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慧思开物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 | 具身智能冷思考
新华社· 2025-11-18 11:06
行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是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未来产业,被列为“十五五”重点发展方向[1] - 行业技术近年突破迅速,政策支持力度大,资本市场看好发展前景[1]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0亿元,在2035年突破万亿元[1] 技术进展与产业现状 - 国内涌现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实现突破[1] - 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例如“慧思开物”平台具备自然交互、空间感知等能力[5] - 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等已具备规模化生产与价格优势[2][4] - 供应链体系齐全,具备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规模化生产能力,对下游需求响应迅速[4] 产品应用与落地场景 - 人形轮式机器人全身有22个关节模组,负载10公斤,适合导游、导览、教育、安防等产业[2] - 产品形态包括仿生、双足人形机器人等,已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中落地应用[2] - 当前多数产品应用场景集中在科研、教育以及部分工业环境的简单任务,仍处于早期阶段[1] 资本市场表现 - 融资规模与频次呈现“双高”特点,今年以来成交多笔上亿元人民币融资[6] - 银河通用机器人完成了新一轮11亿元人民币融资,优必选科技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超8亿元订单[6] - 市场存在结构性短期泡沫,项目集中在种子、天使、A轮阶段,估值与当期现金流不匹配[7] 行业发展挑战 - 大模型泛化能力面临数据质量、数量与多样性挑战,真实数据获取难度大且成本较高[9] - 仿真数据与真实世界存在偏差,模型在实际场景中易出现性能缩水、决策失误[10] - 软硬件深度集成面临难题,硬件精度不足影响与软件耦合,移动空间定位需达到厘米级精度[12] - 标准与合规挑战突出,技术评测标准化工作难度大,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13] 产业链建设方向 - 需解决关键零部件量产一致性和可靠性难题,发展高分辨率、高耐用性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技术[15] - 减速器、伺服系统及控制器占机器人整体成本六到七成,需加快核心零部件量产以降低成本[16] - 探索具身智能双系统架构,模仿人类快慢思考模式,提高通用能力[17]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国产安全可控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兼容国产硬件[18]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李春枝:具身智能正处在“商业爆发前期”
贝壳财经· 2025-10-30 09:02
行业发展阶段与趋势 - 具身智能正从“能动”迈向“好用”,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好用”演化 [1] - 行业处在“商业爆发前期”,正从“探索示范”走向“商业落地” [2] - 未来3-5年是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可行”到“商用可靠”的关键窗口期 [2] 核心技术方向 - 破局关键在于“泛化智能”,使机器人能理解、会思考、可应变 [1] - “大脑”与“小脑”的协同进化是关键技术方向之一 [1] - “大脑”作为认知与决策中心,使机器人听懂自然语言并规划任务路径 [1] - “小脑”作为精准控制枢纽,确保动作稳定、灵巧、可靠 [1] 商业化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特种作业等领域 [2] - 应用场景特点为存在劳动力缺口、高重复、高强度、高风险 [2] - 具身天工机器人能自主完成复杂的电控柜操作 [2] - 在工厂搬运场景可自主完成不同高度、位置、重量的物品搬运 [2] 公司战略与产业贡献 - 公司自主研发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形成大小脑协同分层架构 [1] - 公司已将通用机器人平台“具身天工”、平台“慧思开物”及核心数据集有序开源 [2] - 公司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将技术“领先性”转化为产业“先进性” [2] - 目标为驱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形成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人形机器人迎来从“演示可行”到“商用可靠”的关键窗口期
中国经济网· 2025-10-29 15:22
行业发展阶段与趋势 - 具身智能正从"能动"迈向"好用",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好用"演化 [1] - 未来3到5年是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可行"到"商用可靠"的关键窗口期 [1][2] - 具身场景正从"概念验证"走向"商业落地",处在"商业爆发的前期" [2] 核心技术方向与突破 - 破局关键在于"泛化智能",使机器人能理解、会思考、可应变 [1] - "大脑"与"小脑"的协同进化是关键技术方向,"大脑"负责认知决策,"小脑"负责精准控制 [1] - 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具备大小脑协同分层架构,实现一脑多机、一脑多能的强泛化能力 [1] 商业化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特种作业等存在劳动力缺口、高重复、高强度、高风险场景 [2] - 在电力巡检场景,机器人能自主完成复杂电控柜操作 [2] - 在工厂搬运场景,机器人可自主完成不同高度、位置、重量的物品搬运 [2] 产业链与生态建设 - 具身智能产业链条极长、技术复杂度高,开放协同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2] - 公司已将通用机器人平台"具身天工"、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及核心数据集有序开源,并牵头制定行业标准 [2] - 通过多方合作将技术"领先性"转化为产业"先进性",驱动行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2]
“具身天工2.0”人形机器人亮相金融街论坛 北京人形加速推动具身智能从“演示可行”迈向“商用可靠”
证券日报· 2025-10-29 02:12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产业正从“能动”迈向“好用”,处在商业爆发的前期,未来3至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可行”到“商用可靠”的关键窗口期 [1] - 未来十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有望实现倍增 [1] - 技术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好用”演进,当前突破关键在于“泛化智能” [1] - 场景从“概念验证”走向“商业落地”,在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特种作业等领域成为应对劳动力缺口和高风险场景的选择 [2] - “开源协同”生态驱动产业快速发展,需多方协同推进 [2] 公司技术与平台 - 公司自主研发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采用“大脑”与“小脑”协同架构,“大脑”负责认知决策,“小脑”实现精准控制,具备“一脑多机、一脑多能”的泛化能力 [1] - 公司已将“具身天工”、“慧思开物”等平台及核心数据集有序开源,并牵头制定行业标准 [2] - “具身天工2.0”具备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和灵活下肢系统,搭载双电池快换电系统,综合能效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机器人拥有全球领先的端侧智能计算平台,为实时决策提供算力支撑 [2] 产品应用与进展 - 人形机器人“具身天工2.0”作为会议开场主持人亮相,并参与倡议与签约环节 [1] - 公司机器人在电力巡检中已能自主完成复杂电控柜操作,在工厂搬运场景中可适应不同高度、位置和重量的物品搬运 [2] - 自2025年9月起,“具身天工2.0”机器人已进入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在无人生产线上自主完成料箱取放与搬运,实现从实验室到真实生产的验证 [2]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国内首家具身智能软硬件全栈科技公司 [2]
具身天工2.0”人形机器人亮相金融街论坛 北京人形加速推动具身智能从“演示可行”迈向“商用可靠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21:29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产业正处在商业爆发前期,未来3至5年是人形机器人从演示可行到商用可靠的关键窗口期 [1] - 行业正经历三大趋势演变:技术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好用演进、场景从概念验证走向商业落地、开源协同生态驱动产业快速发展 [1][2] - 未来十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有望实现倍增 [1] 技术演进 - 当前技术突破关键在于泛化智能,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理解、思考并应变不确定环境 [1] - 通用具身智能平台采用大脑与小脑协同架构,大脑负责认知决策使机器人理解自然语言并规划任务,小脑实现精准控制保障动作稳定灵巧 [1] - 平台具备一脑多机、一脑多能的泛化能力 [1] 商业应用落地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特种作业等领域成为应对劳动力缺口和高强度、高风险场景的选择 [2] - 技术正走出实验室进入真实生产环境,例如在电力巡检中自主完成复杂电控柜操作,在工厂搬运场景中适应不同高度、位置和重量物品搬运 [2] - 具身天工2.0机器人自2025年9月起进入福田康明斯发动机工厂,在无人生产线上自主完成料箱取放与搬运 [2]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是国内首家具身智能软硬件全栈科技公司 [2] - 具身天工2.0机器人具备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和灵活下肢系统,搭载双电池快换电系统,综合能效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机器人拥有全球领先的端侧智能计算平台,为实时决策提供算力支撑 [2] 产业生态建设 - 公司已将具身天工、慧思开物等平台及核心数据集有序开源,并牵头制定行业标准 [2] - 通过开源协同推动技术领先性转化为产业先进性 [2]
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人形机器人“天工”如何进化而来?
新华社· 2025-08-21 14:48
公司发展历程与背景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3年11月成立,由京城机电、小米、优必选、亦庄机器人4家国有和民营企业联合组建 [3][4] - 首席执行官熊友军曾带领优必选公司研发出国内领军产品,并手握多项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 [3] - 公司成立时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仅20余家,行业存在技术泛化能力不足、环境感知能力弱等共性难题 [4]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天工"为纯电驱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纯电驱动技术较国外液压驱动更具成本优势 [5] - 2024年4月15日实现首次奔跑并完成爬坡动作,4月通过公开演示验证稳定性 [5][6] - 全球首次实现多电驱关节驱动全尺寸机器人拟人奔跑,突破行业技术瓶颈 [5] 赛事成就与性能验证 - "具身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完成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8] - 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1金3银1铜,包括百米飞人决赛金牌 [8] - 全程采用自主无人工干预方式参与1500米、400米等多项比赛 [8] 研发体系与人才结构 - 公司300余名员工中70%为研发人员,其中8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2岁 [10] - 采用"项目负责人主导制",研发团队拥有绝对资源调度权,包括对首席执行官的直接指挥 [8][10] - 首席技术官指出团队内驱力强,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技术信心 [9] 开源生态与行业合作 - 全面开源大规模多构型机器人数据集"RoboMIND",下载量超3万次且含大量海外用户 [11] - 公开"天工1.0"本体结构图纸、软件架构及运动控制算法 [11] - 2024年5月联合上海、浙江等地机构发布《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 [12] 核心平台与技术演进 - 2024年3月发布全球首款一脑多能、一脑多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11] - 该平台使机器人具备自主规划动作能力,显著降低行业开发门槛 [12] - 成立开源社区促进开发者交流,推动行业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创新转变 [4][12]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人形机器人“天工”如何进化而来?
新华社· 2025-08-21 14:35
公司发展历程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3年11月成立 由京城机电、小米、优必选、亦庄机器人4家国有和民营企业联合组建 [2] - 公司成立时首席执行官熊友军已持有多项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 并曾带领优必选研发出国内领军产品 [2] - 研发团队在2024年4月15日实现"天工"首次奔跑爬坡突破 同年4月19日"具身天工Ultra"完成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3][4] - 2024年8月14日"具身天工Ultra"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得1金3银1铜 包括百米飞人决赛金牌 [4][5] - 2024年10月挂牌"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2024年3月发布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7][8] 技术突破 - "天工"为纯电驱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 采用纯电驱动技术较国外液压驱动更具成本优势 [3] - 实现全球首次多电驱关节驱动全尺寸机器人拟人奔跑 突破业内技术空白 [3] - 开发"慧思开物"平台实现一脑多能、一脑多机 使机器人具备自主规划动作和举一反三能力 [7][8] - 运动控制算法在夺冠后全面开源 本体结构图纸/软件架构/电气系统已全部对外开放 [7] 研发体系 - 公司300余名员工中70%为研发人员 其中8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平均年龄32岁 [6] - 采用项目负责人主导制 研发团队拥有完全技术路线决定权 首席执行官需为项目让路 [5] - 马拉松项目由90后业务负责人统筹调度 全公司资源需配合项目需求 [5] 行业贡献 - 开源大规模多构型机器人数据集"RoboMIND" 下载量超3万次 含大量海外用户 [7] - 牵头联合上海浙江等地机构制定《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 明确安全底线和应用场景匹配规范 [8] - 2023年国内注册人形机器人企业仅20余家 通过开源共享推动行业避免低水平重复研发 [2][7] 产品性能 - "具身天工Ultra"半程马拉松成绩为2小时40分42秒 百米飞人决赛夺冠 [4][5] - 产品具备走沙路/上台阶/挥手致意等多场景适应能力 环境感知和泛化能力显著提升 [1][3]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丨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人形机器人“天工”如何进化而来?
新华网· 2025-08-21 14:30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天工"在不到1年内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全球赛事夺冠的快速技术突破 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迈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进展 [1][3][7]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通过独特的研发机制和开源共享策略 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并获得全球认可 [7][9][11] 公司发展历程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2023年11月成立 由京城机电 小米 优必选 亦庄机器人4家国企和民企联合组建 旨在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3] - 团队规模达300余人 其中70%为研发人员 8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平均年龄仅32岁 [8] - 2024年4月15日实现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的自主奔跑 同年10月挂牌"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4][11] 技术突破 - "天工"为全球首台纯电驱全尺寸拟人奔跑人形机器人 采用纯电驱动技术替代液压驱动以降低成本 [4] - 2024年4月通过公开演示验证奔跑能力 同年8月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以全程自主方式获得1金3银1铜 包括"百米飞人"金牌 [1][7] - 开发全球首个一脑多能 一脑多机通用平台"慧思开物" 使机器人具备自主规划动作的泛化能力 [11][12] 研发机制 - 实行"项目负责人主导制" 研发团队拥有技术路线决策权 公司资源全面配合项目需求 [7][9] - 马拉松赛事由90后业务负责人统筹调度 首席执行官不干预具体研发过程 [7][8] - 通过高强度测试迭代技术 首次马拉松测试耗时8小时完成100圈210米跑道 过程中出现零件松动但团队持续优化 [8] 行业贡献 - 全面开源"天工1.0"本体结构图纸 软件架构及运动控制算法 "RoboMIND"数据集下载量超3万次 含大量海外用户 [11] - 牵头制定《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 联合上海 浙江等地机构明确安全底线和应用场景规范 [11] - 开源社区于2024年4月上线 促进开发者交流共享 降低行业开发门槛 [11][12]
第15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汇聚人工智能新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1:48
展会规模与参与企业 - 第15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确定中外参展企业1029户 其中东北亚 欧美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港澳台地区企业275户 [1] - 展会设置线上线下展位 集中展示7万余种中外品牌商品 [1] - 现代化产业馆吸引7家世界500强企业(华为 中石油 中石化 大疆 中粮等)和8家中国500强企业(理想 蔚来 小鹏 中国重汽等)及13家吉林省重点企业入驻 [1] 前沿科技展示 - 近200个展位专门展示人工智能及相关产品 [1] - 日耀光电展示国际领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及一体式检测装备 新型功能材料 [2] - 中车长客展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和时速450公里动车组CR450BF [2] - 亦庄机器人展示全球首个"一脑多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及自研"天工"机器人(全球首例半程马拉松完赛夺冠) [2] 展馆主题与特色 - 现代化产业馆重点展示传统产业升级案例 新生产力成果和创新生态合作体系 [1] - 开放合作馆推动区域资源共享 吉林高质量发展成果展区通过VR互动 非遗技艺等展示地域产业优势和文化特色 [2] - 新消费新服务馆涵盖智慧零售 数字文旅 健康服务等领域 特斯拉 西门子 飞利浦 华为 京东等企业确认参展 [3] - 国际及港澳台商品馆汇聚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特色商品 促进中外商品流通与文化交融 [3] 重点企业与产品亮点 - 特斯拉展出赛博越野车 宇树科技展示人形机器人G1和仿生四足机器人Go2表演 [3] - 东北亚经贸合作成果展区重点展示珲春 圈河口岸 格林伍德园区 中韩示范区平台及LG新能源 联合飞机等企业合作成效 [2]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首枚奖牌出炉 天轶2.0包揽冠亚军
央广网· 2025-08-19 09:29
公司表现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轶2 0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中包揽冠亚军 展示出全自主操作能力 [1] - 天轶2 0在物料搬运项目中同样以全自主方式完成任务 获亚军和季军 [9] - 天轶2 0成功将27枚末端直径8毫米的细长物料准确插入收纳箱孔洞 展现高精度操作能力 [1] 技术突破 - 天轶2 0基于7自由度机械臂和"慧思开物"平台 实现具身大脑与小脑的高效协同 [1][3] - 公司实现从遥控到自主的关键技术突破 机器人具备在开放动态环境中完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能力 [5] - 技术已从实验室概念发展到能在复杂工业场景中全自主执行高难度任务 [7] 行业意义 - 天轶2 0的操作速度可匹配工业场景节拍要求 展示出实际应用潜力 [1] - 具身智能技术实现实质性跨越 标志着该技术迈向成熟应用阶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