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脑
ic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技术持续迭代,变革孕育新机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行业 - **公司**:智源、宇树、优必选、乐聚、特斯拉、北特、贝斯特、新建、斯凌、雷迪克、新坐标、双灵、科之星、荣泰、利准、新目标、驼曼、兆威机电、新动力源、南山智尚、恒安安防、同益中、康隆达、福莱新材、华为科、米石、帕西尼 [1][3][5][6][8][1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国内机器人企业出货量和成本控制表现优异**:2025 年智源、宇树、优必选等公司出货量均超 1,000 台,全行业成本平均降幅达 50%以上,如乐聚机器人售价从 2024 年 70 万元降至 2025 年 40 万元,预计年底降至 20 万元,得益于规模化生产和设备国产化 [1][3][4] 2. **行星滚柱丝杠领域发展良好**:加工工艺突破,从单一磨削扩展到多种工艺结合,企业数量增加,包括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加快行业发展,提高产能并降低成本 [1][6] 3. **丝杠加工工艺有新趋势**:向以车代磨发展,但刀具消耗大,仍在探索阶段,头部企业布局烧设备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国内企业开发专用机应对海外设备问题 [1][7][8] 4. **减速器行业有新探索**:国内企业开始探索谐波减速器,产能和成本下降,行业探索新型摆线针轮减速器,结合谐波和行星减速器优点,但需验证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1][11] 5. **灵巧手领域进展显著**:国产厂商快速追赶,推出 6 到 20 个自由度产品,本体厂商和上市公司积极参与,直驱方式受青睐,电子皮肤扮演重要角色 [1][12][13] 6. **机器人轻量化是趋势**:特斯拉第二代机器人减重 10 公斤使速度提升 30%,轻量化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和工程塑料等,应用于多个部位 [20] 7. **机器人大脑系统待突破**:从去年小脑运控到今年大脑训练,但数据量不足,行业通过数据工厂模拟训练,域控成发展趋势 [21] 8. **热管理是机械商业化新方向**:电机、电池等电子器件需保持低温,主要采用风冷、液冷和相变冷却方式,有效热管理是探讨重点 [2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应用**:南山智尚、恒安安防等公司依靠其产能布局机器人领域,带来新发展机会 [14] - **力觉和视觉传感器现状**:六维力觉传感器成本高,应用需权衡成本与精确控制,视觉传感器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标准 [17] - **触觉和力传感器竞争格局**:非上市公司或一级公司有技术优势,上市公司与之合作或收购,未来竞争格局待观察 [19] - **2025 年下半年投资建议**:关注零部件发展,跟踪特斯拉等龙头企业带动方向,关注下游应用端变化 [23][24]
迈向通用具身智能:具身智能的综述与发展路线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6-17 20:53
具身AGI的定义 - 具身AGI被定义为能够以人类水平的熟练度完成多样化、开放式现实世界任务的具身AI系统,强调其人类交互能力和任务执行能力 [3] 通用具身智能路线 - 论文提出从L1到L5的五级路线图,衡量和指导具身AGI的发展,每个级别基于四个核心维度:模态、类人认知能力、实时响应能力和泛化能力 [4] - L1(单一任务完成):机器人能够可靠地完成单一、明确定义的任务,但功能局限于特定任务领域 [7] - L2(组合任务完成):机器人能够处理组合任务,通过将高级人类指令分解为简单动作序列来执行,但能力仍限于预定义任务和技能库 [7] - L3(有条件的一般任务完成):机器人能够处理多种任务类别,表现出对任务、环境和人类指令的有条件泛化能力,但对全新或开放式任务的可靠性不足 [7] - L4(高度通用机器人):机器人展现出对广泛未见任务的稳健泛化能力,具备强大的多模态理解和推理能力 [7] - L5(全功能机器人):机器人能够满足人类日常生活的广泛需求,展现出类似人类的认知行为 [7] 现状和挑战 - 当前具身AI的能力处于L1和L2之间 [7] - 现有的具身AI模型大多仅支持视觉和语言输入,并且输出仅限于动作空间 [8] - 现有的机器人主要专注于任务特定的操作,缺乏高级的推理和社交互动能力 [11] - 大多数现有的具身AI系统以半双工方式运行,即在完全接收和处理指令后才开始行动,这使得它们在动态环境中表现不佳 [14] - 具身AI需要在推理和对话智能方面表现出色,类似于复杂的聊天机器人,并展示与人类偏好和伦理价值观的一致性 [17] L3∼L5核心能力组件 - 全模态能力:L3+机器人需处理超越视觉和文本的多模态输入(如听觉、触觉、热感等),并生成多模态响应(动作、语音、推理等) [18] - 类人认知行为:包括自我意识、社会关联理解、程序性记忆和记忆重组 [18] - 实时交互:现有模型因参数量限制难以支持全模态实时响应,且计算复杂度随序列长度平方增长 [19] - 开放任务泛化:当前模型依赖任务特定数据,缺乏物理规律的内化 [19] L3+机器人大脑框架 - 模型结构设计原则包括全模态流式处理和动态响应 [19] - 训练范式包括全模态从头训练、终身学习集成和物理导向训练 [20] 总结与未来挑战 - 具身AGI的发展路线图具有长期相关性 [20] - 未来挑战包括技术障碍以及伦理、安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挑战 [20]
人形机器人系列(八):北京机器人大会、亦庄机器人马拉松有哪些亮点?
长江证券· 2025-04-29 09: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大脑与产业落地讨论度提升,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显示人形机器人性能提升;未来应用场景将扩大,产业应用从部分垂直场景拓展至规模化2B、2C应用,产业链降本助推商业化;建议关注技术领先主机厂和具备核心零部件技术、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的零部件企业 [5][11][9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机器人大会总结:产业逐级形成共识,大脑与灵巧手发展加速 - 2025年4月15日,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在北京开幕,为期两天,主题为“竞逐人形具身万亿赛道·重塑未来产业新纪元”,集结超40家企业展示全产业链创新成果 [8][18] - 参展企业包括宇树、乐聚等本体企业和帕西尼等供应链企业,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关节、电子皮肤和传感器等产品 [22] - 多家企业演讲分享,产业发展趋势形成共识:应用侧2025 - 2027年部分垂直场景应用落地,2028 - 2030年规模化2B应用,2030年2C开始加速;软件侧大脑训练及具身智能开发是重点,多家企业提出“大脑”技术架构;数据采集、虚拟训练结合在大脑训练讨论度提升;灵巧手手部架构优化及降本加速 [8][31][41] 人形机器人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比赛 - 4月19日,北京亦庄马拉松活动开跑,20个战队采用17款人形机器人参赛,包括“天工”“夸父”等知名机器人和部分科研机构产品 [9][66] - 6支队伍完成半马赛程,天工队、小顽童队、行者二号队分获前三名 [9][72] 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运控和泛化能力构建引领者 - 天工Ultra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制造,该中心2023年11月成立,是国内首家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创新中心 [74] - 天工有多个产品系列,天工Ultra专为马拉松设计,腿部结构长、髋部关节大,能输出高扭矩,自带内增高、可快速换电 [76] - 北京国创中心3月发布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支持多本体多场景应用,天工机器人已在电力场景开展应用试验落地 [78][80] 松延动力:新兴的人形机器人头部创业公司 - 松延动力2023年9月成立,成立后完成N1初代机设计、装配和测试,进行多地形行走测试 [87] - 2024年5月推出通用型人形机器人Dora和仿生机器人头,2025年3月推出N2产品,可实现连续后空翻及稳健快速行走,售价3.99万起 [87] - 松延动力N2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第二名、第四名,能完全自主奔跑,摔倒后可快速修复,展示出较强适应性和可靠性 [93] 投资建议:产业快速发展,场景落地未来可期 - 202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人形机器人性能提升,未来应用场景扩大,产业链降本助推商业化 [11][94] - 建议关注技术领先的主机厂,以及具备核心零部件技术、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的零部件企业 [11][94]
机器人硬件不值钱,有价值的是大脑部分
雪球· 2025-02-27 16:17
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德国公司购买宇树机器人并植入ChatGPT后训练,基础款售价23000欧元,训练后5级版本售价59900欧元 [2] - 未来机器人本体可能免费提供,硬件将标准化,核心价值在于大脑模型差异 [3] - 当前市场关注硬件如丝杠、减速器、传感器,但长期将转向大脑模型差异化 [3] - 头部公司集中精力开发大脑模型算法,本体选择代工方案,如腾讯、智元、银河通用 [3] 机器人大脑技术发展 - 小脑运动控制由头部厂商自研,大脑大模型短期不会由宇树开发 [3] - 国内大脑硬件多采用英伟达芯片,软件模型基于GPT,国产大脑方案存在投资机会 [3] - 天准科技发布星智001大脑控制器,基于英伟达Jetson Orin平台,对接智元机器人 [4] 行业技术路线 - 大脑和小脑融合趋势明显,视觉语言动作统一到大模型中 [3] - 小脑方向近期受关注,但运动控制仍以头部厂商自研为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