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化

搜索文档
打通“最后一公里”,智能制造赋能新材料产业化
高工锂电· 2025-07-14 18:19
锂电产业竞争维度升级 - 全球锂电产业进入TWh时代,竞争焦点从产能扩张转向系统性创新,涉及能量密度提升、材料成本控制和退役电池回收[1] - 行业竞争围绕三大核心展开:前沿材料产业化落地、极致制造工程化能力、全球化资源循环布局[1] - 硅基负极等下一代材料加速市场化,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成为全行业共同命题[1]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格局 - 中国通过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车企回收主体责任,2023年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扩大责任主体并强化安全要求[4][5]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本土回收材料纳入补贴范围,欧盟回收框架仍在建设中[5] - 全球锂资源消费90%集中在亚太,但锂矿主要分布于澳洲、南美和非洲,中国主导出口市场[5] - 中国占全球黑粉产量40%,欧美依赖韩国处理冶金环节,东南亚预处理产能处于起步阶段[5] 华友循环全球回收网络 - 国内布局浙江衢州全产业链枢纽,合资长春一汽(梯次利用)、成都环投(城市资源循环),广西玉林布局铁锂高效回收[5] - 海外在德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布局预处理,韩国、印尼部署"预处理+冶金"一体化基地[5] - 构建"智慧城市低碳交通运营生态",通过锂电池溯源数据中心链接产业链各环节,梯次电池应用于储能、低速车等场景[6] 天目先导硅基负极技术 - 拥有458篇专利(109篇授权),源自中科院物理所29年研发积累,包括1997年全球首个纳米硅负极专利[9] - 硅碳材料实现2212mAh/g可逆容量、94.5%首效,软包电池1000周膨胀<10%,1400周容量保持率>80%[9] - 最高性能产品达2473mAh/g克容量、95.6%首效,适用于400Wh/kg以上电池体系[9] - 开发三代固态电解质产品,LATP第一代提升低温/安全性能,LLTO/LLZO第二代提高循环/倍率性能,第三代研发超高离子电导率材料[10] 金汇能硅基负极技术路线 - 通过预镁预锂改性提升硅氧首次效率,优化气相包覆工艺碳层均匀性[12] - 硅碳技术精确调控多孔碳载体孔径分布,强化颗粒骨架抗压强度,优化流化床沉积工艺[12] - 布局四川雅安绿电一体化石墨负极基地(10万吨/年)、重庆铜梁页岩气能源辅助基地[12] 合肥恒力装备创新 - 六列三层气氛辊道炉产能比六列双层炉增加50%,运行成本降低30%,年产能>2万吨/台[16] - 采用大负载传动技术、三点控温+辅助加热技术,实现2400mm×750mm炉膛温度均匀性≤±5℃[16] - CVD连续生产设备通过高精度热式质量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量,确保硅碳负极材料量产一致性[17] - 设备节能达20%,采用纳米绝热板+气凝胶、尾气余热利用等技术[17] 尚水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全自动拆包机实现5-6分钟拆包(清空率99.97%),年节约成本50万元,替代6名工人[20] - 双传动混合包覆机能耗为传统设备1/3,实现微纳米材料均匀混合包覆[21] - 干式球磨分级一体机能耗仅为气流粉碎1/10,适用于D90<20μm超细研磨[21] - 构建覆盖正负极材料全工艺链的EPC交钥匙服务,积累600余条产线经验[22] - 全球布局七大服务基地,实现8小时响应,3万㎡实验中心提供全链条测试验证[22]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7月8日盛大启幕!
高工锂电· 2025-07-07 18:46
会议概况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聚焦固态电池、钠电池等新电池材料产业化路径 [1] - 会议设三大专场:开幕式讨论电池材料变局、专场一探讨新材料应用蓝海、专场二聚焦创新路径与零碳智造、专场三分析固态电池产业化与降本 [1][6][8][9][10] - 英联复合集流体为总冠名商,璞泰来、卫蓝新能源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参与演讲 [6][7][8] 核心议题与演讲内容 开幕式专场 -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将分析全场景下电池材料新格局,英联复合集流体分享复合集流体产业化应用突破 [6] - 璞泰来提出材料、工艺、装备协同打造综合供应商长板的策略 [6] - 圆桌讨论聚焦多场景需求分化对技术创新的倒逼作用,以及规模化降本路径 [7] 新材料应用专场 - 高工产业研究院将发布2025H1中国锂电池材料市场总结与展望 [8] - 杉杉科技展示新一代量产石墨化技术进展,东阳光氟树脂探讨PVDF替代方案解决锂电粘结剂"卡脖子"问题 [8] - 圆桌对话讨论新材料产业化难题破解、替代材料竞争力平衡及市场渗透路径 [8] 创新与零碳智造专场 - 华友循环探索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天目先导分享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开发进展 [9] - 尚水智能提出智能材料装备赋能锂电池规模化制造,圆桌讨论装备企业与新电池材料产业化的协同 [9] 固态电池专场 - 容百科技分析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技术进展,锋锂新能源探讨高比能固态电池工程问题 [10] - 厦钨新能源展示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研究,湖南恩捷解读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趋势 [10] - 圆桌对话聚焦固态电池降本双引擎(材料创新与工艺革新)、AI技术驱动开发周期缩短等技术方向 [10] 参会企业 - 产业链龙头企业包括英联复合集流体、璞泰来、卫蓝新能源、杉杉科技、东阳光氟树脂、容百科技等 [6][7][8][10] - 科研机构代表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中南大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 [7][8][10] - 新兴企业如兰溪致德、好电科技、蓝廷新能源等将分享前沿技术进展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