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沉浸式旅游体验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暑期的红色旅游有哪些不一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9-05 09:23
核心观点 - 红色旅游行业在抗战胜利80周年背景下实现内容与形式创新 通过文物展览升级、科技融合及互动体验提升吸引客流并增强教育传播效果 [1][3][9] 内容升级 - 南京栖霞山景区推出凭《南京照相馆》电影票根免费游览活动 8月6日至9月30日期间有效 通过文旅联动增强历史教育体验感 [1]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 44天客流量超60万人次 展出文物3237件/套含115件一级文物 新增文物档案超1000件/套 [3][4] - 四大博物院联合承办"山河永固"革命文物展 山西博物院新增隐蔽战线主题展 展出原件报刊档案提升内容丰富度 [5] 形式创新 - 红色展馆采用沉浸式布展设计 运用灯光色调、空间叙事及多媒体装置增强感染力 如抗战馆通过色彩变化和景观化陈列提升观展体验 [7][8] - 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推出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远征》 运用全息影像、VR等技术再现长征场景 8月日均接待超5000人次 热门场次一票难求 [9][10] - 科技融合成为趋势 "红飘带"项目新增XR体验馆及VR太空漫游设备 配套夜间观影活动激活区域夜间经济 [9] 游客反馈与建议 - 游客建议红色景点需避免内容同质化 提升空间设计与互动性以吸引非历史爱好者 [11][12] - 期望建立标签化红色旅游系统 按人物、事件等关键词规划主题路线 增强游览系统性与灵活性 [12] - 文创产品需突破同质化瓶颈 游客偏好创新设计如可发声毛绒玩具 专家建议融合非遗技艺与科技元素 采用盲盒、联名等销售模式 [13] 行业发展趋势 - 体验经济驱动红色旅游转型 行业推动沉浸式观演、互动体验及多线程叙事成为主流 从"台下观赏"转向"角色参与"式体验 [12] - 需深化"红色+"产业融合 拓展与演艺、农业及商品开发的联动 延伸产业链并辐射周边社区发展 [14]
红色旅游目的地火热 遵义门票预订量大增
证券时报· 2025-08-01 05:32
红色旅游市场表现 - 井冈山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40%,比江西省整体增幅高出12个百分点 [1] - 延安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韶山同比增长12% [1] - 井冈山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2% [1] 沉浸式体验项目带动效应 - 遵义《伟大转折》实景演出门票预订量同比涨3倍 [2] - 娄山关大捷实战演艺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1%,带动娄山关景区门票预订量增长62% [2] - 江西《井冈山》实景演出暑期门票销量同比增长28% [2] 科普展览对城市旅游的拉动 - 2025中国航天太空科普展期间长春酒店预订量同比大涨67%,是当地暑期平均涨幅的1.4倍 [2]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暑期热度上涨近30%,跻身全国热度景区TOP10 [2] 红色旅游产品升级趋势 - 行业正从"静态参观"向"互动体验"转型,实景演出成为新亮点 [1] - 实战演艺、航空航天等军事类博物馆和科普展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 [1][2]
慕田峪长城再启暑期夜游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29
旅游行业 - 北京慕田峪长城开启暑期夜游活动 开放慕字十号至十五号敌楼精华段落 游客可无限次乘坐缆车欣赏夕阳或夜景 [1] - 景区同步推出长城研学活动 由专业讲师以独特视角讲解长城历史 增强游客文化体验 [1] - 夜游项目融合科技互动元素 包括敌楼内的感应式灯光地砖和动态水墨光影 以及长城激光秀表演 [1] 文化娱乐 - 夜游期间安排多项非遗展示 如抖空竹 川剧变脸和经典戏曲唱段 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1] - 缆车上站平台设置热力舞台 举办千人大合唱和国潮舞蹈快闪活动 长城脚下放映露天经典老片 [1] 科技应用 - 互动捕鱼游戏采用感应式灯光地砖技术 游客步伐触发动态水墨光影效果 提升夜间游览趣味性 [1] - 激光秀表演通过光束与古老城墙的结合 打造现代科技与历史遗迹融合的视觉奇观 [1]
夏日经济“热”起来 消暑纳凉消费场景“花”样上新激发消费新潜力
央视网· 2025-06-09 10:55
室内滑雪及水上娱乐 - 上海室内滑雪场自2024年9月开业后节假日日均客流量超6000人次,带动周边3家酒店预订率近满房[4] - 广东清远古龙峡景区漂流赛道全程落差达378米,森林环境结合激流体验吸引游客[8] - 河南郑州水上乐园巨型造浪池、彩虹滑道等项目受欢迎,2025年新增水陆空实景演出运用数字光影技术[16] - 荥阳水上乐园推出粉色沙滩和卡通主题场景,吸引亲子客群[17] 传统美食与夏日消费 - 福建福州传统甜品"冰饭"以糖水为底搭配水果、糯米等配料,成为城市夏日限定美食[11][13] 沉浸式文旅体验 - 山东临沂琅琊古城通过《只此琅琊》大型沉浸式演艺展现赤壁大战,运用水火光雾等特效打造500米互动街区[20][23] - 古城配套皮影戏、杂技等传统表演,并推出《国秀·琅琊》《水秀》等情景演艺项目[25][26] - 2025年春节假期琅琊古城日均接待游客6万人次,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达100%,70%为外地游客[28] 高温主题旅游 -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景区地表温度达65℃,日均接待游客超4500人次,推出沙窝烤鸡蛋和《西游记》文创产品[30][32] - 景区配备药箱、纳凉区和冷风机应对高温,高温天气持续至6月13日[33]
徐州五一爆火背后:一座把“免费”玩成王炸的旅游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5-26 10:53
旅游行业策略 - 徐州通过"免费战略"实现游客量爆发式增长,首日游客量达529万人次,超越苏州、杭州等传统旅游城市[1] - 免费开放5A级云龙湖、4A级汉文化景区等核心景点,带动周边消费,如汉墓附近餐馆羊肉汤销量从每日50碗增至500碗[2] - 文旅局通过牺牲门票收入拉动全产业链消费,对比连云港因纠结门票涨价导致游客量505万人次,低于徐州[4] 美食经济效应 - 徐州以319种烧烤食材创吉尼斯纪录,差异化营销如"羊球18种口味"强化"江浙沪大食堂"定位[5] - 商家创新营销手段,"烧烤盲盒"50元随机5种稀有部位,带动小红书打卡笔记破万,周边餐饮流水增长显著[7] - 美食与文旅结合,如"烧烤配辣汤"套餐,单日流水可达过去半月水平[7] 文化IP与体验创新 - 央视直播窑湾古镇时结合历史叙事(如乾隆下江南典故),引发即时旅游意愿[8] - 汉文化景区推出沉浸式体验,如曲裾深衣拓印、竹简写"穿越奏折",北京儿童"奏请父皇赐冰淇淋"视频获百万点赞[8] - 对比盐城缺乏沉浸式体验,徐州文化IP转化效率更高[8] 城市服务与基础设施 - 徐州地铁设免费景区接驳车,厕所配备母婴室和充电宝,云龙湖志愿者服务站提供借伞、轮椅及宠物牵引绳等细节服务[10][12] - 服务差异化显著,对比宿迁等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如找矿泉水需绕行便利店)[10] - 游客正向反馈如上海游客因宠物服务承诺复游[12] 后续优化与挑战 - 爆火后暴露接待短板,如网红店排队6小时、免费景区解说员不足[14] - 迅速响应问题,宣布扩建停车场、推行"错峰预约制",执行力获同业认可(淮安文旅局评价)[14] - 持续创新如汉墓拓片文创雪糕、高铁套餐引入骆马湖鱼鲜,计划开发"夜游汉城"灯光秀项目[15] 区域旅游竞争格局 - 五一游客量排名显示徐州以529.38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801.57万)、南京(698.42万),超越苏州(512.03万)、杭州(477.24万)[15] - 江苏省内对比,徐州游客量显著高于宿迁、淮安等城市,反映策略有效性[10][14]
“一秒入戏”穿越、亭台楼阁火树银花 多样“夜”态激活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5-12 15:13
沉浸式体验设计 - 电影小镇通过复古街道、店铺、饭庄、戏院等场景还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郑州"风貌 霓虹灯装点的老式招牌增强年代感 [1][6] - 细节还原历史真实店铺如"瑞丰祥绸缎庄" 结合演员叫卖织锦等互动元素强化历史沉浸感 [4] - 游客可换装成老电影角色 通过服装道具增强带入感玩法 [8] 互动演出内容 - 行进式1小时剧情演出串联不同场景 从"老郑州"街道过渡到太极村落 融入太极功夫舞蹈等中原文化元素 [10] - 演员穿梭人群即兴互动 包括卖报商贩、人力车夫、旗袍女士等角色 游客可随时参与剧情 [5][8] - 新增非遗打铁花表演 创新采用水面亭台楼阁作为舞台 结合火光与建筑呈现中式美学 [12] - 引入高空火壶表演 威亚吊装配合地面演出形成立体视觉效果 [14] 夜游经济运营 - "五一"假期日均游客超4万人次 夜游占比超50% 计划通过夏日音乐会等活动持续拉动夜间客流 [17] - 中牟8公里范围内4家主题乐园协同升级夜游项目 增加机甲巡游、激光投影秀等新节目 形成多主题旅游线路 [20] - 配套延长6条文旅专线运营至23-24时 衔接郑州市区地铁 保障夜间交通便利性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