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农业

搜索文档
新装备助力“三夏”跑出“加速度” 秋粮丰产丰收基础牢
央视网· 2025-06-13 10:28
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 - 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超过七成 新装备和新技术促进三夏生产提质增效 [1] - 山东德州宁津县推出农情数据一张图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精准预估地块成熟度和最佳收割时间 [1] - 小麦成熟度达到90%以上进入较好收割期 结合土壤墒情和气象信息数据实时推送到各乡镇街道 [3] 农机调配优化 - 智慧平台解决农机调配问题 避免农户无机可用和农机闲置的情况 [3] - 平台精准对接成熟地块和农机 缩短跨区作业机械的对接时间 [3] 智能化农机装备 - 越来越多装有北斗辅助驾驶和触控操作终端的智能化联合收割机部署到生产一线 [5] - 河北邯郸将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玉米播种 实现厘米级精准作业 [5] - 100亩地采用北斗导航播种可比传统方式多种7亩地 提升播种密度和增产潜力 [5] 精准农业技术 - 邯郸磁县采用覆带技术实现滴水齐苗 保证玉米苗亩密度在5500株以上 比常规种植增加1000株 [7] - 结合水肥一体 精准化防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实现高产高效 为秋粮丰产奠定基础 [7]
“三夏”生产一线观察丨听,种粮大户的“丰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6-11 14:43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河南省滑县种粮大户杜焕永流转2048亩地并托管5万亩地,合作社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130多台套现代化农机设备,包括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等[5][7] - 新型收割机作业效率从每天50亩提升至200亩,配备空调改善舒适性,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5][8] - 滑县投入4400台收割机,机收率达99.98%,自有2985台并引进1100台外援设备满足全县需求[10] 科学管理与稳产提质 - 陕西省岐山县杨晓飞合作社22000亩小麦通过喷灌微喷、一喷三防和抗旱剂应用,亩产超1000斤,达一等品质[11][13] - 河北省永年区50万亩小麦采用5G智慧农业系统,智能化播种机、无人机巡查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精准管理,预计总产量从24.16万吨增至28.93万吨[15][17] - 永年区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苗情,分区指导灌溉施肥,提升产量和质量[17] 科技合作与增产效益 - 四川省仁寿县王紫彬合作社5000亩地中3000亩种小麦,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推广绿色种植模式,亩产达521.3公斤[21][23] - 仁寿县现代农业园区52户大户流转8万亩地,完成3万亩水稻、4万亩夏玉米播种,正推进3万亩夏大豆种植[23] - 河南省商丘市闫照峰1200亩优质小麦亩产超600公斤,依托农技专家免费指导和"一喷三防"政策支持[25][27] 未来目标与发展规划 - 滑县杜焕永计划引进更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设备,目标从"吨半粮"(小麦玉米合计)提升至"双吨粮"单产[27] - 多地合作社强调通过技术培训、机械化升级和政府政策支持持续提高种粮积极性[25][27]
农业先进技术赋能三夏生产 夯实丰收基础
央广网· 2025-06-10 10:49
农业技术应用与生产效率提升 -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种粮大户李小兵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800多公斤,品种存麦29分蘖能力强、抗逆性好,成穗率平均55万穗左右[1] - 河南遴选出一批单产潜力大、抗逆能力强的小麦新品种,有效抵御恶劣天气影响[1] - 新乡县种植96个小麦新品种,预计收获1亿公斤种子,为黄淮海各省市供应至少500万亩良种[1] - 新乡县每年审定小麦新品种10个左右、推广新品种80多个,为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1] 夏收夏种进展与机械化应用 - 河南省已收获小麦846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9.4%,全省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2] - 河南全省夏播面积7661.6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5.1%,粮食作物已播5752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5%[2] - 安徽省临泉县采用新型气吸式播种机实现单粒精准播种,合格率达95%以上,较传统播种方式节约种子10%[2] - 临泉县采用"耕播管"一体化模式,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在播种同时精准铺设滴灌带,大幅提升作业效率[2] 智能化育秧与人力成本节约 - 江苏南通海安市智能化育秧基地采用一次性成型育秧机进行水稻落谷,育秧时间从20天缩短至12天左右[2] - 基地添置大型碎土机和田间自动化轨道,通过遥控操作实现底土运输,极大节省人力搬运成本[3] - 使用轨道式推车每天可节约5个工人左右的人力成本[4]
小镇葡萄园里的“三产融合经”
人民网· 2025-06-01 08:50
农业智能化与技术创新 - 公司引进赤霞珠、西拉子等12个国际葡萄品种,采用智能化系统管理,包括物联网数据监测和滴灌技术,每亩节水40%以上 [1] - 基地通过宜机化改造300亩梯田,滴灌管道网络覆盖,实现精准灌溉和养分管理 [1] - 绿色技术应用包括套袋防虫、生物肥料和立体种植,减少农药使用量60%,三叶草种植辅助固氮和杂草抑制 [2]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经营 - 公司构建"种植—酿造—体验"全产业链,加工中心年产50吨葡萄酿制的红酒,通过"田间直供"模式3个月内售罄 [1] - 红酒研学课程吸引10万余名体验者,涵盖采摘、碎果到装瓶的全流程参与 [1] - 开发"农业+"模式,包括民宿改造(收入增长3倍)、生态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衍生业态年产值超千万元 [2][3] 旅游与消费升级 - 红酒主题街区融合酒桶咖啡座、葡萄藤拱门等元素,游客可扫码溯源购买农产品,菜农单日销售青菜超百斤 [2] - 年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带动200余户村民通过种植、民宿、手作等渠道增收 [2] - 索道环线串联葡萄园与旅游设施,形成立体观光体验,夜间灯光景观增强吸引力 [2][3]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试种耐阴中药材,开发"红酒+康养"产品,包括森林康养步道和葡萄酒SPA馆 [3] - 推出"云认养"小程序,支持城市居民远程认养葡萄树并定制酒标,实时观看生长视频 [3] - 近期数据:单日新增认养订单37份,民宿预订量环比增长25%,管护面积达200亩 [3]
全国春播迎高峰 智能化装备助各地粮食生产
央视新闻· 2025-05-08 07:23
全国春播进展 - 东北地区已春播粮食近1亿亩 完成超两成 黑龙江新增高性能播种机作业面积近1000万亩 吉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7% [2][4] -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 安徽平均雨量172毫米为常年同期一半 河南8500万亩小麦进入灌浆期需大量水肥 [4][6] - 河北中南部降水较少影响墒情 邢台邯郸运用数字化可视设备24小时监控灌溉电力 南和区采用无人机红外巡检保障用电 [8]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黑龙江推广高性能精密播种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 [4] - 河南许昌使用多光谱无人机监测小麦长势土壤墒情 指导精准灌溉 [6] - 河北邢台南和区部署搭载红外热成像的无人机自主巡航 结合AI影像识别实现毫秒级缺陷研判 [8][10] 南方早稻生产动态 - 云南开展水稻生产托管服务 高标准农田乡镇推进单产提升 [12] - 湖南1800多万亩早稻完成栽秧 益阳用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病虫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