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沉浸式文旅体验
icon
搜索文档
看比赛、游景区、逛博物馆……多元化旅游体验丰富你的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5 11:10
北京大型体育赛事 - 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两大赛事同步举行,激发“体育+文商旅”多业态深度融合 [1] - 截至3日,中网门票销售额达8800万元,WTT中国大满贯门票销售额达8600万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1] - 赛事带动周边商圈及新开发区域人气,中网设置“第二现场”带火798等十多个热门商圈,WTT为“两园一河”项目赚足人气 [3] 赛事经济外溢效应 - 赛事特许商品、文创衍生品销售火爆,主题酒店及客房预订需求旺盛 [3] - 观众持赛事票根可在北京多家景点、博物馆、餐饮门店享受免费或优惠 [3] - 北京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2025年全年将举办各类重点赛事198项 [3] 地方文旅多元化体验 - 新疆巴州罗布人村寨景区依托沙漠、胡杨、湖泊等自然风光,提供沉浸式生态与人文体验 [5] - 河北邯郸挖掘三千年古城传统文化,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主题演出备受好评 [7] - 陕西宝鸡中国·周原景区将非遗展演、历史情景剧与民俗体验融合,打造跨越三千载的文化盛宴 [12] 特色活动与节庆旅游 - 湖北红安县以“铁血红安 浪漫红城”为主题,每日上演80多场演出,包括打铁花、嫦娥奔月等夜间节目 [14] - 重庆北碚区偏岩古镇举办“长街宴”,游客在民俗活动中感受魅力 [16] - 广东河源市东源县下屯村举办“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汇聚客家文化、红色底蕴及非遗展演 [18] 文化场馆与新兴业态 - 上海静安公园“洞见220·敦煌奇境嘉年华”快闪店以莫高窟场景装潢,吸引市民体验对比 [21][22] - 雄安图书馆新馆开馆迎“开门红”,国庆假期前两日单日接待读者人数均超1.5万人次 [25] - 福建漳州市博物馆“国宝归来”特展每日进馆人数突破1.2万人次,展出85件海外回流珍贵文物 [26] 科技赋能文博体验 -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出“考古体验+文物展陈”组合模式,运用短视频、VR虚拟现实等技术 [28] - 游客通过VR技术可真切“触摸”到汉代王侯生活气息,提升互动体验 [30]
“沉浸式”演出、夜游、“音乐+市集”……新场景新体验燃动假期文旅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10-04 10:33
旅游行业整体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各地依托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打造多元化旅游体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1] - 多地推出全天候沉浸式旅游体验活动例如湖北大冶市每天推出4场水上漫游演出以一座会演出的村庄为主题 [5] - 夜间旅游活动表现活跃例如浙江湖州千年水乡古村潞村推出夜游狂欢月活动水街市集摊位前人头攒动特色店铺人气满满 [7] 重点城市及景区表现 - 北京作为最热门旅游城市之一天安门广场巨型花篮成为游客必打卡景点假期前三天游客数量达143.25万人 [1][3] - 四川成都玉林路街区融合音乐与市集等多元场景通过音乐巴士主题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9] - 内蒙古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举行登山欣赏古风舞蹈体验秦汉礼仪展演品尝特色美食等丰富活动吸引八方游客 [11] 特色旅游产品创新 - 湖北大冶市打造武侠风演出内容让游客零距离感受江湖豪情与诗意浪漫 [5] - 浙江湖州潞村夜游活动突出中式美感水街灯笼与自然风景相融合 [7] - 新疆巴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景区让游客在沙漠胡杨以及湖泊间畅游体验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魅力 [13]
水乡古镇画卷中体验国潮新玩法
解放日报· 2025-10-04 10:21
核心观点 - 上海多个古镇通过业态融合与沉浸式体验 将江南文化底蕴转化为可感知的文旅产品 推动国潮消费并显著提升客流量与商业收入 [1][2][6] 业态融合创新 - 蟠龙新天地在保留古镇遗迹基础上注入现代商业活力 推出为期12天的中秋文化盛宴 融合听曲、吃席、赶集等活动 其中“古镇老街+荧光皮划艇”模式实现文旅与体育、古风与今韵的完美结合 [2] - 南翔老街举办“千桌万人小笼宴” 近百张八仙桌开宴 现包现蒸的小笼吸引游客 并邀请动漫、AI、机器人领域企业代表及妆造大赛选手参与 强化“古镇+美食”的社交体验 [2] - 枫泾古镇轮番推出非遗体验、夜间市河船表演、笑天地专场演出等活动 让市民足不出沪解锁多样国潮玩法 [2] 沉浸式体验升级 - 朱家角古镇沉浸式文化季推出国风主题活动与非遗传演 吸引游客穿着汉服及少数民族服饰游玩 相关妆造跟拍服务生意火爆 [1][3] - 蟠龙新天地打造“海月茶亭”设圆桌席 游客可喝茶后逛非遗市集、听青浦田山歌 重现古镇鼎盛时期七家茶馆的饮茶传统 [4] - 枫泾古镇举办“月满华诞·水韵同辉”沉浸式演出 青年演员穿汉服在市河水域唱《青花瓷》等歌曲 每场30分钟 形成动态水乡画卷 [4] - 南翔银翔湖公园推出“国潮新次元”活动 古风游船载演员行进 配合音乐舞蹈营造舞台剧般氛围 国潮气息浓厚 [4][5] 客流量与消费增长 - 枫泾旅游区10月1日至2日累计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主要酒店及民宿入住率近饱和 营业额同比增长超15% 预计长假总游客量达14万人次 总消费额约1600万元 客流量同比增约30% [6] - 奉贤青溪老街假期前两日单日客流近2万人次 商铺客流与营业额明显提升 例如“一尺花园”营业额达工作日四五倍 10月2日单日营业额6万元 [6] - 朱家角礼物店推出99元凤冠等文创商品 吸引游客购买 同时地铁站开通直通古镇的船票 20分钟水路行程提升游客体验感 [7]
“大河音乐会”等你来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国庆中秋假期开启全域“音乐模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3 10:54
文旅活动规划 - 活动于10月1日至8日在准格尔旗"湾Night街区"水上舞台及银钻广场举行 涵盖民族风情与潮流元素融合的每日特色演出 [1] - 开幕式设置群众红歌联唱环节 晚间结合灯光秀、无人机焰火秀打造联动表演 [1] - 突破传统舞台界限 安排马头琴与国潮民乐演出、流行摇滚乐队现场及DJMC电音环节 [2] 场景与体验设计 - 滨水区域设置可供参观的水上飞机 结合现代灯光艺术构建沉浸式开放式演艺空间 [2] - 观众在欣赏音乐时可同步观赏黄河秋色 实现水景交融与声光互动的多重感官体验 [2] - 10月2日至6日及8日每晚20:30举行群众篝火大联欢 邀请游客参与互动 [2] 多业态联动 - 与拔河邀请赛、街舞挑战赛、机器人联赛、非遗快闪等数十项活动形成有机联动 [2] - 白天提供体育竞技、非遗手作体验及古风市集 晚间延续音乐活动 实现全天候文旅体验 [2]
科技赋能中国文旅产业:从体验革新到场景重构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6:03
科技与文旅融合成果 -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会场讲解 迎宾导览 演出表演等领域[1] - 人形机器人以流畅肢体动作完成开场舞表演 融入黄鹤楼 光谷星河等城市文化元素[3] - 乐手机器人通过算法技术与音乐编程实现媲美专业乐手的演奏能力 可应用于景区及科技场馆[3] 沉浸式体验创新 - VR互动游船项目通过穿戴设备让体验者置身海河之上 打破传统观景空间限制[3][4] - 直径12米球形屏幕融合8K超高清与360°全景技术 实现天宫空间站飞行与应县木塔榫卯结构解析[1][5] - 科技构建沉浸式参与新模式 将城市文旅资源转化为可感知 可参与的动态体验[3][4] 新兴业态发展 - 科技催生低空游览 数字体育 智能陪伴宠物等新兴文旅业态[5] - 数字文旅产品已成为市场主流 技术革命为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5] - 科技赋能使文化资源实现再生 需结合本地特色文化挖掘增强情感共鸣[5]
创新老手艺“链”接从“头”开始文旅消费 沉浸式文旅体验迸发新热情
央视网· 2025-06-16 14:38
复古发型手艺复兴 - 手推波发型通过纯手工卷发技术不使用烫发剂 借助老式卷发筒和指尖推卷完成[1] - 该发型工序复杂耗时 卷发30分钟 烘发40分钟 冷却30分钟 推波30分钟 单个发型需2小时左右[2] - 手艺时隔20年重新火爆 师傅通过手上功夫和对头发纹理的精准把握完成造型[2][4] 门店经营状况 - 阿旺美发店早上5点开张 顾客慕名而来导致全国游客蜂拥而至[1][4] - 生意爆火后家庭成员参与协助 师傅从早到晚手部操作不停歇[4] - 网络平台相关关键词笔记达上万条 社交媒体分享带动门店热度提升[5]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手推波发型与苏州古典气质契合 形成沉浸式文化体验需求[9] - 带动周边小微商家和文创工作室等新业态发展[9] - 平江历史街区2025年1-5月旅游接待量13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8.9%[12]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手工技艺曾因烫发机器普及而衰落 老师傅坚持保留手艺[4] - 复古发型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破解卷发显老气的行业难题[5] - 文旅消费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 形成从发型体验开始的完整消费链条[7][11]
梁山县丰富文旅新业态,激发市场新活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5-06 15:54
核心观点 - 梁山县在“五一”假期通过多元化主题文旅活动和沉浸式体验,有效激活假日文旅市场,吸引大量游客,提升了“水浒故里 忠义梁山”文化品牌影响力 [1][3][5] 景区活动与特色体验 - 水泊梁山风景区推出水浒人物NPC互动,形式包括情景演绎、任务挑战和文化解谜,并设有“江湖美食市集”提供武大郎炊饼等特色餐饮 [1] - 贾堌堆农家寨景区举办棉花糖露营嘉年华与啤酒节,活动包含星空帐篷、棉花糖DIY、泡泡秀、亲子戏水摸鱼及泰山原浆啤酒免费畅饮 [3] - 水浒酒文化体验馆以“酒脉寻踪非遗手作”为主题,提供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及酒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与知识问答竞赛 [3] - 梁王湖风景区举办第九届赏花节,推出十二花神迎宾、篝火舞蹈表演,并首创儿童跳蚤市场,融合美食、赏花、非遗演绎和汉服巡游 [4] 运营模式与市场效果 - 公司创新构建“‘忠’情水浒场景活化+‘义’游服务全程护航”双核驱动模式,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与全链条服务保障双向赋能 [3] - 多元化主题活动解锁多元体验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使“水浒故里 忠义梁山”品牌愈发熠熠生辉 [5]
“五一”假期,海南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海南日报· 2025-05-06 09:17
海南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五一"假期海南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 [3] - 海南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30% [3] - 各大景点人流密集,演艺活动密集开展,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3] 县域游市场亮点 - 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500万元 [4] - 风情镇20余家咖啡店假期座无虚席,本土咖啡与小吃受追捧 [4][5] - 五指山红峡谷旅游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6%,达2.3万人次,出现"堵船"现象 [6] - 昌江棋子湾开元度假村入住率超80%,推出篝火派对等特色活动 [6] - 屯昌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平均增长超100%,凡迪农场满房 [6] 多元化文旅业态 - 海南推出近百项旅游文体活动,包括演唱会、音乐节、非遗文化周等 [7] - 陵水海洋欢乐世界打造"水陆齐开·燥浪狂欢3.0"沉浸式体验 [7] - 琼海博鳌烟花嘉年华、澄迈地瓜节等融合地方特色与文化展示 [7] - 消费者偏好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推动文旅产品向沉浸式迭代 [7] 特色服务与宠客行动 - 三亚全城派送免费椰子,覆盖热门景区及夜市等场所 [8][9] - 百花岭热带雨林景区向游客赠送雪糕降温 [9] - 万宁景区日均提供超千杯免费兴隆咖啡/鹧鸪茶,巴厘村日均发放2000杯饮品 [9] - 海口开通演唱会"宠粉专线"公交,凭门票免费乘坐 [9]
陕西:文旅消费“多点开花” 勾勒假期活力图景
陕西日报· 2025-05-06 07:05
文旅市场增长 - 陕西文旅市场在"五一"假期迎来增长,餐饮、购物、娱乐等消费场景持续焕新升级 [1] - 陕西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景区热度攀升,成为年轻人重温革命历程的新时尚 [1] - 金延安景区推出沉浸式红色演艺《保卫延安》,以七大互动场景为脉络,将整个景区化作沉浸式舞台 [1] 红色旅游热度 - 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宝塔山、西安事变纪念馆、铜川市耀州区照金薛家寨革命旧址等红色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1] - 游客对红色演艺《保卫延安》的沉浸式体验反响热烈,表示深受鼓舞 [1] 传统文化展示 - "文博热""汉服热""演艺热"全方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陕西古老与现代、开放与包容的魅力 [2]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博物馆采取增加门票、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优化服务 [2] - 华清宫景区策划盛唐国潮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包括《惊鸿舞》《胡腾舞》《唐宫巡游》等经典唐宫演艺 [2] 汉服与演艺活动 - 大唐不夜城、昆明池、诗经里等景区汉服热度不减,游客身穿华服霓裳开启沉浸式穿越之旅 [2] - 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连续数天单日演出19场,刷新西安大型旅游演出单日场次、接待人数新纪录 [3] 外国游客增长 - "五一"假期来西安旅游的外国游客大幅增加,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宫、西安博物院、北院门风情街等地随处可见 [3] - 陕西旅行社团队入境游接待团数量达330个,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加91.8% [3]
“不白来啊都不白来”,山东景区日撒3000斤蛤蜊让游客“赶海”!赏花、看戏剧等假日文旅消费预计持续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2 20:45
文旅消费热潮 -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呈现供需两旺趋势 旅行热度值预计创2023年以来新高 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00% 机票搜索热度上升80% [1] - 品质休闲度假游需求走强 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成为市场新亮点 [1] 创新文旅服务模式 - 山东日照海滨景区通过人工撒播野生蛤蜊(单日3000斤)提升游客赶海体验 该举措被网友评价为"情绪价值拉满" [4][6]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行业新趋势 北京昌平通过"音乐+文旅"模式吸引7万观众 配套推出千灯会/迷你越野跑/非遗集市等数十场活动 [7][9] 景区运营优化措施 - 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新增300余临时服务岗 单日演出场次超200场 营业时间延长13小时应对客流高峰 [11] - 厦门推出20万平米"折叠时空"主题区 结合非遗博物馆与30场特色演艺 打造闽南文化沉浸体验 [13] 区域文旅特色活动 - 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推出十二花神巡游等节目 还原古代商业繁华场景 [13] - 浙江嘉兴海宁举办世界花园大会 展出绣球/月季/杜鹃等超万种花卉 形成特色观光资源 [13] - 北京/成都/上海/昆明等城市位列"五一"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