿2025年1月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杭州银行股份 综合持股突破5% 举牌杭州银行[12] 险资配置银行股动因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 银行高股息(板块股息率3.69%) 类固收优势凸显 分红稳定 经营稳健[13] - 银行股估值偏低 明显低于煤炭 石油石化等高股息板块[13] - 新会计准则实施 当持股超过一定比例且买入价低于净资产时 差价可计入当年利润[14] 险资举牌规模 - 过去半年险资在港股举牌中资银行H股十余次 形成2015年 2020年后第三次举牌潮[13] - 平安人寿2025年已12次增持招商银行 10次增持农业银行 11次增持邮储银行 两次增持工商银行 H股持股比例分别达16.10% 14.08% 15.05% 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