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施压策略

搜索文档
中美西班牙会谈前,美方突然制裁中企,商务部回应了!
搜狐财经· 2025-09-15 16:45
9月13日晚间,中国商务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发言人针对美国政府最新将多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出口 管制实体清单的举动作出严正回应。发言人明确指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认为美方这 一行为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是对国际经贸规则的严重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一制 裁措施出台的前一天,中美双方刚刚商定将于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新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美 方选择在会谈前夕突然实施制裁,其背后动机和谈判诚意都值得商榷。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美方 在谈判筹码不足的情况下,又一次祭出其惯用的极限施压策略,试图通过制造人为压力来获取谈判优 势。 然而,美方这种以压促谈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营造建设性的对话氛围,反而暴露出其在对外经济政策上的 严重短视。从具体表现来看,美方一方面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双边经贸分歧,另一方 面却在实际行动中不断采取挑衅性措施,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面手法,不仅严重损害了其作为谈判方 的信誉度,更可能进一步破坏两国之间本已脆弱的战略互信。回顾近年来中美经贸摩擦的历史轨迹不难 发现,美方类似的施压行为往往会导致谈判进程更加复杂化,甚至引发更激烈的反制措施,最终结果往 往是 ...
特朗普和美联储“抬杠”升级,罢免库克打的什么算盘?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31
特朗普试图罢免美联储理事事件分析 - 特朗普试图罢免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以加强对美联储的控制 若成功将在七人理事会中获得四席多数席位 [1] - 罢免法律依据需满足效率低下、玩忽职守或渎职等条件 历史上从未有总统成功罢免美联储理事 [3] - 此举被视为政治施压和舆论造势手段 而非具备实际法律可行性的行动 [3] 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潜在挑战 - 公开攻击可能制造寒蝉效应 影响官员决策心态导致其在必要决策时犹豫不决 [5] - 削弱美联储公信力与市场信任 若决策被视为受政治压力扭曲将严重削弱其引导市场预期的能力 [5] - 可能开创危险先例 使未来总统通过恐吓手段影响货币政策 最终使美联储沦为政治工具 [5] 对利率决议的潜在影响 - 美联储可能最早下个月启动降息 但受关税推高通胀、预算赤字注入新国债及减税政策刺激影响利率仍居高不下 [7] - 交易员预计明年年底前降息五次 每次四分之一个百分点 [7] - 美联储可能更坚定强调独立性并完全依据经济数据决策 必要时或表现更鹰派以回击政治干预指控 [7] 金融市场预期反应 - 美元倾向利空 美联储独立性是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基石 政治影响可能导致维持过低利率引发贬值 [9] - 美股短期或受益于更快更大幅度降息 尤其利好利率敏感型科技股和成长股 [9] - 美债可能因通胀预期上升导致长期收益率飙升 4月关税举措曾引发严重债券抛售和收益率飙升 [9] - 黄金短期受益于降息需求和抗通胀特性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波动性推动避险需求 [12] - 若大幅降息引发通胀猛升 可能迫使未来更猛烈加息反而损害黄金 [12]
美国对主要伙伴“极限施压”能否奏效?(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2 06:27
美国关税政策升级 - 美国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4] - 截至7月15日已对24个国家和27个欧盟成员国发出关税"最后通牒"[4] - 此举标志着美国对关键贸易伙伴政策的重大升级[4] 美国加征关税动因 - 巨额财政赤字压力是主要驱动因素 未来10年减税措施将带来超4.5万亿美元支出成本[6] - 参议院法案将使美国赤字增加近3.3万亿美元 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6] - 谈判进展迟缓导致美方失去耐心 试图通过极限施压争取更大利益[7] 贸易伙伴应对策略 - 欧盟采取"两手准备":推进谈判同时准备720亿欧元反制关税[10] - 欧盟可能限制美国科技公司在欧洲的执照审批和知识产权权益[10] - 墨西哥或将在芬太尼管控和非法移民问题上作出让步[9] 全球贸易体系重构 - 欧盟正与加拿大 南非及亚非拉国家建立更紧密贸易关系[12] - 加拿大向东南亚国家靠近 巴西和墨西哥加深双边关系[12] - 贸易伙伴试图重塑不以美国为中心的贸易版图[13] 对美国经济影响 - 6月美国核心通胀率同比上涨2.9% 关税或加剧下半年通胀压力[14] - 若全球加征20%关税 美国整体通胀率可能超过5%[16] - 政策不确定性削弱投资者信心 影响制造业回流可持续性[15]
收到北京邀请函5天后,李在明接下美国信函,特朗普开惩罚条件?
搜狐财经· 2025-07-13 13:44
特朗普对韩国加征关税 - 特朗普宣布对韩国商品加征高达25%的关税[2] - 此次关税政策涉及包括日韩在内的14个国家[5] - 特朗普采用"极限施压"策略迫使贸易伙伴让步[5][8] 关税政策背景与时机 - 关税决定恰逢韩国总统收到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邀请函[2][12] - 美国参议员鲁比奥在关税宣布前取消访韩行程[12] - 时间点巧合引发美国警告韩国勿靠近中国的猜测[14][16] 韩国经济影响 - 2024年韩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18.3%[19] - 半导体和汽车产业是韩国对美出口关键领域[19] - 关税威胁直接打击韩国经济要害[19] 韩国应对策略 - 韩国可能通过增加对美投资换取关税减免[21] - 考虑开放部分市场作为谈判筹码[21] - 面临美日谈判结果带来的连锁反应风险[22] 地缘政治格局 - 韩国处在中美博弈前沿承受巨大压力[18] - 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韩国对华政策[16][18] - 日韩在中美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难度加大[24][25]
35%关税逼近,日本被特朗普逼到墙角,万亿美债会变成反击筹码?
搜狐财经· 2025-07-06 13:54
"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 特朗普正式签署"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 标志着美国财政政策进入新阶段 [1] - 法案核心目的之一是缓解因关税上调带来的经济压力 通过企业减税和财政开支扩大刺激经济 [1] - 为弥补财政缺口 特朗普政府选择加征关税 同时配套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作为风险缓冲工具 [1] 特朗普的关税策略 - 特朗普计划向170多个贸易伙伴发出关税通知函 启用"极限施压"策略争取谈判优势 [1] - 理想结果是达成协议同时保持关税壁垒 例如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而美国商品零关税进入越南市场 [1] - 关税通知并非终极目的 旨在迫使日韩、欧盟、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作出妥协 [3] 印度的报复性关税措施 - 印度向世贸组织递交通报文件 计划对美国部分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回应美方贸易保护主义 [5] - 印度与美国在农业和乳制品领域难以达成一致 印度不愿降低对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的关税 [5] - 农业和乳制品是印度的"红线" 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印度试图以报复性关税迫使美国让步 [5] 日本的强硬立场 - 特朗普扬言对日本加征30%至35%关税 日本自民党领导人誓言捍卫国家利益 [9] - 美日贸易谈判主要争执点为汽车和农业议题 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命脉 25%关税对日车产业造成重大压力 [9] - 特朗普要求日本增加进口美国大米 触动日本政府敏感神经 日本是美国最大海外投资来源国并持有大量美债 [9] 欧盟和韩国的应对措施 - 欧盟和韩国已做好准备 若未能在7月9日前完成谈判 可能采取更激烈应对措施 [10] - 局面超出特朗普团队预期 谈判成败取决于各方实力和意志 [10]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已经对伊朗实施了“极限”施压策略。(我/财政部/总统特朗普)今天早上签署了两份制裁伊朗的命令。
快讯· 2025-06-12 22:58
美国对伊朗制裁 - 美国财长贝森特宣布已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策略 [1] - 财政部与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两份制裁伊朗的命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