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营销
icon
搜索文档
车主喊话雷军:别直播了,给我们一个解释吧
商业洞察· 2025-07-08 17:1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王文彤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作者:王文彤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改还是不改?这是昨晚徘徊在众多小米YU7车主脑海中的问题。 "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听天由命吧。"7月6日上午10点刚过,一位车主对《中国企业家》记者 表示,他刚刚把自己的YU7颜色从宝石绿改为钛金属。 7月2日的"万分感谢"雷军返场直播(以下简称"返场直播")中,雷军宣布了小米YU7的限时改配 时间:7月6日上午10点到7月7日晚上24点,锁单用户(非准现车)可参与, 但改配成功的订单 将重新预计交付时间 。 在记者加入的多个车主群中,与上述车主抱有同样心态的不在少数。 一位车主在群内发言称,他最终决定改配置,如果交付时间太靠后,就去买别的车。他的发言也 获得了其他车主的认同。 ---------------------------------- 必须得 必须得 我看看改配是不是会提前 定改。必须改 促放心 @grey 17703 我是经过一个顾上的思考了 什么自色内饰,开车上路反光大平 重了。影响安全。 ン 14条新消息 7月6日限时改配开始后,雷军也更新了关于更改版本、颜色的 ...
雷军再发文间接暗示:小米YU7真挺贵的!又在故弄玄虚?
搜狐财经· 2025-06-26 15:41
小米YU7上市发布会预热 - 小米YU7标准版配置较高,CLTC纯电续航835km,配备激光雷达、天际屏、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达700TOPS [1] - 公司强调YU7价格合理,不会比SU7标准版贵2-3万元,且不会影响SU7销量,因仍有用户偏好轿车 [3][4] - 公司通过社交媒体发文预热,被解读为营销策略,旨在降低消费者价格预期,为发布会制造话题 [5][8][9] 价格策略与市场定位 - 参考小米SU7售价区间21 59-29 99万元,预测YU7价格区间可能在23 99-31 99万元,目标抢占特斯拉Model Y市场份额 [12] - 公司采用类似SU7的销售策略,通过多版本配置区分价格带,标准版预计25万元以内,有望成为2025年爆款车型 [21][24] 产品配置详情 - YU7标准版:单电机后驱,最大功率235kW,零百加速5 88秒,96 3kWh磷酸铁锂电池,800V架构,CDC减震器 [16] - YU7 Pro版:双电机四驱,最大功率365kW,零百加速4 27秒,96 3kWh电池,CLTC续航770km,CDC+闭式双腔空气弹簧 [17] - YU7 Max版:双电机高性能四驱,最大功率508kW,零百加速3 23秒,101 7kWh电池,CLTC续航760km,配备电吸门、Brembo刹车等豪华配置 [19]
贝壳车评|干了这杯“皮子水”,一汽奔腾的营销能“解渴”吗?
贝壳财经· 2025-05-28 16:53
行业营销趋势 - 新能源车企营销内卷加剧,出现高管喝"皮子水"、车内吃"火锅"等极端行为以证明产品环保性[1] - 行业存在概念炒作、拉踩对手、虚报数据等乱象,汽车被过度包装为"科技神话"载体[1] - 当前营销方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博弈阶段,同质化竞争导致企业过度依赖传播端突围[2] 营销效果反思 - 极端营销行为如喝"皮子水"缺乏科学依据,权威环评报告和检测数据更能建立用户信任[1] - 表演式营销可能导致研发投入被挤压,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后难以实现流量到口碑的转化[2] - 监管层正加强虚假宣传规范力度,推动行业回归理性发展路径[2] 核心竞争力构建 - 行业应聚焦电池技术迭代解决续航虚标问题,提升实际续航与宣传数据匹配度[2] - 补能场景需优化充电效率而非局部数据宣传,从根本上缓解用户里程焦虑[2] - 智能驾驶领域应减少概念炒作,强化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技术保障[2] - 车企需通过研发投入、可验证产品优势和服务温度构建长期护城河[2][3]
“重营销轻履约”不可行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0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 2025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 [1]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营销和售后服务问题凸显,消费环境需优化 [1] 消费者投诉集中问题 - 预售模式下定金退款争议频发 [1] - 车型快速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新款配置更高且价格更优 [1] - 置换补贴或其他优惠承诺在交付过程中未兑现 [1] 新能源车企改进方向 - 销售协议需清晰标注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 [2] - 明示补贴政策适用范围和截止时间,避免隐瞒限制条件 [2] - 加强价格变动和车型更新的信息披露,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2] 技术应用与宣传规范 - 避免夸大宣传智能化技术,如中控屏幕卡顿和辅助驾驶定义模糊问题 [2] - OTA升级后免费功能转为收费需透明化,杜绝文字游戏误导 [2] - 技术问题需以消费者为中心解决,并根据反馈优化产品和服务 [2] 售后服务与基础设施 - 需增加维修网点和人才培养以匹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2] - 针对动力电池"退役潮"提供合理科学的回收方案 [2] 行业长期发展建议 - 相关部门和企业需协同维护消费者权益以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 [3]
新能源车营销,没有捷径
36氪· 2025-04-28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新时代,当前营销存在“高投入低转化”困境,未来竞争关键在于走进用户心里,需从多维度综合考量营销,适应市场变化与技术浪潮 [1][2][19] 汽车营销与用户心智“错位” - 中国车市存在结构性问题,90%用户购买时只在2 - 3个品牌间抉择,供给增多但进入用户“决策池”的品牌减少,形成“高投入低转化”困境 [1] 车企难打动人心的原因 - 中国消费者购车前平均考虑5.7个关键因素,首次购车用户考虑达6.3个,了解一款车平均需16.2分钟,碎片化营销信息难以产生足够影响,多数车企超40%预算用于线索采买,难建立品牌印象 [4][7] 汽车营销走好“花路”的策略 认知建立 - 中国汽车消费加速年轻化,90后、00后成购车主力,首购年龄提前至22岁,购车前关注点变化,展示真实续航数据和安全测试成绩是新能源车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必选项 [9] 兴趣激发 + 深度种草 - 短视频平台综合测评受用户欢迎,购车人群浏览汽车相关内容频次高、时长约30分钟,52%汽车行业专家认为专业高质量视频内容是深度种草最佳载体,“沉浸式内容”成用户购车主要停留场景 [10][12] 差异化布局 - 针对首购和换购用户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部分新能源品牌为迎合首购用户添加购车优惠或金融服务,换购营销应突出产品升级、独特卖点,提供以旧换新服务和高额置换补贴 [13] 媒体渠道索引 - 新能源车企电视广告集中投放总台,户外广告优选户外商圈、电梯场景、高铁机场等,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有偏好,短视频平台对用户吸附力强,这些洞察可辅助细分营销 [14][18] 新能源车营销的必经之路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需从“核心技术突破 + 用户需求探究 + 品牌价值营销”多维综合考量,具备综合洞察能力可让营销事半功倍 [19]
请用品质来讲品牌故事
广州日报· 2025-04-15 03:30
文章核心观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过度宣传问题,车企不应将营销作为核心竞争力,而应专注技术和产品,监管部门需规范竞争秩序,行业组织应加强自律引导,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1][2] 新能源汽车行业问题 - 车企存在过度宣传问题,如承诺“终身免费车联网服务”后增设流量限制、“电池终身质保”以“人为损耗”拒保、“全功能预埋硬件”后续功能需付费、续航宣传与实际不符等 [1] - 同质化竞争使车企误把营销当核心竞争力,掩盖研发虚火、服务乏力的事实 [1] 解决措施 - 车企应专注技术驱动、产品驱动,将“以用户为中心”理念贯穿全过程 [2] - 监管部门应强化系统施策,规范竞争秩序 [2] - 行业组织应加强自律与引导,促使企业聚焦提质量、优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