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格局变化

搜索文档
白酒格局巨变,山西汾酒能站稳行业第三吗?
搜狐财经· 2025-06-03 09:59
行业现状 - 2024年白酒行业消费需求疲软,市场竞争加剧,头部企业面临"崩盘"风险 [2] - 行业前三格局从"茅五洋"变为"茅五汾",山西汾酒逆袭成为第三名 [2] - 贵州茅台与五粮液2024年收入合计超2500亿元,占行业总营收近60% [2] - 2024年白酒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销售收入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 [5] - 2025年行业将呈现"供给收缩与高端化竞争并行"特征 [6] 山西汾酒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0.11亿元同比增长12.79%,归母净利润122.43亿元同比增长17.29%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5.22亿元同比增长7.72%,归母净利润66.48亿元同比增长6.15% [4] - 营收规模位居行业第三,领先第四名泸州老窖48.15亿元,但净利润落后泸州老窖12.3亿元 [6] - 中高端酒类销售收入265.32亿元,销量67737.01吨,单价39.17万元/吨,低于泸州老窖64.17万元/吨 [6][7] - 销售总量220602.7吨居行业首位,但吨酒单价16.32万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7]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千元价位带被茅台(飞天)、五粮液(普五)、泸州老窖(国窖1573)垄断,合计市占率85% [8] - 300-800元价位段剑南春、洋河梦之蓝CR2达34%,山西汾酒主力产品集中在50-100元高线光瓶酒赛道 [8] - 泸州老窖中高档酒销量42990.65吨,销售收入275.85亿元,毛利率显著高于山西汾酒 [6][7] 公司治理问题 - 自2023年6月前任总经理谭忠豹离任后,总经理职位长期空缺 [10][12] - 2024年2月补充3名副总经理但未任命总经理,2025年4月两名董事辞任并新增华润系董事 [15] - 2023年山西省委巡视组指出汾酒集团清廉建设问题突出,随后总经理职位开始空置 [15] 行业乱象与品牌挑战 - 面临假冒产品泛滥问题,2024年多地查获假冒汾酒,涉案金额超20万元 [18] - 与杏汾酒业的商标纠纷引发行业争议,被指利用市场地位打压中小企业 [17][18] - 未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清香型代表由北京红星获得 [19] - 历史存在贴牌酒泛滥问题,2019年被报道仍在扩张开发条码,与行业收缩趋势相悖 [18]
禁酒令最大的杀伤力是什么?
虎嗅APP· 2025-05-22 23:11
核心观点 - 新"禁酒令"规格和标准提高,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并将国企等纳入范围,形成刚性约束 [2] - 政务消费比例已从2011年的40%降至5%左右,对营收直接影响大幅缩小 [3] - 禁酒令对白酒板块投资逻辑影响有限,不会重现2012年市值蒸发超3000亿的惨状 [4] - 政务消费对白酒更多是品牌加持作用,通过稀缺性使用维持高端形象,间接支撑商务市场溢价 [4] - 禁酒令促使白酒业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驱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 [7][8] - 白酒消费场景中家庭聚会、朋友相聚和商务宴请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49.11%、48.00%和42.22% [8] - 酒企纷纷布局年轻化场景,如茅台打造酱酒体验店,五粮液推进酒旅结合 [9] 行业影响 - 新规对几乎所有上市白酒企业直接影响不大,如茅台政务渠道销售额占比可能低于2% [5] - 高端品牌如茅台、五粮液受影响较小,次高端品牌可能感受更多冲击 [6][7] - 白酒市场呈现高端和低端两头强,中间次高端被挤压的态势 [7] - 禁酒令历史推动行业格局变化,如1989年催生民酒崛起,2012年推动商务消费和大众消费崛起 [7] - 酒企战略调整,如茅台提出"朋饮"向"友饮"转变,培育家庭消费群体 [9] 公司影响 - 茅台政务消费比例低,品牌力强,开瓶率逆势提高,价格下降后被新消费者承接 [4][6] - 五粮液品牌力强,可能跟随茅台价格调整,同时推进酒旅结合提升品牌溢价 [6][9] - 区域次高端品牌如洋河与今世缘已转向大众消费和商务消费,公务饮酒占比有限 [5] - 古井贡酒和五粮液在历史禁酒令中通过大众化路径和高端化试水成功转型 [7] 投资机会 - 消费复苏较慢,行业触底时间预估最早在2025年下半年甚至2026年 [10] - 上市酒企平均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茅台等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下有性价比 [10] - 投资者期待白酒股跌出黄金坑,等待左侧布局机会 [10]
禁酒令最大的“杀伤”在哪?
虎嗅· 2025-05-22 12:05
核心观点 - 新"禁酒令"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格和标准较以往提高,对白酒行业形成刚性约束 [1][2] - 政务消费占比已从2011年40%降至5%左右,直接影响有限,但会通过品牌加持和示范效应间接影响行业 [2][3] - 高端品牌如茅台受影响较小,次高端品牌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5][6] - 行业长期趋势是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驱动,竞争格局持续分化 [7][8] - 酒企积极布局年轻化场景和生活方式转型,如茅台推动"友饮"、五粮液发展酒旅结合 [11] 政策变化 - 新规明确工作餐不得提供任何含酒精饮料,包括白酒、红酒、啤酒等 [2] - 将国企、国有金融企业等纳入执行范围,消除"价格规避"和"渠道变通"空间 [2] - 部分省份如贵州、江苏已实施"工作日禁酒",较早期政策更严格 [2] 对酒企影响 高端品牌 - 茅台2023年政务渠道销售额约20亿元,占总销售比例低于2% [5] - 茅台品牌价值583.8亿美元(Brand Finance2025),在高端商务接待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5][6] - 五粮液可能跟随茅台价格下探,但品牌力支撑消费转化 [6] 次高端品牌 - 区域性次高端品牌如洋河、今世缘已转向大众和商务消费,公务饮酒占比有限 [5] - 失去政务消费品牌加持后,竞争优势可能减弱 [6] 行业格局演变 - 1989年经济整顿催生古井贡酒大众化、五粮液高端化 [7] - 1996年限制倒逼五粮液4次提价成为价格标杆,茅台改革销售模式 [7] - 2012年"八项规定"后商务和大众消费崛起,形成茅五泸超高端阵营与光瓶酒两极格局 [7] 消费场景转型 - 当前白酒消费场景前三位:家庭聚会49.11%、朋友相聚48.00%、商务宴请42.22% [8] - 茅台推动"朋饮"向"友饮"转变,培育家庭消费群体 [11] - 五粮液建设501古窖池文化圣地项目,发展酒旅结合 [11] 市场反应 - 新规发布后茅台市值一度跌破2万亿,但两日内收复失地 [1] - 市场认为短期股价波动但对投资逻辑影响有限 [2] - 行业估值处于低位,茅台股息率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性价比 [12]