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套利

搜索文档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20250801:IF贴水初现,IC及IM贴水扩大,关注中小盘贴水套利窗口
东方证券· 2025-08-02 19:52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分红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上市公司分红历史数据及当前分红预案信息,预测分红对股指期货各合约的影响[7][1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预估成分股净利润**:以年报公布的净利润为准[21] 2. **计算税前分红总额**: - 若已公布分红预案,直接采用税前分红总额[24] - 未公布预案的公司,假设分红率(分红金额/净利润)不变,计算税后分红总额[22] 3. **计算分红对指数的影响**: - 股息率 = 税后分红总额 / 最新市值 - 股息点 = 股票权重 × 股息率 - 权重调整公式: $$\mathrm{w_{it}={\frac{w_{i0}\times\mathrm{\scriptsize{\boldmath~(~1+R~)}~}}{\sum_{1}^{n}w_{i0}\times\mathrm{\scriptsize{\boldmath~(~1+R~)}~}}}}$$ 其中 \( w_{i0} \) 为初始权重,\( R \) 为涨跌幅[22] 4. **预测分红对各合约的影响值**: - 已公布除权除息日的公司,以公布日期为准[25] - 未公布日期的公司,参考最近一次分红的除息日或股东大会日 + 历史平均时间差[26][27] - 汇总交割日前所有分红,计算影响点数[26] - **模型评价**:依赖历史分红率和时间分布的假设,若市场环境突变(如分红率大幅变化),预测结果可能偏离实际[16][28] 2.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无套利条件,推导含分红影响的期货理论价格[2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离散红利分配情况**: - 期货定价公式: $$F_t = (S_t - D)(1 + r)$$ 其中 \( D \) 为红利现值,\( r \) 为无风险利率[28] 2. **连续红利分配情况**: - 期货定价公式: $$F_t = S_t e^{(r-d)(T-t)}$$ 其中 \( d \) 为年化红利率[29]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分红预测模型** - **上证50(IH)**: - 8月合约年化对冲成本:-1.22%(365天)、-1.13%(243天)[10] - 分红剩余影响:0.05%[10] - **沪深300(IF)**: - 8月合约年化对冲成本:6.13%(365天)、5.71%(243天)[11] - 分红剩余影响:0.06%[11] - **中证500(IC)**: - 8月合约年化对冲成本:17.91%(365天)、16.69%(243天)[12] - 分红剩余影响:0.08%[12] - **中证1000(IM)**: - 8月合约年化对冲成本:19.73%(365天)、18.39%(243天)[13] - 分红剩余影响:0.05%[13] 2. **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 - 未提供具体回测数据,仅作为理论参考[28][29]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未涉及独立因子构建,仅通过模型间接体现分红影响因子) --- 关键数据补充 - **分红点数预测值(8月合约)**: - 上证50:1.42点 - 沪深300:2.59点 - 中证500:4.93点 - 中证1000:3.19点[5][9] - **合约升贴水状态**: - IH升水,IF/IC/IM贴水[8][9]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20250725:IH升水回落,IC及IM深贴水,持续关注中小盘贴水套利机会
东方证券· 2025-07-27 21:4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分红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上市公司已公布的分红预案、年报数据及历史分红规律,预测指数成分股的分红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影响[19][2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预估净利润**:以年报公布的净利润为准[23] 2. **计算税前分红总额**: - 已公布预案的公司直接采用其税前分红总额[26] - 未公布的公司按分红率(分红金额/净利润)不变假设计算,并调整A股股本占比[26] 3. **计算分红对指数的影响**: - 股息率 = 税后分红总额 / 最新市值 - 股息点 = 股票权重 × 股息率 - 权重调整公式: $$\mathrm{w_{it}={\frac{w_{i0}\times\mathrm{\(\1+R\)}}{\sum_{1}^{n}w_{i0}\times\mathrm{\(\1+R\)}}}}$$ 其中 \( w_{i0} \) 为初始权重,\( R \) 为涨跌幅[24] 4. **预测分红对各合约的影响值**: - 除权除息日预测:已公布日期的直接采用;未公布的参考历史分红时间中位数[27][28] - 合约影响值 = 交割日前所有分红点数之和[28] - **模型评价**:依赖历史分红规律和假设,若市场分红率突变可能导致预测偏差[29] 2.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无套利原理,考虑分红现值和无风险利率,推导期货理论价格[30][3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离散红利分配**: $$F_t = (S_t - D)(1 + r)$$ 其中 \( D = \sum_{i=1}^m D_i / (1 + \phi) \),\( \phi \) 为无风险利率,\( r = (1 + R)^{(T-t)/360} - 1 \) [30] - **连续红利分配**: $$F_t = S_t e^{(r - d)(T - t)}$$ 其中 \( d \) 为年化红利率,\( r \) 为无风险利率[31]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年化对冲成本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持有股指期货合约至到期的对冲成本,剔除分红影响[7][1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年化对冲成本 = (实际价差 - 分红点数) / 现货价格 × 年化系数(365或243天)[12][13][14][15]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分红预测模型**: - 上证50(IH)8月合约分红点数2.43,年化对冲成本-1.56%[12] - 沪深300(IF)8月合约分红点数4.81,年化对冲成本-0.19%[13] - 中证500(IC)8月合约分红点数7.39,年化对冲成本8.55%[14] - 中证1000(IM)8月合约分红点数4.54,年化对冲成本8.78%[15] 2. **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 - 实际价差与理论价差对比显示IH升水、IC/IM贴水,与模型预期一致[10][11]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年化对冲成本因子**: - IH2508:-1.56%(365天)、-1.46%(243天)[12] - IF2508:-0.19%(365天)、-0.18%(243天)[13] - IC2508:8.55%(365天)、7.97%(243天)[14] - IM2508:8.78%(365天)、8.18%(243天)[15]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20250718:IH轻度升水,IC及IM深贴水,关注中小盘贴水套利机会
东方证券· 2025-07-20 12:43
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分红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上市公司分红数据和历史分红模式,预测分红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影响[3][6][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预估成分股净利润**:以年报公布的净利润为准,结合快报、预警及分析师预测综合调整[19][21] 2. **计算税前分红总额**: - 若已公布分红预案,直接使用税前分红总额[25] - 未公布时,假设分红率(分红金额/净利润)不变,计算税后分红总额[21] 3. **计算分红对指数的影响**: - 股息率 = 税后分红总额 / 最新市值 - 股息点 = 股票权重 × 股息率 - 权重调整公式: $$\mathrm{w_{it}={\frac{w_{i0}\times\mathrm{\(\1+R\)}}{\sum_{1}^{n}w_{i0}\times\mathrm{\(\1+R\)}}}}$$ 其中 \(w_{i0}\) 为初始权重,\(R\) 为涨跌幅[22] 4. **预测分红对各合约的影响值**: - 参考历史除权除息日与股东大会时间差的中位数,预测当前除权除息日[24][26] - 累加交割日前所有分红,得到影响点数[24] - **模型评价**:依赖历史数据和假设,若分红率突变可能导致预测偏差[3][27] 2.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定价模型(理论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无套利条件,考虑分红现值和利率影响[27][2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离散红利分配**: $$\mathbf{D}=\sum_{\mathrm{i=1}}^{\mathrm{m}}\mathbf{D}_{\mathrm{i}}\,/(1+\phi)$$ 其中 \(\phi\) 为无风险利率,期货定价公式: $$F_t = (S_t - D)(1 + r)$$[27] - **连续红利分配**: 假设年化红利率为 \(d\),无风险利率为 \(r\),理论价格为: $$F_t = S_t e^{(r-d)(T-t)}$$[2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分红预测模型**: - 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8月合约分红点数分别为3.62、7.76、9.18、6.25[3][8][9][10] - 年化对冲成本(剔除分红):上证50(-3.44%)、沪深300(-1.03%)、中证500(7.79%)、中证1000(11.11%)[3][8][9][10] 2.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 实际价差与含分红价差对比显示,IH2508升水7.30点,IC2508贴水-36.43点[8][10]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分红剩余影响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分红对合约剩余期限的影响比例[8][9][10]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合约到期前的累计分红点数占指数比例[11] - 例如,上证50期货8月合约剩余影响为0.13%[8]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分红剩余影响因子**: - 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的8月合约剩余影响分别为0.13%、0.19%、0.15%、0.10%[11] 其他关键数据 - **分红时间分布**:集中在5-7月,影响涵盖此期间的期指合约[7] - **成分股分红进度**:截至7月18日,上证50成分股中40家已实施分红,沪深300中230家实施[7]
A股:急速回落!是出货还是吸筹?下周,大资金要决定方向了
搜狐财经· 2025-05-23 18:48
市场走势分析 - 盘后市场出现共振下跌,可能由突发利空或期权合约套利引发 [1] - 大资金通过权重股和股指期货双向操作获利,散户单边做多策略在当前A股行情中表现不佳 [1] - 午后沪深300ETF量能显著放大,显示大资金护盘而非出货 [3] - 白酒、地产、证券、煤炭等权重行业在关税背景下表现抗跌,下跌空间有限 [3] 行业表现与机会 - 银行板块已回升至10月8日高点,其他权重行业仍有20~30%上涨空间 [3] - 证券、地产、白酒等权重行业若带动指数,市场盈利效应将更显著 [3] - 白酒、地产、证券等板块当前估值相当于上证3000点以下水平,具备安全边际 [5] - 小盘股近期涨幅较大,部分期权合约贴水达几百点 [3] 资金动向与策略 - 5月底大资金可能决定市场方向,下跌空间有限但需做好仓位管理 [5] - 若A股跌至3200点附近可考虑加仓,但需结合持仓结构判断 [5] - 港股回调机会优于A股,恒生指数盘后上涨0.2%,恒生科技指数持平 [5] - 红利股行情或结束,权重行业有望轮动补涨 [7] 指数展望 - 上证指数重返3400点的目标保持不变,短期波动属正常 [7] - 银行板块回调可能带动其他行业轮动上涨,市场整体乐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