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市回撤
icon
搜索文档
牛市回踩是否需要聚焦主线?
天风证券· 2025-08-28 14:43
核心观点 - 牛市回撤期间表现坚挺的主线龙头在后续一个月内平均和中位数均呈现正超额收益 但超额收益主要集中出现在回撤后一周内 显示市场对主线共识形成迅速 [1][2][13] - 非主线品种在回撤后1-20个交易日内数学期望均为负超额 但负超额主要于两周内计提 T+20日后基本消失 表明非主线品种在回撤初期偏弱 但两周至一个月内存在轮动修复机会 [1][3][13] - 主线超额收益与时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回撤当日与后5日行业涨跌幅排序相关性中位数达44% 但一周后相关性显著下降 印证主线超额收益主要于回撤后第一周贡献 [15] 量化方法论 - 定义"牛市回撤"标准为上证指数20MA乖离率大于7%的上涨段中 首个跌幅超1.5%的中阴线 [2][7] - 主线行业定义为回撤日前20日涨幅前三且回撤日表现排名申万124个行业前10(约前8%)的行业 2025年8月27日案例中主线为通信设备(海外算力)、消费电子(PCB)和半导体(国产算力) [2][7] - 非主线行业定义为调整前20日涨幅低于大盘但绝对涨幅为正 且回撤日相对大盘出现负超额的品种 [2][8] 历史数据验证 - 2003年以来15次类似行情中 主线龙头在T+1至T+20期间平均超额收益呈正向 例如T+1日前两名平均超额均为4% T+3日分别为4%和2% [8] - 典型案例包括2003年乘用车(T+20日超额13.2%)、2006年互联网电商(T+3日超额20.5%)、2015年航海装备(T+10日超额17.5%)及2024年软件开发(T+20日超额8%) [8][13] - 非主线品种在T+1至T+20期间平均超额收益均为负值 其中T+1日平均-1.2% T+5日平均-0.6% 但T+20日回升至0.1% [12] 行业估值与盈利预期 - 全A股2025年预测PE为16.46倍 较历史最低12.47倍高32% 但较历史中位17.87倍低8% [18] - 科创板2025年预测PE为80.93倍 虽较历史最低21.87倍高270% 但较2024年152.74倍显著下降 [18] - 细分行业中 电子行业2025年预测PE为30.72倍 较历史最低19.32倍高59% 电力设备2025年预测PE为42.33倍 较历史最低15.48倍高173% [22] - PB-ROE视角显示 中游制造行业当前PB为3.22倍 处于历史66%分位 ROE为9% 低于历史中位10% [20] 细分行业数据 - 上游原料中的有色金属2025年预测PE为15.10倍 较历史最低13.60倍仅高11% 预期净利润增速25.64% [22] - 下游消费的食品饮料行业当前PE分位仅9% 但2025年预测净利润增速-6.09% [22] - 金融房建中的银行板块当前PB为0.74倍 处于历史51%分位 2025年预测ROE为10% [23]
A股5轮牛市的回撤经验——策略聚焦
2025-08-18 23:1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A股市场[1] *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核心观点与论据 A股市场表现强劲的原因 * 通胀背景下股票市场成为剩余流动性的承载器[1] * 现金类产品收益率降低导致资金从房地产等领域转移至股票市场[1] * 国家队通过ETF托底股市[1] * 居民存款转移进入股票市场以提升财产性净收入[1] 反内卷政策的影响 * 反内卷政策可能成为牛市的重要转折点[1] * 政策推动需求侧增长,包括基建、消费、生育补贴、消费贷贴息等措施[5] * 中欧会务中关于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建厂等积极需求表达支持经济增长[5] * 未来牛市主驱动将从流动性推动转化为业绩提升,利好A股大盘和成长板块[5] 牛市中的回撤类型 * 宏观流动性引发的回撤:回吐前期涨幅85%,持续时间中位数约27个交易日[6] * 股市微观流动性引发的回撤:回吐前期涨幅52%,持续时间一般13个交易日[6][7] 引发市场回调的因素 * 政策调整:如印花税调整、两融业务处罚[9] * 产业政策收紧:如房地产调控、互联网反垄断,回调幅度可达110%,持续时间约40个交易日[9][10] * 地缘政治事件:回撤幅度约55%,持续时间约11个交易日[11] * 基本面下行:回撤幅度约66%,持续时间约一个月[11] 历史数据分析 * 统计过去五轮牛市的37个样本,宏观流动性引发的回撤最为频繁且影响最大[8] * 微观流动性引发的调整是较好的加仓时机[8] 投资时机 * 在3/4中位数位置时介入,胜率大于50%[14] * 上证综指突破新高后回吐幅度较小,约58%,维持一个月左右[14] * 上证综指达到3,450点以下时可考虑介入[14] 其他重要内容 * 不同因素引发的回撤特点各异,宏观流动性冲击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微观流动性冲击幅度小且短暂[3] * 地缘政治事件影响短暂,基本面下行影响相对较小[3] * 产业政策收紧的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1]
华创策略:A股5轮牛市的回撤经验,流动性收紧是历轮牛市回撤的主要促发因素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55
牛市回撤历史经验总结 - 流动性收紧是历轮牛市回撤的主要促发因素 宏观流动性收紧引发回撤频次最高(16样本) 回撤幅度中位数达85% 持续27个交易日 微观流动性收紧引发回撤频次次高(14样本) 回撤幅度中位数52% 持续13个交易日 [2][9][10] - 其他回撤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收紧(回撤幅度中位数108% 持续40个交易日)、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回撤幅度中位数55% 持续11个交易日)和基本面下行(回撤幅度中位数66% 持续17个交易日) [11][12] - 指数突破新高后回撤以微观流动性因素为主导 回撤幅度中位数58% 显著低于整体水平(69%)和突破新高前样本(70%) [3][13] 回撤应对策略 - 在各因素对应回撤幅度3/4中位数位置介入市场胜率基本大于50% T+5胜率62% 收益中位数0.7% T+10胜率59% 收益2.2% T+30胜率81% 收益3.1% T+60胜率76% 收益8.4% [3][14][27] - 基于当前指数点位(回撤前最高价3705 上轮回撤最低价3041) 中性假设下上证或于21个交易日后回撤至3269-3358区间 [29] 后续潜在回调促发因素 - 宏观流动性层面核心关注美联储降息进程 市场预期9月降息概率92.1% 10月降息概率97% 12月降息概率超99% 同时需观测国内结构性货币宽松力度是否减弱 [4][30][33] - 微观流动性层面重点关注两融开户检查(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 占流通市值比例2.3%)、量化交易监管、IPO减持放开及ETF大额流出(过去一个月大幅净流出) [5][31] - 地缘政治/突发事件方面关键跟踪俄乌冲突进展及中美贸易谈判 重要时间窗口包括10/31 APEC会议、11/05进博会及11/22 G20峰会 [6][32] 再通胀牛市观点 - 牛市上半场金融再通胀阶段股市成为剩余流动性承载器 现金类产品收益率骤降 M2同比-社融存量同比指标扩张 赚钱效应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7][39][42] - 牛市下半场将转向实物再通胀 M1领先PPI 6-9个月 M1与PPI转正预示EPS回归 行业配置侧重周期资源品+券商保险(短期)及消费制造白马龙头(中期) [7][49] - 反内卷政策助推通胀 7月政治局会议后政策从需求加码转向供给出清 江西锂矿+四川光伏停产体现产能控制已下沉至地方政府执行层面 [49] 资金流动与配置效应 - 基金回本再配置效应显现 19-21年新发3万亿基金收益均值已回本 历史经验表明回本后赎回压力增大 但赎回资金大概率回流金融资产 [52] - 增量资金入市渠道决定市场风格:若剩余流动性充裕(水牛逻辑)则小盘成长风格抬升(两融交易占比超15%为标志 当前10%) 若通胀回归则大盘价值/成长占优 [52]
金融破段子 | 牛市中的回撤,会这样把人震下车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8-04 19:32
市场回撤特征分析 - 2019年初至2021年末的牛市期间,万得全A指数共发生11次≥5%的回撤,平均每3个月出现一次,频率显著[2][3] - 牛市上半段回撤幅度更大,前5次回撤中有3次接近15%(-15 1%、-16 4%、-14 6%),个股回撤可能更剧烈[3] - 市场整体波动性被低估,投资者需对高频回撤有充分预期,否则易在低点抛售导致持有成本抬升[3] 投资行为研究 - 牛市并非线性上涨,实际路径包含多次阶段性回撤(如2020年3月单月-14 6%),与理想化认知存在偏差[5] - 频繁交易易导致收益损耗,决策质量随交易频次上升而下降,类比"反复拔苗检查根系"的破坏性行为[7] - 有效努力应集中于前置研究而非交易动作,需通过扎实分析优化组合风险报酬比[7] 投资策略启示 - 接受回撤是投资本质特征,需预先评估承受能力并匹配相应策略(如长期持有vs波段操作)[5] - 组合管理需动态调整,在标的上涨后及时再平衡以控制风险敞口[7] - 高质量决策依赖深度研究而非市场情绪,需建立系统化分析框架应对波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