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灵活通胀目标制(FIT)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观察:美国2025年8月杰克逊霍尔会议:鲍威尔鸽派发言加强降息预期
东海证券· 2025-08-24 22:31
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取消通胀超调策略,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FIT),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2][3] - 删除有效利率下限(ELB)是经济核心特征的表述,但保留应对工具[2] - 长期通胀目标仍保持在2%[4] - 货币政策实施更关注就业不足而非就业过热,强调预防性行动[2][3] 经济与市场影响 - 鲍威尔认为关税对通胀大概率是一次性价格水平冲击,弱化通胀管理预期[3] - 劳动力市场风险上升,失业率微升至4.2%,但隐含裁员激增与失业率攀升风险[3] - 鲍威尔鸽派发言后美股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跌、黄金上涨、美元指数下跌[3][4] - 9月降息概率大幅提升,预防性行动优先级提高[4] 就业政策调整 - 删除弥补就业缺口表述,避免误读为永久放弃预防性行动[2] - 拒绝为就业设定数字目标,维持政策灵活性[4]
鲍威尔的“遗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3:28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 [4][7]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 允许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先发制人 [7][11] - 五年一评机制常态化 风险表述从低利率世界转向广谱情境 [7] 通胀应对措施与效果 - 2022年3月启动暴力加息进程 16个月内累计加息525个基点 [2][6] - 通胀率从2021年4月开始攀升 核心通胀数据在2021年4月至9月期间每月下降 [2] - 通过激进加息结合供应链恢复 推动通胀回到目标附近 失业率未出现急剧上升 [6][9] 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 - 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3% 沃克尔将利率提高至20%导致GDP增速从5.5%降至-1.8% [1] - 2020年框架针对低利率低通胀环境设计 允许通胀适度高于2% [4][5] - 疫情后经济重启带来40年来最高通胀 原有框架不再适用新环境 [5][6] 政策操作特点与影响 - 采用数据依赖2.0模式 通过领先变量和金融条件指数实现小步快跑调整 [11] - 工具箱现代化 SRF和FIMA常备 BTFP按期停止新贷 [9] - 新框架降低对持续高于2%通胀的容忍度 但对短暂通胀上冲给予一定时间 [8] 经济环境变化因素 - 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 货币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俄乌冲突影响能源价格 [3] - 中性利率可能高于2010年代 关税可能导致再通胀 移民收紧抑制劳动力供给 [7][8] - 疫情冲击约一个世纪出现一次 传统模型不适用 预测长期错误 [3]
鲍威尔的三件“遗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3:14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演变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取消对通胀"适度高于2%"的承诺,重新强化2%通胀目标的锚定作用[7][9][10]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允许在通胀风险出现时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并确立五年一度的定期评估机制[10][14] - 框架调整源于经济环境变化:2020年FAIT针对低利率低通胀环境设计,但疫情后出现高通胀与利率上升,原框架不再适用[7][8][11] 通胀应对措施与效果 - 美联储初期误判通胀为暂时性现象,2021年10月数据证实通胀持续性后,于2021年11月启动政策调整,2022年3月开始暴力加息[4] - 16个月内累计加息525个基点,推动通胀从峰值回落至目标附近,且失业率未出现急剧上升[8][13] - 疫情初期预测模型失效源于百年一遇的冲击,包括供应链中断、财政货币刺激叠加俄乌冲突推升能源价格[5] 鲍威尔政策风格与遗产 - 政策风格偏向数据驱动型后手策略,等待数据确认后再大步修正,被评价为"战术合格、战略稳健的风险经理"[15] - 任内三大制度性遗产:货币政策框架拨乱反正、工具箱现代化(如常备回购便利SRF)、制度化五年评估机制[14] - 新框架要求更高沟通技巧与信誉管理,未来或采用"小步快跑"式利率微调模式,依赖领先指标而非滞后数据[15][16] 历史对比与时代差异 - 鲍威尔与沃克尔时代通胀成因不同:沃克尔应对需求型通胀需以深度衰退为代价(GDP增速从5.5%降至-1.8%),鲍威尔面临供给冲击与财政掣肘[2][13] - 当前中性利率水平可能高于2010年代,经济环境转向"温和通胀+更高中性利率+频繁供给冲击"组合[9][15]
鲍威尔的三件“遗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3:02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调整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4][5][6]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 允许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先发制人[6][7] - 2%通胀目标被再次置顶 政策反应更通用但对沟通要求更高[5][6] 鲍威尔政策执行表现 - 疫情初期误判通胀为暂时性 2021年11月开始调整政策[1][2][3] - 2022年3月启动暴力加息 16个月内累计加息525个基点[3][5] - 通过激进加息将通胀压回目标附近 失业率未出现急剧上升[3][5] 历史背景与政策对比 - 沃克尔时代曾将利率提高至20% 导致GDP增速从5.5%降至-1.8%[1] - 当前面临供给冲击+财政掣肘+中性利率上移的复杂环境[7] - 政策代价相对可控 但慢半拍风格导致市场多次情绪循环[7] 新框架核心特征 - 实施五年一评常态化机制 风险表述从低利率转向广谱情境[6][8] - 数据依赖模式升级为2.0版 注重领先变量和传导节奏[9] - 未来利率政策倾向早一点小一步微调 避免晚很多重一锤[9] 政策影响与遗产 - 确立三项制度资产:框架拨乱反正、工具箱现代化、制度化复盘[8] - 新框架目标为对通胀制度性容忍度更低、策略切换更快[7] - 使通胀锚2%目标变硬 货币政策小步快跑 价格更活[7]
21深度|鲍威尔的“遗产”
搜狐财经· 2025-08-23 19:33
鲍威尔货币政策框架演变 -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从"灵活平均通胀目标制"(FAIT)转向"灵活通胀目标制"(FIT) [4][7] - 新框架删除"就业短缺"表述 允许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先发制人 [7][10] - 框架修订周期定为五年一评常态化 强调动态权衡就业与通胀 [7][9] 通胀应对策略调整 - 2021年11月启动政策调整 2022年3月开始暴力加息525个基点 [2][6] - 货币政策从依赖预测转向依赖实时数据 采用"数据依赖2.0"模式 [3][11] - 新框架强调前瞻性 允许使用领先变量进行小步快跑式微调 [10][11] 历史背景与政策效果 - 沃克尔时代曾将利率提高至20% 导致GDP增速从5.5%降至-1.8% [1] - 鲍威尔任期内通胀从40年高位回落 失业率代价保持可控 [6][10] - 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 货币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俄乌冲突推高能源价格 [3] 政策工具与制度建设 - 引入SRF(常设回购便利)和FIMA(外汇与国际货币当局回购便利)等新工具 [9] - BTFP(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等临时工具按期停止新贷 [9] - 制度化修订《长期目标与货币政策战略声明》 [9] 经济环境变化 - 2020年框架基于低增长、低通胀、平坦菲利普斯曲线的"新常态"设计 [5] - 后疫情时代面临关税再通胀、劳动力供给收紧、中性利率抬升新环境 [8][10] - 实际利率可能因名义利率受限而上升 形成压制就业与通胀的不利循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