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供热

搜索文档
华通热力分析师会议-20250730
洞见研报· 2025-07-30 23:22
报告核心信息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华通热力,所属行业为公用事业 [16] - 接待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谢凌宇 [16] 详细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中企规划院、大秦基金、深圳市前海国金、江苏银行、中投万方北京、北京国投泰康信托投资、北京信融恒、北京天襄、金泰资本、北京三和宏信、北京青青园中葵咨询 [17] 主要内容资料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提升原因 - 公司主营业务为热力供应,具有较强季节性特征,供暖季主要为每年第一、四季度,收入也集中在这两个季度,而企业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支出在全年分布相对均匀 [23] 当前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 供热行业正经历快速革新,市场化竞争加剧,智能化、绿色化供热成为必然趋势 [23] - 节能减排仍是供热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力度,推动供热系统的升级和改造 [23] - 清洁供热成为行业导向,供热工程能源结构正面临转型,未来将加大新能源耦合传统能源的力度,实现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绿色供热模式 [23] - 智慧供热系统加速落地,数字化成为核心竞争力,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能力将决定企业长期优势 [23][24] - 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热力与综合能源公司提供了市场空间和政策支持,供热企业将探索零碳供热技术,结合碳捕获技术、蓄热技术等实现清洁高效供热 [25] 供冷新技术相关情况 - 公司综合能源通过多种能源耦合形式,提供供热、供冷、热水等综合能源业务,供冷冷源采用地源热泵和水蓄冷或空气源等多种新能源耦合形式,具有更高制冷效率和节能环保优势,已掌握供冷相关技术且有项目提供冷热联供服务,供冷项目执行市场调节价格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5] 公司融资费用变化及原因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总成本和财务费用显著下降,主要是公司加强融资管控,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26]
京能热力(002893) - 2025年7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17:46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特定对象调研 [1] - 活动时间:2025 年 7 月 30 日下午 14:00 - 15:00 [1] - 活动地点:公司会议室 [1] - 参与人员:中企规划院黄永刚、大秦基金高连奎等多位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谢凌宇 [1] 公司业绩相关 -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度有较大提升,原因是公司主营业务热力供应有季节性特征,供暖季主要在第一、四季度,收入集中于此,而设备采购和维护支出全年分布相对均匀 [1] - 2024 年度公司营业总成本和财务费用显著下降,原因是加强融资管控,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4] 行业挑战与公司应对 - 供热行业面临快速革新,包括体制改革、设备升级、市场化竞争加剧,智能化、绿色化供热成必然趋势 [2] - 节能减排是行业发展重要方向,未来将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推动供热系统升级改造 [2] - 清洁供热成为行业导向,能源结构面临转型,将加大新能源耦合传统能源力度,实现绿色供热模式 [2] - 智慧供热系统加速落地,数字化成核心竞争力,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能力决定企业长期优势 [2] - 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发展,公司需探索零碳供热技术,结合碳捕获、蓄热技术等改变供热模式,实现清洁高效供热 [2] 供冷业务相关 - 公司综合能源业务通过多种能源耦合形式,提供供热、供冷、热水等服务,供冷冷源采用地源热泵和水蓄冷或空气源等新能源耦合形式,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有更高制冷效率和节能环保优势 [3][4] - 供冷业务执行市场调节价格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城市供热行业竞争格局(附竞争梯队、市场集中度等)
前瞻网· 2025-06-15 15:29
中国城市供热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上市公司包括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等,根据供热业务营收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营收50亿元以上)包括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第二梯队(营收20-50亿元)包括物产环能、上海电力、福能股份等;第三梯队(营收不足20亿元)包括协鑫能源、华电能源、京能电力等 [1] 企业入场进程 - 行业最早由事业单位运营,后转为市场化竞争,企业按注册资本和进入时机划分:早期进入企业如协鑫能源(1992年成立,注册资本16亿元)、宁波能源(1995年成立,注册资本超11亿元);中期进入企业如联美股份(1999年成立,注册资本22.88亿元);较晚进入企业如春城热力(2017年成立,注册资本4.6亿元) [3] - 先进入企业如廊坊发展、天罡仪表等主要吸引本土投资者,在当地市场竞争力较强 [3] 市场集中度 - 行业集中度较低,2024年CR3为6.54%,CR5为7.34%,CR10为9.49%,主要因供热主体分散且区域性强 [4] -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和落后产能淘汰,行业资源将进一步整合 [4] 企业布局及竞争力 - 京能热力和瑞纳智能为纯城市供热企业,京能热力100%布局华北,瑞纳智能47.72%业务在华北 [5] - 华电国际、大唐发电供热业务规模较大,上海电力售热业务集中于上海地区,惠天热电主要服务于辽宁 [8] - 京能电力供热业务占比9.05%,华北地区布局36.43%,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清洁供热;上海电力供热业务占比5.18%,上海地区布局34.78%,拥有国内最大燃气热电联供机组;金房能源供热业务占比92.16%,北京地区布局67.04%,定位节能环保技术型企业;惠天热电100%布局辽宁,为东北地区最大集中供热企业 [10] 行业竞争状态 - 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前景良好,但进入壁垒高(需大量固定资产和技术投入),退出成本也较高 [13] - 除“国家队”外,新能源和热电领域企业凭借经营模式和客户保有量具备优势,中小企业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13] - 清洁能源普及和技术进步可能加大替代品威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