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转型
搜索文档
国窖1573失速后,137亿存货压仓,泸州老窖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11-15 10:19
出品:山西晚报·刻度财经 长期"重高端、轻中低端""重单品、轻矩阵"战略失衡的集中爆发。 10月31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经营现金流收缩幅度远超业绩降幅,债务结构短期 化压力凸显,营销与研发资源配置失衡。 这份财报不仅反映出企业单季度的经营困境,更暴露了其长期依赖高端单品、产品矩阵薄弱、治理机制僵化的深层矛盾,在白酒行业"存量竞争+消费转 型"的关键期,泸州老窖的"增长神话"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01 主营业务"造血"能力骤降: 营收净利双降,现金流降幅超20% 财报核心数据显示,泸州老窖2025年初至报告期末的经营业绩呈现"全面承压"态势。其中,营业收入为231.27亿元,同比下滑4.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107.62亿元,同比下滑7.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7.42亿元,同比下滑7.11%。三项核心指标同步下滑,且净利润降幅显著大于营 收降幅,说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减弱,并非短期波动。 | | 本报告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 年初至报告期末 | 年初全报告期末比上 | | --- | --- | --- ...
瑞士隆奥:看好新兴市场股票 内地和香港股市料受惠资金流入
智通财经· 2025-08-28 21:30
新兴市场股票配置 - 高配新兴市场股票 对内地和香港市场看法正面但相对其他新兴市场偏向中性 [1] - 预期港股短期受资金流入带动仍有上升动力 持续性有待观察 [1] 资金流动趋势 - 中外资金近月持续流入 外资开始加配新兴市场 [1] - 贸易战趋稳及美元转弱带动资金流入新兴市场 直接间接利好中国市场 [1] - 早前流入内地和香港市场的资金以对冲基金短线资金为主 现转为中线部署 [1] 行业板块表现 - 权重科技股受惠程度较高 [1] - 内卷问题对消费相关股份形成较大压力 [1] - 进入板块轮动周期 可关注基本面稳健板块 [1] 宏观经济环境 - 内地处于消费转型阶段 房地产市场问题需时解决 [1] - 第三季经济增长如放缓可能成为政策力度加大的催化剂 [1] 汇率走势预期 - 对美元看法负面 减息令资金从7万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流出 [1] - 流出资金可能先流入欧元和日元等货币 [1] - 预期人民币升值 美元兑人民币汇价未来12个月或升至7水平 [1]
6个月进账900亿,茅台高层猛推新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3:47
业绩表现 - 1-6月营收910.94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8.9%,符合管理层设定的9%增长目标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64.18%至131.19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减少及税费支付增加 [4] - 茅台酒收入755.9亿元(占比84%),增速10.24%,系列酒收入137.63亿元,增速放缓至4.69% [19] 产品策略 - 推出超10款新品或新规格,保持"月月有动作"节奏,包括7000元五星纪念酒(限量25568瓶,贡献1.8亿元销售)和停产的百元单品台源酒 [5][6][8] - 新增500ml飞天茅台四瓶装规格,降低整箱购买门槛,瞄准家庭及小型聚会场景 [9] - 系列酒定位为"护卫舰",推出1.935L茅台1935新规格,强化"收藏、品鉴、礼赠"场景 [16][19] 渠道变革 - 直销渠道收入400.1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i茅台贡献107.6亿元(增长5%),批发代理渠道收入493.43亿元(增长2.8%) [24] - 招募5000-7000家主题终端店运营商,布局美团/饿了么/抖音即时零售网络,并通过直播发放代金券引流 [17] - 推动"一省一文一品"计划,拟成立省级联营公司稳定飞天茅台价格及开发地域文创酒 [26] 市场环境 - 25年飞天茅台原箱批价跌至1885元/瓶(较年初下降16%),散瓶1860元/瓶,显示市场承压 [15][16] - 行业面临政策限制(如工作餐禁酒)及消费转型,渠道库存高企,电商价格战加剧 [15][19] - 产品策略转向"商务+礼赠+悦己"多元场景,重点拓展年轻客群 [11][13]
酒业密集人事调整,折射出怎样的行业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8-03 17:34
酒业高层人事大调整 - 酒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层人事大调整,涉及白酒、啤酒、黄酒等多个细分行业 [1] - 2024年人事变动潮从白酒行业扩展到啤酒、黄酒行业 [3] - 白酒行业多家企业高管变动: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辞职,顾宇接任;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辞职;贵州茅台技术开发公司王登发出任董事长;丰谷酒业谌超当选董事长;天佑德酒聘任鲁水龙为副总经理 [3] - 啤酒行业高管变动: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辞任,赵春武暂代;珠江啤酒原董事长王志斌退休,黄文胜接任,张涌接任总经理 [3] - 黄酒行业高管变动:会稽山任命90后高管傅哲宇为董秘;金枫酒业选举祝勇为董事长;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吕旦霖辞职 [3] 行业深层困境与转型 - 高管变动折射出白酒行业面临业绩下滑、库存高企、消费疲软三重叠加压力 [1] - 行业面临消费转型、竞争加剧、政策调整等多重压力 [5] -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下降,酒类作为可选消费品受冲击明显 [5] - 年轻消费者观念转变对白酒消费产生较大影响,85-94年出生人群成为重要突破口 [5] - 新禁酒令政策虽对实际销量影响有限(政务消费占比从2011年40%降至2023年5%),但对市场信心造成打击,高端白酒批发价格下探 [5]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不可逆转趋势,差异化竞争成为企业生存关键 [6] - 企业需要精细划分消费场景和人群,开发针对宴请、礼品、自饮、收藏等不同需求的产品系列 [6] - 高管调整是企业适应新市场环境和消费趋势的根本性举措 [6] - 白酒企业积极拥抱年轻消费者、打破固有消费圈层、探索品牌年轻化成为必修课题 [5]
蓬莱区推动消费从“门票依赖”向“多元创收”转型,勾勒消费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8-01 13:50
消费场景创新 - 蓬莱区开设130平方米的“蓬莱仙品”三仙山旗舰店,汇聚上百种地方风物,成为推动消费从“门票依赖”向“多元创收”转型的关键一环 [2] - “蓬莱仙品”店铺通过八仙卡通人物门牌、八仙元素文创产品(如冰箱贴、帆布包)及非遗技艺商品(如王福禄小面)等IP化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游客沉浸式体验 [3] - 蓬莱区在利群广场外举办“购在仙境‘换’享新生”主题夜市,设置家电、家居家装、电动车体验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式构建“便捷、实惠、体验”三位一体的政策直达新场景 [5] 销售网络与渠道拓展 - “蓬莱仙品”品牌已成功进驻烟台好礼运营中心、核心酒店民宿及商业街区,编织覆盖游客主要活动路线的线下销售网络 [4] - 店铺通过景区联动(如三仙山店)打通“仙山”流量与“仙品”价值转化通道,系统性激活门票之外的二次消费潜力 [4] 政策驱动与经济效益 - 蓬莱区商务局统筹协调汽车、家电、3C、家居等领域200家企业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累计撬动消费超7000万元 [5] - 政策通过构建有效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推出特色促销方案,提供优质优价商品与高效服务,满足市民对智能家电、焕新家居的品质需求 [5] 供给侧与需求侧战略 - 供给侧方面,蓬莱区依托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通过“蓬莱仙品”等品牌化、IP化手段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新需求 [6] - 需求侧方面,通过店铺铺展和以旧换新夜市等场景创新,借力国家政策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夏季旅游旺季消费经济繁荣 [6]
社零总额连续下降,北京消费乏力了? 专家: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综合性指标 更全面反映消费市场变化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21
北京消费市场结构变化 - 上半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0.9%,其中服务性消费增长4.7%,社零总额下降3.8%至6734.2亿元 [1][5] - 社零总额统计方式以商品消费为主,需完善为包含服务消费的更全面指标体系 [1] - 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增长2.6%和4.3% [5] 商品零售细分表现 - 商品零售6061.6亿元(下降3.8%),餐饮收入672.6亿元(下降3.6%) [5] - 基本生活类和时尚类商品销售较好:粮油食品类(+13.9%)、金银珠宝类(+36.1%)、体育娱乐用品类(+9.3%)、化妆品类(+7.6%) [5] - 家电和文化办公用品受"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分别增长4.6%和3.1% [5] - 汽车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大幅下降20.0%和24.0%,对社零总额形成显著拖累 [5] 服务消费与新兴业态 - 服务性消费在信息、交通、文化娱乐领域带动下强劲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占比达58.9% [7] - "票根经济"延伸多轮消费,如五月天演唱会带动西单更新场商户联动促销 [7] - "它经济"爆发:上半年国内宠物消费773.75亿元(+8.84%),其中服务消费192亿元,北京宠物家庭持续增加 [8] 时尚消费趋势 - 中国消费者对小众品牌接受度达79%,美妆、服饰、家居领域渗透率攀升 [8] - 北京市发布《行动方案》,提出构建首发时尚矩阵,集聚国际品牌并培育本土品牌,支持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 [9] 消费转型与政策方向 - 服务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显著快于传统商品消费,文商旅融合成为重要路径 [13] - 北京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转向主动创造,通过文化IP、特色旅游线路等提升体验价值 [13] - 消费统计体系需加快完善,建立覆盖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分类指标以反映市场变化 [13][14]
非标商业的海南实践:主理人经济的破局与嵌合
海南日报· 2025-07-02 09:18
中国消费市场转型 - 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海南服务性消费对居民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文旅、健康、教育等领域支出增速远超传统商品消费 [3] - 消费需求从"物质丰裕"转向"精神充盈",Z世代情绪消费、国潮品牌文化自信、银发经济成为新趋势 [3] - 消费行为演变为个体价值与时代精神的共振,非标准化商业形态兴起 [3][4] 非标商业定义与特征 - 非标商业为开放式空间布局,强调特色场景营造、个性化品牌组合,伴随"松弛感""小众"标签,满足社交打卡需求 [4] - 非标商业通过差异化场景重构人与商业关系,海南成为重要实验场 [4] - 典型案例包括海口荣山寮村民宿书屋、龙兴路16平方米复合业态咖啡馆等"空间诗人"主理项目 [5] 海南非标商业格局 - 海口:西海岸非标民宿、骑楼老街复合业态绑定城市更新,成为时尚消费新引擎 [6] - 三亚:后海村水上运动主题空间、藤海社区艺术家工坊升级旅游消费至"在地体验" [6] - 万宁:冲浪文化催生"民宿+社群+运动"共生模式,日月湾形成"浪人经济学"消费IP [6] - 非标商业以"小而美"嵌入社区,通过社群运营培育忠诚度,本土文化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 [6] 海南消费结构协同 - 免税购物为核心引擎:2024年离岛免税销售额470亿元,购物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 [8] - 有税商业面临电商渗透挑战,通过以旧换新补贴、策展型零售重塑空间叙事 [8] - 非标商业充当"黏合剂":文化反哺(非遗市集)、场景互补(免税城手作工坊)、流量转化(冲浪俱乐部联名礼包) [8] 非标商业战略价值 - 将在地文化转化为"体验价值",成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隐形竞争力 [9] - 需通过专项立法、主理人协会构建制度支撑,设立文化遗产基金推动文化转化 [10] - 场景创新方向包括书店社区化、咖啡馆论坛化、冲浪俱乐部环保行动等"人货场"关系重构 [11]
基于LMDI因子分解与美日经验的政策启示:从生产国到消费国的跨越:中国内需扩张路径
东北证券· 2025-07-02 09: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消费转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中国需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经济模式 [3][10][11] - 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低于理论最优水平,目前距最优水平至少有 15%提升空间,消费倾向是影响消费率关键因素 [3][21][114] - 美国和日本转型经验表明政策干预、收入分配优化与结构性改革对释放消费动能至关重要,中国消费转型难度或高于美日,预计需 15 年左右迈向消费大国 [4][114][115] - 中国消费转型需从提升财产性收入、优化社保制度、改善人口结构、构建消费文化和增加优质服务消费供给等方面发力 [5][75][1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国发展引擎转变:消费转型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 投资、出口、消费结构适配性决定经济体中长期发展质量,中国应转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 [3][11] - 中国消费率长期偏低,2023 年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5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 14 个百分点 [14] - 通过构建最优消费率与实际消费率动态分析框架,发现 1990 年以来实际消费率长期低于理论最优水平,目前距最优水平至少有 15%提升空间 [21] 消费率演变三阶段:基于 LMDI 因子分解探寻低消费原因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经历三个阶段:1978 - 2000 年先上后下,2000 - 2010 年持续下降,2010 年至今稳步回升 [25] - 采用 LMDI 模型将居民消费率变化拆解为消费倾向、二次分配和初次分配三大因子,消费倾向和初次分配主导了消费率长期趋势 [27][28][32] - 各阶段影响消费因素不同:1978 - 2000 年,前期消费率上升后因通胀和政府引导回落;2000 - 2010 年,外需替代内需和初次分配失衡导致消费率下降;2010 年至今,消费倾向主导消费率趋势,疫情影响消费倾向和消费率 [35][41][44] 美日转型启示录 美国经验:人口红利 + 消费信贷创新 - 二战后美国通过人口红利、城镇化提升和可支配收入增长释放内需,政府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消费发展 [47][51] 日本经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日本在 1970 年代通过产业升级、社保改革和金融服务完善实现消费扩容,但转型面临劳动力转移滞后问题 [53][57][59] 中国启示:城镇化、收入增收仍有空间 - 中国消费转型面临人口老龄化前置、城镇化相对滞后和收入增速相对不足问题,转型难度或高于美日,预计需 15 年左右迈向消费大国 [4][71][115] 政策工具箱:多维消费驱动战略 提升财产性收入:从利息依赖到权益赋能 - 中国财产性收入存在“利息依赖、权益缺位”问题,需通过资本市场改革提升分红比例、稳定资产价格激活居民财产性收入 [76][79][116] 社保制度迭代:从普惠性覆盖到质量提升 - 中国社保体系存在覆盖不足和保障质量差异问题,需提升社保体系包容性,优化缴费和补贴标准 [80][89] 人口结构优化:释放短中长期消费潜力 - 生育政策优化可释放消费潜力,当前生育补贴政策需扩容,同时应发展银发经济 [90][95][100] 观念革新:消费文化构建 - 中国消费文化需转变,可借鉴美日经验,通过媒体引导和政策推动塑造消费文化 [103][104][107] 增加优质服务消费供给 - 中国服务消费供需错配,需扩大服务业开放,构建跨境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深化对内开放制度改革,推动优质服务业供给 [109][112] 总结与展望 - 中国需转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预计 15 年左右迈向消费大国 [114][115] - 促进消费需聚焦收入、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与文化建设四大维度,同时提升服务消费供给 [116]
社会服务新消费研究之茶饮行业研究框架
长江证券· 2025-07-01 09: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茶饮行业是经济周期和人口周期共振的产物,中国现制茶饮已发展为千亿级新消费赛道,行业呈现折叠态竞争,下沉市场和国内外市场有增长空间,平价产品价格带增长潜力和竞争格局相对占优,茶饮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于前端门店赋能和后端供应链建设 [12][20][49][5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经济周期、人口周期共振的产物 - 消费受经济周期和人口周期影响,经济周期影响消费选择,不同阶段有不同消费特征,如日本经历四个消费时代,中国1990 - 2019年人均GDP复合增速14%消费升级,2020年后人均GDP复合增速7%消费转型 [13] - 消费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当期收入、收入预期、人口总数、年龄结构、家庭结构、人均GDP、就业/通胀、技术变革等,25 - 35岁是人生消费高峰期,不同代际人口基数、年龄、人均消费体量影响消费增速 [13][16] 茶饮行业:空间、格局、壁垒 - 中国现制茶饮行业历经30年迭代,从粉末冲调发展为千亿级新消费赛道,2015 - 2018年CAGR 27%,需求从功能需求演变为新时代消费需求,包括产品、体验、社交、品牌四个维度 [20][21][24] - 行业呈现折叠态竞争,价格带收窄向中间集中,咖啡和奶茶店品类交叉;国内渠道维度预计2030年现制茶饮开店空间在乐观、中性、悲观假设下分别达94.4、68.6、42.8万家,5年CAGR分别为21%、16%、11%,客群维度要扩大目标消费者基数和提升复购频次;国外东南亚主要国家茶饮市场理论店铺数量约23.1万家,约为中国当前市场店铺数量的36% [30][37][45] - 对比行业价格带增长潜力和竞争格局,平价产品价格带相对占优,平价市场CR1~60%,CR3~77%,CAGR~19%,大众市场CR1~18%,CR3~43%,CR5~60%,CAGR~20%,高端市场CR1~20%,CR3~41%,CAGR~9% [49][51] - 茶饮品牌核心竞争力在于前端赋能加盟商能力和后端供应链能力,单店模型上高端茶饮依托品牌势能,平价品牌小投入、薄利多销;供应链体系决定茶饮品牌宽度,头部茶饮品牌通过升级供应链完善自身护城河,如自建原料生产基地、优化仓储物流体系、加强数字化管理、与供应商紧密合作等 [55][56][57] 投资建议 - 供给端茶饮门店数量增长趋于理性化,行业竞争有所放缓,需求端茶饮成为新消费时代年轻人展现生活方式等的载体,茶饮子行业景气度空前,推荐关注所在价格带有开店空间,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相对较好,且有经营壁垒的茶饮公司 [64]
华泰证券:消费提振政策持续发力,龙头价值重估与结构性增长机遇并存
快讯· 2025-06-26 07:34
产业趋势 - 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向消费转型的趋势持续 [1] - 2025年全球贸易摩擦及国际局势扰动背景下 以内需为导向的消费板块防御性与确定性凸显 [1] 政策与宏观环境 - 2024年至今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 [1] - 社零增速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U型复苏 [1] - 下半年政策面有望持续发力 [1] 微观企业表现 - 大部分食饮企业已完成渠道库存去化 [1] - 企业通过品类拓展、渠道创新及效率提升驱动收入利润增长 [1] 投资机会 - 大众品板块龙头价值重估与结构性增长机遇并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