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续航
搜索文档
强瑞技术(301128)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25Q3业绩创新高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新浪财经· 2025-10-30 20:44
业务多点开花带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25Q3 公司持续受益于智能系统模块搭载量提升带动检测需求增 长,叠加公司产品由单站设备向多站连线设备及大型线体设备延伸,公司汽车业务持续增长。同时,核 心客户服务器及通信基站出货量增长提振公司散热器产品需求。此外,公司移动终端业务受益AI、折 叠屏、电池续航等技术驱动的换机需求,及公司针对苹果产业链的工业自动化设备、治具及零部件业务 的持续拓展,且公司在VR/AR/XR 领域的产品持续出货,公司25Q3 业绩创新高。我们认为公司25 年营 收达到19.50 亿元,同比增加73.10%。 报告要点: 10 月29 日,公司发布2025Q1-Q3 业绩公告,25Q1-Q3 营收实现13.72 亿元(YoY+74.72%),归母净利 1.16 亿元(YoY+46.06%),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6.17%和10.39%。单季度25Q3 方面,公司营收实 现5.32 亿元(YoY+74.86%,QoQ+1.76%),归母净利实现0.61 亿元(YoY+91.54%,QoQ+42.08%), 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0.84%和13.47%。 我们预测公司25-26 年营收19.50/ ...
强瑞技术(301128):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25Q3业绩创新高,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国元证券· 2025-10-30 18:13
投资评级 - 维持“持有”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25年第三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强劲增长 [1] - 公司盈利能力自25年第一季度以来持续修复,毛利率和净利率显著提升 [1][2] - 业务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汽车、散热器及移动终端等业务共同驱动业绩稳定增长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营收实现13.72亿元,同比增长74.72%;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46.06%;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6.17%和10.3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业绩**:营收5.32亿元,同比增长74.86%,环比增长1.76%;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91.54%,环比增长42.08%;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0.84%和13.47% [1] -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年营收达19.50亿元,同比增长73.10%;2025-2026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96亿元和2.97亿元 [2] - **估值指标**: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51倍,2026年预测市盈率为34倍 [2][3]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业务**:受益于智能系统模块搭载量提升带动的检测需求增长,以及产品由单站设备向多站连线设备及大型线体设备延伸 [2] - **散热器业务**:受核心客户服务器及通信基站出货量增长提振 [2] - **移动终端业务**:受益于AI、折叠屏、电池续航等技术驱动的换机需求,以及对苹果产业链的工业自动化设备、治具及零部件业务的持续拓展;VR/AR/XR领域产品持续出货 [2] 盈利能力分析 -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主要因一季度为产品打样验证期,研发订单占比较高,后续季度量产订单增加带动盈利提升 [2] - 毛利率较高的超高精度治具和零部件等产品订单增加,进一步加速了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2]
升级iOS 26后电池续航变短?苹果这样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6 16:21
iOS 26系统更新发布 - 苹果公司正式向全球iPhone用户推送iOS 26系统更新并同步上线专题网页 [1] 更新后短期设备影响 - 重大软件更新后出现的短暂电量消耗加快和设备发热属于正常现象 [3] - 系统在首次安装后需完成后台适配工作包括重新索引照片库、重建Spotlight搜索数据库和同步iCloud数据导致处理器负载短暂升高 [3] - 用户可能在更新后24至48小时内注意到设备发热或电量下降速度加快这是系统自我优化的正常表现 [3] - 采用A16仿生芯片的iPhone 14 Pro系列在更新后因需为4800万像素主摄适配新计算摄影算法初期功耗可能较日常使用增加15%-20%但波动将在48小时内消退 [3] 新功能长期使用影响 - 部分新功能的持续启用可能对电池健康与设备性能产生长期影响具体取决于用户使用习惯与硬件配置 [4] - 若用户允许第三方应用在灵动岛或锁屏界面长期显示动态信息后台定位与数据刷新频率将显著增加可能导致续航缩减8%-12% [4]
磷酸铁锂的反攻
远川研究所· 2025-06-09 21:04
磷酸铁锂电池发展历程 -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从2019年32%回升至2021年72%,2024年1-4月国内装机份额超80%[4][7][22][27] - 技术路线经历"十城千辆"政策扶持(2009-2014)→三元锂主导(2016-2020)→刀片电池反攻(2020年后)三个阶段[10][19][24][25] -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CTP技术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60%,使磷酸铁锂体积能量密度达230Wh/L[25][26] 技术特性对比 - 磷酸铁锂优势:成本低30-40%、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三元锂优势:能量密度高50-100%(2019年达200Wh/kg)[16][26] - 磷酸铁锂通过高压密技术突破理论极限,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190Wh/kg[29] - 增程车电池容量从10kWh提升至50kWh,推动磷酸铁锂在混动领域渗透[38][39][41] 市场格局演变 - 海外车企集体转向:特斯拉(2020)、大众(2022)、奔驰(2021)等均推出磷酸铁锂车型[45][46] - 韩国电池厂态度转变:LG新能源(2021)、SK On(2021)跟进研发,仅三星SDI坚持NCA路线[31][32] - 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占比超50%,海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42%[44] 产品应用趋势 - 高端车型出现"基础版磷酸铁锂+顶配三元锂"组合方案[44] - 电池包技术从CTM→CTP→CTC演进,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实现更高压实密度[29] - 性能车领域三元锂仍占优,如仰望U7的135.5kWh电池包重达903kg[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